戰術撚 - 哈德斯菲爾吞下難以避免的「曼城式」敗仗
本場比賽的主隊哈德斯菲爾德面對當前的冠軍競爭者曼城,雖然實力不足但球隊仍需要為護級而戰。在利物浦最後時刻以4-3戰勝水晶宮後,哥迪奧拿手下的曼城必須要獲勝。在這場比賽的分析中,本文主要深入研究在比賽期間出現的戰術概念,讓曼城在過去的四場比賽中得到了22個進球而沒有失球。
上半場:進攻空間狹小
哈德斯菲爾德鎮以4-5-1的防守陣式開始比賽,讓前鋒迪亞卡比(Diakhaby)成為唯一的攻擊球員,球隊的其他成員專注於控制及阻礙曼城的組織,五人中場線停在禁區和中線之間的中間位置,阻止曼城中路傳球及推進。哈德斯菲爾德以混合區域聯防及人釘人戰術的方式防守,當曼城在中場線範圍控球時,哈德斯菲爾德只會形成防守區域緊守位置,但當曼城靠近他們的禁區時,他們會開始對持球的球員進行個人壓迫及緊迫。
隨著曼城球員選擇橫向傳球,哈德斯菲爾德的人釘人防守會隨著曼城傳球轉移,此系統始終專注於曼城的中場組織和控球。如果傳球到達防守線,哈德斯菲爾德不會向曼城的球員施壓及緊迫。 看看下面的圖片解說,哈德斯菲爾德並沒有對曼城後衛拿樸迪(Laporte)和奧達文迪(Otamendi)施壓。然而,當丹尼路(Danilo)和費南甸奴(Fernandinho)接球時,哈德斯菲爾德向他們施壓及壓迫。
與此同時,曼城繼續他們通常的4-3-3陣型,有一些特定的球員輪換,包括將丹尼路(Danilo)定位為左後衛和獲加(Walker)作為右後衛,利用兩位正統邊後衛讓曼城更好地利用側翼,並不停從兩側轉換控球來試圖打開對方的防守。他們亦有將一些中場球員拉出原來指定的位置,在中場位置,哥迪奧拿讓費南甸奴(Fernandinho)成為正中場球員,根度簡(Gündogan)和奇雲迪布尼(Kevin De Bruyne)成為靠前的「半十號球員」
從圖中看到曼城球員史達寧(Sterling)回到近中場位置持球,這種跑動的目的是將防守球員拉出至中場位置,再傳球至曼城邊線位置更深的球員完成傳中及攻門,儘管如此,哈德斯菲爾德球員的上半場的防守速度足以讓兩名甚至三名球員盡快迫緊曼城持球者。
從上圖可見,當曼城傳球至左邊線利萊辛尼(Leroy Sane),哈德斯菲爾德已準備兩至三個球員防守,曼城上半場進攻空間狹小及缺乏進攻創造力,雖然他們在上半場只有七次射門及命中目標只有一次,但只需一次就形成丹尼路(Danilo)的進球,反映曼城球員的把握力。
下半場:曼城的完美走位配合
下半場一開始哈德斯菲爾德仍保持著他們的防守位置,令曼城在他們的陣形中沒有足夠的深度進攻,這導致曼城失去了比平常更多的控球,為了深入對方的禁區位置曼城傳球失誤較以往多。曼城前鋒阿古路很難在哈德斯菲爾德球隊禁區附近停球。結果,他被迫向後或寬闊移動至空位以便能夠接球。這些類型的走位及控球是阿根廷前鋒的強項,並且通常為邊鋒和中場開闢更多空間。
從上圖可見,阿古路會走至近中場位置的空間接球
阿古路拉出後,邊鋒史達寧(Sterling)會走進前鋒線的空間接應長傳球
邊鋒史達寧(Sterling)亦會嘗試走進禁區接應傳球,因應左路有利萊辛尼(Leroy Sane)拉闊及製造傳中球
曼城的人員配置
阿古路(Agüero)和利萊辛尼(Leroy Sane)本場之間的良好的走位配合最終令利萊辛尼得到入球。最後哥迪奧拿為了尋找費南甸奴(Fernandinho)的替補球員時嘗試了幾次換人。
首先他嘗試以根度簡(Gündogan)作為防守中場位置,然後是以德夫(Delph)作為另一位中場球員,但到目前為止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滿意。雖然Gündogan在組織及傳球方面很有貢獻,但他缺乏費南甸奴(Fernandinho)的防守體力及位置感。與此同時,德夫(Delph)在防守方面雖然更接近費南甸奴(Fernandinho),但在進攻時並沒有他的分球能力及傳球穿透力。 哥迪奧拿也嘗試過貝拿度施華(Bernardo Silva)作為右邊鋒,但這位葡萄牙球員往往只能參與球隊的傳球組織,但沒有為側翼的提供突破能力。奇雲迪布尼(Kevin De Bruyne)康復後再次完成了90分鐘賽事,但這不是他最好的比賽,他本場的運球及傳球較慢,缺乏他通常表現出的精確度和進攻領導能力。
結論
曼城仍然在本賽季四條戰線進行戰鬥:英超聯賽,歐洲冠軍聯賽,足總杯和英聯杯並在接下來的兩週時間,他們將面臨更多關鍵的比賽。在17天的比賽賽程,他們將在英超聯賽中面對阿仙奴和車路士,並參加歐洲冠軍聯賽十六強第一回合比賽迎戰史浩克零四(Schalke 04)。
本賽季不少球評家都曾經批評曼城的防守表現,但曼城突然連續四場沒有失球下取勝。本場比賽大勝後哥迪奧拿期望以不同球員的組合,取代費南甸奴(Fernandinho)在曼城中場的重要性,可惜的是,在早前費南甸奴(Fernandinho)受傷或離場後,曼城的控制力便會大打折扣,因此作者亦會在下次準備費南甸奴的戰術分析,與大家討論費南甸奴如何影響曼城的戰術發揮。
Source: By Nicolas Garcia-Huidobro
Photo: Credit by SkySports
上半場:進攻空間狹小
哈德斯菲爾德鎮以4-5-1的防守陣式開始比賽,讓前鋒迪亞卡比(Diakhaby)成為唯一的攻擊球員,球隊的其他成員專注於控制及阻礙曼城的組織,五人中場線停在禁區和中線之間的中間位置,阻止曼城中路傳球及推進。哈德斯菲爾德以混合區域聯防及人釘人戰術的方式防守,當曼城在中場線範圍控球時,哈德斯菲爾德只會形成防守區域緊守位置,但當曼城靠近他們的禁區時,他們會開始對持球的球員進行個人壓迫及緊迫。
隨著曼城球員選擇橫向傳球,哈德斯菲爾德的人釘人防守會隨著曼城傳球轉移,此系統始終專注於曼城的中場組織和控球。如果傳球到達防守線,哈德斯菲爾德不會向曼城的球員施壓及緊迫。 看看下面的圖片解說,哈德斯菲爾德並沒有對曼城後衛拿樸迪(Laporte)和奧達文迪(Otamendi)施壓。然而,當丹尼路(Danilo)和費南甸奴(Fernandinho)接球時,哈德斯菲爾德向他們施壓及壓迫。
與此同時,曼城繼續他們通常的4-3-3陣型,有一些特定的球員輪換,包括將丹尼路(Danilo)定位為左後衛和獲加(Walker)作為右後衛,利用兩位正統邊後衛讓曼城更好地利用側翼,並不停從兩側轉換控球來試圖打開對方的防守。他們亦有將一些中場球員拉出原來指定的位置,在中場位置,哥迪奧拿讓費南甸奴(Fernandinho)成為正中場球員,根度簡(Gündogan)和奇雲迪布尼(Kevin De Bruyne)成為靠前的「半十號球員」
從圖中看到曼城球員史達寧(Sterling)回到近中場位置持球,這種跑動的目的是將防守球員拉出至中場位置,再傳球至曼城邊線位置更深的球員完成傳中及攻門,儘管如此,哈德斯菲爾德球員的上半場的防守速度足以讓兩名甚至三名球員盡快迫緊曼城持球者。
從上圖可見,當曼城傳球至左邊線利萊辛尼(Leroy Sane),哈德斯菲爾德已準備兩至三個球員防守,曼城上半場進攻空間狹小及缺乏進攻創造力,雖然他們在上半場只有七次射門及命中目標只有一次,但只需一次就形成丹尼路(Danilo)的進球,反映曼城球員的把握力。
下半場:曼城的完美走位配合
下半場一開始哈德斯菲爾德仍保持著他們的防守位置,令曼城在他們的陣形中沒有足夠的深度進攻,這導致曼城失去了比平常更多的控球,為了深入對方的禁區位置曼城傳球失誤較以往多。曼城前鋒阿古路很難在哈德斯菲爾德球隊禁區附近停球。結果,他被迫向後或寬闊移動至空位以便能夠接球。這些類型的走位及控球是阿根廷前鋒的強項,並且通常為邊鋒和中場開闢更多空間。
從上圖可見,阿古路會走至近中場位置的空間接球
阿古路拉出後,邊鋒史達寧(Sterling)會走進前鋒線的空間接應長傳球
邊鋒史達寧(Sterling)亦會嘗試走進禁區接應傳球,因應左路有利萊辛尼(Leroy Sane)拉闊及製造傳中球
曼城的人員配置
阿古路(Agüero)和利萊辛尼(Leroy Sane)本場之間的良好的走位配合最終令利萊辛尼得到入球。最後哥迪奧拿為了尋找費南甸奴(Fernandinho)的替補球員時嘗試了幾次換人。
首先他嘗試以根度簡(Gündogan)作為防守中場位置,然後是以德夫(Delph)作為另一位中場球員,但到目前為止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滿意。雖然Gündogan在組織及傳球方面很有貢獻,但他缺乏費南甸奴(Fernandinho)的防守體力及位置感。與此同時,德夫(Delph)在防守方面雖然更接近費南甸奴(Fernandinho),但在進攻時並沒有他的分球能力及傳球穿透力。 哥迪奧拿也嘗試過貝拿度施華(Bernardo Silva)作為右邊鋒,但這位葡萄牙球員往往只能參與球隊的傳球組織,但沒有為側翼的提供突破能力。奇雲迪布尼(Kevin De Bruyne)康復後再次完成了90分鐘賽事,但這不是他最好的比賽,他本場的運球及傳球較慢,缺乏他通常表現出的精確度和進攻領導能力。
結論
曼城仍然在本賽季四條戰線進行戰鬥:英超聯賽,歐洲冠軍聯賽,足總杯和英聯杯並在接下來的兩週時間,他們將面臨更多關鍵的比賽。在17天的比賽賽程,他們將在英超聯賽中面對阿仙奴和車路士,並參加歐洲冠軍聯賽十六強第一回合比賽迎戰史浩克零四(Schalke 04)。
本賽季不少球評家都曾經批評曼城的防守表現,但曼城突然連續四場沒有失球下取勝。本場比賽大勝後哥迪奧拿期望以不同球員的組合,取代費南甸奴(Fernandinho)在曼城中場的重要性,可惜的是,在早前費南甸奴(Fernandinho)受傷或離場後,曼城的控制力便會大打折扣,因此作者亦會在下次準備費南甸奴的戰術分析,與大家討論費南甸奴如何影響曼城的戰術發揮。
Source: By Nicolas Garcia-Huidobro
Photo: Credit by Sky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