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 全世界最極限的漁夫:激流中的湄公河捕魚者
很多年前攝影師Suthep第一次來到四千美島的孔瀑布,看到漁夫為了捕魚,跟湄公河上最壯觀的瀑布激流做鬥爭。這裡是老撾湄公河的南端,雨季來臨時,水 位高漲,最寬的地方達14公里,是湄公河在老撾境內最寬的一段。湄公河上的孔瀑布是絕佳的捕魚地點,但這裡也非常危險,漁民一旦撒網方向錯誤,就會被帶進 激流中。遷徙的魚群受困於此,等待時機沖上急流,雨季期間湄公河水位上漲到平時的20倍,豐沛的水量帶來了更多的魚,但也使捕魚更加困難,雨後的岩石覆蓋 著厚厚的一層稀泥,十分容易滑倒,要謹慎小心才能站穩。在激流中的島上也可以捕魚,但是漁夫必須冒著生命危險才能踏上小島,在旱季他們用舊的電纜和粗繩在 河流上方架設了一條高高的索道,爬索道時必須全神貫注,一旦滑倒就會捲入急流粉身碎骨。漁夫要跨越急流去最佳的魚群聚集地捕魚,湍急的水流很快將魚趕入漁 網,儘管魚群眾多,但是一次只能帶回幾公斤的魚,太多的負重可以讓漁夫失去平衡。旱季河水退落,這裡會出現數以百計的小島,如果把小渚、沙洲都算上,數量 過千,當地人略加誇張就把這個區域稱為“四千美島”。這些島嶼間的急流瀑布是當地漁民重要的捕魚場所,他們將漁網投進泡沫四濺的瀑布深處,用各種方法捕到 魚類。四千美島上艱難的捕魚生活使人難以想像,為什麼當地的村民都要以此為生。一些漁民冒著生命危險捕魚,只為維持自己的生活,而這樣的場景只有在四千美 島才能見到。
目前,在東孔島上確定的魚類已經有201種。許多物種是從南中國海和柬埔寨洞裡薩湖遷移至此。捕魚業已經是湄公河上重要的支柱產業,每年有260萬噸的魚 被捕撈,占世界總量的16%(據湄公河組委會最新研究)。全球經濟的迅速增長使捕魚業日益增加,湄公河上魚群的數量迅速銳減,一些珍稀的物種比如:湄公河 巨鯰、伊洛瓦底江江豚已經瀕臨滅絕,而在不久的將來一座叫“sahong”的大壩正在四千美島上規劃建設。這將阻止魚群回游至北方產卵的遷徙路徑?魚群和 四千美島上的漁民未來還有希望嗎?
湄公河下游的絕大多數魚類要克服困難跨越四千美島到達湄公河上游水域中產卵,它們逆流而上越過瀑布和小島到達北方。這裡有兩條魚類遷徙的路線,一條是 “Sahong”另外一條是“Sadam”,但是對於大魚來說“Sadam”並不是它們喜歡的路線,因為它只有15米寬2米深,並不能容納它們。
如今湄公河巨鯰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在過去的3年裡,每到七、八月間老撾漁民都會捕到1到2條湄公河巨鯰,每次都能在雌魚體內發現成千上百 顆魚卵,由此可以推斷,老撾南部支流是瀕危魚類一條非常重要的洄游路徑。湄公河巨鯰身長可達3米,體重重達300公斤,壽命可長達30年,而且它們可以無 限制生長,也就是活到老長到老,它們吃生長在河底岩石上的藻類,一年只產卵一次,而魚卵的野外存活率只有1%。
目前,在東孔島上確定的魚類已經有201種。許多物種是從南中國海和柬埔寨洞裡薩湖遷移至此。捕魚業已經是湄公河上重要的支柱產業,每年有260萬噸的魚 被捕撈,占世界總量的16%(據湄公河組委會最新研究)。全球經濟的迅速增長使捕魚業日益增加,湄公河上魚群的數量迅速銳減,一些珍稀的物種比如:湄公河 巨鯰、伊洛瓦底江江豚已經瀕臨滅絕,而在不久的將來一座叫“sahong”的大壩正在四千美島上規劃建設。這將阻止魚群回游至北方產卵的遷徙路徑?魚群和 四千美島上的漁民未來還有希望嗎?
湄公河下游的絕大多數魚類要克服困難跨越四千美島到達湄公河上游水域中產卵,它們逆流而上越過瀑布和小島到達北方。這裡有兩條魚類遷徙的路線,一條是 “Sahong”另外一條是“Sadam”,但是對於大魚來說“Sadam”並不是它們喜歡的路線,因為它只有15米寬2米深,並不能容納它們。
如今湄公河巨鯰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在過去的3年裡,每到七、八月間老撾漁民都會捕到1到2條湄公河巨鯰,每次都能在雌魚體內發現成千上百 顆魚卵,由此可以推斷,老撾南部支流是瀕危魚類一條非常重要的洄游路徑。湄公河巨鯰身長可達3米,體重重達300公斤,壽命可長達30年,而且它們可以無 限制生長,也就是活到老長到老,它們吃生長在河底岩石上的藻類,一年只產卵一次,而魚卵的野外存活率只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