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 大自然的劫難:震撼照片展示人類對環境造的孽
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 2011年
這只被刺網困住的長尾鯊註定難逃厄運。魚翅在亞洲被視為美味,人們為獲取魚翅,每年要獵殺大約4000萬條鯊魚。這種不可持續的做法引起人們的關注,已有一些國家下令禁止魚翅貿易。
冰川如同野獸。工業化之前的年代裡,我們像懼怕狼群一樣地害怕冰川——而冰川比狼群還要兇猛,因為它會 吞噬整個村莊。19世紀末,冰川已成為旅遊勝地,在瑞士,經由貝維德雷酒店旁每年夏天挖出的通道,可到達羅納冰川腹地。那時候,我們也已經開始創造一個世 界,這個世界裡終有一天將無法容納冰川。但就現在而言,這些野獸仍然存在。
它們會呼吸。積雪在冰川的高海拔區域凝結為冰,而在低處的冰川末端融化為水。「冰川在夏季吐故,在冬季納新。」瑞士弗裡堡大學年輕的冰川學家馬蒂亞斯•胡斯說。8月裡,匯入羅納河的水流中有四分之一都是冰川融水。
它們會運動。如果達到一定重量,冰就可能流動。「如果沒有運動,那就是滯冰,而不是冰川。」丹•法格雷指著蒙大拿州冰川國家公園一片了無生氣的白冰 說道。他作為氣候變化生態學家已在這裡工作了二十年。目前園中有25座活冰川,而一百年前有150座,其中許多座還未畫入地圖就已消失不見。
它們(曾經)統治世界。兩萬年前,瑞士是一片冰的海洋,只有阿爾卑斯山如島嶼般突出在冰面之上。19世 紀時,這一冰期的餘波再次小規模翻湧,那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小冰期」末期。一張1849年由銀版攝影法拍攝的照片中顯示,羅納冰川的末端延伸至比現 在海拔低500米的地方。
瑞士科學家從冰磧以及山中高處其他痕跡瞭解到,歷史上曾有過大的冰期。我們由此得知,地球氣候可以發生巨大變遷。如果現在的人類沒有對環境造成改 變,如果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大自然,那麼一兩千年以內,我們將再次經歷冰期。相反,如果我們把地下所有的煤、石油和天然氣都燃燒殆盡,那麼將會把地球上剩 下的冰全部融化。冰川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處於一個意味深遠的岔路口。
它們處境堪憂。世界逐漸變暖,冰川需要隨之尋找平衡:找到一個合適的海拔與體積標準,讓上方增長的雪量 與下方融化的冰體相持衡。「冰川在努力適應氣候,但不是那麼容易。」胡斯說。各地氣候間有差異,再加上座座冰川各自獨立奮戰,所以地球上有少數幾座冰川體 積仍在增長——但只有幾座而已,而阿爾卑斯山中一座也沒有。過去的一百年裡,阿爾卑斯山的冰川融化了一半,融水足以灌滿全瑞士的湖泊。而據胡斯預測,到 2100年,剩下的冰當中有80~90%也將消失。
羅納冰川向大山高處撤退,撤到從山谷中已經看不見的地方。它如今的邊緣就位於貝維德雷酒店上方,在夏 天,仍可由通道進入冰川內部,而在冬季,通往酒店的公路遭封鎖,這裡一片寂靜,歸於最天然的狀態,要想此時見識冰川,就得穿雪鞋爬到一座山頂,在那裡可以 俯視腳下的這頭巨獸:像是一條逶迤的白蛇,不出聲響,但震撼人心。但同時,它也已奄奄一息。
法格雷說,如果沒有了冰川,冰川國家公園也仍然美麗。瑞士也是如此,胡斯說,但他還補充道:「對我來說,在夏末看到所有的冰雪都已融化,冰川體積大幅縮水,讓我十分痛心。」
文章來源: National Geographic
這只被刺網困住的長尾鯊註定難逃厄運。魚翅在亞洲被視為美味,人們為獲取魚翅,每年要獵殺大約4000萬條鯊魚。這種不可持續的做法引起人們的關注,已有一些國家下令禁止魚翅貿易。
冰川如同野獸。工業化之前的年代裡,我們像懼怕狼群一樣地害怕冰川——而冰川比狼群還要兇猛,因為它會 吞噬整個村莊。19世紀末,冰川已成為旅遊勝地,在瑞士,經由貝維德雷酒店旁每年夏天挖出的通道,可到達羅納冰川腹地。那時候,我們也已經開始創造一個世 界,這個世界裡終有一天將無法容納冰川。但就現在而言,這些野獸仍然存在。
它們會呼吸。積雪在冰川的高海拔區域凝結為冰,而在低處的冰川末端融化為水。「冰川在夏季吐故,在冬季納新。」瑞士弗裡堡大學年輕的冰川學家馬蒂亞斯•胡斯說。8月裡,匯入羅納河的水流中有四分之一都是冰川融水。
它們會運動。如果達到一定重量,冰就可能流動。「如果沒有運動,那就是滯冰,而不是冰川。」丹•法格雷指著蒙大拿州冰川國家公園一片了無生氣的白冰 說道。他作為氣候變化生態學家已在這裡工作了二十年。目前園中有25座活冰川,而一百年前有150座,其中許多座還未畫入地圖就已消失不見。
它們(曾經)統治世界。兩萬年前,瑞士是一片冰的海洋,只有阿爾卑斯山如島嶼般突出在冰面之上。19世 紀時,這一冰期的餘波再次小規模翻湧,那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小冰期」末期。一張1849年由銀版攝影法拍攝的照片中顯示,羅納冰川的末端延伸至比現 在海拔低500米的地方。
瑞士科學家從冰磧以及山中高處其他痕跡瞭解到,歷史上曾有過大的冰期。我們由此得知,地球氣候可以發生巨大變遷。如果現在的人類沒有對環境造成改 變,如果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大自然,那麼一兩千年以內,我們將再次經歷冰期。相反,如果我們把地下所有的煤、石油和天然氣都燃燒殆盡,那麼將會把地球上剩 下的冰全部融化。冰川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處於一個意味深遠的岔路口。
它們處境堪憂。世界逐漸變暖,冰川需要隨之尋找平衡:找到一個合適的海拔與體積標準,讓上方增長的雪量 與下方融化的冰體相持衡。「冰川在努力適應氣候,但不是那麼容易。」胡斯說。各地氣候間有差異,再加上座座冰川各自獨立奮戰,所以地球上有少數幾座冰川體 積仍在增長——但只有幾座而已,而阿爾卑斯山中一座也沒有。過去的一百年裡,阿爾卑斯山的冰川融化了一半,融水足以灌滿全瑞士的湖泊。而據胡斯預測,到 2100年,剩下的冰當中有80~90%也將消失。
羅納冰川向大山高處撤退,撤到從山谷中已經看不見的地方。它如今的邊緣就位於貝維德雷酒店上方,在夏 天,仍可由通道進入冰川內部,而在冬季,通往酒店的公路遭封鎖,這裡一片寂靜,歸於最天然的狀態,要想此時見識冰川,就得穿雪鞋爬到一座山頂,在那裡可以 俯視腳下的這頭巨獸:像是一條逶迤的白蛇,不出聲響,但震撼人心。但同時,它也已奄奄一息。
法格雷說,如果沒有了冰川,冰川國家公園也仍然美麗。瑞士也是如此,胡斯說,但他還補充道:「對我來說,在夏末看到所有的冰雪都已融化,冰川體積大幅縮水,讓我十分痛心。」
文章來源: National Geograp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