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行走歷史 探尋辛巴威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對於非洲的想像,那便是我們靈魂最純淨的地方。辛巴威,那裡有真正的童話。

乘坐阿聯酋航空(Emirates)20餘小時(北京-迪拜9小時,迪拜國際機場轉機時長4小時,迪拜-哈拉雷11小時)的飛行之後,我們終於抵達地球另一端的彩虹城市哈拉雷,這也是辛巴威通往各個國家的重要門戶城市。從這裡,我們一行人也就開始了此次探索之旅。


一個以古跡命名的國家
非洲的土地是金色的,有著陽光之下的豐厚,充滿了熱情與純 樸,似乎孕育著生命原始的律動。“辛巴威”一詞在班圖語中取“石頭城”之意,在中世紀,這裡曾作為非洲地區重要的貿易中心聞名於世,大辛巴威在歷史上 曾經繁盛一時,其最大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19世紀80年代西方入侵前。大辛巴威是南部非洲文明中最璀璨也是最神秘的一筆。至今,人們對建造這座城池的帝 國及其歷史仍然所知甚少,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成立,以這座古城的名字命名,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以古代文物遺址命名的國家。

大辛巴威遺跡位於哈拉雷以南約三百公里處,總面積達720 公頃。共由90多萬塊花崗石砌造而成。石塊連接未用任何粘合物,至今仍堅固挺拔,宏偉壯觀。建築週邊是一圈高11米、厚5米的高大圍牆,堅定地捍衛著圍場 內國王的家眷,也捍衛著帝國的象徵—— 一座座高達20米的圓柱體塔形建築。多少年來,這些巨石建造的高大圓柱體的用途一直困擾著考古學家們,有人認為這是瞭望塔,有人認為這是巨大的穀倉,有人 認為這是宗教象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尋寶者堅信這裡是埋藏黃金的所在,千方百計想鑽進去探查,卻始終無法找到一個入口。至今,塔下還殘存著當年探險者挖 掘的痕跡。

石頭城最高的山丘上,建造著國王的衛城,儘管在長時間的風化 後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破損,但整個建築仍難掩當時王權的至高無上。沿著陡峭崎嶇的古老石道拾級而上,眼前是一條擠在兩塊巨石間的狹長通道,據當地的導遊講, 這條僅能容一人通過的石道被稱為“血濺的要塞”,一是因為當初在修建山頂衛城時有很多人死在了這裡,而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年這裡常年有禁衛軍把守,一旦有 試圖接近衛城的人答不出通行口令,會立即被射殺於此。狹長的石道崎嶇蜿蜒在高聳入雲的峭壁間,敵人往往避無可避。至今,斑駁的石壁上似乎還殘留著紹納祖先 留下的箭痕和血跡。

時值傍晚,金色的夕陽灑滿大辛巴威的每個角落,整個石頭城也仿佛由沉睡中蘇醒。眾多的謎團已經隨著歷史煙雲無從尋覓,獨留下被古人強大想像力和創造力震撼的我們,使我們在幾百年後仍然能夠有機會在此想像非洲大陸上的輝煌文明。

卡米遺跡
卡米,曾經是大辛巴威的首都,並一度得到過繁榮的發展;在 十六世紀中葉因為土地失去肥力而被遺棄,遷到卡米河附近。而今卡米一躍成為重要的考古勝地。從來自歐洲以及中國的發掘物中可以推斷,卡米擁有悠久的貿易 史。 大辛巴威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遠近聞名的貿易中心。這裡出土的珍貴文物,如西班牙銀器及精美的中國瓷器、葡萄牙瓷器,都充分證明了大辛巴威曾與其它國 家有過廣泛的世界性貿易往來。


辛巴威的卡米遺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認定的“世界文 化遺產”。卡米遺址修建於十五世紀中葉-十七世紀中葉,它位於現在的布拉瓦約(辛巴威西南部城市)。大約於1450年開始,世界各地在卡米地區進行頻繁 的貿易往來,這裡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同時,這裡也是各國使節駐紮之地,葡萄牙使者曾在這裡的山坡上豎立了一個花崗岩十字架。當時的居民住在由 圓石塊搭建起來的棚屋內,四周是花崗岩圍成的院牆。各居民房之間是狹窄的過道和走廊,並以“山”形或各種不規則的格子形的裝飾物而成為其特色。卡米與大津 巴布韋的建築風格有所不同,是階梯型的建築,卡米和大辛巴威遺址一樣,也是當時的國王居住的中世紀宮殿。

馬托波山的古老岩畫
從布拉瓦約出發向南行駛約5 0 公里,我們來到了坡莫格維岩洞Pomogwe cave,參觀布須曼人在非洲大陸留下的岩畫。坡莫格維岩洞Pomogwe cave從規模上說是第四大內壁有古老岩畫的岩洞,大約1萬年前,布須曼人在這裡生活,他們在岩洞內壁用羊血、草藥還有其他顏料繪製他們生活/捕獵的場 景,今天看到的4號岩洞內的岩畫大約是5000-6000年前繪製的,展示了石器時代遊牧民族的生活全景,及用農業社會取代遊牧社會的發展歷程。岩洞由於 內壁有非常精美的大水牛而出名,由於當時的考古學家不瞭解岩畫顏料的構成,錯誤地使用不當藥劑,導致岩畫反而大面積損害,現在看到的因吞紮姆比利岩洞 Intunjambili是岩畫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岩洞。

馬托波斯還有一塊花崗岩高地稱為“禿頂山”,在那裡有個景觀 叫做“看世界”,站在山上向遠處眺望,開闊的平原就在眼前,風光秀麗壯美。當時的英國殖民者羅德斯稱這裡為“世界之最”,在世時將自己的墓地預置在瑪林迪 茲姆Malindidzimu山上,表明死後要繼續俯瞰這塊土地。這座山在當地土著心中有著神聖的地位,他們認為是整個國家人民靈魂居住的地方,眾多的巨 石代表世間萬物,當地人認為羅德斯把自己葬在這裡,這座山就無法完成守護全國人民靈魂的任務了。

酋長之墓
在距離馬托波山的不遠處,我們前往在當時跟殖民者羅德斯談判 的土著酋長之一姆茲裡卡茲Mzilikazi的王陵。首先行至瑪拉蘭德拉,此處修建了國王姆茲裡卡茲Mzilikazi的紀念碑,每年9月份第一周的時 候,成千上萬的人會聚集此處,紀念國王姆茲裡卡茲Mzilikazi。每有客人到訪,恩德貝萊族Ndebele的舞者都會表演表示歡迎的特色舞蹈,隨後, 國王姆茲裡卡茲Mzilikazi的第三代傳人,裡奧•庫馬羅王子Prince Leo Khumalo出來迎接貴賓。就是這樣幸運,裡奧•庫馬羅王子Prince Leo Khumalo帶領我們前往國王姆茲裡卡茲Mzilikazi安息的位於安圖班尼山Entumbane墓地 ,一路上,恩德貝萊族Ndebele的舞者唱著歌曲,帶著我們來到國王的安息地。


認識辛巴威
辛巴威是一個內陸國家,界于林波波河和贊比西河之間。維 多利亞瀑布、贊比西河、加里巴水壩攔截河水形成加里巴湖,成為了辛巴威的北部疆界,與尚比亞為鄰。東邊國界與莫三比克相接,西南與波札那毗鄰,南側則 有一部分與南非接壤。據說辛巴威把國土面積的13%都劃為國家公園保護區。辛巴威是中南部非洲高原一部分,全境海拔300米以上,平均海拔1000余 米。當地河流眾多,河網密佈,北部屬贊比西河流域,南部屬林波波河和薩比河流域。贊比西河流經津、贊兩國間並經莫三比克入海,支流遍及辛巴威西部。但是 河流量因降雨不均而變化很大,其中許多小河流在旱季流量很小,甚至斷流。辛巴威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全境70%的土壤為砂土,僅 高草原有沃土,大部分土壤自然肥力不高。

探尋紅土地的秘密
任何東西都是藝術品辛巴威人的手工藝品除眾所周知的石雕外,還有極具非洲特色的木雕、面具、樂器、陶器、銅器、織物、印染及象牙製品等。

非洲大陸的各個角落都盛產木雕,著名雕刻家的作品要到畫廊等正規商店去選購。哈拉雷、布拉瓦約、瀑布城等地木雕和石雕市場隨處可見,琳琅滿目。辛巴威木 雕風格淳樸,木碗、水果盤都是具有濃郁非洲風情的家居用品,木碗的材質分為烏木、樺木兩種,烏木又被稱為“黑檀”,是非洲特產,古樸之中透著熱烈。許多木 碗有鮮豔的紋路,濃烈熱情,像非洲姑娘們的穿著,木質水果盤以造型取勝,有的呈眼鏡狀,有的依照木頭本來的形狀自由發揮而成,各色材質及樣式的廚具帶著非 洲酋長的尊嚴,一般用作收藏。據說,非洲的石雕和木雕都是男性製品,麻織品則更多顯示女性的溫柔,可以想像,在城市周邊的村莊部落裡,婦女們坐在一起編織 竹制的收納盒,針腳細密,落落大方卻又不失傳統。可見當地手工藝品的天然與純樸,濃重與神奇,使無數外來客人折服。拿在手中細細把玩,完全可以真實地感受 到非洲人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藝術敏感,他們能隨手把任何一件東西變成藝術品。


地質奇觀「平衡石」
辛巴威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以盛產石頭為特徵,因風化形成的奇岩怪石比比皆是,全國各地皆觸目可見。我們從萬基前往瀑布城的路上,道路兩旁奇石林 立,大小不同,表面光滑形狀各異。每塊巨石上又自然壘堆,臥著數量不等的不規則石塊。這些石頭一般重達數噸,甚至幾十噸。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底部的支撐點很 小,看似刮起一陣風便會被吹倒,但實際上它們穩如泰山,經過千萬年風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走近仔細觀察,各種顏色的蜥蜴穿梭于石縫間,渾然天成。據歷史 學者分析,非洲大陸原來是處於海平面下的,在洋流的沖刷及冰川作用的影響下,經過長時間的地殼變化才凸顯於地表,於是便有了大家現在看到的樣子。

辛巴威美食
肉汁玉米:辛巴威食品主要是由非洲菜及英國菜組成。前者通常是用他們的主要食品玉米磨成粉調和成Sadza,再澆上被稱作Nyama的肉汁(主要為牛肉 和雞肉)。英國風味主要是炸薯條、香腸、肉餡餅、三明治等。鳳尾魚:加里巴湖特產為曬乾的加吉魚和鳳尾魚,東部高原地區的大馬哈魚屬於絕品,有機會一定要 嘗試。

加吉魚:哈拉雷和布拉瓦約的商業街遺跡城市繁華地區都有義大利餐館、中餐館、希臘及印度風格的餐館。而且咖啡、紅茶、碳酸飲料、酒類的供應都很充足。一定不要錯過品嘗當地的啤酒和葡萄酒。

辛巴威最重要的農業作物
煙草最早是通過葡萄牙人引進辛巴威的,如今煙草種植成為辛巴威最重要的農業經濟作物,是當地農業的支柱之一,在國民收入中佔有重要的份額,煙葉年產量 僅次於美國和巴西,居世界第三。優良品種和科學種植使辛巴威煙葉產量高,品質好,每年大量出口。辛巴威有盛產優質烤煙的自然條件,那裡日照充足,無霜 凍,土壤適合煙草種植。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烤煙生產已形成育種、耕作、栽培、採摘、烘烤、分級包裝、排名等一套完整的科研技術體系及法律制度,使津巴布 韋煙草在國際社會佔有一席之地。

辛巴威的一夫多妻制
人類社會的婚姻制度發展至今主流早已成為一夫一妻制,而非洲地區的婚姻制度狀況比較複雜。辛巴威有58%的人口信奉基督教,40%的人信奉原始宗教,1%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義裡面允許一夫多妻,而辛巴威的法律也非洲奇觀平衡石 允許一夫多妻。

Tips:
辛巴威購物:在整個非洲大陸的各個角落,幾乎全部盛產木雕,而只有極少數的幾個國家擁有石雕藝術,其中南部非洲便數辛巴威。辛巴威石雕不講究縝密嚴 謹的藝術構思,完全由創作者依照不同的石頭型材即興雕琢,自然誇張而又充滿生命的活力,辛巴威石雕藝術彼此之間很少有雷同之處,即便是同一個藝術家創造 的作品,在風格上也往往大相徑庭。

轉自 @旅遊休閑網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