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最適合你的耳機?(一)

耳機是earphone, headphone, headset 的通稱。相信城市人聽音樂, 通常都會用到耳機。眾所周知,一套好的音響,對比耳機的效果是有絕對優勢,但考慮到便攜性,城市狹小的生活空間,音響建設的複雜性,花錢和心思找一副適合自己的耳機還是比較划算。本初階文章希望可以能夠讓入門級玩家在挑選耳機前,先初步認識一下耳機的種類和特點,從而瞭解入手耳機的方向。

首先是耳機的技術參數。對於入門級玩家來說,這些參數沒有太大意義。(編者偏向拿起耳機就試聽,這樣比較實際)所以之後文章才會詳細解釋。

阻抗 - 大部份耳機都是16-32ohm,代表可以用於手機上。高於這個數字的耳機,都要用耳擴推,要不聲音會很差。

靈敏度 - 一般都是90 - 120dB,數字愈大說明愈易推,但不代表愈好聲。如果是聽覺保護耳機。低至85dB的會是聽覺保護耳機。

比較重要的是耳機種類。耳機可以視為小型的兩聲道喇叭,但由於外型和配戴方式的不同,衍生出很多種類,常見的分類方式有:耳塞式、耳道式、耳掛式、頭戴式和耳罩式。不同種類會有不同的聲音特性。

耳塞式
B&O A8 耳塞式耳機

聲音特性
隔音效果差
低音一般不強
有少量音場
適合用於電話通訊,運動使用
實用性強

大多數隨身聽、手機等產品隨機附送的耳機以耳塞式居多,這種型式的耳機隔音效果普遍不佳,聆聽音樂時很容易受到外界噪音干擾,影響音質表現,而且為了對抗噪音,用家常常會不知不覺提高音量,如此很有可能造成聽力受損。但它是有一些重要的優勢,就是用家在聆聽音樂或通訊時,可以同時聽到週邊的聲音。要知道關上耳朵過馬路是多危險的事…而且配戴舒適度高,適合隨身攜帶使用。而且通訊時不會像耳塞式耳機一般聽到自己聲音的回音。這種耳機一般適合聽一些清唱的歌,或是柔和音樂。高階的耳塞不是沒有,只是設計上比較困難,價格會較高。


耳道式
Shure SE535 耳道式耳機, 用嬈線方法解決聽診效應

聲音特性
隔音效果最好
聲音分析度最好
容易做到強低音效果(單動鐵除外)
音場較弱
電話通訊時較大回音
吃東西時咬東西的聲音容易回傳到耳朵內
走路時綫材晃動時的噪音容易影響音質(聽診效應)

耳道式(入耳式)耳機基本上是現時最流行的種類。顧名思義就是將耳機前端的耳塞置入耳道內,耳塞的形狀和物料五花百門,製作材料基本上是以泡綿和矽膠材質居多。而種類由入門級到專業或監聽級都有。

耳道式設計的優點是隔音效果很好,大幅降低了外界噪音干擾,所以不需要太大的音量,就能夠清楚聽到音樂中的細節,也比較不容易傷害聽力。隔音好是個優點,但是在不合適的狀況下使用,也有可能變成缺點,譬如在馬路上行走或騎車時,如果還戴著隔音良好的耳道耳機,很有可能因為聽不到周遭環境音而發生意外。

由於深入耳道的關係,耳機的聲音解析度容易做到很好。所謂解析度,簡單可以理解為"齒音", "換氣聲", "吉他掃chord聲"一類的聲音細節。而且聲學上可以做出強橫低音(當然有些設計會將低音調低)。總而言之,入耳式是最容易做到三頻平均的耳機,但同時入耳式的音場是最弱的,所有聲音都是耳內(in the head)。就算是頂級的入耳式一樣如此。

而入耳式耳機另一個缺點是回音問題。 當用家在吃東西或說話時,聲音會回傳到耳膜,導致聽音效果不理想。用家更會不自覺用較大聲浪說話。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而且入耳式戴久了還是不太舒適的。而綫材晃動時的噪音,即所謂聽診效應,都叫人困擾的。現時某些耳機或綫材品牌已有不同的手法去緩減聽診效應。但效果參差,還是試用一下比較實際。

入耳式耳機又可以細分為動鐵和動圈驅動耳機。動圈(moving coil)是最普遍的耳機驅動器,特別是便宜和三頻表現較平均(詳細之後文章提及)。動鐵其實早年是只用於助聽器,後來被一班頭腦發熱的工程師用在音樂耳機上。動鐵驅動較動圈較率高,瞬態反應好,體積小,但成本較高,而且有效頻寬較差。所以一般單動鐵耳機的低頻會較弱。針對情況,市面會有一些三,四動鐵單元(甚至有動圈丶鐵混合)的耳機,用不同動鐵單元負責不同頻率輸出,但這類耳機較難設計得好,搞不好的話可能比便宜的動圈耳機更差,而且價錢一定昂貴,一般不建議初階玩家跳級入手。

動鐵耳機, B part 是動鐵單元
總括來說,如果閣下注重音樂細節和隔音效果,入耳式耳機會是不錯的選擇。
單動鐵耳機處理聲音會比較清晰,(編者聽過的單動鐵女聲表現都不錯,一般音色偏冷且清脆),但整體音樂感和低頻較動圈差。
動圈耳機三頻較單動鐵平均,性價比高。價錢範圍由低到中檔都有。音色設計範圍很廣闊。如果閣下喜歡重低頻,可以考慮一下。
多動鐵單元耳機比較貴,設計以三頻平均為主,聲音清晰(分析度高),屬中高價或專業級監聽耳機。

頭戴式耳機

介紹頭戴式必須要提耳機會分封閉式和開放式甚至半封閉式(on ear 多用封閉式)。封閉式即是將耳機的聲音和外界的聲音隔絶,好處是不受外界聲音影響,而且聽音樂時不騷擾到其他人,聲音的凝聚力好,音準好,有音染。一般應用於DJ監聽,或室外使用。開放式即是耳機的聲音會有目的地泄漏出外界,同時用家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因為漏音,它只會應用在特定範圍內。而且這類耳機設計較困難,所以價錢普遍偏高。雖然如此,它還有一定市場價值,說明它必有過人之處。它的音場非常廣闊,即所謂over the head sound,而且音色自然無音染,聲音定位的能力非常好。如果以兩個字來總結,就是通透。它的聽感在耳機類中最有現場感。應用範圍在專業錄音,電台DJ,或者高級家用音樂。

封閉式耳機(左Beats Studio)的外圍全封閉, 開放式耳機(右HD650)可以清楚看到單元

頭戴式(on ear headphone)
AKG K450 on ear headphone, 耳機大小剛好蓋著耳朵

聲音特性
隔音效果中等
聲音分析度中等
音場中等
電話通訊效果一般

on the ear headphone,顧名思義,就是sit on the ear。主要就是有一頭帶固定耳機在耳朵上。耳機大小剛好蓋著耳朵。編者個人最常用的音樂耳機。

以編者個人意見,on ear headphone 是各類表現都很平衡的耳機。便攜性不錯,在街上不聽音樂可以掛在頸上。市面上有一些藍芽無線耳機,連綫材纏繞的問題都沒有了。因為沒有入耳式耳機的回音問題,聽音樂時爽很多。(編者本身是個毒男,通常自己一個聽音樂吃飯)

音樂特性方面,它的音場比入耳式好。一般採用封閉式或半封閉式。某些on ear耳機因設計問題,聽起來聲音好像困在一個腔體內,即所謂音染。聲音有一定凝聚力,這類耳機聽感通常會像有人在耳邊唱歌一般。聲音分析力(清晰度)一般,有一些設計不太好的耳機人聲部分會很糊。總而言之這類耳機各類聲音特性都很中庸,所以大部份都是中價耳機,不會出現在頂級檔次。但作為一般消費類耳機,它是勝任有餘的。編者個人認為on ear heaphone 在sound performance的性價比是最高的。

總括而言,on ear 是適合出外用的耳機。而這種耳機購買時,除了要考慮聲音和外觀,還要試戴一下是否舒適,耳綿是否舒服,頭帶鬆緊是否適中。戴眼鏡的朋友們尤其要注意。

既然單體是浮貼著耳朵,配戴時就不會有入耳異物感,而且頭戴的穩定性也不錯,同時又兼具體積小巧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解決了耳掛支架「卡」到眼鏡腳的疑慮。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戴這種耳機就像戴髮箍一樣,會有「夾」頭的感覺,如果遇上頭型比較大的用家,夾頭的緊繃感會更明顯。

頭戴式(over the ear headphone耳罩式)
AKG Q701 耳罩式+開放式耳機, 耳機大得把整個耳朵罩住
聲音特性
隔音效果中等以至差(取決於設計方向)
聲音分析度中等以至高
音場好
電話通訊效果一般

Over the ear 和 on ear 形狀差不多,最大的不同就是耳機會把整個耳朵罩住,算是體型最大的耳機類型。這種耳機室內用或室外用都有,多用於中價至高級消費類,DJ監聽,Pro Audio類耳機。(編者個人經驗,低價耳罩聲音一般,預算有限的話不如買in ear 或 on ear 更划算)

應用方面,耳罩式不會壓到耳朵,所以比on ear更舒適,適合長期佩戴。但同時比較出汗,所以最好在有空調的場合使用。

音樂特性方面,從封閉式到半封閉式到開放式都有。針對它的兄弟on ear做比較。
一般會比on ear有更寛闊的音場,更少音染。人聲會較靠後,差的耳罩人聲會比較晦暗。高頻伸延較高,但要留意會否出現刺耳的齒音。低頻量一般較少。選擇時要留意耳機耳綿是否貼耳,不貼耳的話低頻會很差。因為上述因素,耳罩式比on ear較有潛質定為高級高響,但同時設計也較困難。所以,預算多買耳罩,預算少買on ear,性價比最高。

抗噪耳機
Bose QC3抗噪耳機

編者不喜歡用抗噪耳機來聽音樂,所以只略略提一下。抗噪耳機正確名稱應該是主動抗噪(Active Noise Cancaltion)耳機,原理是用一支或兩支麥克收集噪音,反饋到電路裏使耳機輸出反相(anti-phase)聲波使噪音相消。其實以往主要用在直升機駕駛員通訊中,之後才應用到音樂耳機上。

抗噪耳機實用性滿分。用於通訊上使通話更清晰。編者特別買一支藍芽加抗噪用於打電話。音樂表現方面,它可以阻隔低頻噪,但由於技術原因,做得不好的抗噪音同時會產生高頻噪音,通訊的話沒有問題,音樂就不太好了,所以要買的話要留意一下。主動抗噪耳機以B記最出名。

靜電耳機
不是初哥玩的魔物。除了因貴之外, 它的音樂性不全面(低音很差), 漏音嚴重, 而且一定要用靜電耳擴推。所以它不是一般人玩的東西。但不代表它是不好的耳機, 相反它是編者聽過最好的耳機。
它的音樂重現能力(除了低音)是遠遠強於其他類耳機的。而且音場異常闊。它的好連木耳都能聽得出來。
編者總結, 不用考慮, 但聽聽無妨。

以上分享是根據耳機的設計特性進行介紹,希望能協助各位了解各種耳機特性, 在考慮買之前有一個大約方向。建議各位在選擇前必定先用自己的器材試聽, 耳聽為實。下一篇文章會分享試聽經驗。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