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 伍健,是大家頗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球季即將開始,新的董事及新的足總CEO亦即將上任。我都很希望鳳凰計劃可以重新起步,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但近日與足總中人傾談,留意到一些細節,似乎香港足總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有幾個路向可供選擇。
當然大家都想香港足球好,不同路向是源於大家對足球的信念及看法不同。當然我有自己的立場,但有時看法無分對錯。所以我姑且將看到的情況寫出來,讓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意見。
第一個十字路口是青訓。根據鳳凰計劃的建議,足總應該發展一個青年聯賽。每支甲組球隊組織不同年齡組別的梯隊,並有定時的訓練及比賽。足總的角色,就是提供資源與每一支職業球會及協助發展青年聯賽。這個理念很簡單,就是透過具競爭性的比賽及高質素的訓練,提昇年青球員的實力,令他們日後得以與職業足球接軌。至於香港代表隊,就由教練從各青年梯隊中,抽出最好的球員集合而成。
不過港隊教練摩力克及技術總監歐智勳卻認為澳洲式青訓系統較適合香港。這個青訓系統要求足總成立一間青年足球學院,並選出當時最好的球員,作集中式培訓。代表隊要人,就由自家的青年足球學院中選擇。簡單一點來說,這套模式類似以往的體院。
第一套模式勝在可以百花齊放,有更多年青球員可接受精英訓練。群組夠大,找到好球員接班的機會自然更大,但難免涉及更多資源。第二套模式則有利集中資源,而教練亦可以較易調教出合自己心水的踢法,唯受眾非常有限,而且延續性亦有疑點。
第二個十字路口是香港隊。如果按鳳凰計劃的建議,香港要設計一個程序,並投放相關的資源,協助各球會提昇球員實力。至於代表隊則選擇當時狀態最好的十八人,替香港踢國際賽。當中的理念是培育球員的工作應該由球會負責,代表隊則只需集中在有限的比賽中,踢出最好的成績。
至於摩力克則認為港隊教練亦要協助落手落腳培訓球員,所以每次代表隊集訓名單,都會安排一些U23球員入隊。就算無機會上陣,但希望透過訓練,令年青球員進步。代表隊輸贏只是其次,最希望是年輕球員有機會接班。
第一套模式難度當然較大,但勝在發展可以比較長遠,亦有利代表隊爭取最好成績。第二套模式則有利教練操控,但難免犧牲球隊的成績,而且代表隊一年的比賽不多,作用亦有疑點。大家又認為那套模式會比較適合香港呢?
.
文:伍健
http://www.facebook.com/melchilot.yuen.1#!/notes/ken-k-ng/%E5%8D%81%E5%AD%97%E8%B7%AF%E5%8F%A3/44804601855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