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兩散的奧斯爾>
奧斯爾宣佈退出德國國家隊。
這個決定其實大家都預料得到,畢竟即使他不主動退出,德國本土的輿論環境基本上也容不下他的存在。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在退出國家隊的同時,選擇了刊登三篇聲明,而其中的第二篇直接指名道姓質問德國名宿馬圖斯,第三篇更是矛頭直指德國足協主席。
先簡單概括一下三份聲明的內容。
第一份聲明主要講述奧斯爾作為一個德藉土耳其裔球員,對兩個國家的感情,以及澄清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合照並非出於任何政治考慮。這一部分重要性不大。
第二份聲明主要評擊德國的各個機構媒體,在事件發酵之後紛紛與他劃起清界線,甚至一些本來已經安排好的活動亦被取消。亦提起了馬圖斯於世界盃期間與另一位著名的獨裁者普京會面,卻沒有任何德國媒體對此進行批評,質疑為何對其雙重標準。
第三份聲明則最為重磅,集中於對德國足協主席格林迪的批評。“在格林迪與他的支持者當中,當我們贏的時候我就是德國人,當我們輸的時候我就是一個移民。” “當我嘗試解釋我的立場的時候,他更有興趣的是去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場,以及去貶低我的意見。” “我不會再作格林迪的代罪羔羊” “由於感受到種族歧視和不受到尊重,我決定不會再代表德國隊。我曾經為了穿上德國隊球衣而自豪和興奮,但現在不再是這樣了。”
這件事甚為複雜,甚至已經上升到政治理念,種族,宗教,移民政策等等的範疇。老實說,要去評價此事誰是誰非,遠在香港的我們要作出一個持平的評價其實很難。對於這件事的觀點和總結,引用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的文章可能更好。
"現任總統「新蘇丹」埃爾多安早前訪問英國,專門和奧斯爾、根度簡等德籍土裔球星見面,獲球星贈送球衣合照,根度簡簽名上,更稱埃爾多安為「我的總統」。
埃爾多安「抽水」之心,路人皆知,因為見面是在日前土耳其舉行的關鍵選舉前不久,奧斯爾明顯是「被站台」。這次選舉是埃爾多安「黃袍加身」的里程碑,也是他把議會制改為總統制後的首次選舉,結果他本人以過半數得票連任總統,他領導的政黨聯盟也得到國會過半數席位,加上司法機關早已服從,媒體也早已被整肅,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大總統」,就此誕生。
這本來和德國關係不大,但埃爾多安重新伊斯蘭化、脫離西方價值的作風,和德國倡導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年前土耳其發生流產政變後,大量意見人士走到德國尋求庇護,也有德國人在實施戒嚴的土耳其被捕,逐漸令德國成為「反埃陣營」大本營。埃爾多安逐漸扭轉爭取加入歐盟的國策,改向伊斯蘭世界尋求影響力和身份認同,又積極發展和俄羅斯的關係,對以德國為首的歐盟,也就不再忌憚。
從「奧斯爾現象」可見,在全球化時代,「大熔爐」越來越難祭煉,即使理應已完全融合的新移民後代,也可以被其他張力「反融化」回來。我們的身份認同也日見非脈絡化,不再單一,就如法國球王施丹,同時也是阿爾及利亞英雄;瑞士隊的阿爾巴尼亞裔球員沙基利等早前做出雙頭鷹手勢,向塞爾維亞隊示威,都很難以非黑即白的二元法解釋。當每一支球隊都有不只一個奧斯爾,以小見大,各國的社會面貌,還不一樣?" - 【沈旭暉專欄】<德國出局與「奧斯爾現象」>
奧斯爾這份聲明指出了一個重點,就是德國足協和輿論的態度其實骨子裏仍然不認同這批移民球員,當球隊表現不佳時就將矛頭轉向他們。當然,移民球員究竟對德國國家隊是否有認同感亦是一個問題。但是,德國足球員當中,身為移民後代的為數不少。之前多年來德國隊一直戰績彪炳,掩蓋了不少當中的問題。但在奧斯爾事件之後,德國內部對於移民球員(尤其是土耳其裔)的態度卻顯然而見,究竟非純正德裔球員在德國隊還應該如何自處?究竟不同種族的球員仍然是否能夠融洽相處?
奧斯爾這次的聲明明顯是要與德國足協一拍兩散,希望為自己辯駁之餘更希望為移民球員發聲,故此事件未必會就此平息。現在未必會立刻知道事態發展如何,但在幾年後,相信影響將會逐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