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 IE,我們再來回顧下它走過的這 20 年吧
2001年:IE 6.0被冠以“史上最差科技產品”的頭銜
IE 6與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一同推出,截至2002年,IE的市場佔有率已經接近90%。儘管市佔率空前高,但IE 6最臭名昭著的卻是其安全隱患問題,而其中的緣由則大多是因為設計本身而導致。2004年,美國計算機安全緊急應變小組(US-CERT)發佈了一份《計算機安全漏洞報告》,明確指出IE的設計缺陷加之其被深入集成至Windows系統的做法,使得該瀏覽器完完全全成為了一個高危的累贅。同時多個安全專家也開始呼籲用户放棄使用IE瀏覽器。2006年,《PC World》雜誌評選出“史上最糟糕的科技產品”,其中IE 6.0名列第八位。“或許是這個星球上最不安全的軟件產品”——這是雜誌報道對IE 6.0的評價。作為反壟斷案的判決結果,IE 6.0也是最後一個被命名為“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的IE瀏覽器。
2006年:IE 7.0終於在千呼萬喚中亮相
此時距離IE 6.0的發佈已經過去5年多。“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的字樣被“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取代。IE 7是Windows Vista的默認瀏覽器,同時也提供Windows XP版本。IE 7支持256位加密(僅限於Vista用户)和Windows RSS平台。微軟宣稱,由於ActiveX控件被設計擁有自己獨立的進程(不再佔用Windows Explorer系統進程),因此IE 7的安全性有了大幅提高。可能是因為等得太久,IE 7在市場份額上始終不能追趕上IE 6,期間也為如Mozilla Firefox(火狐)瀏覽器創造了機會。
2009年:IE 8.0進一步改善 但還不足夠
IE 8被廣泛認為相比前兩個版本的IE瀏覽器存在較大改進。然而,IE 8來得太晚,微軟在瀏覽器市場的份額已開始流失,其中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分別是Mozilla Firefox和GoogleChrome。IE 8提供了新的開發者工具及一些如加速器、推薦網站、性能穩定性改善等的新特性。不過最終,IE 8沒能成功幫助微軟重新奪回丟失的市場份額。
2011年:IE 9成微軟最後的努力
針對IE 9,微軟改變了用户界面設計,並將重心轉移至HTML 5、CSS3、XHTML以及其他功能改善方面。IE 9為獨立產品,並沒有隨任何操作系統一同發佈。此外,為挽回市場份額,微軟甚至不惜重金在電視、Tumblr等社交網站上投入了一系列廣告。目前大多數評論認為,IE 9從技術上達到了與Firefox和Chrome不相上下的水平,只是其市場份額卻始終未能如微軟所願實現大幅增長。
2012年:IE 10為Windows 8專屬瀏覽器
IE 10只存在於Windows 8系統中,同時鑑於後者的特殊定位,IE 10呈現兩種版本:Metro風格(現微軟稱為通用應用)和傳統桌面風格。前者在設計上強調觸屏操作友好,但不支持插件功能;後者支持插件功能,外觀與上一版本無太大差異。IE 10內置了Adobe Flash Player,不過考慮到Flash對電池續航的折損,其部分功能在Metro版本中被屏蔽。有關IE 10的評價目前大多與Windows 8捆綁在一起,因此這裏不單獨強調。
2013年:IE 11,最後的版本
IE 11隨Windows 8.1一同發佈,將會成為微軟IE系列的最終版本。IE 11在性能表現不差,至少在Craig Buckler一項測試中其性能達到了Chrome和Firefox的水平。IE 11在面對新網絡標準的兼容性上略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
Project Spartan能帶來什麼?
Project Spartan還只是微軟針對Windows 10新瀏覽器的開發代號,至於產品的最終商標名,目前暫無定論。根據微軟1月份Windows 10發佈會議透露的信息,新瀏覽將包含如下特性:集成Cortana語音助手、可在瀏覽器內註釋網頁並與他人共享、讀取網頁內容的工具等等。此外,新瀏覽器使用了全新開發的渲染引擎,並被設計為跨平台支持從智能手機到桌面電腦的一切設備。
資料來源: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