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着看完這篇文章,過好你的下一個10年


虎嗅注:民生一直是放在我們面前的頭疼大事,尤其對於生活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人,生活壓力大、房價高企、物價上漲、工資不漲等現實問題橫亙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股市、國企改革等社會問題或矛盾一直存在……那麼,未來十年,我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將會得到改善或解決嗎?請別相信你的直覺,我們還是用數據説話吧,看完這篇文章,看看你能否過好下一個十年。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股票機器人,原文標題《原創數據説話:不説不知道,一説嚇一跳!(房價、收入等)》。

1、房價:未來十年難漲

國內房地產市場一線城市價格高過東京40%。——瑞信證券陶冬。他據以看空中國房價。這個數據容易引發爭議。有人覺得數據有誤。

請看新華網日本頻道2015年5月的文章:

引用根據東京鑑定公司公佈的2014年首都圈(東京及附近地區)的房價,每套新公寓平均價格4653萬日元(平均使用面積63.16平米),如果是二手房的話則為每套2710萬日元(平均使用面積63.01平米);根據日本專業二手房網站“home4u”2015年5月1日的最新數據,在東京23區中房價位於前列的新宿區和澀谷區,90至100平米的住宅每套最高價分別只有6053萬日元(約合313.5萬人民幣人民幣)和6133萬日元(約合317.7萬元人民幣)。這裏價格是按套計算,還和樓內其他房主共享地皮的永久產權,而且是指使用面積,不像中國住宅是包括公攤面積一起出售。更重要的是,日本住宅都是精裝修出售,不僅廚衞齊全,甚至有的還送一部分電器和傢俱,真正達到了拎包入住。

北京中心城區(三環內及附近)精裝修房價一般來説是5-8萬元/平方米,深圳、上海也大致相似,廈門、廣州、杭州中心城區是2-4萬元/平方米。假設使用面積是建築面積的80%,則日本東京新宿區和澀谷區的房價約為2.5-2.8萬元。(建築面積與使用面積的常規參考換算係數:多層為1.49;高層為1.57。換言之,多層使用面積是建築面積的63-67%。在北京,民間通常是認為,板樓套內使用面積一般是用建築面積乘以0.8,塔樓乘以0.7或0.75。)

北京非中心城區(四環外,五環或六環內)精裝修房子平均價格一般來説是2-4萬元/平方米左右;假設使用面積是建築面積的80%,日本對應的是舊房均價是1.6萬元/平方米左右。

顯然,北上深房價比東京高40%,並非虛言。由於房價太高、人口老年化、經濟景氣下滑,未來十年,以美元計算的北上廣深房價,很可能無法有明顯上漲,即:要麼是以人民幣計價的房價下跌,要麼是人民幣對內通脹、對外貶值(打個比方,十年後北京房價也可能漲到12萬元一平米,但折成美元后,沒漲,因為人民幣貶值)。日本地少人多,也曾經是世界房價最火爆的地方,但過去10-20年房價就沒漲過。

2、收入:美國十年不漲

換算成人民幣,美國家庭收入中值約為35萬元。北上廣深家庭收入中值應該有10-12萬元左右,只是中國內地多半是雙職工而已。

美國人口調查局2015年9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14年,以收入劃分的八組家庭中,只有最富的10%以及最富的5%這兩組家庭的收入實現了增長,其他六組家庭收入均較2006年下滑。2014年美國家庭收入中值為53657美元,根據通脹水平調整之後與2013年的54462美元無太大變化,比2007年則低6.5%。自2007年開始,美國遭遇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據研究機構Sentier Research數據,今年7月美國家庭收入中值為55218美元,比2007年依然低2.6%。自2009年以來,美國工資上漲的步伐幾乎和通脹一致。扣除通脹後,每小時薪酬僅上漲0.5%。這標誌着二戰以來最弱的增長。

據美國勞工部數據,2008-2012年,家庭收入排在美國前20%的家庭收入每年平均增長8358美元。而同期,家庭收入排在美國倒數20%的家庭收入則每年下降275美元。五年的經濟增長几乎沒有提高普通美國人的工資,而富人則變得更富。

美國普通人過去十年的工資經歷,很可能會在中國重演。由於經濟景氣度下滑,人民幣升值步伐中止,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外遷,大學生累計畢業人數劇增,未來十年中國白領的真實收入很可能會停滯不前,體力勞動的藍領情況可能會稍好。

白領工資增速主要取決於:通脹率、供求關係、企業營收及盈利增速。未來十年,中國通脹率會明顯低於過去十年;大學生供給大過需求的缺口會繼續擴大;企業營收增速下滑,盈利也不一定能夠持續改善。

3、關鍵:官員越來越多

前兩天有新聞,《中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電視、報紙都有。其中寫道,華能集團有副處級以上幹部3560人。截至2009年底,華能集團在崗員工13萬人。

2015年7月20日新聞稱,貴州茅台高管大擴容,新增5名副總經理,副總經理人數達11位,高管人員升至14名。茅台上市公司2012年在職員工13717名。

經濟參考報報道稱:目前大約是23個納税人養活一個財政供養人員。這與改革開放初期的67:1和1995年的40:1相比,財政供養人員的比重攀升之快,是史無前例的。到2014年年底,中國財政實際供養人數超過6400萬,超過了英國的人口總量。按6400萬人計算,佔中國13.67億人的4.7%。

根據美國勞動部的統計數據(http://www.bls.gov/news.release/union2.htm),2014年美國政府僱員人數(不同於公務員,公務員總數500萬左右)分別為:聯邦政府340.8萬,州政府626.4萬,地方政府1053.2萬,總計2020.3萬,佔美國3.15億人口的6.4%。

從比例來看,中國財政供養人員比例比美國低。但美國最近5年的財政供養人員比重是下降的。2009年美國政府僱員人數總計2113.3萬,佔6.7%。中國估計很難降。

官員越多,效率越低。不僅效率低,還需要花費更多的錢。華能、茅台盈利能力強,不在乎。但財政供養的錢來自納税人,來自企業及老百姓等,不能不在乎。

未來十年,幹部越活越老,隊伍越來越龐大,社會管治難度也在增大,所以,財政壓力會越來越大,國債地方債只會越發越多,退休待遇很難再有大幅度提升。

未來十年,國企與民企的效率差距能否縮小?這次國企改革方案,個人認為沒有太大變革,也沒有多少超過預期的東西。或許國企改革只能在整體效益不好、財政壓力極大時,才可能突破。

回到投資,未來十年除自住外,購買房產投資須謹慎;未來十年,更多牛股會從民企中產生;未來十年,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很難超過過去十年,很可能會明顯減速。所以應該考慮規避相應個股(鋼鐵、水泥、基建、園林、工程機械、中小地產商等)。

資料來源:虎嗅網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