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A 3 Pro 評測:難得的誠意之作
昨天我們評測了聯想YOGA 平板2 Pro,這一次則評測它的同門師兄YOGA 3 Pro。實際上,還有許多人都還不清楚原來YOGA 品牌還有平板電腦產品,他們更為關注YOGA 系列的筆記本電腦新品。所以說,YOGA 3 Pro 其實更受人關注。
和過去一樣,YOGA 3 Pro 保持了“翻轉”的特色,而機身整體比前任要顯得更加輕薄——它比以輕薄為重要特徵的MacBook Air 還要薄,數據上看,YOGA 3 Pro 的厚度和重量僅為12.8 mm 和1.19 Kg,而MacBook Air 則為17 mm,1.35 Kg。而且它並沒有採用討好用戶眼球的楔形設計,而是整體都保持同樣的輕薄,這一點十分考驗聯想產品設計的功夫。
從外觀來看,最顯眼的是處於筆記本屏幕與鍵盤之間的轉軸,它採用了手錶當中常見的鉸鍊式設計,讓它成為這款筆記本外觀當中最吸引人目光的部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我依然保持此前上手時的印象:
引用金屬錶帶式的設計提升了筆記本的材質,並增加了一種時尚感,也成為YOGA Pro 3 與其它筆記本產品上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所有看到YOGA 3 Pro 的人,很難不被這個特別的設計吸引。當然,也有人覺得,這個轉軸的設計過於搶戲,反而讓人忽略YOGA 3 Pro 的整體。但是,考慮到當下筆記本電腦產品的材質十分成熟,除非YOGA 3 Pro 採用全金屬一體成型的機殼,否則視覺上的衝擊力難以保證。至少,這個金屬鉸鏈能夠幫助消費者記住YOGA 3 Pro。
這個道理,就和許多手機喜歡採用“熊貓臉”的設計一樣,並不是因為有多好看,而是因為這樣的設計識別度高,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留下印象。
從產品設計上,聯想認為這個金屬鉸鏈十分必要,因為如果按照原來的轉軸設計,由於物理結構的關係,整體機身是沒辦法做到那麼輕薄的,而採納了這樣的設計之後,產品還獲得了額外的好處:因為轉軸阻尼增加,屏幕變得不晃動,方便消費者觸摸屏幕。
從產品外觀來看,要挑YOGA 3 Pro 毛病的話,可能是屏幕、鍵盤四周的空間太多,顯得不夠精緻、緊湊。然而,如果了解了YOGA 3 Pro 背後的設計,就會覺得情有可原。 ——為了實現更加輕薄的機身,聯想特地設計了高集成度,寬度極窄的主板, 位置放在鍵盤前方。採用這樣的設計,好處是除了為電池騰出更多的空間外,主板所散發的熱量不會直接傳導到鍵盤以及腕托上,讓人在打字的時候保持清爽。
實際測試的時候,當YOGA 3 Pro 運行時間較長(3 – 4 個小時以上),鍵盤和腕托部分會感到一點溫熱,完全達不到燙手的程度,可以說YOGA 3 Pro 的散熱表現十分優秀。
其實筆記本電腦產品進化到今天,比較規格的意義不大,只要搭載SSD 硬盤,那麼系統的啟動速度,軟件的反應速度都會有質的提升。從實際測試得到的印象來看,YOGA 3 Pro 的系統啟動過程不需要1 分鐘,而軟件也能達到“秒開”的程度。對於一款主打商務需求的筆記本來說,YOGA 3 Pro 的配置與性能已經足夠應付。
相比起硬件規格,我更想討論YOGA 3 Pro 那分辨率高達3200 x 1800 的IPS 屏幕:顏色渲染和字體的細膩程度來說,可圈可點。在沒有MacBook Pro Retina 的情況下,YOGA 3 Pro 這塊屏幕是吸引我持續使用的理由。但是, 很可惜的是,Windows 8.1 對高分辨率的優化還做得不夠好,常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一些軟件的界面,不適配高分屏,結果變得超小
有時候輸入法的輸入框會變得超大
在我短短試用幾天,我相信肯定還有其它系統、軟件界面不兼容高分屏的情況存在。希望微軟下一代操作系統Windwos 10 能夠對高分屏進行徹底的優化,畢竟可以預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採用高分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聯想對產品的優化已經十分深入。 YOGA 3 Pro 搭載的Harmony 軟件,能夠自動識別YOGA 3 Pro 處於哪種模式之下,並且記錄哪種模式用戶最喜歡使用,以及不同模式下用戶最常使用的軟件/應用;除此之外,它還負責在不同模式下,改變筆記本屏幕的色溫,音箱的聲音效果,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場景下的使用。
YOGA 3 Pro 這款產品體現出聯想對產品的把握——和YOGA 平板2 Pro 一樣,聯想是從場景出發來考慮產品,而不是從功能出發來考慮產品。而從全球品牌來看,聯想亟需像YOGA 這樣的產品來表明自己已經從過去的聯想,變成現在不是亦步亦趨,而是對產品擁有獨到見解,並且有勇氣實踐的公司。
儘管從市場份額來看,聯想的主要根基依然在傳統PC 領域,然而擁有產品設計能力的它,應當足以應付來自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領域的挑戰。最近,聯想似乎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發動轉型,兩天前聯想宣布成立一家全新子公司,探索互聯網模式,將於2015 年4 月1 日正式運營。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編輯:陳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