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Kit 正式上線,告訴我們 Apple Watch 長什麽樣
蘋果的 WatchKit 正式上線。這是我們當下瞭解 Apple Watch 最好的途徑。它會告訴我們,Apple Watch 上 App 以怎樣的方式存在,我們又如何與這些 App 進行交互。
首先,從 Apple Watch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可以知道:
- 38 mm 版 Apple Watch 的螢幕解析度為 272 x 340;
- 42 mm 版 Apple Watch 的螢幕解析度為 312 × 390。
Apple Watch 上存在三種交互形式:
- 第一種,包含了完整的使用者介面,從主屏(home screen)啟動應用並進行操作的 Watch App——Watch App 是基本的對話模式,它包含手機 App 上的部分特性,它的目的是讓使用者更快、又更深入地訪問 App 的資料;
- 第二種,蘋果稱之為 Glance——讓人能夠馬上流覽重要的資訊的介面,該介面不包括按鈕也不可滑動只可閱讀,而且只有一屏的空間。點擊 Glance 後可啟動 Watch App;
- 第三種,可定制的通知——其實是 iPhone 的系統通知,只是會傳到 Apple Watch 上顯示。當使用者點擊,就進入包括更詳細資訊的頁面,該頁面可以讓開發者定制。
當 iOS App 安裝了之後,如果它還有 Watch App 的版本,將即時、自動安裝在 Apple Watch 上。
蘋果通過 WatchKit Extension,來維持 iPhone 與 Apple Watch 之間的通信。換言之,目前的 Watch App,對於 iOS App 來說,是一種 Extension,而非獨立的 App。再換言之,Apple Watch 只負責顯示,而所有的計算都通過 iPhone 完成。
接下來解釋一下 Apple Watch 的交互。蘋果認為:
- 數碼表冠(Digital Crown)是一種極好的,有別于軟體導航的硬體控制方式;
- Taptic Engine,安裝在 Apple Watch 的線性致動器,則在手錶顯示通知或者使用者在螢幕上進行操作時,提供微妙的物理回饋;
- Force Touch,可感應使用者是輕點還是按壓,則提供全新尺度的軟體對話模式。
個人理解 Force Touch 最重要的地方是,長按 Apple Watch 可以直接喚出更多功能。
與 Android Wear 相比,Apple Watch 上提供了更多物理的對話模式。蘋果說,「Apple Watch 的設計是為了模糊物理與軟體之間的界限。……深思熟慮的 App 設計應當提供難以從硬體或是軟體分辨的交互體驗。”
一個小細節可以看出蘋果在硬體資源上的摳門:「目前來說,動畫效果將在 OTA 給 Watch 顯示之前,會以一連續不斷的圖片集的形式在 iPhone GPU 上預先渲染。”
以下是來自 Twitter 上的一些評論:
Craig Hockenberry:「那些沒有體驗過 iPhone 一代的人,那麼 WatchKit 那有限的記憶體將讓他們開開眼。”
Louie:「San Francisco 字體,擁有我迄今為止見過最乾淨的蘋果圖示(我在蘋果工作)。”
Steve Streza:「寫一個全功能的 WatchKit app 所花費的時間:93 分鐘。”
John Gruber:「我在 WWDC 大會上知道 Xcode 將支援 Markdown,但看到 WatchKit 樣例工程的 README.md 時,依然非常震撼。”
Jared Sinclair:「WatchKit APIs = 電池時間,電池時間,電池時間。”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陳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