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出購買 Apple Watch 的理由了麼?


蘋果把最早的 PDA 牛頓(Newton)縮小觀成 iPhone,然後又變成 Apple Watch——但牛頓是失敗的,而 Apple Watch 也未必成功。

許多人在看蒂姆·庫克(Tim Cook)介紹 Apple Watch 的時候,感到沒有驚喜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發佈會之前蘋果已經透露了許多關於這款設備的消息。事實上,Apple Watch 創造了蘋果許多的第一次:蘋果第一個可穿戴設備,蒂姆擔任 CEO 以來第一次親自介紹的產品,以及可能是蘋果第一次主動泄露那麼多關於產品的情報。

蘋果這種行為,應當被認為在主動的降低用户對 Apple Watch 的期望。畢竟當一個產品被諸多媒體放大,套上了“革命性”之類詞彙,而最終產品卻不如人意,那樣對蘋果的傷害會更大,很容易令消費者對蘋果失去信心。而“喬布斯之後再無蘋果”的論調,將再次反覆提起,直接動搖到蘋果苦苦為蒂姆和喬納森(Jony Ive)塑造的的形象,以及影響公司的股價表現。

所以,蘋果在發佈會之前已經打了預防針,直接泄露了 Apple Watch 的電力續航關鍵信息,以免在發佈會現場才“踢爆”。而離發佈會結束的一個小時後,再回頭看 Apple Watch,它雖然沒有那麼的好,但也沒那麼的差。別忘記 iPhone 是一直到 3GS 才開始全球熱賣,更是從 iPhone 4 開始走向巔峯。

就好像有人在 Twitter 上所説:“如果你覺得你需要,那麼就就應該買一隻(Apple Watch);但如果你覺得你不需要,那就不應該買。”僅此而已。

不像已經發展成熟的 iPhone,第一代 Apple Watch 對主流消費者的影響力其實有限,畢竟可穿戴設備這個市場的論證仍不夠充分,蘋果若需要希望大家都認可這款新產品,並不容易。

在發佈會上,可以看到蘋果正在嘗試為可穿戴設備探明使用場景——不管是隨身的健身教練、家庭醫生、門禁、物聯網設備控制器,還是作為 SNS 工具與別人社交、還有隨身的錢包,諸如此類。有朋友覺得蘋果一項項地將 Apple Watch 的功能以及使用場景羅列出來的方式“不夠蘋果”。畢竟在過去,蘋果幾乎每一次發佈產品,都會明確它的功能和使用場景,少有像今天那樣將可能存在的場景一項項列出來。這容易讓人覺得,蘋果在利用發佈會,第一代 Apple Watch 來測試市場的反應。

觀看微博上的討論,正好應驗了發佈會之前的判斷,“Appe Watch 可能讓人激動得無法自抑,但也可能讓人失望到無以復加。”有人説絕對不想買 Apple Watch,但也有人認為 Apple Watch 就是未來智能手錶的模樣。開發者郝培強就在微博上説,“記住在 2007 年,iPhone 不是手機,2007 年以後不像 iPhone 的才不是手機。在今天,Apple Watch 不是手錶,但是有很大的機會,過了今天以後,不像 Apple Watch 的就不是手錶了。”

而從發佈會上演示的,Apple Watch 存在三個意義:

  • 作為最貼近人的設備,Apple Watch 可以當做是個人的代表,幫他支付、社交乃至充當門禁;
  • 作為人體數據收集器,它可以量化人體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傳到 Healthkit 或是 Researchkit 上,與其它應用共享,與醫療、健身機構分享,從而得出有用的結論;
  • 作為最適合 Siri 的交互界面,它可以讓人更加方便地通過語音與 Siri 交互,不必打開手機也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Apple Watch 在支付方面的便捷性讓人印象深刻——到了某個地方就能夠自動顯示 Passbook,或者然後就可以享受優惠券。而別忘了,Passbook 本身與地理位置結合,到了什麼地方,它就會自動顯示什麼優惠券。彷彿 Passbook 與 Apple Watch 就是天作之合。這表明了 Apple Watch 最重要的一個意義是適應場景,最快作出相關決定的設備。

以蒂姆親自介紹 Apple Watch 的舉動來看,蘋果在可穿戴設備方面的探索不是小打小鬧,在經過第一代產品的測試之後,或許在第二代和第三代 Apple Watch 上,蘋果會精簡現在看上去繁雜的功能,讓它變得更加有針對性。而第一代 Apple Watch,不太好也不太差。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陳一斌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Apple 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