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主席的話,別玩手機早點兒睡
很多手機控都有這麼一種生活狀態,原定於晚上 11 點睡覺,結果手機刷着刷着就到了 12 點,雖然到了 12 點,但是即使關燈之後也是難有睡意,折騰一下就到了 1 點才睡下。晚睡的結果再明顯不過,就是第二天早上需要用極大的勇氣起牀,睡眠不足也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當熬夜成為一種年輕人的常態,連習主席都看不下去了,在一次會議上,主席這樣教導年輕人:
引用“那個時候我年輕想辦好事,差不多一個月大病一場。為什麼呢?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幹。後來最後感覺到不行,這麼幹也長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態擺順了,內在有激情,外在還是要從容不迫。因為我當時是看書還是誰跟我講了一句很智慧的話,説你手裏攥着千頭萬緒,工作是千頭萬緒,攥着一千個線頭,但是一次針眼只能穿過一條線。後來我就想了一下,今天做到 12 點,就不做了睡大覺,第二天重新來過。”
作為改變人類作息規律的發明,人工光源的發明其實也可以説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晝夜不分,作息時間紊亂對健康的影響已經是許多醫學研究的課題,許多證據也指向了這種狀態跟癌症、糖尿病、肥胖和抑鬱症有聯繫。康涅狄格大學的流行病學家 Richard Stevens 説:
引用“一切都隨着電力所改變,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在深夜擁有明亮的照明,這立馬改變了我們的生理晝夜規律。”
《連線》援引研究者 Stevens 在英國皇家社會學報上的文章指出,在 1996 年的時候,他就開始就燈光影響健康發出預警,那時候的研究還比較粗淺,僅認為這些證據是“模糊但厲害”的。而那時候也是人工光源的變革時期,屏幕燈光和 LED 燈開始普及,白熾燈慢慢退出市場。慢慢的,關於燈光影響健康的證據也開始明朗起來。
在我們以往的文章中,也偶有提到,睡前看手機影響睡眠,道理並不難以理解,手機的藍光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和入睡時間,睡眠質量息息相關。但是這只是整個影響中一個方面而已。對於夜間燈光與乳腺癌、肥胖、抑鬱症發病率上升的聯繫,Stevens 解釋説,其中不是因果聯繫,而具有相關性。因為夜間暴露在照明下與不好的飲食習慣、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接觸不良化學物質有很緊密的聯繫。
生物學上也有很多研究支持保持良好作息習慣,體温、消化、細胞修復、免疫功能活動都有一個 24 小時的週期,與白天黑夜的輪迴相關。最早期的地球生命。像光合細菌也有類似的晝夜規律。人類的視網膜上也有特定的細胞來感光,這些細胞又對生物鐘產生影響,相對而言,它們對藍色波長的光最為敏感。很不幸的是,人工光源,諸如液晶顯示屏、LED 燈等等,大多偏向於藍色波長的光譜。所以當我們在接受這些光源的照明時,視網膜裏的細胞就告訴我們的身體,現在是白天哦,不可以睡覺覺哦。
當我們的身體被視網膜裏的感光細胞欺騙後,一些關鍵激素的分泌就被影響,其中不僅僅是褪黑素。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神經生物學家 Joseph Takahashi 表示,晝夜規律和許多人體機能緊密聯繫,也不僅僅侷限於睡眠週期。他的實驗室圈養了一批可憐的小白鼠,調整了小白鼠的關鍵生物鐘基因可以導致糖尿病。後來在人體實驗中,一些志願者被調整成一個 28 小時的晝夜週期,然後監測他們的內分泌,新陳代謝和心血管系統。對比結果如下圖:
這個研究直接研究了晝夜終端對睡眠的改變,而不僅僅是光照的影響,很多對生物鐘產生影響的輪班制度也在考慮之列。很明顯地看到 24 小時和 28 小時的晝夜週期中,身體機能和激素分泌有着很大差異。
至於晚上暴露在人工光源之下對健康產生多大的危害?一項研究表明,經常上夜班的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要高出 30%,而經常上夜班的男性的前列腺癌發病率要高出近兩倍。目前來看,夜間光照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的研究還不是特別深入,我們甚至還不知道這個安全時間是多少,但是基於這個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儘量在晚上少接觸玩手機,多享受黑暗沒錯。
題圖來自:psu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劉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