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line 生活方式,從家裏不安光纖開始
最近我過着一種,在別人看來,很奇怪的生活方式。但也有可能是別人內心羨慕的生活方式——讓自己每天都擁有大段大段的“離線”時間。
“離線”如何解釋?讓人從互聯網的世界中暫時消失,讓人的眼睛離開液晶發光管的刺激,讓人的思緒從四面八方湧來的碎片化信息海洋中浮起,讓人的慵懶四肢從辦公椅挪開。完成從一個環境到另外一個環境的切換。
因為某些特別的原因,我沒有辦理家庭寬帶。所以我的離線時間,基本上是離開了辦公室以後開始。在許多已經習慣了互聯網的人看來,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一開始我的確感到非常的不習慣。家裏沒有網絡,意味着看不了視頻、刷不了微博(Twitter)、聽不了歌——那些多媒體娛樂方式全都離我而去。在完成工作之後的 8 點到 12 點的 4 個小時裏,大腦就好像一塊原本泡在信息海洋裏的海綿,猛然間被放在猛烈的陽光底下曬乾。當信息都揮發了之後,似乎就只剩下了空虛。這種突然被放進真空瓶裏的感覺讓人很難受。
如果你想確定自己是否網絡成癮,那麼強制“離線”一段時間試一試,如果你覺得自己心中癢癢,總想着找一個地方上網。恭喜,按照我國相關的標準,你已是精神病人。
當大腦的意識時時刻刻與互聯網保持着同步,《黑客帝國》裏腦後插管的意象又如何不是在提醒着當下的人,早已分不清虛擬、現實的分野?也許精神病的定義也是有道理的。我得慶幸,網癮不如煙癮、毒癮那麼厲害,不需要太強硬的手段也能夠接觸。度過難捱的 3、4 天時間,我的注意力開始從虛擬世界,轉向同樣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
我開始發現許多以前自以為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其實有大把時間去做。比如把自己的衣服、雜物收拾好,花時間把房間收拾乾淨,整理自己買來的書,和朋友打電話,長時間閲讀,花時間散步。當我有時間處理這些事情之後,自己的生活質量有了提升——整齊衣服放在衣櫃裏,書桌上保持整齊,地面也保持着乾淨,這樣的居住環境,會讓人感覺更加舒服。
散步也能夠緊張了一天的神經得到適當的放鬆。 全天都悶在房間裏的人,心理也很容易受到壓抑。而有時間去閲讀別人寫的書,這也對自己很有幫助,網絡上流傳的碎片消息,有的很容易挑逗人的情緒,但背後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思考,其實營養不大。書籍,是一個人的思想結晶,它會更加立體的表現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顯然,我以前讓網絡吞噬了自己太多的時間,對自己整體的生活反而缺乏關注。
我越來越相信那句話,重要的信息始終會找上你。以前打開瀏覽器,打開微信桌面客户端,還有微博,信息會鋪面而來,反而成為了疲於奔命的小倉鼠,看見全世界都是栗子,都想啃一啃。
當我更加關注自己的現實生活後,顯然在社交 App 上的反應不會那麼及時。但是,似乎沒有必要反應得那麼及時。朋友在微信上的留言,朋友圈的評論,公務方面的郵件,這些都可以集中在一個時段查看,集中處理。如果是比較緊急的,直接打電話溝通。
以前時時刻刻聯網的時候,上網的時候和“逛街”一樣,漫無目的。當時時刻刻消費信息,形成了習慣,反而並不在意自己要看什麼。結果是當信息攝入越來越多,大腦對信息的胃口也越來越大,患上“信息暴食症”。
現在,在沒有辦理家庭寬帶的情況下,我相當於給自己進行被動的“信息節食”。
在意識到上網的時間是有限的情況下,我發現自己瀏覽網絡的方式越來越向以前只有把 Modem 稱為“貓”的時代靠攏——以前因為流量有限,逛什麼網站、下載什麼內容,都得經過精打細算,更有規劃性。現在因為上網時間有限,所以我也開始計算每天在有限的“連線”時間裏,應該瀏覽什麼內容,解決什麼問題。
美國神經學家大衞·林登寫過一本《愉悦迴路》,解釋人類的行為如何激發大腦中的“愉悦迴路”,一旦這個快樂按鈕被按下,那麼人們就會無限重複這類行為。書中介紹了一個實驗,實驗人員通過給小白鼠的大腦連接電極,然後設計一個按鈕,當小白鼠觸碰這個按鈕後獲得快感,那麼就會無限次去按動這個按鈕,甚至會忘記吃飯。
網絡雖然越來越便捷,但人類的大腦進化速度卻遠遠跟不上這樣的變化。反映在我身上的“信息成癮”、“上網成癮”,都是大腦會因為獲取新信息而感到愉悦,多巴胺控制着我的行為,就好像小白鼠一樣無限次觸動網絡這個按鈕。糟糕的是,網絡上永遠都不缺乏新信息,若不是機緣巧合,我被動、強制的與網絡進行隔離,那麼或許真的認識不到自己的“症狀”有多深。
有人説,互聯網、社交網絡與社會結合程度之深,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就是當一個人開始“離線”,那麼他也相當於從社會這個羣體中暫時消失,成為一名隱士。而這種當“隱士”的成本相當低,不需要跑去深山老林,只要暫時遠離微信、微博就可以了。
我不會推薦你和我一樣,也不辦理家庭的寬帶。畢竟我現在距離公司很近,如果是需要上網處理的一些事情,中間花 15 分鐘走到公司就可以解決。但是,在虛擬、現實世界當中過上一種“半隱士”的生活,令我生活更加全面,也更加健康。但是,如果你也覺得自己網絡成癮,我會建議你也應該給自己設置一個“離線時間”。
題圖來自 imgbuddy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陳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