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牙膏的 Sony Z4,黑科技在哪裏?
標籤:XPERIAZ4Sony
沒有一點點防備,Sony今天上午在日本發佈了新一代旗艦機 Xperia Z4 。看了看 Z4 的真機圖,又看看電腦旁自用的 Xperia Z ,心中的感慨頗為複雜。這感慨甚至是難以用語言進行準確描述的。
回顧一下Sony在親自接手移動業務以來的情況就會發現,在經歷了 Xperia S Lt26i 的熱銷之後,Sony移動的情況就愈發不妙。除了“Sony倒閉”、“Sony移動退出中國市場”等無稽之談以外,其實際情況也好不了多少。裁員、換帥等消息也不絕於耳。這些負面消息在“匯Sony精粹”的 Xperia Z 系列發佈以後,不僅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愈演愈烈,陷入了尷尬的境地。當然這種情況是現在的國外 Android 廠商都會遇到的情況:高端難與 iPhone 比體驗,入門難和國產拼價格。
時光荏苒,短短兩年,融匯Sony精粹的 Xperia Z 系列在半年一旗艦的速度下來到了第五代。其一開始出現的問題包括可視角度偏小的屏幕、羸弱的續航等,都得到了完善。回到 Xperia Z4 本身,其基本配置,我們在之前滿天飛的消息中已經知道絕大部分了。驍龍 810 Soc、3 GB RAM、32 GB ROM 以及 2070 萬像素的攝像頭,都很旗艦,都沒什麼特別的亮點。
平心而論,Xperia Z 系列的產品美不美?剛剛發佈的 Xperia Z4 美不美?美,當然美。在 6.9 毫米的機身裏塞入了 2070 萬像素 1/2.3 的 CMOS 的同時,還沒有讓攝像頭凸起來,在這個大家的攝像頭都激凸的環境下,Z4 顯得尤其美,不然沒有人會説“審美疲勞”啊,畢竟審美疲勞的前提也得是美嘛。Sony的工業設計依舊獨步天下,在這個大家都用雙面玻璃加金屬中框來提高顏值的手機圈, Xperia Z4 還是這個圈子裏的吳彥祖。
Z4 外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和前作們太過相似。在 Z4 發佈以後,一個好友問我,“如果只給你看正面或者背面,同一個顏色,你能分清Sony的這幾款旗艦機型嗎?”我想好多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是“不能”吧。畢竟Sony從 Z 到 Z4 的外觀設計的變化就是屏幕大了 0.2 英寸,邊框變窄了不少,中框也由碳纖維複合材料到金屬材質。但,其整體外觀依然延續的是從初代 Z 開始的 OmniBalance 全平衡設計,而且營銷預算有限的Sony移動也沒有某些友商那種在營銷上面一擲千金來告訴消費者其最新旗艦與前作的不同點的豪氣。
相比 Xperia 備受推崇的外觀,其軟件界面的美觀程度評論就兩極分化了,有死忠覺得簡直美哭,但有更多的人看到這個界面表示的是,這個界面顯得不夠精緻漂亮尤其是和硬件外觀相比。作為一路從第一代 Android 旗艦機 X10i 到 Arc Lt18i 再到現在的 Xperia Z 的用户,我對這套 UI 的看法是,從驚豔到平淡,從獨特日系風到 Google 原生風。和國內好多定製 ROM 向 iOS 靠攏不同,使用 Xperia 的時候我至少還是清楚的知道這是在使用 Android 設備。題外話,我一直認為代表Sony最高 UI 水平的是其在 PlayStation 上面所使用的那套 UI ,靈動和美感並重。
看完了整個發佈會,驍龍 810 ,嗯,很強大;IP 68 級防水,嗯,很牛;2070 萬像素還沒有凸起的攝像頭,嗯,很難得。但,我是真的沒有發現哪怕一個能讓我真正“Wow”一聲的地方,可能Sony在發佈會 PPT 製作方面的理念和國內這些友商沒得比吧。我個人認為 Z4 最大的提升是將 USB 接口移到了機身底部而且取消了接口的蓋子,這樣在使用Sony自家的耳放聽歌時沒那麼彆扭。
(上為 Xperia Z3,下為 Xperia Z4)
在 Walkman ZX2 的體驗文中,我評論説 ZX2 沒有整合Sony自家其他部門的獨家技術,可能 Walkman 作為功能單一的產品線,這樣的要求顯得吹毛求疵。那手機這種 All In One 的設備呢?從之前 Z 系列的宣傳中,我貌似看到 Xperia 手機採用的是相機部門打造的 CMOS 和 G 鏡頭,屏幕用了特麗魅彩技術,音頻播放器也能播放 Hi-Res 音源。但實際情況呢?Xperia 相比同級別的其他競爭對手,不管是拍照畫質還是音樂播放音質,都不是頂尖水平。
其實手機這種電子產品,如果將其打造得好,這樣帶來的廣告效應是其他消費電子品所不能比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頂尖的音樂播放器、頂尖的相機或者家庭影院,但有相當大數量的人希望能用上一個最好的手機,至少是硬件和影音上最好的手機。Sony也許只要拿出在 α、Walkman 、Bravia 等部門一半的研發成果真正用於 Xperia 上面,就能打造出至少是硬件和影音表現上最好的手機。但抱歉,我在 Z4 上面還沒有看到Sony要做最好手機的誠意。
最後,對於好友提的那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我能”。
題圖來自站酷海洛創意
插圖來自癮科技&itmedia.co.jp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李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