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度科技公司:微軟
2015 年的基調是下滑,和兩年前紅火的移動互聯網大潮相比,今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並不算是特別好的光景。PC 出貨量下滑,智能手機出貨增長首次降到 10% 以下,平板電腦的大勢更是讓人灰心,還有大家一致都在喊的“資本寒冬”。然而疾風知勁草,移動互聯網紅利期消退的之時,產業寄以希望的物聯網並未像如調研機構預計的那樣呈現出爆發之勢。
互聯網企業紛紛合併抱團取暖,設備企業不斷炒冷飯發出配置雷同外觀相似的設備,頻繁的企業之間的合縱連橫,以及發佈會上的聲嘶力竭看似熱鬧,但是細想一下,這些喧囂和進步並無關係。因此,2015 年年度科技公司的評選,愛範兒秉持着如下三個基準:
- 破局的能力
- 開放的氣度
- 維持創新的底藴
正是考慮到 2015 年的背景大勢,以及我們定下的三個基準原則,愛範兒選取微軟為 2015 年度科技公司。
2015 年最好看的硬件發佈會,沒有之一
一場好看的發佈會是怎樣的呢?是天花亂墜的形容詞堆砌,還是各種明星歌舞昇平,亦或是用各種數字轟炸大腦?迴歸到發佈會的本質,產品才是最核心的東西。
誰也沒想到,今年最好看的硬件發佈會居然是微軟家的。北京時間 10 月 6 日晚開始的這場微軟 Windows 產品發佈會可以這麼講,讓你覺得 PC 這樣的老產品居然可以進化到 Surface 系列這種程度,突然萌生出了一種該把我那台卡慢醜的老筆記本換掉的衝動。也讓你覺得 Hololens 這樣的新產品居然可以炫酷到如此地步,自己從來沒有產生過這樣想體驗一番的期待感。
又雙叒叕一次,微軟教那些 Windows 設備的 OEM 廠商如何去做優秀的 Windows 設備,教這些友商們如何像 Surface Book 這樣在 PC 這樣的極其成熟領域做出讓人拍手叫好的創新。這一場發佈會上出現的 Xbox、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Microsoft Band,以及 Hololens 這些產品,你可以找到它們分別的對手,但是你找不到它們模仿或抄襲了誰,這一批次的微軟產品更多的是以市場革新者的姿態出現。
以 Surface Pro 系列為例,經過試錯和發展,Surface 系列由剛開始的業界笑話,變成了公認的一種 PC 新形態,引得競爭對手爭相模仿。某種程度上説,Surface 系列一直在試圖證明,移動時代的生產力工具應該是怎樣的。
贏了一場發佈會不算贏,贏了競爭對手才算贏。
微軟做硬件正在漸入佳境,在月初的統計中,美國 Surface 系列的線上銷售額居然反超了 iPad 系列,雖然僅僅是線上,而且嚴格來説,Surface 系列和 iPad 系列在功能上,價位上並不對等。
頗有意思的是,Surface Pro 系列一直以來的形態在今年被微軟的兩個對手爭相模仿,iPad Pro 和 Pixel C 都是觸屏平板加鍵盤的形態。然而,經過媒體們的評測後發現,庫克所説的 iPad Pro 能夠代替 PC 不過是個笑話,而 Pixel C 本身就是個笑話,iOS 和 Android 勝任常規的辦公場景在目前來看,並不現實。
簡而言之,Surface Pro 贏了這場 Pro 的對決。
另外一場關於未來 PC 形態的對決中,走上角鬥場的,是 New MacBook 和 Surface Book。
新 MacBook 在設計上堪稱精湛,這種由內到外的精緻在電腦業界難尋敵手。不過一旦到了真正的使用層面,新 MacBook 並不是一個非常值得推薦的選擇。如果不差錢,又真的是以上網為主要需求,新的 MacBook 確實是“上網本”的終極形態,是不錯的選擇。但是要説它定義一個 PC 新形態的話,它的瓶頸真的還挺多的。
如果要是以同尺寸的 MacBook Pro 為對手的話,SurfaceBook 用完爆來形容也不為過:形態多變,多種操控,性能(尤其是遊戲性能)甩幾條街,屏幕更清晰,甚至,它重量還要輕一點點。
事實上,Surface Pro 系列給超極本指明瞭一個方向,起到了定義的作用;那麼 SurfaceBook 更上一步,給性能筆記本新的方向,並且一步到位,毫不妥協,並沒有像 Surface Pro 系列那樣到第三代才為自己正名。
今年乏善可陳的硬件市場中,這場微軟秋季發佈會於是顯得格外精彩,Surface 雙機證明了微軟在 PC 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至於 Hololens,這是一款可以窺見未來的產品。
當然,失望不是沒有,比如 Lumia 950 和 Lumia 950XL,微軟在移動互聯網層面的積弊仍然沒有翻身。不過,微軟開始用另外的方式挽回敗局。
你能想到蘋果發佈會上出現了微軟的高管嗎?
對不起,又用發佈會來做引子了。
事情發生在微軟秋季發佈會的前一個月,iPhone 和 iPad Pro 發佈會上,在發佈 iPad Pro 的環節中,微軟 Office 部門高管 Kirk Koenigsbauer 在現場 7000 人的注視之下走上蘋果發佈會的舞台,對 Office 在 iPad Pro 上的操作進行了一番演示。
真是一副意味深長的畫面,微軟需要證明,Office 能夠多平台適用,顯著提高設備的生產力。而蘋果則想要借 Office 説明 iPad Pro 不是隻能看視頻玩遊戲的休閒平板,而是能正兒八經工作的產品。
這個場景背後,蘋果有自己的 iWork 三件套,而微軟自己還有 Surface Pro 3 在熱賣。上一次微軟高層代表官方出現在蘋果發佈會上是什麼時候呢?還是初代 Macintosh 發佈的時候,蓋茨出現過。
在鮑爾默執掌微軟時期,這是不可想象的。用 Saleforce CEO 的話來説就是:
引用“我認為,納德拉而不是鮑爾默更適合做微軟首席執行官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鮑爾默在與其他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維持友好關係方面表現得非常困難,而且也非常糟糕。我知道,從我的個人經歷來看,納德拉與鮑爾默大為不同。”
要知道,這個給現任微軟 CEO 納德拉好評的 Saleforce CEO 一貫是個毒舌,比如他曾在 Windows 8 推出的時候稱之為 Windows 的末日。
不光是微軟的人出現在了蘋果的發佈會上,微軟旗下的應用也出現在了各種不同的設備上。最近的就是 Cortana(小娜)正式發佈了 Android 版和 iOS 版,更早之前,Outlook、Office 等等微軟招牌應用也都成了跨平台應用,不再是微軟平台獨享。
其實更能體現微軟近來開放氣度的是在上半年的 Build 2015 大會上:微軟發佈了 Visual Studio 開發者工具中新的應用 —— Visual Studio Code。這款工具免費向所有開發者開放下載,並提供 Mac OS 和 Linux 版本。Mac OS 和 Linux,正是 Windows 身後的兩大桌面操作系統。更早之前,微軟則是將.NET 開源。
在我們一貫的印象中,微軟的氣質都類似於嚴肅理科男的形象,是根本不會去跟姑娘們製造浪漫的。不過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就可能會記得今年上半年微軟推出的刷屏二波流:HowOld.net,以及 TwinsOrNot。這兩個有意思的網站都是微軟開發的,通過算法進行圖像識別來分辨年齡性別,以及兩個人的相似程度。
但是,這兩個網站其實並不是單單為了好玩而存在的。它們其實屬於牛津計劃(Project Oxford)項目,面向公眾開放,而且支持漢語應用。
這項計劃最初是在今年的 Build 大會對外發布,目的是希“讓不懂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者,也擁有和人工智能專家一樣的能力”,主要是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以及最新的語意理解智能服務(LUIS),這也是微軟目前開放的四個 API。接入這些 API,開發者甚至可以在兩天內開發出一款語音搜索類應用。
在開放的姿態上,微軟今年展現得更為漂亮,也更為全面,和競爭對手和解,向開發者示好,甚至還變着花樣來讓普通網民感知它們的技術。微軟也有接地氣的時候,為了推廣 Windows 10,微軟甚至在國內還和騰訊以及 360 這兩個 PC 上的裝機量王者合作,讓用户更為方便地更新到 Windows 10,至於移動端,微軟還在和小米合作,讓小米的部分手機可以刷上 Windows 10 Mobile 系統。
在 Windows 7 或者 Windows 8 時代,不光是我們難以想象微軟的人出現在蘋果的發佈會上,也難以想象微軟各種開放開源來籠絡開發者,更不會想到,盜版 Windows 用户還可以通過騰訊或者 360 的軟件來升級 Windows。
微軟有了初創企業的氣質
很多人可以看到微軟對外的變化,比如發佈會上的創新產品,處理競爭和合作的態度,移動為先云為先的策略改變,Windows 10 免費升級等等。
相比之下,微軟內部的變化就不那麼直觀,但是其實除了外部的變化之外,微軟內部的不光是組織架構和高管層面進行了調整,內部的氛圍也不同於以往。毫無疑問,這種變化是正向和積極的,畢竟,對外形象的轉變和持續性的向好發展跡象,不是單單靠做樣子就能達到的。
之前愛範兒去採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時候,深切感受到微軟內部員工對於微軟自身改變的欣喜之情。
微軟一位員工這樣形容別人眼中的老微軟:
引用“以往在外人看來,會覺得微軟封閉、大公司病,而且不接受來自競爭對手和大環境傳遞進來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想法。”
但是,這一年來,這位員工眼中的微軟變化卻是這樣的:微軟從之前的“項目型組織”轉變為“學習型組織”。
這種轉變有主動求變的原因,當然也有外部變化的因素。以往那種像 Windows 或 Office 一兩年才大迭代一次,把反饋集中處理的方式已然落後了,反倒是國內一些互聯網企業根據用户反饋快速迭代的方式更為貼近趨勢。而微軟顯然已經看到,並慢慢適應了這種趨勢。
所以當用光盤發售軟件的時代結束後,微軟其實到了一個學習的狀態,就像一位微軟員工所説的:
引用“這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實話實説,我們不光是跟國內的企業學習,也在跟國際上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學習,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在這方面確實是把自己看成一個學生,把我們當成是一個初創企業,跟大家去學習。”
另一個轉變是這樣的,曾經的微軟,是工程師的天堂,同時,工程師的地位也要高於其他崗位。
龔韻強在微軟總部和微軟台灣工作了 18 年,負責過從 Word 5.0 到 Office 2013 等微軟核心的產品,現任微軟(中國)操作系統工程院高級總監,算是微軟的老員工了。
有意思的是龔韻強給自己改的筆名是“龔誠師”,雖然取自“以誠為師”,但是卻諧音“工程師”,96 年到微軟的時候,他覺得微軟當時簡直是工程師的天堂,這種氣氛有好有壞:
引用“我就是喜歡微軟在技術上面的追求。但是這麼多年也看到了微軟做了太多追求技術上面的努力,有時候可能太過於‘技術驅動’,但我們的初衷都是希望把產品做好。而這幾年來,尤其是我們新的 CEO 上任以後,都可以看到微軟在各個方面都在轉型,並且是很徹底的轉型。比如我們現在開發人員、產品經理和測試人員都是相對平等的,並沒有誰更有話語權的問題。因為每個領域的同事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能得出不同的結論,得到不一樣的答案。當你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真正知道用户需要什麼產品,我想這是最大的改變。”
由原來的工程師決定一切,完成了項目就是勝利,到現在微軟開始相信,產品經理,設計師們也能貢獻優秀想法,締造優秀產品,再到學習初創企業的快速迭代和敏捷開發,微軟的內部氛圍其實開始趨向於一個初創企業。
但是與初創企業不同的是,微軟本身就已經有了非常充裕的資本,極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儲備。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時不時地能夠看到微軟放出一些“黑科技”出來的原因。有意思的是,當初採訪微軟員工的時候,她並不了解年輕網友所説的“黑科技”是什麼意思,待我解釋清楚之後,她是這麼説的:
引用“從創新的角度來講,微軟從來不缺這樣的東西,Xbox,Kinect, Hololens 以及 Skype Translator 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從我們做研究的角度來講,一方面我們的責任是要持續創新,而且要做得越前沿越好;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與產品部門合作,把先進的科研成果轉化到微軟的產品中去。另外從公司的角度來講,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把公司的創新跟發展戰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結語
這篇文章將微軟列為年度科技公司,但是並未談及太多關於微軟各個業務表現,或者提到微軟今年的營收利潤等等硬數據。但是在最後,還是需要提綱挈領的概述一下:在今年微軟大舉轉型,但是營收和利潤並未受負面波動,一個例外是由於諾基亞相關的資產減記導致的財季虧損,這個算是之前鮑爾默給微軟挖的一個坑。
今年以來,Surface、Xbox、Office 365、雲服務、Bing 等各項業務都呈現了增長的趨勢,這些處於增長中的業務承擔着驅動微軟未來的責任。
(微軟這一年的股價走勢)
更能反映微軟可能仍將擁有未來的證據不是當前的業績表現,而是股價走勢,今年以來,微軟的股價表現一直向好,處於平穩增長的勢頭。並且最近不少的投資機構和財經刊物調高了微軟的股價預期。
微軟這一年在產品上的精進,讓人覺得些微詫異,畢竟這是一家靠軟件起家壯大的企業。微軟這一年在大公司轉型上腳步依舊輕快,説不定微軟的這一次戰略調整若干年後會成為商學院上經典案例。微軟今年由內而外地生機表現足以讓我們決定它就是 2015 年度科技公司,沒有之一。決定這個結果的,不是微軟在過去取得的成就,也不是陪伴我們長大的 Windows 各個系統等等,而是微軟在今年的表現讓我們覺得,未來的微軟值得期待。
引用ifanRank 是愛範兒頗具影響力的年度榜單,聚焦於全球科技領域的商業公司、人物以及產品,基於模式創新、業績表現、用户口碑、社會價值、媒體聲量以及影響力等多個維度進行評選。愛範兒相信,盯住了這些最具智慧的公司、人物以及產品,就是盯住了這個時代。
從今天起直至年末,我們每天至少發出一篇 ifanRank 年度文章,包括:
- 年度科技公司(國內、國外)
- 年度科技人物
- 年度智能手機(國內、國外)
- 年度創業公司
- 年度硬件 Top 5
- 年度可穿戴設備
- 年度創新科技
- 年度科技事件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劉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