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優點,微軟打算把數據中心建到海底去
對一些防水手機用户而言,他們根本就不在乎手機在高性能下的過熱問題。因為一旦出現手機發熱的情況,他們就會把手機扔到冷水中,進行水冷大法。只是,這樣的強行降温方式,給你愛機降得快的不只有温度,更有使用壽命。
不過,這樣的強行水冷,對別的需要降温的產品,比如數據中心而言,並不是十惡不赦的。
據悉,一個數據中心一般包括上千台服務器,如果機房的温度過高,這些服務器就容易出現宕機。所以,不少科技公司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為維持數據中心温度適中,而支出的空調費用高企。
Facebook 和 Google 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將數據中心轉移到寒冷的北歐國家去。而微軟的解決方案則再進一步,試圖把數據中心轉移到海底去。
據紐約時報的消息,微軟正在測試可在數百英尺海底下運行的“自給型(self-contained)”數據中心原型機。
微軟此番計劃代號 Project Natick 。微軟參與該項目的計算機設計者 Ben Cutler 稱,“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計劃時,我就在想為什麼要這麼做,當思索再三後,終於明白這個項目的意義重大。”
是的,微軟的目的可不只是利用海底的冰冷海水降温,微軟正在想辦法利用渦輪機或是潮汐能源系統來發電,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同時也正是因為微軟考慮用這兩種形式發電,所以數據中心的形狀也有差異。一種外觀像是被光纜連接着的“巨型鋼管”,而還有一種外觀則類似“膠囊”,並通過渦輪機利用洋流來發電。
微軟還指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離海岸線 200 公里的範圍內,這樣的海底系統相比那些部署在較偏遠寒冷國家的數據中心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網絡延遲,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微軟眼中,還有一點優勢不可忽視,那就是部署數據中心的時間。膠囊狀海底數據中心在微軟的設想中可以在 90 天內部署完成,而在陸地上的完成部署則需要兩年。
微軟打算研究海底數據中心的想法始於 2013 年,物理原型機實驗始於 2014 年,並且在 2015 年 8 月的時候,微軟部署了第一個海底服務器,它一共運轉了 105 天,微軟的工程師稱,
引用這比預期的成功很多。
圖片來自 PROJECT NATICK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李 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