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這項新服務,讓 iPhone 的價值得到了昇華


幾乎沒有外觀變化的 iPhone SE,攝像頭突起來的 iPad Pro,科技以換錶帶為本的 Apple Watch……相信大家在蘋果發佈會之後已經被這些類似的觀點刷屏了。

其實昨天凌晨的這場發佈會,是一場被低估的發佈會,因為除了硬件以外,還有更值得討論的內容。

這就是 HealthKit,一股被忽視的變革力量。

裝在你口袋裏的個人醫療檔案——CareKit


蘋果昨天給 HealthKit 家族加入了一個新的夥伴——CareKit。CareKit 是幹啥的呢?

很多高血壓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進行定期的症狀監測,了解他們的治療計劃是否有效,以此作為自己進一步治療的判斷依據。CareKit 的作用就是就是以開源框架的形式建立一個開發平台,把傳統根植於單一醫療器械的健康信息追蹤行為及相對應的數據,從實體化的紙和筆轉移到你的智能手機裏,你還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機或小型可穿戴設備完成日常檢測,並與家人、醫生共享數據。

以帕金森病為例。帕金森病的常見症狀體現為肢體的活動障礙,通過一些簡單的物理檢測,醫生和患者自己就能夠知道在接受治療後,病症是否有所好轉。這些物理檢測可以藉助智能手機觸摸屏和特定的檢測 App、算法來完成,互聯網則消滅了醫生患者之間數據同步的障礙。

由 Sage Bionetworks、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該院神經內科屬於全國頂尖水平)和邁克爾福克斯帕金森研究基金會共同開發的帕金森應用 mPower 是首批與 CareKit 對接的應用程序。


所以,有了基於 CareKit 開發的應用之後,iPhone 就變成了患者的移動醫療檔案。當然,CareKit 不是神話,至於它的問題在哪兒,我們稍後再説。現在我們先來看看蘋果三大“Kit”的體系。

CareKit 補上了蘋果醫療生態的重要一環


蘋果在 2014 年 9 月 17 日發佈了 iOS 8,HealthKit 也作為 iOS 8 的新特性被拉到了 Keynote 上面。

通過 HealthKit 開發的應用有權力和 iOS 自帶的“健康”應用同步數據。當應用數量和多樣性都發展到一定級別後,HealthKit 理論上就成為了 iOS 8 大生態中,專注用户健康數據管理的小生態。
可別小看這個小生態,有了 HealthKit 記錄的數據,醫生無需與你面談,也能通過這些數據了解你究竟是每天久坐不起,熬夜通宵?還是過着規律作息,適量運動的健康生活。

HealthKit 下面是兩個開源的應用開發框架——面向醫學機構的 ResearchKit 和針對患者的 CareKit。顧名思義,ResearchKit 就是用來做 Research(研究)的。

醫學院進行課題研究時往往需要徵集大量的一手臨床數據,在沒有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時候,臨床數據的收集只能依靠研究人員發動關係,徵集志願者(研究對象),數據的收集非常困難,長期跟蹤研究的數據回收也是個難題。有了 ResearchKit 之後,這事兒可就簡單多了。因為一些物理性的調研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完成,智能手機的私密和隨時聯網的特性使得長期跟蹤調查和實時數據反饋不再難以實現。

引用ResearchKit 簡化了招募過程,讓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輕鬆參加研究項目。這一做法的好處是,形成了規模更大、多樣性更強的研究羣體,從而達到更有效的羣體代表性。

上文中提到的 mPower “上線不到 24 小時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帕金森研究項目”(Jeff Williams 原話),蘋果官方則在 ResearchKit 官方網站上宣佈已經有超過 10000 名患者參加了 mPower 的研究。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合作對象 Sage Bionetworks 的總裁斯蒂芬·弗蘭德曾經説過一句話

引用傳統的臨床研究,有 500 個研究對象你就得興奮半天,現在,想想動輒 2 萬個研究對象願意參與你的研究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吧。


(斯蒂芬·弗蘭德,圖片來自:Health 2.0

除了 mPower 以外,專注哮喘治療的 Asthma Health,追蹤乳腺癌患者治療後狀況的 Share the Journey,尋找診斷自閉症新方法的 Autism & Beyond 都是使用 ResearchKit 的佼佼者。就在昨天,蘋果還公佈了與基因檢測分析公司 23andMe 的合作,這項合作開發的模塊允許研究參與者為醫學研究貢獻他們的基因數據。


(23andMe 推出的基因檢測套裝)

有了 HealthKit、ResearchKit 和 CareKit 的體系,無論你是開發者、科研人員還是患者,你都可以通過開放的 HealthKit 平台找到你需要的資源,併為醫學的進步創造一點價值。

HealthKit 的意義,不在精確,而在數量

正向網絡外部性是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意思是某項服務使用的人越多,每一位用户獲得的價值越高。HealthKit 可以非常形象地詮釋這個概念的意義。

蘋果在今年 1 月份公佈的 2016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單季度賣出了接近 7500 萬台 iPhone。在這樣的銷量支撐下,如果 HealthKit 相關應用程序能夠迅速鋪開,這個平台對於醫院、大學等科研機構來説將是不可多得的一個數據來源。根據大量患者日常數據形成的治療方案勢必會比傳統非信息化、互聯網化環境下產生的方案更加精確。

開發者、醫療機構和患者的聚合,大量數據形成的可觀研究樣本,決定了 HealthKit 很有可能會成為移動醫療的變革者。

好了,現在來回答我在上文留下的問題:CareKit 乃至整個 HealthKit,存在什麼問題?答案就是數據的精確性。

目前智能手機和智能手錶的傳感器對於醫學檢測來説還是非常有限的,除了物理性的數據以外,這兩種最常見的貼身硬件設備幾乎無法直接獲取任何化學性質的數據,所以在很多基於 HealthKit 開發的應用以及 iOS 自帶的“健康”應用中我們都能發現,不少數據需要用户手動填寫。

手動填寫數據意味着使用門檻,數據精確性也會受到影響,HealthKit 短時間內還無法達到非常理想的水平。

不過這不算是大礙,畢竟獲取精確數據本來就不是蘋果的任務,而是專業的醫療機構和醫生的使命,蘋果只需要提供一個個體數量足夠龐大的樣本作為專業醫療的輔助工具。更何況,在大規模樣本的統計中,數據是否 100% 精確已經無關緊要了。

HealthKit,一個雙贏的機遇
蘋果 HealthKit 表面上是為醫療做貢獻,但本質上是一門數據的生意。在智能手機市場成長在持續壓縮的今天,蘋果更有必要開拓硬件產品以外的生存空間。按照現在的邏輯,HealthKit 將承載着蘋果從用户數據中掘金的期望,如果做得好的話,還有機會背上“促進人類醫療進步”的美譽。

和國內互聯網人稍微有點成就就要喊着“顛覆傳統”不一樣,蘋果在 HealthKit 上所做的嘗試非常低調,以至於在發佈會一年後,人們對於 HealthKit 依舊比較陌生。不過低調也有低調的好處,至少在醫療領域,是否能夠取得有力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夠治好患者的疾病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至於健康的用户,相信也不會希望自己和 mPower、Asthma Health 這類應用有任何的交集。在這類用户的手機裏,HealthKit 只要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安靜地記錄用户健康數據就好。

App Store 的成功告訴我們,蘋果不只是一家簡單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家有能力提供強大互聯網服務的硬件公司。HealthKit 有可能成為蘋果在醫療行業內的 App Store。

題圖來自:紐約時報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麥瑋琪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Apple  iPhone  CareKit  HealthK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