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架能不間斷飛行三個月的無人機,承載着Mark Zuckerberg怎樣的夢想?


矽谷還沉睡在月光中,Mark Zuckerberg早早地坐上飛機,來到了亞利桑那沙漠中的測試場。迎着朝陽,他眼看着一架巨鷹般的無人機顫巍巍地飛起,在場的工程師們都激動地留下了熱淚。

這架名為 Aquila 的太陽能無人機,是 Facebook Connectivity Lab 多年來的智慧結晶,計劃為世界 16 億無法上網的人提供廉價的網絡接入。


(圖片來自:The Verge

據 Facebook 官方博客,本次測試是 Aquila 第一架原型機的首次測試,未裝載太陽能電池板,僅在約 655 米的低空進行 30 分鐘的測試飛行,為自動飛行採集數據。令人欣喜的是,Aquila 最終超額完成任務,飛行了 96 分鐘。

Mark Zuckerberg激動地説:

引用這對我們的公司來説,絕對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為了我們連接全世界的夢想,我必須要親眼看到這一刻。


(圖片來自:Wired

2014 年 3 月,Facebook 宣佈了 Connectivity Lab 的成立,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廉價的網絡接入方案,並進一步提高網速。目前,他們主要開發的產品有 Aquila 太陽能無人機和激光通信技術。

Facebook 目前在這一領域投入巨大,而這看起來和其社交網絡的主業並無關聯。這項計劃到底承載着Mark Zuckerberg的什麼願景呢?

Mark Zuckerberg為何要選激光和無人機?

2014 年, Mark Zuckerberg曾寫過一篇長文,分析當前以及未來的無線網絡連接方式,共提到了四種:地球同步軌道衞星、低軌衞星、飛機和無線電塔。


(圖片來自:Facebook

四種技術反映了距離與信號的矛盾。隨着距地面高度加大,信號會越來越差,連接效果會顯著降低。另一方面,隨着距地面高度降低,信號的覆蓋面積卻會縮小。比如,無線電發射塔可提供高速連接,但只能覆蓋非常小的一個區域。

為了解決覆蓋面積與信號強度不可兼得的問題,Facebook 決定從無線光通信的角度尋找出路。

無線光通信以光為載體進行數據傳輸,可提供超高的帶寬和信號強度,並且能耗比地面光纜更小。但是這項技術也有嚴重的缺點。由於激光束非常的窄,讓接收器在超遠距離外精確接收光束非常艱難。


(圖片來自:TechCrunch

再三權衡下,Facebook 選擇將無人機與激光相結合,這條路上可謂挑戰重重。

選擇無人機是因為它有動力裝置,因此對飛機位置較為可控,方便解決激光定位精度問題。據 Facebook 稱,一架無人機可負責方圓 60 公里的網絡傳輸。


(圖片來自:The Verge

根據Mark Zuckerberg的願景,他們要保證無人機飛行在 20000 米的高空。在這個高度上,較弱的風可以保證飛行的穩定,也不會影響其他航天器的飛行,並且保證信號強度。這種高度上,一架無人機可以保證一箇中等城市的網絡連接。


(圖片來自:USA Today

此外,在這個高度上飛行,這款飛機最高可飛行長達 3 個月,這種技術已經不是天方夜譚。2009 年瑞士陽光動力公司公佈了有史以來第一款可以進行晝夜不間斷的飛機,白天通過太陽能電池為飛行供能,併為鋰電池充電,供晚上續航。這是 Aquila 長續航的技術基礎。


(圖片來自:The Verge

這款飛機翼展極寬,達到 141 英尺,約合 42 米,超過波音 747,整個機翼上表面都會被太陽能電池板所覆蓋,為飛機供能。

這架飛機不需要快,但需要穩。為此,巨大的機翼可以穩定飛機,以保持低速飛行。據其工程師介紹,這款飛機功率僅為 2 千瓦,約合 5 個人蹬自行車的效率。

而激光通信方面,愛範兒(微信號:ifanr)於本週報道過研究的最新進展。Connectivity Lab 的工程師們用一種熒光光導纖維做成了一款球形激光接收裝置,1.26 平方米的表面光敏度極高,可以接受任何方向傳來的光源。目前,他們已經實現了 2.1 Gb/s 的網速,未來則有可能通過紅外線實現 10 Gb/s 的傳輸。


(圖片來自:Facebook

現在 Facebook 正進行實地測試,並計劃於其他公司合作,改良材料,在不久的未來進行商業化。

對 Facebook 來説,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一,他們要首先完成飛行器的開發,裝上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實地飛行。第二,飛行器需要裝載上激光發射器進行測試,並與地面的激光接收器進行配合。

稱霸蒼穹,補全了最關鍵一塊商業拼圖?

Facebook 為什麼一定要斥巨資創新互聯網連接技術?


(圖片來自:Connectivity Lab

按照Mark Zuckerberg在博客中的説法

引用構建知識經濟是目前解決很多社會難題的關鍵,也是為每個國家創造新機會、新增長的關鍵。一項來自 Deloitte 的研究表明,互聯網是推動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力,繼續擴展互聯網接入可以創造 1.4 億工作崗位,幫助 1.6 億人擺脱貧窮,並且大幅減少兒童死亡率。連接不是目標本身,但卻是社會變革的強大工具。

難道 Connectivity Lab 真的是為了“做慈善”,將互聯網帶給窮人嗎?Facebook 除了自己做網絡運營商之外,會如何在其中為自己“撈油水”呢。


(圖片來自:CNBC

Christian Fuchs 是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研究 Web 2.0 的學者,他在一篇論文中這樣評價 Facebook:

引用Facebook 是一家數據驅動的公司,其經濟模式本質上基於對用户的剝削。Mark Zuckerberg反覆強調創辦 Facebook 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創造一個萬眾分享的世界,這與他目前以定向廣告以主要盈利點的商業模式是相矛盾的。

用户所創造出來的內容,以及用户本身,都被數據化、商品化,並被打包作為商品,作為投放定向廣告的“原材料”。

按照 Fuchs 的説法,用户就像被圈養的綿羊,像出產羊毛一樣不斷出產數據,而 Connectivity Lab 企圖連接先前無法使用互聯網的人,可能只是為了多圈養一批綿羊而已。

目前,互聯網世界的“新地主們”已經將歐美地區的“土壤”開墾殆盡,而推進網絡接入,繼續籠絡發展中國家的用户,就變成了下一步工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可以聯網。

另外,這項計劃讓 Facebook 順利走上了成為下一代網絡運營商的道路,與其 Oculus VR 業務、社交網絡業務,形成縱向協作關係,增加了更多商業上的玩法。

在這條路上,Google 是 Facebook 的主要對手,目前正在研發的有熱氣球項目 Project Loon,還有與 Facebook 類似的無人機項目 Project SkyBender


(圖片來自: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一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搜索引擎,一個是世界上最傳奇的社交網絡,代表着 Web 2.0 時代的兩大剛需,也主宰着全球大量用户的生活。成為運行商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者,可以在網絡中立性的鬥爭中,為自己建立優勢地位。

雖然沒有數據指出他們會對傳統網絡運營商構成威脅,但憑藉其更廣的覆蓋,更廉價的服務,更快的網絡,網絡接入的遊戲規則很可能會在未來發生變化。

題圖來自:Fast Company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