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Pad Pro 觸控屏幕上有沒有生產力?
我們強調的整體硬件體驗往往由硬件、軟件、交互等多個環節組成,硬件決定產品的硬性參數,軟件則定義了要實現的功能,交互則是我們實現的方式。
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比喻:這大體相當於人的手(實施力的行為)、釘子(需求)以及錘子(工具)。
2011 年蘋果交互設計師 Bret Victor 在博客裏也曾這樣定義:工具通過擴展人類的能力來滿足人類的需求。
iPad Pro 就變成了承載應用的平台,工具是我們手中的畫筆(Apple Pencil),app 開發者通過 app 實現人們的需求。
7 月 25 日,蘋果 iPad Pro 組織了一場媒體與 app 開發者的“speed dating”溝通活動,愛範兒(微信號:ifanr)也參與其中。這些開發團隊中基本包括了幾大明星應用:官方應用 iMovie 和 Garageband、專業級繪圖/照片處理軟件 Procreate 和 Affinity Photo、製圖工具和輕量級畫圖應用 AutoCAD 360 和 Sketchbook、以及筆記類應用 Goodnote。
幾個 iPad Pro app 開發者
在這幾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開發團隊中,iPad Pro 顯現出的藝術與設計元素隨處可見。
iMovie 是一款蘋果官方的視頻編輯軟件,在 iPad Pro 上做了相應 UI 優化,通過拖動點擊等方式來完成更直觀的編輯動作。Garageband 作為一款專業的音頻編輯軟件,可以實現多種樂器的演奏,前段時間還添加了幾種傳統中國樂器。
Procreate 可能是 iPad Pro 上最適合專業原畫創作的軟件,配合上 Apple Pencil 靈敏的壓感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筆觸效果,同樣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庫;Affinity Photo 則是一款專業的照片處理軟件,現場開發團隊還演示瞭如何在 iPad Pro 上實現“頭髮絲級別的扣圖”,並且在幾秒內完成。
AutoCAD 360 則是建築行業的一款製圖軟件,在 iPad Pro 屏幕上則可以實現通過縮放和拖拽進行細節修改。
Sketchbook 同樣來自 AutoDESK 團隊,它是一款交互更簡易的繪畫軟件。活動中畫師瀋陽現場還展示了一小段創作過程,對於他來説 Sketchbook 提供了一張白紙與無數種顏料。
從生態圈中幾個堪稱標杆級開發團隊來看,他們認為 iPad Pro 生產力在還有很多方面可以持續挖掘。
而在下個問題前,我願意先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生產力?”,或許人們習慣於將 Surface Pro 稱為生產力工具,它有 PC 形態的生產力,使用鍵盤和鼠標交互,擁有龐大的軟件生態——這些決定它在我們工作、學習中都非常順手。
但一個概念是,生產力並不侷限於每一個羣體,就像我之前在 Surface Pro 4 評測中所指“我覺得對於不同職業,生產力的概念不太相同,所以用兩個不對等的東西去對比,感覺不是很合適。藝術設計的環節,和數據處理的環節不盡相同。”
下面是 iPad Pro 藝術與設計的生產力。
藝術設計上的生產力
我們很容易在蘋果 iPad Pro 開發者分享會現場發現一個規律,這些開發團隊帶來的 app 分享大都屬於藝術和設計類別。
雖然 Goodnote 稍稍偏離了這類,但這些應用的背後都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邏輯:他們都深度參與綁定了 Apple Pencil 以及 iPad Pro——在 iPad Pro 強大的硬件、METAL 渲染技術背後,配合上 Apple Pencil 使用者可以非常方便的繪圖並且圖像實時渲染,實現“what u see,what u get.”
這就聯繫到另外的一個問題,對於 iPad Pro 來説,是不是隻有藝術和設計是 iPad Pro 的生產力?
顯然蘋果從 iPad Pro 發佈後不曾一次的強調藝術家、與設計師的羣體,但這可能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在 iPad Pro 上進行藝術設計的便利——這很重要,這可能正驗證了 iPad Pro 是不是正成為一個大眾消費品。
在 AutoDesk 開發者分享 SketchBook 這款繪圖軟件的時候,同樣有一位擁有幾年藝術設計經歷的藝術家瀋陽(繪圖),他從 2011 年 iPad 開始使用數字繪畫。對於使用 iPad Pro 畫圖,他認為這擁有極大的方便,可以很快的記錄想法。
Procreate 同樣是一款用於繪圖的軟件,Savage 創始人 James Cuda 以及項目負責人 Lloyd Bottomley 在談及 iMac 上繪圖和 iPad Pro 上繪圖的異同時也強調,“iPad Pro 已經可以更好的實時渲染,在 iPad Pro 上繪畫你可以同時看同時畫,並不需要你像 iMac 上繪畫的時候抬起頭看屏幕。”
而在 Goodnote 上,用户可以隨時拿出 iPad Pro 用 Apple Pencil 記錄下想法(手寫),還也可以使用鍵盤輸入的方式。
在觸控屏上,用户都希望菜單、功能複雜的專業軟件能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實現複雜的功能。
這樣看,iPad Pro 基本被定性為了一個藝術設計的生產力工具。
藝術之外,觸控屏還有沒有生產力?
引申一些講,從交互這層含義上我們經歷了紙張和筆、鍵盤和鼠標、觸控屏等一系列的變遷。
而觸控屏(手)和物理按鍵(工具)交互的爭吵由來已久,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人們認為“物理按鍵不會消失,畢竟它比起觸摸屏來準確率高出許多。如同電子書還沒徹底取代紙質書,人還是喜歡有觸感的東西。”
人們也認為“觸控屏這種交互有方便也有一定的侷限,我們很難在一塊玻璃上實現什麼快捷的組合操作。”
“開發者在開發軟件的時候 Mac 版本和 iOS 版本用到的軟件執行命令都是基本一樣的,但我們需要對 UI 進行特定的優化,比如一些邊欄的滑動等。”蘋果 GarageBand 的產品經理在談及使用觸屏和使用鍵盤、觸控板的 GarageBand、iMovie 實現生產力的區別時這樣對愛範兒説。
顯然,這樣讓它使用起來更方便。我又繼續追問他“藝術和設計之外,word、excel 這類文檔能不能(如何)在觸屏上實現生產力?”
談這個問題前我始終認為,每一種交互方式都有一種“取捨”——就像我們在觸控屏上直接使用手部塗抹進行液化操作,在 Mac 上可能要進行更多的幾步操作;我們在鍵盤和鼠標交互上使用“拷貝”、“粘貼”只需要兩步,但在 iPad Pro 觸屏上使用 Affinity Photo 中接近使用了四步點擊。
交互變更更像是解決理清這種關係:如何平衡這種關係往往是決定一款 app 是否易用的關鍵。
這位產品經理本人也並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長時間的思考狀態似乎也透着一種隱憂,“我認為即使在蘋果的 Keynote、Pages、Numbers 等軟件上,他們強調的也只是 iCloud 的連續性。”
觸控交互的優化確實是一個長課題,但應該還有優化的空間,就像紙筆、鍵盤鼠標經歷了很多年它們都添加了更多的功能變得更好用了。
更深一層説,每次的交互變化甚至都影響了我們的行為習慣,可能改變我們的一部分身體特徵,就像現在的 VR 交互甚至對我們的同理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轉而問那位藝術家在 iPad Pro、Mac 配合專業畫板以及紙張上繪畫有什麼區別時,他回覆“(iPad Pro)這實在太方便了,有時候有一些想法可以隨時記錄,並且這裏有很多的筆觸、顏色,我可以不用再找(攜帶)那些東西。”
我問他“那你還會不會在紙張上繪畫”的時候,他同樣認為“那是一種獨特的感覺(應該不會捨棄)。”
而人們不願意使用觸屏是實施行為的手感受不到反饋;而放棄物理鍵交互是因為他們佔用了太多的(屏幕顯示)面積。
物理按鍵和觸控交互本身並沒有對錯而言。只不過在一些時候,享受方便的同時,還是有一些東西無法替代。
蘋果對於交互的理解
蘋果的對交互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喬布斯時代,“我們開展了大量的用户測試,觸摸技術不大適用於在使用過程中垂直放置的觸摸界面,因為這樣用户在使用過程中很快就會感到疲勞,長時間使用手臂會感到很累,這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
這之後我們也難接觸到蘋果本身對於交互本身是如何定義的。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蘋果至今還沒有推出任何一款擁有觸控屏幕的 Mac 電腦,但這種理論好像又與 iPad Pro 配合的 Smart Keyboard 相悖。
反而蘋果在 TrackPad 上實現的交互既有趣,又實用的多。除去手勢本身,後來實現的 ForceTouch 功能既減去了機械結構,又模仿出反饋效果。
聯繫到文章開頭,這是一種既解決需求、又讓手部直接感受到反饋的工具,而不是用手指直接在玻璃上指指畫畫的動作。
題圖插圖來自:ytimg,apple,wikimedia,google,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