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iPhone 7,我只講兩點


引用本文轉載自筆戈科技 鄧鄧大人。轉載時獲得授權以及修改權限。

關於這一代 iPhone7,我就談兩個我比較感興趣的兩個東西:亮黑色和全新的 home 鍵。

要説在數碼界的金屬工藝造詣,蘋果敢説第二,就沒人敢説第一。


遠了不説,就拿 07 年第一代 iPhone 來説,就已經是鋁合金衝壓 + CNC + 噴砂陽極氧化的後殼。


還有 iPod 產品線,金屬一體外殼,有用過鋁合金的,也有拋光的不鏽鋼(Touch 4),還有鋁合金前面蓋 + 不鏽鋼拋光後蓋(iPod Classic);至於電腦產品線目前全系鋁合金一體。

就手機方面,iPhone4 是不鏽鋼中框,我是第一次見手機把不鏽鋼玩得這麼溜還那麼漂亮。iPhone5 的鋁合金 Unibody(一體成型機身工藝),這是我第一次在手機上看到佔比這麼高的金屬一體。

到了 iPhone6 系列,去掉了 5 代背後的上下玻璃,轉而用注塑條取代。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代代的 iPhone 更替,蘋果朝着一個一體化更強,金屬佔比更高的目標在進發,顏色方面也是從兩個顏色變到三個,6s 變成四個,這一次 iPhone 7 則大到了 5 個之多。


也就是説,在金屬工藝這一塊,蘋果從一體性玩到了上色的多樣性。然而,縱觀目前各大品牌的新手機,在鋁合金這一塊,從幾百的到幾千的基本都是同樣的金屬一體,顏色也是想要幾個可以做幾個。那麼蘋果還有領先優勢嗎?

再看這個時候的蘋果,從早期的製造工藝領先,到後來漸漸只能靠顏色領頭,至於 iPhone 6 系列的金屬完整性依舊是頂尖水準,但是友商們追趕的速度也是快的驚人,兩年出一個 ID 和製造工藝的蘋果是時候拿出點別人沒做過的東西,來捍衞在金屬工藝方面的地位。

iPhone7 亮光黑


這就是我今天想細聊的第一個話題:

  1. 亮光黑是什麼?
  2. 亮光黑是怎樣做出來的?
  3. 它有什麼樣的優缺點?
  4. 對行業的意義。

黑色的全金屬手機市面上也有,但是既是黑色又是全金屬,還是陽極氧化 + 鏡面拋光的手機,目前只有 iPhone 7,這是一種全新的金屬工藝上色方案,這種獨一性就是我想重點聊聊的初衷。

亮光黑是什麼

顧名思義,亮黑色本質上還是黑色,只是這種黑色非常亮,表面可以接近鏡面的效果,看上去光澤耀眼,晶瑩剔透,有玻璃陶瓷的視覺感,卻擁介於有金屬和玻璃之間的質感。

亮光黑是怎樣做出來的


金屬機身首先需要經過 CNC 加工。


接着進行打磨拋光處理,表現做到更鏡面一樣光滑。


然後陽極氧化上色,上飽和度非常高的純黑色。

最後再在表面進行一層鍍膜保護。


做完之後,整機的手感跟現在的噴砂 + 陽極氧化的完全不一樣。拿在手上有點金屬感又不像以前那樣金屬質感強烈,當然也有點滑手。這種隱藏了金屬質感的亮黑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玻璃材質。

它有什麼樣的優缺點?

第一個就是噴砂 + 陽極氧化這種工藝現在已經被用爛了,上到五六千,下到五六百的手機都可以用,已經是一種非常出色和成熟的金屬上色工藝。再者,也是蘋果在尋求一個突破,既可以陽極氧化想要的顏色,同時還擁有鏡面亮光的酷炫效果。


至於缺點,相比之前的噴砂 + 陽極氧化,這種鏡面拋光 + 陽極氧化 + 拋光 + 鍍膜的工藝在耐磨耐刮性方面不如噴砂 + 陽極氧化,即便有一層鍍膜,裸奔必定會刮花。

不然蘋果也不會再官網費勁心機來出這樣一段説明文字:

引用亮黑色 iPhone 7 和 iPhone 7 Plus 高光澤度的外觀,採用包含九道精密工序的陽極氧化與拋光工藝打造而成。其表面硬度與其他採用陽極氧化處理的 Apple 產品相同;但是,高光澤度表面可能隨着日常使用而出現細微磨損。如果對此有所擔心,建議你選擇一款合適的保護殼來保護你的 iPhone。

對行業的意義

其實在 iPhone7 發佈之前,不少廠商都知道了這種工藝,也在悄悄地打樣,然而並未見誰出手。

我之前見過的某些國際大廠的熱銷機型就在嘗試這種工藝,打樣的時候都是手工拿着機殼在各種粗細不同的砂紙上打上幾個小時,才搞出幾個樣品。

所以這種工藝最大的難度就在於打磨拋光的鏡面效果,很費時。

要用人工打磨的話,太耗時了,要用機器打磨拋光的話,手機畢竟不是一個平面,如何保證平面弧面都做到一樣的鏡面效果,這個需要長時間的調試和高精度的機器,精度不高,搞不好報廢,良率就低了,良率低了成本就上升,成本上升之後那我幹嘛要費這麼大勁去折騰,用原來的工藝豈不是好好的。

而蘋果這次選擇的是打磨方案是在砂礫中不斷打磨,視頻並未太多説明,但是可以想見的是打磨的工序不止這一種,這也是蘋果自研的工藝。

即便如此,這種亮光黑的工藝仍舊是個難題,鏡面打磨拋光的工序過於複雜,產能和良率都需要不斷的磨合去提升,看了蘋果官網後,再一次印證了我之前的猜想,這種新的配色僅僅只是在 128G 容量以上的機型上出現,上市後估計又是一機難求。

全新的 home 鍵


在 iPhone 7 發佈之前,不少手機就已經把 home 鍵做成不能按壓,只能觸摸,當時他們都在説你看,不能按壓的 home 鍵是個趨勢,蘋果都這麼做了。按鍵按不下去然後極力開脱的最大後盾就是 iPhone 7 也將這樣做。

然而,iPhone 7 確實這麼做了,但是再看看現在那些固定死的 home 鍵手機,再看看 iPhone 7 的 home 鍵,是一個東西嗎?除了形式上的相同外,體驗上是一樣嗎?

這是我在今年 6 月發的一條微博:

引用你看到一個開了洞的按鍵,本能的做法就是用力按一下,然後發現這貨特麼巋然不動,沒有反饋也沒有按鍵咯吱咯吱的聲音,是不是覺得被欺騙了?

這就是設計不符合心理預期所帶來的落差感。

那麼蘋果的 MacBook 的觸控板也取消了原有機械按鍵,觸控板固定死了。為什麼按下去並沒有覺得被欺騙。因為蘋果有 force touch 和 taptic 啊,它們的合作模擬了我按下去該有的按鍵反饋,符合了我的心理預期。所以,我還管它是不是一個按鍵。

蘋果用更高科技的東西把機械按鍵代替了而不影響使用體驗反而更可靠。

兩個根本不一樣的東西,即使形式上做到了一樣,但是體驗卻天壤之別。

現在看看這段話,再看看蘋果對全新 home 鍵的解釋,不謀而合。

還有,我注意到了蘋果文案裏面這樣一句話:支持力度感應。它可以配合新的 Taptic Engine,在你按壓時提供精準的觸覺反饋,還可進行個性化定製。

看到這句話,我整個人都震驚了,因為 6 月我還發了一條微博:

引用蘋果如果把按鍵的開關取消只保留指紋識別,那麼就會加入類似 Mac 上面的壓力觸控,搭載 Taptic Engine 的震動,模擬按鍵反饋的效果。

之前我疑惑的是 iPhone 上面的 Taptic Engine 能否模擬出按鍵效果,這個才是體驗好壞的關鍵。Mac 上面的震動元件可是比 iPhone 上面的大了十來倍啊,震動頻率低,完全做到了以假亂真。

所以,需要攻克的技術點有兩個:1,在按鍵區域加入壓力感應,不是跟屏幕共用,而是單獨控制。2,改進後的 Taptic Engine 模擬出按鍵真實反饋。


蘋果居然在手機上做出來了,home 鍵增加壓力感應,改進 Taptic Engine,根據按壓 home 鍵的力度,Taptic Engine 來回饋相應的震感,讓你以為你按下了一個機械按鍵,其實,這就是科技與科技的結合在上演一場善意的欺騙。

如果説 iPhone 7 有什麼黑科技,我想這顆全新的按鍵當之無愧。

這兩個話題聊完了。

最後説幾句説説我對這一代 iPhone 7 設計上的看法。

喬納森為首的蘋果設計理念我想大家都有點認知,就是做一代比一代一體化更強的產品。


從 New MacBook 的更輕薄,金屬比更大,取消接口只留 USB Type-C 和耳機,再到 iPhone 7,取消耳機孔,攝像頭凸起由原來的組裝式變成現在的一體式,天線條只留一條,home 鍵固定,新的亮黑色和前面板 2.5D 玻璃搭配,達成共同的耀眼反光融為一體。

這就是新的 iPhone,更加一體。

將來的 iPhone 會以一種怎樣的形態出現呢?

不妨不負責任的猜想一下:
  • home 鍵不見了,集成進前面板。
  • 按鍵消失,由力度感應傳感器替代。
  • Lightning 接口被無線充電取代。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