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Google,打算重新發明筆記本


當世界上第一台 Chromebook 於 2010 年 12 月問世的時候,桑達爾·皮扎伊還沒有成為 Google CEO。當時,他在發佈會上指着那台名為 Cr-48 的筆記本對記者們説:這台設備只不過是為了測試軟件罷了。


Cr-48,世界上第一台 Chromebook

Cr-48 就是世界上第一台 Chromebook,黑色的外觀跟當時的 Windows 電腦沒有什麼兩樣,只不過它並沒有公開發售。而在皮扎伊説完那句話之後,Google 董事長埃裏克·施密特上台,談述了 Google 對於 Chromebook 的定位:

引用我們希望最終擁有這樣一款設備:性能強勁、有科技感、擴展性強、反應快速。在此設備上,人們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Chrome 之前的一段往事

在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裏,Chromebook 最受人們詬病的一點在於:它似乎只是一款擁有硬件外殼的 Chrome 瀏覽器。坦白來説,這種説法並不算錯,畢竟 Chromebook 就是從 Chrome 瀏覽器發展而來的。

不過,在談到 Chrome 瀏覽器之前,有必要先回溯到 2006 年的一段往事。

2006 年的 Google,在體量上自然還無法與微軟這個巨頭相比。當時 Google 的工程師們在 Windows 平台上開發了不少非常優秀的軟件,比如説基於 IE 瀏覽器的 Google 搜索插件、本地文件搜索工具等。

早期 Google 開發的 IE 插件

在 Google 看來,這些軟件運行起來應該是非常快捷安全的。但事實是,由於 Windows 的控制權在微軟手中,Google 也是對自家軟件的運行狀況束手無策。尤其是 Windows 設備漫長的啟動速度,幾乎令人抓狂。

於是,一些 Google 工程師在實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開始在辦公室的一台舊電腦上動手搗鼓起來;他們試圖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步驟,比如説 Windows 計算機每次開機啟動時例行的磁盤檢查。

最後,他們搗鼓出一個基於 Linux 的操作系統原型,開機只需要十秒鐘的時間。


Felix Lin

有了這樣的試驗先例,在 2008 年 Chrome 瀏覽器橫空出世之後,Google 想要在其基礎上打造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就非常容易理解了。為此,Google 專門任命 Felix Lin 為副總裁來全面負責這一項目。按照 Lin 的説法:

引用Google 希望把計算機設備做得足夠便宜,可以讓更多的人買到。同時還要去掉宂雜的設置選項、圖標、按鈕和工具欄,讓任何人都能快速上手使用;尤其是全世界數十億從來沒有用過電腦的人。

一個 Web 瀏覽器?

2010 年,當世界上第一台 Chromebook Cr-48 問世的時候,幾乎所有用過電腦的人對它都非常失望。正如外媒 Laptop Magazine 所寫的那樣:

引用有很多功能,它(指 Chromebook)是實現不了的,比如説通過系統屬性去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查看內存餘量或者 CPU 型號等,連電量設置都無法進行。

而另一家外媒 Notebook Review 的揶揄也許更加一語中的:

引用所以,這不就相當於一個瀏覽器嗎?

這些評判聽起來似乎不無道理。但是 Chromebook 的一個早期負責人 Caesar Sengupta 卻另有一番看法。在他看來:

引用這些批評者往往都用過計算機甚至是計算機的資深玩家,他們已經習慣了電腦中的諸多設置選項。但是對於世界上的許多其他用户而言,許多設置選項是沒有必要存在的。其實許多用户並不喜歡折騰計算機,這就是 Chromebook 成功的機會所在。


Caesar Sengupta

Sengupta 的看法在一個特殊的場景——學校——得到了充分驗證。老師和學生們喜歡 Chromebook,不僅僅是因為它便宜、易於操作,還因為 Google 在 Web 服務方面對於師生互動與協作的大力支持。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賓夕法尼亞州的 String Theory 高級中學,學生們往往通過 Google Docs 和 Google Drive 完成並提交老師佈置下來的作業。

實際上,從 2006 年起,Google 就開始為教育領域提供免費的 Web 應用套件,包括課堂管理工具、Gmail、Google Drive 等。而當 2011 年 Chromebook 上市的時候,這些 Web 應用套件大大增強了 Chromebook 在校園中的接受度。


圖自:iwiseconsulting

後來我們也知道了,Chromebook 在教育市場大受歡迎,它在 2016 年第一季度的銷量甚至超過了蘋果的 Mac 系列。而且根據 Google 官方的説法,在美國的中小學校,Chromebook 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包括 Mac 和 Windows 在內其他計算機設備銷量的總和。

與 Android 相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與 Android 相融合是 Chrome OS 無法逃避的宿命。畢竟,教育市場只不過是整個市場很小的一部分,它無法承載 Google 對 Chromebook 走向數十億用户的宏大期望。

而且,雖然 Google 在 Chromebook 上運行的 Web 服務體系很牛,但也確確實實無法與 Android 平台上由成千上萬的開發者創造出來的數百萬應用程序分庭抗禮。

據 Lin 回憶,當時在 Google 對移動端和 Web 端都非常重視,由不同的團隊成員來獨立操作,雙方甚至有掐架的意味。後來的結果正如我們所知,Android 統治了移動端,趕在 Chrome OS 之前達成了 Google “讓全世界數十億人都能用上”的夢想。


圖自:gizmodo

不過,Android 手機並不能替代 Chromebook;在很多場景下,用户依然需要鍵盤、觸控板和一個更大的屏幕。同樣,Chromebook 也需要 Microsoft Word、Snapchat 等諸多用户喜愛的應用程序;許多用户也希望 Chromebook 能夠在某些情況下離線使用。

幸運的是,Android 和 Chromebook 團隊都屬於 Google。而一旦 Google 高層意識到了雙方合作的必要性,那麼推進起來就很容易了。

不過,畢竟智能手機和筆記本是兩種不同的設備;Chromebook 要想實現與 Android 的對接,除了要在系統底層進行技術改造之外,還要在操作界面上對 Android 應用進行改造,比如説添加與 Windows 應用相類似的多任務窗口界面。


mobile88

另外,Android 應用是為智能手機而生,因此需要可觸控的屏幕、移動蜂窩網絡以及各種感應器等硬件條件才能夠更好地運行,而這些條件恰恰是以往的計算機不具備的。

所以,Chromebook 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重塑筆記本電腦的的形態。

Perez 的技術文檔

Alberto Martin Perez 是 Chrome OS 團隊的一個產品經理,他掌管了一份來自 Google 的技術文檔。這份文檔記述了所有 Chromebook 生產廠商都必須要遵循的硬件標準和要求,例如 RAM 容量和電池壽命等。

另外,類似於“在觸摸板上施加多大的壓力才會被認為是一次點擊”這樣的技術細節,在這份文檔上比比皆是。


圖自:omgchrome

如果廠商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達到文檔中的所有要求,那麼它們將會被空運回中國從頭再來。沒錯,雖然在中國市場買不到,但是 Chromebook 也是在中國生產的。

當然,Perez 的這份文檔也是會不斷更新的。尤其是 Google 打算把 Android 應用移植到 Chrome OS 上之後,Perez 和他的團隊對這份文檔進行了重新梳理,因為他必須保證這份文檔不能落後。

作為一種潛在的標準,目前 Google 已經在強烈建議廠商在每一台 Chromebook 上加上 GPS、NFC、電子羅盤、加速計、指紋閲讀器乃至氣壓計等硬件組件。這些組件是以往的筆記本電腦不具備的,然而 Android 應用的到來卻使得 Chromebook 廠商們不得不跟上智能化的步伐。


圖自:vernier

在三星方面負責銷售的高級副總裁 Gary Ridling 看來,如果 Android 應用生態被最終一直到 Chrome OS 中,那麼 Google 將會對 Chromebook 的硬件表現要求更高,尤其是電池的續航能力和可觸控屏幕的適配。

在智能化之外,Chromebook 也需要擁抱各種全新的筆記本形態。此前,Windows 陣營一直在對設備的變形性和可分離性進行探索,Chromebook 自然也不甘落後,宏碁的 Chromebook R13 就是第一批搭載 Chrome OS 的一款變形筆記本。


圖自:wired

未來,隨着 Android 和 Chrome OS 的結合,這些新的筆記本形態可能會發揮出更好的效果。

莫斯伯格的吐槽

1991 年,矽谷名記懷特·莫斯伯格曾在自己的科技專欄上表達了對個人電腦的不滿:

引用個人電腦太難用了,而且這並不是用户的問題。


圖自:YouTube

25 年之後,莫斯伯格的吐槽終於在 Google 這裏得到了迴應。Chromebook 似乎就是人們預想中的個人電腦:簡單、安全、有用。而且,Chromebook 似乎也更加契合當下人們的“網絡無處不在”的工作方式。

目前,包括聯想、戴爾、惠普、三星在內的幾乎所有主流的 PC 廠商都與 Google 合作推出了 Chromebook。之所以如此,也許正如一位惠普高管的説法,這些廠商都相信:

引用未來會有更多人選擇 Chromebook,而且不會只是因為它價格便宜。

題圖來自:wired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