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黃圖發家、拒絕 Facebook 收購、美國 95 後寵兒,這家公司今天要上市了……
當美國的青少年用 Snapchat 發着各種閲後即焚的消息時,他們的父母可能對 Snap 的股票更感興趣。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2 日,Snap 將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按照每股 17 美元的發行價計算,加上斯皮爾格的“CEO 獎”等期權,Snap 對應的市值接近 240 億美元,已經遠超 114.9 億的 Twitter,這也將是 2012 年 Facebook 之後科技史上最大規模的 IPO。
(圖片來自:Investors)
因“小黃圖”走紅、拒絕 Facebook 收購、以眼鏡引發搶購熱潮、零投票權股票上市……這家成立不到 6 年的公司,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用户:從 1000 到 1000 萬
Snapchat 最初只是其創始人斯皮爾格在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的一個課堂作業。2011 年 4 月,斯皮爾格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了該應用的原型。
“所有人都説‘這是一個糟糕的想法’”,斯皮爾格事後回憶道,“他們説這玩意兒不會有人用的,如果有,那也是用來發送色情信息。”
(Snapchat 的前身 Picaboo 圖片來自:Viralblog)
同年 7 月,斯皮爾格與好友墨菲(Murphy)和布朗將這個“糟糕的想法”變成了現實,一款主打照片閲後即焚的應用 Picaboo 出現在了蘋果的應用商店。
兩個月後,Snap 公司宣告成立,Picaboo 更名為 Snapchat。
上線之初,Snapchat 並未引起外界的關注,很長時間裏甚至連 1000 個用户都不到。然而,儘管彼時 Facebook 依然是美國人最常用的社交網絡,但千禧一代卻正在逃離這個充滿父輩氣息的社交巨頭,Snapchat 閲後即焚的特點恰好滿足了這些年輕人放飛自我的需求,這款應用逐漸在校園中流行開來。
(圖片來自:Bloomberg)
不過,當時的 Snapchat 的確如斯皮爾格的同學們所預測的那樣,成為了發送小黃圖的工具,但也由此帶來了龐大的用户羣,上線僅一年多,Snapchat 活躍用户已達 1000 萬,分享的照片超過 1.1 億。
2013 年,Snapchat 推出了另一重量級功能“Stories”(故事分享),用户可以將快照分享至 Stories 供關注者查看,內容保留 24 小時。這一功能不僅受到普通用户追捧,眾多名人也將其作為展現自己、與粉絲分享故事的窗口。
到了 2014 年,全美 18 歲的年輕人中,使用 Snapchat 的比例已達 40%,此時的 Snapchat 儼然已成為美國年輕人,尤其是 95 後們的樂土。
兩拒 Facebook
高速增長的 Snapchat 引起了 Facebook 的注意,後者在 2013 年到 2014 年期間曾兩次報價試圖收購 Snapchat,第一次為 10 億美元,第二次甚至高達 30 億美元,然而傲嬌的 Snapchat 兩次都説了“不”,雙方的恩怨情仇也就此拉開大幕。
(Snap 26 歲的 CEO 斯皮爾格,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當時不少人都認為斯皮爾格一定是瘋了,但斯皮爾格顯然有更大的抱負。
引用如果你選擇了出售,你會立刻發現那並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而如果你選擇了拒絕,或許你會開始一段頗有意義的旅程。
2015 年,斯皮爾格在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的畢業演講上説出了這樣一段“雞湯”味十足的話,彼時 Snapchat 的估值已達 150 億美元,是收購價的 5 倍。
收購被拒後,Facebook 開始了對 Snapchap 孜孜不倦的“模仿”之路,比如上線功能幾乎與 Snapchat 相仿的 Slingshot(彈弓)應用,也曾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中測試過閲後即焚功能,前不久旗下的 Instagram 推出的 Instagram Stories 更是從名字到功能都與 Snap Stories 如出一轍。儘管做了這麼多努力,但 Facebook 依然無法撼動 Snapchat 在年輕人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Snapchat 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 2014 年 10 月,推出第一個付費廣告
- 2014 年 12 月,融資 4.85 億美元,估值達 100 億美元
- 2015 年 5 月,日活躍用户達到 1000 萬,每日發送快照 4 億張
- 2015 年 6 月,麥當勞、通用電氣、Ted 成為首批地理濾鏡的廣告商
- 2015 年 12 月,18-29 歲的美國人中有 36% 擁有 Snapchat 賬號
- 2016 年 5 月,完成 F 輪融資 18 億美元,估值約 200 億美元
- 2016 年 9 月,日活躍用户達 1.5 億
雖然外界一直將 Snapchat 與 Instagram、Facebook 等社交網絡進行比較,但 Snapchat 更喜歡將自己比作新形式的電視機。隨着內容頻道 Discover 和支付功能 Snapcash 的加入,如今的 Snapchat 的確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通訊應用。
在 2016 年更名為 Snap Inc 之後,該公司明確了自己“相機公司”的定位,Spectacles 的火爆也證明了 Snap 在這一領域的潛力。
依靠廣告的變現方式過於單一
目前 Snap 日活躍用户數已達到 1.5 億,龐大的年輕用户數讓 Snapchat 成為了廣告商的寵兒。自 2014 年電影《死亡占卜》(Quija)成為 Snapchat 上第一個付費廣告以來,廣告業務已經成為了該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達到了全年營收的 95%以上。
(麥當勞在 snapchat 中推出的廣告濾鏡,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在廣告投放形式上,Snap 也是各種花樣翻新:短視頻廣告、增強現實動畫 Lenses、Geofilters 濾鏡、Discover 頻道、“現場故事”(Live Stories)等,垂直化和視頻化是 Snapchat 上廣告的特色,而藉助濾鏡、Lenses 等形式,又能讓廣告商以更為自然的方式與用户互動,這是 Snap 在廣告營銷上的過人之處。內部數據顯示,Snapchat 上的視頻廣告觸發的點擊要比其他平台高 5 倍。
(圖片來自:wccftech)
除了廣告投放,Snap 也在嘗試其他營利模式:付費重播功能——0.99 美元可購買 3 次重複播放快照的機會,此舉也引發大量反對之聲;試水電商——在 Discover 推出蘭蒄第一個可直接在平台內支付的廣告;鏡頭商店(Lens Store)——提供付費鏡頭服務;硬件——智能眼鏡 Spectacles。不過與廣告業務相比,這些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不過,儘管廣告收入逐年上漲,但要支撐起 200 多億美元的估值,Snap 顯然還要開拓更多營收渠道。
Snap 上市後,誰是最大贏家?
隨着這輪大規模的 IPO 完成,斯皮爾格和墨菲的身價均達到了 40 億美元,躋身超級富豪行列,投資 Snap 的 VC 們也終於可以成功退出,兑換這張價值不菲的彩票。
(Snap 的股權分配情況,圖片來自:Forbes)
按照 Snap 200 億美元的估值計算,Benchmark Capital 和 Lightspeed 作為 Snap 第一、二大投資機構股東,將分別獲得 26 億和 10 億美元,前者的投資回報率高達 25 倍。
另外,騰訊阿里也能在 Snap 的這次 IPO 分一杯羹。騰訊參投了 Snap 的 B 輪融資,阿里則在 E 輪領投了 2 億美元,當時 Snap 的估值已經有 150 億美元。因此,騰訊和阿里在這次 IPO 取得的收益並不高,當然他們也不會在乎這點錢。
有趣的是,從Sony當年被黑泄露的一封郵件中可知,騰訊當年曾有意領投領投接下來的 C 輪,並有可能成為 Snap 的戰略投資者,但斯皮爾格提出的 40 億美元估值讓騰訊無法接受。
上市並非萬事大吉
各方都沉浸在 Snap IPO 的喜悦中,但最終他們可以從中拿到多少,還取決於 Snap 接下來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公司上市首年股價下跌似乎已成為常態,就連 Facebook 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也難逃魔咒。
(圖片來自:NY Times)
路透社資料顯示,IPO 總價位居全球前 25 名的科技公司,其股價在上市後第一年普遍下跌,跌幅從 25% 至 71% 不等。
以 Facebook 為例,2012 年 5 月該公司在 IPO 當日募得 160 億美元,但隨後 4 個月股價暴跌 50% 以上。
荷蘭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World Online BV 更是遭遇了退市的命運。該公司曾在 2000 年 3 月完成了科技史上規模第六大的 IPO 交易(28 億美元),當時恰逢互聯網泡沫的頂峰時期,然而當 10 個月後它被意大利的 Tiscali SpA 收購時,股價已經下跌了 68%。
Google 是少數的例外。2004 年 8 月上市後,Google 股價在第一年暴漲 180%。
考慮到 Snap 的營收極其依賴廣告業務,加上用户增長速度有放緩跡象,Snap 的未來存在着變數,倘若上市後未能取得開門紅,也就不足為奇了。
Snap 也在其招股書中對投資者提出了警告:
引用我們在過去曾經發生過虧損,預計未來仍將出現虧損,並可能永遠無法實現或保持盈利。
題圖來自:Fortune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