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十年前:初代 iPhone 誕生記
引用十年前的今天,第一代 iPhone 發售。今天,iPhone 在全球累計銷量超過 12 億台。
這是一場革命,它從重新發明一部手機開始。iPhone 不僅帶動了蘋果火箭式的增長,掀起了手機業摧枯拉朽般的革命,引爆了開發者羣體改變世界的高潮,它還把互聯網裝進了每個人的口袋。
愛範兒(微信:ifanr)將通過三篇文章帶你回顧這場革命的前因後果。
滑動解鎖、雙指縮放、重力感應、應用商店;越獄、剪卡、賣腎、連夜排隊;視網膜屏、Siri、指紋識別、“Plus”後綴;天線門、掉漆門、坐彎門、氧化門;土豪金、扁平化、天線帶、耳機孔;富士康、華強北、林志穎、郭明錤……
整整十年,再沒有哪一樣數碼產品,能創造出如此多的全民頭條。
(騰訊視頻)
引用“在科技史上,有太多關於很棒很酷的技術和產品,僅僅因為某些其他原因死翹翹的故事,像是價格太高、沒解決實際需求亦或是誕生得過早 。”
當被問及,當年是否預料到 iPhone 能被人們使用至今,初代 iPhone 的軟件工程師 Nitin Ganatra 覺得,“直到 iPhone 4 誕生,我才第一次意識到,人們依然渴望擁有它,這是能在十年裏陪伴我們的東西。”
“一切事物本應該有的樣子”
Nitin Ganatra 當時已在蘋果工作 11 年,負責 Mac 電腦的郵件和地址簿程序開發。和現在許多年輕人一樣,他和同事們的閒暇娛樂之一,就是對各種數碼玩意兒品頭論足。
每當有人拿到一台新手機就會有一羣人圍上來,把玩看它有哪些亮點又有哪些不足,當然,這羣人挑出來的更多是糟糕之處。
(Scott Forstall,圖自:appleinsaider)
被譽為 “iOS 之父” 的 Scott Forstall 就在隔壁辦公室, 自然也時常加入這種閒聊。直到有一天 Forstall 徑直走進 Ganatra 的辦公室關上門,道出即將開展的新手機項目,問他是否願來負責新手機的郵件及其他軟件部分。
引用“那一時刻我同時感到了恐懼和驚喜,但我當場就做出了決定。”
決定當然是肯定的。
一週多過後,2005 年的某天,Ganatra 和另外幾位同事一道“消失”,搬去了密謀手機項目的人機界面部門辦公區。在這裏,他們第一次見到手指滑動時會帶着慣性滾動、到頂到底時具有回彈效果的神奇觸摸界面。
(Scott Herz,圖自:YouTube)
軟件工程師 Scott Herz 同 Ganatra 一道前來。當回憶起這一段,他依然一副着了魔式的花痴相:
引用“我們像是一羣目瞪口呆的傻子,就一直在玩兒這個觸摸滑動,那感覺簡直太妙……這就是一切事物本應該有的樣子,如果能把它帶給這個世界我願意做任何事情幫忙。”
至於多點觸控,在 iPhone 首次亮相的 2007 年 Macworld 大會上,喬布斯的表述是蘋果發明了 “Multi-Touch”。但在 2005 年,蘋果收購 FingerWorks 公司從而獲得了相關專利,之後成功應用到 iPhone 上。
午餐會:iPhone 起點
蘋果的手機野心要早於打造全觸屏手機的想法。很難説究竟是喬布斯本人,還是蘋果的某些員工先動的這個念頭。
2005 年,一舉將蘋果從谷底拉起的 iPod 賣出了 2000 萬部,這是自 80 年代末衰落以來,蘋果第一次重回大眾消費者的視野。
但輝煌背後的隱憂也正出現,當時音樂播放功能已經成為中高端手機的標配。2005 年,諾基亞推出專門的音樂子品牌 XpressMusic,Sony愛立信也發佈了首款 Walkman 手機。
據蘋果董事會成員亞瑟·萊文森回憶,喬布斯始終會擔心有什麼會使公司陷入困境,而當時最大的威脅就是手機。“如果每個人都隨身帶着(能播放音樂的)手機,就沒必要去買 iPod 了。”
喬布斯同當時的摩托羅拉 CEO Ed Zander 有交情,於是雙方合作水到渠成。後來在 2005 年,人們見到了蘋果同摩托羅拉、無線運營商 Cingular(後來的 AT&T)合作的 iTunes 手機 ROKR E1。
(圖片來自:uip)
當喬布斯因為三家合作限制、無法在 ROKR 上自由發揮而頭疼時,在蘋果內部,深知喬布斯手機野心的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正拉攏軟件工程師 Andy Grignon 加入他的祕密項目——他們決定做點什麼向喬布斯證明,蘋果靠自己也能做出一部手機來。
整個 2004 年,Tony Fadell 和他的小團隊都在為 iPod 加入 Wi-Fi 網絡而努力。但當喬布斯真正看到運行互聯網的 iPod 樣機,卻只留下了一句 “bullshit”。
轉機發生在那年的 11 月 7 日,此前已對喬布斯遊説數月的蘋果老員工 Mike Bell,再次給喬布斯發去一封電子郵件。隨後,雙方在深夜的電話中爭吵了幾個小時,結果是喬布斯終於點頭。
三四天後,喬布斯、Mike Bell、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e 以及同樣苦勸喬布斯已久的副總裁 Steve Sakoman 共進了一次午餐,這是蘋果手機 iPhone 的正式起點。
“A big demo”
沒過多久,自 NeXT 時代追隨喬布斯的 Scott Forstall,被任命為新手機的軟件部門主管。他開始在蘋果總部的各個辦公室抓壯丁:走進辦公室,關上門,告訴他們有個密謀項目,然後等待當場答覆。
Nitin Ganatra 和 Scott Herz 就是這樣被拉進了 iPhone 項目。他們封鎖並進駐人機界面團隊的辦公區,放上一個寫着“搏擊俱樂部”的標誌——電影《搏擊俱樂部》中的首要規則就是不許討論搏擊俱樂部本身,在這裏也是一樣。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的團隊繼續沿着網絡版 iPod 的思路推進,當 2005 年蘋果和摩托羅拉的 ROKR 手機被《連線》雜誌吐槽時,Fadell 當即對喬布斯説:“Fuck this,我們要做自己的手機。”
(圖片來自:obamapacman)
但 iPod 手機很快遇到了瓶頸,iPod 式的觸摸滾輪無法適應手機必需的文本輸入。對此喬布斯還曾安慰 Fadell,“總會有一條途徑的。”
為了手機項目,喬布斯又找上了蘋果 UI 設計師 Bas Ording。他的要求源於蘋果的一台試驗性平板電腦項目 “Q79”。喬布斯希望嘗試將 Q79 縮小、只有觸摸屏幕的手機樣式,於是要 Ording 為其製作一個滾動通訊錄的演示 demo,即後來連喬布斯本人都為之驚歎的慣性滾動和回彈效果。
蘋果內部會議 TOP 100 上,喬布斯向大家展示了這個觸摸屏版 iPhone 原型機的演示 demo,這個後來被稱為 “big demo” 的演示效果同樣震撼到了在場的每個人。
“NeXT 黑手黨”
不過 Tony Fadell 依然堅持 iPod 手機,因為這個項目“更可行、更可預期。”他的方案被稱為 P1,而新穎的觸摸屏方案則是 P2。蘋果的人機界面設計師們同時為這兩個項目提供支持,喬布斯希望驅使二者之間展開競爭。
Scott Forstall 拉來了他在 NeXT 時的同僚,軟件工程師 Henri Lamiraux 和 Richard Williamson,加入 P2 項目的開發工作,這個小團隊被 Williamson 戲稱為 “NeXT 黑手黨”。
“iPod 之父”希望把 P1 打造成可在播放器和手機兩種模式間快速切換,但無論他們想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都走不出播放器模式一切都好、手機模式下卻輸入繁瑣的困境。
Fostall 這邊雖然進展得更順利,但全觸屏無鍵盤在當時確實過於激進。雖然 2007 年前後,已經有不少搭載 Windows Mobile 的智能手機也用上了大尺寸觸摸屏,但他們一來提供了手寫筆作為主要操作方式,二來都保留有接聽、掛機和導航鍵。
(圖片來自:YouTube)
初代 iPhone 軟件設計師 Scott Herz 開玩笑説,第一個蹩腳的鍵盤設計就出自他手,“我當時像個傻瓜一樣……你用那個打字會覺得很爛,而用BlackBerry就會覺得更好”。
但更重要的是,“你可能會被那些問題所煩擾,卻沒有注意到全局上看,它要好得多得多。”
最初 iPhone 的無鍵盤設計被不少行業分析師詬病,但它最終被證明是一個重大設計轉變——對更大屏幕的需求,壓過了對打字手感的需求。正是捨棄實體鍵盤換來更大的屏幕,及其背後所帶來的無限可能,這才造就了十年後的今天。
“全世界就是你的了。”
經過一番辯論和爭吵,P2 方案最終贏得了更多人的青睞。Tony Fedall 的 iPod 團隊被委以 iPhone 的硬件開發,Scott Forstall 的 “NeXT 黑手黨”最終打造出 iPhone 的軟件部分,即後來的 iOS。
在那場本世紀最重要的科技發佈會即將到來之際,負責將 iPhone 投入量產的工程師們成了壓力最大的人。《連線》雜誌的 Fred Vogelstein 曾經這樣描述:“走廊裏市場響起此起彼伏的尖叫……一位產品經理關門時用力過大,結果門把手彎曲使她把自己鎖在了辦公室。”
iPhone 發佈前夕,喬布斯帶着一台原型機(以及滿滿的自信),飛赴拉斯維加斯向 Stan Sigman 做演示, 這位 AT&T(初代 iPhone 合作運營商)CEO 給予 iPhone 的評價是:“我從未見過這麼好的設備。”
2007 年的 Macworld 大會上,喬布斯下意識地詢問到場的蘋果特別研究員 Alan Kay:“Alen,你覺得 iPhone 如何?值得讓你評判一下嗎?”(Alan Kay 曾評價蘋果初代 Macintosh 為“第一台值得讓人評判的電腦”,早在 1968 年就提出平板電腦概念。)
“讓電腦屏幕不超過 5×8 英寸”,Alan Kay 比了比手中的筆記本:
引用“全世界就是你的了。”
(圖片來自:lifewire)
如今手機幾乎成為了我們的新器官,但你真的會用“玩手機”嗎?如果你不知道這些技巧,你的 iPhone 就白買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