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 5 體驗:剝開撞臉 iPhone 7 Plus 的外觀,看它內在是否優秀?


幾天前,劉作虎站在北京 751 D·PARK 79 罐的舞台上,幾束聚光燈打在了他的身上。

面對台下幾百名媒體和粉絲,他在這個不算大的舞台上自信地揚言,“這可能是 2017 年最豪華的配置”。當然,這份自信也可能是來源於一份數據,畢竟截至到發佈會的那一天,一加 5 在京東的預約量已經超過了 66 萬。


但劉作虎可能想不到,自己在花費 8 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閉門造車」打磨出來的一加 5 ,面對的不是一波反轉過來的讚賞,而是更洶湧的抨擊,還有外媒意料之外的評價。

的確,一加 5 的外觀引起了一些爭議,一些人認為一加 5 沒有了這個品牌的設計血統。畢竟機身的天線、雙攝的位置,都容易讓人覺得它長得像 iPhone 7 Plus 和 OPPO R11。而在一些外媒的眼中,一加 5 就像一台運行 Android 的 iPhone 7 Plus。

引用想了解 2017 年上半年的國產旗艦參數對比,關注愛範兒(ID:ifanr)公眾號回覆關鍵詞“一加”,即可獲取。

當我真正跟它相處了一週之後,我發現其實一切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

它像 iPhone 7 Plus,但確有不同

“保守”,這個詞用來評價今年的一加 5 的設計似乎也算貼切,畢竟一加 5 是一款擁有全新設計語言但又並沒有特別大突破的旗艦,你説它設計中庸也好,平凡也罷,但終歸一加 5 在目前眾多的國產旗艦裏也算不上是設計激進的那一個。


第一眼看到一加 5 ,你總會自然地把它跟 iPhone 7 Plus 以及 OPPO R11 聯想在一起。機身的 U 形天線,同樣位置的雙攝以及磨砂黑(一加 5 為星辰黑)的配色,甚至連閃光燈、降噪麥克風和品牌 logo 都幾乎跟 iPhone 7 Plus 處於相同的位置。


但實際上,當你真正仔細去觀察它的時候,甚至把它握在手上,其實你感覺到一加 5 有很大的不同。

一加 5 的背部採用了“地平線設計”,圓潤的 R 角讓這部手機具備一定的弧度,整體看起來去更加圓潤,但也帶有一加 3 系列的些許硬朗風格。握在手上,7.25mm 的厚度讓掌心的觸覺體驗較為貼手。當然,你仍然可以説它像 iPhone 7 Plus,但它在外觀上確實有不一樣的地方。


我覺得一款足夠合格的手機除了考究設計之外,還需要兼顧手感,就目前一加 5 的握持體驗來看,它確有足夠棒的手感。

不得不説來到今年的一加 5 ,它的手感表現還是相當不俗。一加 5 的機身相比上一代更薄、後蓋兩側的弧度收縮得更大更自然,這讓一加 5 在視覺上看起來更加薄,再加上不輕不重的重量,它的手感確實有了明顯的提升。


不過,背面有一處設計,我個人不太喜歡,就是雙攝像頭頂部上的 NFC 天線條。當我第一次用一加 5 的時候,我還以為這個攝像頭與上方天線條直接這個隱約可見的白色線條,是被磕碰後導致的傷痕。

即便是接受了這樣的認知設定,在後續體驗的幾天裏,我依然覺得這個天線的存在令我感到難受,或許是強迫症作祟、或許是偏執的審美,這個設計着實讓我有點不太舒服。

而來到機身的正面,一加 5 與一加 3 系列區別不大,兩者都配備了 5.5 吋屏幕以及正面不可按壓式腰圓型 Home 鍵。如果要説不同的話,頂部平坦沒有內凹的揚聲器、更加圓潤的機身,都讓一加 5 在一加 3 系列硬朗的風格上再添一筆陰柔。


或許是加入了雙攝模組的緣故,一加 5 的屏幕頂部和底部的空間相比上一代變得更大了,因此,給人的直觀感受是,一加 5 的屏佔比比一加 3 系列要稍低一些。

從整體的設計上來看,一加 5 雖然沒能走出像「類 iPhone 7 Plus 設計」的影子,但獨特的稜線、特別的弧度也讓一加 5 依然擁有自身特色,只不過這樣特色還算不上明顯。

而在我看來一加 5 所謂的“保守”,其實是從以往激進的藝術設計轉變成保守的主流設計這樣一個過程。為了擴寬產品的市場,為了照顧更多人的審美,為了兼顧相機模組的體積,在各方面權衡之下才導致了今天這樣一個像 iPhone 7 Plus 的背面設計。

軟硬結合的優秀體驗,這裏其實有一些驚喜

而若是談到一加 5 身上最搶眼的亮點,我想硬件配置算是其中之一了。搭載高通驍龍 835 移動平台、8GB 運存以及 128GB UFS 2.1 閃存,這樣的配置也給劉作虎有足夠的底氣,説出“這可能是 2017 年最豪華的配置”這番言論。

我們先看看一加 5 的核心配置:
• 高通驍龍 835,主頻最高達 2.45GHz,GPU 性能提高 25%

• 5.5 英寸 Optic AMOLED 1080p 屏幕

• 後置 2000 萬像素 IMX 350 長焦 CMOS,1600 萬像素 IMX 398 廣角 CMOS

• 前置Sony 1600 萬像素美顏相機

• 0.2 秒指紋識別

• 6/8GB LPDDR4X 內存+64/128GB UFS 2.1 雙通道存儲空間

• Type-C+NFC+藍牙 5.0+觸覺振動馬達+aptX-HD

• 3300 mAh 電池

• Dash 快充(5V,4A)

雖然這並不是一加手機第一次開始堆硬件,一加 5 也不是全球首款配備 8GB RAM 的手機,但在如今 4GB 已成千元機標配,6GB 已成旗艦主流的大環境下,一款能夠被消費者買到的 8GB RAM 手機仍然顯得很有話題性。


按照一加説法,配備 8GB RAM 一個原因是保持配置領先,另一個是為了讓手機長時間保持流暢。但這始終是數據上的領先,如何完全發揮這些硬件配置的實力,讓用户感受到更流暢的體驗,才是一部旗艦該扛下的重責。

好在一加 5 在體驗上並沒有令我失望,給我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快”。無論你是在滑動屏幕、打開相冊、啟動 App,亦或是指紋識別、拍照對焦,在日常體驗的各個環節上,一加 5 都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當然,這樣的出色體驗離不開強大硬件的支撐,更離不開重新優化過的氫 OS。

自兩年前氫 OS 誕生以來,這個以 Material Design 中吸取靈感,利用 8 種基本色彩和撞色打造出來的近乎原生的 ROM,一直以自然、簡約、耐看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愛好者。每天打開手機,隨處可見的簡約和精緻藏在日常使用的各個環節。

大到自帶的天氣、便籤、鬧鐘等應用,小到振動、交互等細節都在流暢快速的感受下給予優雅的呈現。在這個重新優化過的氫 OS 裏 ,雖説還是熟悉的 UI,但暗藏在體驗中的小細節卻在不經意間帶給你一絲小驚喜。比如,那可調節的三檔振動,細膩、粗曠由你來定。


但一加 5 這種振動的原理在本質上依然沒有改變,所以就細膩程度而言,仍然離 iPhone 6s 的 Taptic Engine 尚有較大的距離。

而在體驗過程中,最令我舒心的一點,是一加 5 沒有廣告的騷擾。在接近 7 天的體驗期間,除了發來一次一加 5 開售的信息之外,其他應用推薦、噁心的彈窗廣告統統都沒有出現過,這讓我很是欣喜,畢竟在大多數國產手機動輒一天推送 4~5 次廣告的今天,這份“寧靜”實屬難得。

當然,説到硬件這一塊,一加 5 的屏幕可能是很多人關注的一點。不過,就我個人體驗來説,這一次一加 5 的屏幕表現算是靠譜了。儘管這一次一加 5 依然使用了與一加 3T 相同規格的 5.5 吋 1080p AMOLED 屏幕,但一加也做了不少優化工作。


一加表示,他們在一加 5 身上加入了 RGB Sensor,可根據環境色温自動調節屏幕色温。另外,在屏幕顯示模式方面,系統加入了 DCI-P3 廣色域模式。DCI-P3 主要是提供更廣的顯示色域,它的顯示效果比 sRGB 更自然。

此外,還加入了一種“閲讀模式”,實際就是將屏幕顯示效果變成黑白顯示色彩,在黑白之間又帶有一點發黃,以便模擬電子墨水的顯示效果。這個模式用來閲讀文章還行,不過喜不喜歡就看個人了。


在實際觀看這塊屏幕的時候,它並沒有一加 3T 那麼“辣眼睛”,屏幕終於看起來比較正常了,可是它也帶有 AMOLED 屏幕特點——鮮豔,對比度太高。經過幾天的適應後,如果你沒有看回其他屏幕的手機,可能你也會像我一樣慢慢習慣這塊鮮豔、高對比度的屏幕。

另外,AMOLED 也給一加 5 帶來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抬手亮屏。有別於 iPhone ,它不是抬起手來就亮起鎖屏界面;而是更像三星 Galaxy S7 那種顯示時間日期或許一些信息的黑白簡約界面。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喚醒屏幕需要在按一次電源鍵,由於一加 5 只要用拇指觸碰到 Home 鍵,加上指紋識別響應快速,手機會立刻喚醒並解鎖屏幕,這個過程一氣呵成,沒有一絲拖拉。美中不足的是,我覺得這個抬手顯示停留的時間過短,很多時候往往還沒看清楚內容,就黑屏了。

除此之外,一加 5 的續航和快充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300 mAh 的電池在 1080p 的屏幕上有着足夠耐用的表現,下面以我低中度的使用頻率給大家作為參考。

早上 8 點,在半個小時內,我會一邊連着地鐵 Wi-Fi 閲讀各種新聞資訊,同時接着耳機聽歌,此時 100 % 的電量會降到 95 % 左右。工作期間從 9 點到 18 點,我也就間歇性地刷刷朋友圈,偶爾看看新聞,下班回到家,大概會有 79 % 電量。


晚上,我會看遊戲直播,一般情況下,直到我睡覺之前,電量會消耗比較快,剩餘 20% 左右。這時候如果等到第二天起床使用 Dash 閃充,在我起床洗臉刷牙吃完早飯出門前的 20 分鐘裏,15% 的剩餘電量可以充到 60% 左右。這樣的續航和快充體驗,確實不需要我在睡覺前把手機充上一夜,着實也比較方便。

在快充體驗中有個小細節,當我使用普通的 QC 3.0 電源適配器和線纜對一加 5 充電的時候,充電速度比 Dash 閃充要慢一些。

一加 5 的拍照有優勢,但仍有提升空間

自一加 3 這款產品起,一加手機開始重視手機拍照方面的表現。無論是 RAW 格式,還是口碑不錯的成像效果,這些都讓深耕拍照而小有成就的一加逐漸有了底氣。而來到了這個品牌的第 6 款產品,一加 5 更是將市面上流行的雙攝納入了自己的賣點之中。前陣子更是與專業相機評測機構 DxO 合作,對這款產品的成像做了專業的調教。


實際上,這一次一加 5 配備的兩顆攝像頭性能還不錯,跟 OPPO R11 的兩顆攝像頭相同,分別採用了Sony 2000 萬像素 IMX 350 長焦 CMOS 以及Sony 1600 萬像素 IMX 398 廣角 CMOS。廣角的攝像頭光圈為 f/1.7,長焦的攝像頭光圈為 f/2.6。

廣角端那顆 IMX398 CMOS,也正是 OPPO R9s 那一顆宣稱與Sony深度合作、聯合開發的堆棧式傳感器。

這款傳感器尺寸為 1/2.8 英寸,1600 萬像素,單位像素面積為 1.12um。按照之前 OPPO 的説法,這款 CMOS 最大的亮點是相比普通的 PDAF 更先進的「雙核對焦」。雙核對焦技術採用了全新對焦結構,單個對焦像素進光量提升 100%,單個對焦點數據相比 IMX298 提升 100%,速度更快更精準。


而長焦端傳感器型號為 IMX350,這款 CMOS 也被華為 P10 等機型使用。此外,一加 5 配備的 8GB 運存還可以幫助高通驍龍 835 的 Spectra 180 ISP ,進行更好的多幀合成,以此降低暗光下的噪點以及細節的表現力。

遺憾的是,一加 5 的兩顆攝像頭都沒有光學防抖,按照一加的説法,他們認為光學防抖對於手機成像沒有想象中那麼有幫助,因此為了讓一加 5 的攝像頭模組不至於變厚凸出太多,他們沒有加入光學防抖。至於實際成像效果如何?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樣張吧。

先從人像模式開始説起,這一次我找來了 4 位女同事,在 4 個不同的環境下以人像模式拍攝了一組樣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加 5 對於人像主體的識別還是較為準確的,4 張樣張基本都能把妹紙的頭部完美的識別出來,虛化看起來還算自然。


但當你仔細看的時候,其實一加 5 會在不同主體和背景的距離上做出調整,比如第一張當主體離背景比較近的時候,此時的虛化效果不是很明顯,而第三張當主體和背景較遠時,呈現出來的就好像是大光圈般的虛化。

不過,這樣的虛化實際上還有待提升,具體表現在對主體識別的準確性上。比如在第一張圖上,虛化把同一景深妹紙的手臂給虛化了。而第三張圖,你放大看會發現妹紙的短髮與脖子之前的區域沒有虛化到,同時左邊頭髮的輪廓上有一點像被污點修復工具補了一筆的感覺。但歸根結底,這種雙攝的虛化要媲美真正的光學虛化尚有不少的差距。不過從樣張來看,一加 5 的虛化也算 OK。

另外,有意思的是在微距方面,一加 5 的相機表現也不錯,能夠較為清晰地展現飲料上的小水珠。


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一加 5 的白平衡表現得不錯,色彩濃郁只是稍微有些豔,整體看起來,照片的風格很討人喜歡。而當你放大之後,建築的一些細節也得以保留,但同時還是能看到不少的噪點。


在陰天下,一加 5 的白平衡表現也比較準確,畫面鋭度表現也不錯。但跟光線充足時一樣,遠處的樹葉放大後仍有一點塗抹感。而上方的樹葉因為搖擺也有點虛,有點紫邊。


來到室內,得益於廣角 f/1.7 的光圈,一加 5 有令人驚喜的表現。即便是在沒有開啟人像模式的情況下,照片依然有不錯的虛化效果。放大後的細節還算清晰,噪點控制的還行。


令人欣喜的是,一加 5 在夜拍下擁有不錯的純淨度。夜空基本上是一片漆黑。當然你放大看,還是能看到夜空的噪點以及建築細節上的塗抹感。而這樣表現,已經很出色了。


不過這樣的純淨夜拍也是有代價的,你需要點擊對焦相對較亮的建築物,而且它會犧牲暗部的細節,比如下面這張樣張,大樓高處的細節幾乎已經丟失。


在變焦方面,一加 5 其實是沒有 2 倍光學變焦的。在一加看來,無論是光學變焦,還是數碼變焦觀感上的區別比較小。實際上在拍攝兩倍變焦的樣張上來看,感覺還行也還湊合,放大後的噪點和塗抹感也是比較明顯。


寫在最後

當發佈會上,劉作虎在 PPT 上打出“只做旗艦,也活得挺好”這 9 個字的時候,説實話,我作為一名一加粉絲,是有一點點私心,我欽佩這樣的一個小眾品牌能從虧損熬到盈利的一天。

從小米開始的 2011 年到 2014 年年間,掀起的這波“互聯網手機”熱潮,孕育了多少像小辣椒、大可樂、IUNI、努比亞、榮耀等互聯網手機品牌。但成也“互聯網”,敗也“互聯網”。如今,又有多少互聯網手機品牌在這波熱潮褪去後存活下來呢?


一加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可以説是幸運的,也可以説是不幸的。幸運的是它依靠了海外這個市場,成功把產品推出了國門,海外的銷量幫助它在廝殺激烈的國內市場裏仍有一點立足之地,不至於被洗牌出局。但不幸的是,這樣一個足夠精緻、有個性的品牌為了迎合更大眾的市場也開始在一點點失去自己的光芒。

當然,你可以説這一代的一加手機在設計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但回到一加 5 手機本身來説,其實我整個體驗下來,這手機給我的感覺是好用,手機本身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硬傷。而這台手機身上的細節,比如手感、流暢程度以及近乎原生的系統體驗,或許也會讓不少“發燒友”為之心動。

作為一個品牌一年裏的唯一一款旗艦,一加 5 的性能足以支撐這台旗艦穩穩地渡過 2017 年的,但配置和設計很可能會在下半年處於下風。我擔心的是倘若下半年 iPhone 8 以及一大波全面屏的手機撲面而來的時候,搭載 5.5 吋 AMOLED 1080p 屏幕的一加 5 還能靠什麼來搏鬥呢?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