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炒熱了“鬼生意”,人們為什麼越來越愛“看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萬聖節也變成了中國人必過的洋節之一。從大概一個月前開始,最具有萬聖節風味的鬼臉南瓜、神祕女巫、殭屍還有骷髏等經典元素,就已經被各個商家擺出來,提前炒熱氣氛了。


(圖片來自:Urban Matter

萬聖節最早起源於宗教,因為時間處於夏冬之交,因此被認為是生死交替、靈界開啟的時節。在這一天,傳説各種惡鬼及死靈會離開陰間,來到人間遊走,人們為了祭奠亡魂、驅走惡靈,才會專門把這一天當做紀念日。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傳統,萬聖節往往跟鬼怪和各種恐怖元素聯繫在一起。


在必備的萬聖節舞會上,人們扮得最多的就是五花八門的鬼神巫魔;小朋友們會扮成小惡魔,逐門逐户地玩着“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的遊戲;就連平時一本正經的大人,也會選擇在這一天放飛自我,去鬼屋釋放一下壓力。


(圖片來自:Howstuffworks

到了今天,萬聖節更是變成了一個消費鬼怪和進行恐怖文化相關娛樂活動的年度盛宴。在各種恐怖片扎堆上映、商家也忙着推出各種萬聖節主題商品時,做“鬼的生意”成為了一種新的流行趨勢。

有恐怖片相伴的萬聖節才對味兒

10 月 27 日,由古天樂、蔡卓妍、佘詩曼、林家棟主演的國產恐怖片《常在你左右》正式上映。作為香港經典恐怖片《陰陽路》系列的 20 週年紀念版,這部片子從開拍起就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一週前,還有另外兩部國產恐怖片《恐怖電影院 2》和《蝴蝶公墓》上映,題材不外乎是靈異和鬼怪題材,趕的就是萬聖節這個檔期。

同樣是 27 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電鋸驚魂》系列第八部也在暌違了大熒幕 7 年之後重新迴歸。這部被定名為《豎鋸》(Jigsaw)的恐怖電影,將延續該系列的血腥殘暴路線,給這個萬聖節增加一抹恐怖的氣息。


沒錯,天生自帶鬼味兒的萬聖節,已經成為了恐怖電影扎堆上映的一個最佳宣傳檔期。無論是三五好友結伴去找刺激,還是能夠讓男生展示強大保護力的情侶觀影組合,能夠在這個處於暑期檔和賀歲檔之間的尷尬節點大賺一筆的,只能是和萬聖節絕配的恐怖片了。


(圖片來自:The Horror movie blog

只是和數量相比,這些恐怖片的質量似乎並不太能令人滿意。

有一個現象非常有趣,每年國內都會有相當數量的小成本恐怖電影上映,這其中就以暑期檔和萬聖節檔為主。這些片子的製作水平並不算高,題材也多是圍繞鬼神、靈異等主題,沒有什麼新意。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略顯粗製濫造的國產恐怖電影 ,在主流社交網站和電影網站上的評分都不太高,被指“沒有誠意”。當然也偶有佳作出現,比如曾於去年暑期首映的《中邪》,全片製作成本僅有五萬元,卻在豆瓣獲得 6.9 的評分,在國產恐怖片中,這個分數已經可以算是一股清流了。


不過就算常常被吐槽,類似的電影還是前仆後繼地出。只是年年歲歲片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已。

恐怖電影,尤其是商業片類型的恐怖電影,作為電影中較為小眾的類型片,其實一直以來都很難獲得普通觀眾的較高評分。《電鋸驚魂》系列平均 7-8 的評分已算是相關題材的另類,哪怕被視為教科書級別的《午夜兇鈴》和《咒怨》等經典恐怖電影,也很少能拿到 8 分以上的高分。


原因在於,很多恐怖電影都把重點放在了表現恐怖元素方面,往往為了恐怖而恐怖,在更為重要的敍事和結構方面卻相對較弱;其次,恐怖電影的受眾面比較窄,那些並不喜歡恐怖題材的大部分觀眾,一般不會給出太高的評分,而且還很有可能會先入為主地故意打低分。

知名編劇和影評人張小北曾在知乎上回答類似的問題時指出

引用恐怖片作為一種相對小眾的類型片,本身就比較難以在藝術層面取得比較大的創新和突破。影史上比較成功的恐怖片,基本都不是純粹的恐怖片,都雜糅了其他類型元素,如科幻、動作、懸疑等,而且往往大於恐怖元素。

但儘管如此,無論是在電影的藝術價值層面,還是商業價值層面,恐怖電影的存在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人喜歡小清新的藝術片,就有人愛重口味的 R 級片。就像每年準時會在暑期檔和萬聖節與觀眾見面的各種恐怖片一樣,僅僅付出較低的成本,也能吸引固定的觀影人羣,何樂而不為?

一切跟鬼怪沾邊的,最終都能變成生意?

要説到萬聖節,除了恐怖電影之外,最讓人期待的當屬主題樂園推出的各種萬聖節主題活動了。

在愛範兒(微信號:ifanr)所在的廣州,遠有香港迪士尼樂園一年一度的“迪士尼萬聖節時間”(Disney Halloween Time)慶典,近有長隆主題樂園的“長隆歡樂萬聖節”,每年到了這個時間,去遊樂園“看鬼”都是一個特別受歡迎的項目。


而在美國的好萊塢環球影城,每年也會推出精彩的萬聖節主題活動。比如説今年的“萬聖節驚魂夜”(Halloween Horror Nights),不僅為新上映的《電鋸驚魂 8》造勢,還將環球影業旗下的諸多恐怖 IP 融入到本次的活動中來;全新主題的鬼屋“潛伏:超越異靈”,靈感就來源於《潛伏》系列還未上映的《潛伏 4》。


(圖片來自:環球影城

但要説到恐怖題材,還是不得不服該領域的大佬——日本。位於東京郊外富士急樂園中的慈急綜合病院鬼屋——“戰傈迷宮”,因為佔地面積之大、機關設置之複雜、恐怖元素之豐富,曾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被稱為“世界上最大最恐怖的鬼屋”。


(圖片來自:Asia Travel book)

就跟它的名字一樣,這個鬼屋改建自一個真實的廢棄醫院。整個鬼屋分為兩層,全程 900 米,當你進去探索時,要穿過多達 190 扇門,而且在各個病房和走廊之間,還隱藏着很多經過專業訓練的喪屍風格的“鬼醫生和鬼護士”。據説他們都是特別選拔出的“性格格外陰暗的人”,工作非常“盡職盡責”。


(圖片來自:Hot link

最關鍵的是,這個醫院還有個非常怪力亂神的傳説:曾經的院長為了經濟利益,在此做了各種慘無人道的人體試驗,那些死去的病人因此留下了詛咒,讓醫院變成了一個惡鬼叢生的“真鬼屋”。

暫且不去討論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但帶着這樣的認知去玩,難免更加有代入感,尤其是看到病床上的那些殘肢斷臂時。

想要體驗“轉角遇到愛”的驚喜的話,一定不能錯過這裏。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萬聖節出去玩的,尤其是這種需要結伴出行的大行程。對於格外享受獨處時光的人,除了看恐怖電影之外,還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在今年的萬聖節期間,STEAM 和 GOG 兩大遊戲平台又開始了萬聖節特賣促銷活動,一大批具有恐怖風格或者含有恐怖元素的經典遊戲都參加了活動。比如,《生化危機 7》打五折,僅售 114 元,《喪屍圍城 4》售價 136 元,令人聞之喪膽的《惡靈附身》活動價為 39 元。


值得注意的是,STEAM 的萬聖節特賣活動將於 11 月 1 日上午 10 點結束;活動期間,如果在 GOG 平台上花費超過 50 元,還可以免費獲得《無主之地傳説》(Tales from the Borderlands)。

喜歡玩《FIFA 18》的朋友,也不要錯過他們今年的萬聖節活動——恐怖球員卡。在從 10 月 28 日到 11 月 1 日的萬聖節活動期間,這些“恐怖球員”會“甦醒”,具體表現為角色能力的提升;而在 10 月 21 日到 11 月 7 日期間,如果完成了相應的恐怖球隊陣容挑戰,還會獲得特殊的獎勵。


宅男們有各種遊戲的福利了,女孩子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在朋友圈發自拍的好時機。當然,裝神弄鬼是假的,像小倩那樣“做鬼也美麗”才是真的。


今年的萬聖節,你準備為鬼怪們貢獻多少銀子?

人為什麼會喜歡上這種恐怖的感覺?

無論是小説、漫畫、電影還是遊戲,恐怖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打從心底喜歡恐怖的東西,但總有人願意為了這些有點嚇人的東西買單。


(電影《小丑回魂》,圖片來自:Wired

今年 9 月上映的小成本恐怖片《小丑回魂》(IT),截至目前已經取得了將近 6.7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績,成為歷史上最賣座的 R 級恐怖片。而它,還僅僅是今年上映的口碑恐怖電影中的其中一部。


(截至 10 月 30 日的《小丑回魂》票房數據,圖片截自:Box Office Mojo

同樣是今年,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開啟了自己的首個全球個人巡迴展,門票一度售罄。他不僅用極富想象力的恐怖美學在二次元世界取得了成功,還順利實現了作品的影視化,征服了更為大眾的市場。


(圖片來自:3DM Game

當鬼屋和恐怖片也緊跟時代潮流用上了 VR、AR 技術,男女老少都充滿好奇心、主動去接近和享受萬聖節的鬼怪氣氛,恐怖文化正在從小眾走向大眾消費市場。

但究其根本,人們之所以會被這些恐怖的玩意所吸引,還是來源於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些更本能的東西。

説起來,中國也有着很悠久的鬼怪文化史。無論是《山海經》、《西遊記》中的神獸鬼怪,抑或是《聊齋志異》中的類人妖精,紛繁複雜的鬼怪種類不亞於日本知名的“百鬼夜行”。甚至有一種説法,日本“百鬼夜行”中的大部分鬼怪都源自中國,中國的鬼怪文化影響了整個東亞文化圈。


(很多人對“百鬼夜行”的認知估計來自《陰陽師》)

雖然到了近現代,鬼怪文化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被提升到了“讓人恐懼”的級別,但不可否認的是,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民間志怪文化,無不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

古代的底層民眾生活困苦,還常常面臨着高階層的壓迫,因此以“因果報應”為主題的志怪小説更為流行;而到了現代,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的動盪都深刻地牽動着人們的心,當人們對時代產生憂慮,也會將其投射到流行文化中來。


(圖片來自:鳳凰網

因此儘管不同地區的恐怖文化帶有不同的地域特色,這樣的現實主義趨向卻並無二致。

冷酷變態的漢尼拔因童年陰影而走上了殺戮食人之路,雖然心理扭曲是走極端的一大動因,但在那個宗教神學正統地位被推翻、二戰後歐洲重新反思西方理性傳統的時代,對更強有力的新秩序的呼喚才是影片更加深層的含義:當現實中的殘酷無法解決,只能寄希望於以暴制暴、以恐怖對付恐懼了。


而如今越來越受到歡迎的喪屍題材以及科技類型的驚悚恐怖片,則體現出了人們更加深層的焦慮。科技的進步固然可喜,但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到人類都無法控制的階段,那就變成了真正的恐怖。


(圖片來自:電影《釜山行》)

人們的恐懼感往往來源於此,一種對未知的深深憂慮。專門研究心理學類恐怖片的導演 Gareth Tunley 曾表示

引用也許當真實世界的情況變得越糟糕,我們越需要通過被嚇得半死來舒緩自己。當你活在一個隨時可能被核戰爭滅亡的世界裏,一些屏幕上的肢解畫面也許會是一種放鬆。

從表面來看,很多人喜愛恐怖作品,是因為這類東西能夠讓他們的腎上腺素狂飆,就像去遊樂園玩過山車一樣,可以產生一種興奮感;但對更多的人來説,嘗試一些能夠讓自己覺得恐怖的事物,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產生“戰勝自我”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恐怖的東西可以幫助自己宣泄掉更多負面的情緒。

再加上,如今越來越流行的恐怖文化,正在逐漸成為一項具有羣體特徵的社交行為。當三五好友一起結伴去看恐怖片、逛鬼屋時,一種“同甘苦共患難”的感覺油然而生。

因此,就算自己知道會受到驚嚇,人們還是會去主動接近這些恐怖的東西。

所以你很難去把這種對恐怖文化的親近視為一種單純的追捧。事實上,人們並不是真的喜歡骷髏、腐屍、鬼怪和女巫,而是難以面對和紓解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和焦慮。當這樣的心理需求被現實所激化和利用,也就成就瞭如今越來越火的“鬼的生意”。

題圖來自:電影《鬼驅人》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