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TA3 體驗:機背上貼個墨水屏的它,能不能取代你的手機和 Kindle
你會如何去看待,一台定位在政商羣體的手機呢?
對於這個功能組別不太了解的我,可能會用“離地”來形容這一類產品。總覺得在追求性價比的大環境下,政商定位的手機離我們這些普通用户還是有點遠。
主要的糾結點,其實還是停留在性能配置上。
畢竟,政商人士不需要太過誇張的硬件性能。他們只需要確保系統穩定流暢安全,屏幕有足夠大的顯示面積供他們處理一些簡單的文件,以及有應用能夠方便他們管理日程或回覆一下郵件就可以了。
從這個角度看的話,金立 M 系列在選定羣體和主打賣點這個策略還算是很聰明。以安全為切入點,在政商羣體的認知中可能會比堆硬件來得靠譜。
雖然這些產品的配置更替速度有點慢,但也不算是完全沒有新意。剛進入這個市場不久 YOTA,玩的就是新的雙屏概念。
和魅族以及 OAXIS InCase 的概念都不一樣,YOTA 是在一台“政商手機”的基礎上玩雙屏。
背部直接搭載了一塊麪積跟主屏幕相近的 E-ink 墨水屏,這可以説是 YOTA 的最大特色。而已經更新到 YOTA 3 的他們,已經在手機中加入不少針對電子閲讀的功能、服務和優化,讓雙屏閲讀成為其一大賣點。
同時,對於一台定位在政商人羣的手機來説,這其實也可以算是最貼合大眾需求的核心功能了。
貼地,從外觀開始
曾了解過 YotaPhone 的用户都知道,這個系列的設計風格會比較傳統一點。
機身主要是用以“鵝卵石造型”為主要的設計元素,機身會更加圓潤一些。YotaPhone 2 的正面,還是有一種 Galaxy S3 那個年代的設計感。作為一款 2014 年發佈的機器,YotaPhone 2 也算是“傳統”了點。
繼承了這個名字的 YOTA 3,則融合了更多現在的元素,讓它看起來“貼地”一點。
YOTA 3 的線條會比以前方正不少,不再採用“鵝卵石”造型的它會更像是現在 vivo X9 那時用的設計。正面板非常乾淨,裏面搭載的是一塊 5.5 英寸 1080P FHD 屏幕。
屏幕上面採用了 2.5D 玻璃,能夠在視覺上進一步收窄邊框,看起來也能提升質感。
YOTA 3 用的是標準的“三大天王鍵”設計,中間的橢圓型實體 Home 鍵用上了不可按壓的設計,多任務按鍵和返回鍵則放兩側。三大天王鍵按下的時候都有震動反饋,只是那這個震動感是整個機身在震,按 Home 鍵的時候會感覺比較奇怪。
機背絕大部分的空間都被墨水屏佔據,攝像頭和 YOTA 的標誌被壓縮到上下兩側中。攝像頭沒有凸起,YOTA 標誌的地方也用上了金屬拉絲處理,細節算是用心。
機背的重點,還是那塊 5.2 英寸 720P 電子墨水屏。
它的分辨率是 283ppi,表面有 2.5D 玻璃覆蓋。跟正面的屏幕比較,墨水屏的邊框會更加寬一些,整個機背摸起來也會比較滑一些。雖然不容易滑動,不太習慣這個感覺的用户,建議還是帶上保護套比較合適。
為了方便操作,這塊也附帶了“三大天王”鍵。當然,附屬在墨水屏上的按鍵是不會發光的,但按鍵的反饋還是有的。
外觀來説,這款 YOTA 3 的造型也算是更貼近現在流行的風格。
和其他主打商務人羣的機器不同,YOTA 3 的機身線條不算是太方正硬朗,風格會跟一些類 iPhone 機型有點相似,不會像以前那麼“鵝卵石”。
機身不會有太多驚豔的地方,但握持的手感還是不錯的。
“夠用就好”的體驗哲學
YOTA 3 的配置,一直都不是主機的重點。高通驍龍 625 處理器搭配 4GB 運行內存,機身儲存有 64GB 和 128GB 可選,機身不支持擴展。
這個配置確實比較一般,要是真的要去跑分,YOTA 3 的成績也未必讓人滿意。
它如果要 1080P 渲染或大型 3D 遊戲運行的時候,YOTA 3 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掉幀。這種情況是跟 YOTA 3 的峰值性能有關,畢竟它用的不是目前旗艦的主流配置,表現肯定不能那些性能怪獸去比較。
還好的是,YOTA 3 的系統表現還算可以,界面切換、滑動和應用開啟的操作還算流暢,不會出現明顯的卡頓。系統也相對比較乾淨和簡單,除了常規的工具和閲讀應用之外沒有太多其他東西,即便是音樂播放器這種常規功能,YOTA 3 都選擇用第三方應用直接代替。
簡答操作起來,YOTA 3 給人的感覺就是簡單不拖沓。基於 Android 7.1.1 定製的系統中沒有太多其他東西,應用市場和音樂播放器直接通過第三方服務來解決,用户需要更多的東西話還需要自行安裝。應用商場整合的是騰訊應用寶,可直接安裝的應用還是很多的,這也不需要擔心。
這個系統配備其實還是很“政商機”的,基本上只要滿足人的簡單體驗,確保機身就可以的法則,也算是符合“夠用就好”的體驗哲學。
遊戲體驗方面,YOTA 3 跑王者榮耀還算流暢,基本上能夠穩定在 30fps。遊戲中的操控還算比較跟手,體驗還算可以。
對於這個定位的機身,在遊戲體驗方面的要求還不需要太高,畢竟這還不是它的主要領域,能夠簡單的應付主流的對戰遊戲不卡頓其實就已經可以了。
前文中提到了 YOTA 3 取消了 3.5mm 音頻接口,這裏再補充一點。
其實,我還是比較好奇一台設計上還算傳統的機器為何要取消 3.5mm 接口,畢竟這個設置在主流旗艦產品中也不算是一個絕對的風向標,能把這個做好的也不多。目前在強調 USB Type-C 轉 3.5mm 適配器性能的品牌,也就只有 HTC 和雷蛇兩家。包括蘋果在內其他廠商,基本上都是採用較為簡單的解決方案,可以説是直接補完功能就算了,體驗也一般。
這裏,YOTA 3 也附屬了 USB Type-C 轉 3.5mm 適配器,聽起來其實感覺還是一般。畢竟 YOTA 也不是一個強調音頻體驗的品牌,這裏能用估計就可以滿足受眾的需求了。
拍照表現的話,YOTA 3 的表現還算是平穩。成像風格不明顯,可以説用平淡來形容。
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它的拍攝效果還算可以,能夠還原被攝物的紋理等等。畫面鋭度、解析力不突出,只能説夠用。整體表現,基本上就可以用“中規中矩”來形容。
系統綜合體驗這一塊,YOTA 3 還是一台按着“政商用機”套路走的機器。從自動切換鎖屏到整體簡潔的系統,你會發現體驗中滲透着一種“夠用就好”的文化。
YOTA 把主要技術投入都放在閲讀功能上,有這個表現也算是合理。對於它的定位人羣來説,表現其實還是能夠滿足需求。畢竟,它真的不是一台主打性能的機器。
貼在背後的“kindle”
貼在 YOTA 3 背後的這塊 5.2 英寸 720P E-ink 墨水屏,才是整機體驗的核心。
這塊屏幕的分辨率為 283ppi,比 Kindle PaperWhite 3 所用的 6 英寸 300ppi E-ink 墨水屏要低一點。從實際對比中就能夠可看到,兩者在顯示效果上的差距並不是很大。
更多的差異在於,Kindle PaperWhite 3 有更大屏幕和更好的閲讀握持感,而 YOTA 3 則在於功能。
YOTA 3 後置的這塊墨水屏不單單能拿來閲讀,背部搭載的這個 UI 還支持微信。
用户只需要在後置屏幕的微信上登錄自己的賬號,就能夠使用。體驗後發現,如果一般的微信交流只在於文字的話,用墨水屏來處理還算能夠接受,前提是你能夠忍受它的切換速度就可以了。但如果圖片多起來,又或者是會用到視頻分享時,你還是需要返回到主屏幕去。
當然,用墨水屏的最大作用還是放在公眾號推文上。但還是回到剛剛那個問題,如果你關注的公眾號還是以圖片分享為主的,還是回到主屏幕去吧。這個時候,YOTA 3 墨水屏上的微信也就只是給你簡單的回覆信息用了。
除了微信,YOTA 3 還整合了其他功能,包括日程管理、時間信息時間信息顯示,以及在最新版本中加入的同花順股票應用。這些信息都能夠固定在墨水屏的主界面上,配合墨水屏在續航上的優勢,可能幫助用户快速查閲這些信息。
閲讀功能方面,YOTA 3 目前支持商業週刊、界面新聞兩款新聞應用,還有掌閲、QQ 閲讀、咪咕閲讀、京東閲讀這幾個閲讀市場。
而在發佈時缺席的 Kindle,終於也在最近的推送更新中出現了,也除去了“Kindle 只能在主屏幕上看”的尷尬。
閲讀體驗還算可以,菜單和主屏幕系統中也有提供界面切換的功能,用户可以通過這些入口來快速切換前後屏幕的控制。
YOTA 也花了很多心思在資源投入上,所以裏面主打的“墨知閲讀”上基本也能夠找到你想看的書。在沒有 Kindle 支持的這段時間裏面,我基本上都是靠這個功能來完成部分閲讀的。唯一比較糾結的,就是閲讀進度同步的問題而已。
現在,YOTA 3 在系統中加入了 Kindle 閲讀,整個閲讀系統的構建也算是完善了。既然 YOTA 3 能夠同步 Kindle 中的閲讀進度,那這個應該是為用户再增添一個使用的理由,甚至是購買的理由。
是屬於政商圈的“超日常設計”,還是“離地”的偽需求?
説了這麼多,這裏還是需要回歸到“買不買”的核心問題上。
比起在機背上加入小型彩色輔助屏幕的方案,YOTA 一直沿用下來的“彩色+E-ink”雙屏方案具備更大的實用性。畢竟,它擁有替代兩款設備的潛質。
但到底能不能替代,還是要就具體情況而論。
就政商人羣而言,YOTA 3 這個配備還能以“夠用”來形容,機身系統乾淨流暢,簡單體驗上不會出現極其明顯的短板,可以應付簡單管理日程、微信等即時軟件通信以及收發郵件等簡單的簡單工作需求,背面還有一塊不太需要考慮續航的屏幕來滿足閲讀需求。
對於那些經常出差、需要化簡隨身設備的人,這算是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而 YOTA 品牌的背景和曾經成為“國禮”的產品屬性,也會吸引這個定位的人羣去選擇它。
或者從配置、雙屏概念和產品屬性的方向去討論,YOTA 3 也算是為政商人羣而設置的“超日常設計”。它融合了兩種產品的功能,也有替代兩者潛質,能夠適應現代的“設備融合”文化。
要是你屬於這個羣體,也很久都沒有更新過手機,Kindle 還停留在 Kindle PaperWhite 2 這個年代的……種種條件篩選下來, YOTA 3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備選。
但這個僅僅對於政商人士而言,如果要面對追求性價比的人羣或不介意多帶設備的數碼玩家,這就有不同的説法。
對於這羣人來説,YOTA 這個解決方案確實很新鮮。但主機還是被硬件限制了,背部的閲讀體驗再好也會被減少了些分數。如果 YOTA 之後能夠一款配置更高的產品,墨水屏也能提升到和 KPW3 同樣的水平,那這個方案就會更具備競爭力了。
只是,這個售價對於玩家來説已經算是“進取”了。如果還要提升配置,購買的可能性也需要重新評估。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