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Book 2 體驗:這電腦,我給滿分 | 壓歲錢怎麼花


前不久採訪微軟副總裁的時候,這位微軟高管透露了大概這樣一種硬件製造思路:我們順應消費者需求來製造產品,同時,我們的產品也是標杆性的(貴貴的)。

Surface Pro 3 的極致便攜,Surface Laptop 的頂級設計質感,Surface Book 的能扛能打能跑,Surface Studio 的完美機械工藝…這一系列的產品,倒也完全不負“標杆”之名。

系列中最全能的 Surface Book 也走到了二代,一共出了 13 英寸和 15 英寸兩款。今天出場的,是小弟 Surface Book 2 13 英寸頂配款。這款電腦到手至今,也有 2 個月有餘,它伴隨了我室內工作,長途出差,這其中給與我的支持,也是時候用這篇文章來回饋,安利給大家。


重嗎?

Surface Book 2 擁有全系列中最長的續航,另外,為了實現一定的圖形性能,滿足玩遊戲剪視頻的需求,微軟也在高配版 Surface Book 2 裏面加入了英偉達 GeForce GTX 1050 顯卡,顯存 2GB。

這就意味着,相比於堂兄弟 Surface Pro 5 和 Surface Laptop,Surface Book 2 不僅有更大的三圍尺寸(312mm x 232mm x 15.00–23.00mm),裏面還有更大的電池,更多的元器件,因此其重量也達到了 1.534 千克。

別忘了,當年喬布斯從牛皮紙信封中拿出來的 MacBook Air 13 英寸現今的重量還是 1.35 千克,它依舊是輕薄的代表作之一。

實在的微軟並沒有把楔型設計用在 Surface Book 2 上,加上平板和筆電雙形態的限制使得這款電腦的合體厚度達到了 23 毫米,差不多是 Surface Pro 5 厚度的三倍。這使得從觀感上,我們就下意識地認為 Surface Book 2 挺重的,其實不然。

因為主板、CPU、硬盤、內存等主要元器件都在 Surface Book 的平板部分,所以這部分的重量也挺可觀。重量的相對平均分佈,在我單手捏住 Surface Book 2 底座的時候,電腦遠端的重量又顯得很有壓迫感。


綜上,Surface Book 2 真的不算重,放在普通的運動揹包隔層長時間揹着也並不覺得累,對於編輯來説,揹着 Surface Book 2 出差跑發佈會的負擔,和隔壁 MacBook Air 差不了多少。整體評價就是,Surface Book 2 便攜,但不輕薄。

不過它的厚度和重量分佈,又並不適合裝在空間小的提袋挎包,也不適合手持演示,當然拆分出來的平板部分就另當別論了。


因此,從多次長途出差的經驗來看,Surface Book 2 還是一款直男友好型的產品,它合適的容器是揹包。而日常出行提袋挎包的 Office Lady,則更推薦 Surface Pro 5、Surface Laptop 或者隔壁的 New MacBook。


細節

個人認為 Surface 家族中的顏值擔當還是 Surface Laptop,至於 Surface Book 2,多的是人誇它慧中,但少有人説它秀外。也難怪,輕薄當道的設計取向讓設計師們一次次地進行“視覺欺騙”,這種潮流對於橫平豎直的 Surface Book 2 來説並不友好。

設計簡單質樸,外觀和上代區別不大,這些因素讓 Surface Book 2 不太能讓人感到眼前一亮。


不過當我用了一個多月的 Surface Book 2 之後,卻認為這款筆記本是一種內斂的美。喬布斯説微軟唯一的問題是沒有品位。當年這句話沒什麼錯誤,不過現在來看,在硬件上,蘋果和微軟誰的品位高還不好下個定論。


MacBook Pro 勝在視覺,Surface Book 2 勝在觸覺。

作為電腦使用的三機黨,我日常使用一套佔桌面積超大的台式機,27 英寸顯示器加機械鍵盤是我覺得最舒適的工作搭配。

出差的時候一般使用的是新 MacBook Pro,這款筆記本的優點顯而易見,性能不錯,屏幕和揚聲器表現優異,外觀好看,做工精湛。

MacBook Pro 的缺點,反過來也正是 Surface Book 2 的優點。


微軟獨家的鎂鋁合金材質,賦予了 Surface Book 2 低調不張揚的觀感,以及無比細膩的觸感。不像 MacBook Pro 那樣冰冷堅硬,也不像戴爾 XPS 的 C 面那樣容易油膩。


MacBook Pro 看似圓潤柔和,實際上一些地方非常尖鋭,被詬病最多的是觸控板下方邊緣缺口兩端的尖角可以用鋭利來形容了。當手掌不經意劃過這個邊角的時候,它的存在就是平淡生活中的刺。


Surface Book 2 看似方正,但邊緣處理卻很柔和,可以形容為“柔和的稜角”,或者“直男的温柔”。


鎂鋁合金材質少了些金屬冰冷感,多了些塑料的親膚感,這樣的好處還有一個,那就是 C 面鍵盤區的統一度非常高,銀白色塑料鍵帽和金屬機身完全沒有色差,手指觸感也幾乎一樣。


還有一個細節想必是 MacBook 用户心心念唸的,蘋果這幾年將 MagSafe 電源接口砍掉,換成了常規的 USB Type-C 接口,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通用性的同時,也失去了優雅感。

Surface 系列的磁力自吸電源接口和蘋果之前的 MagSafe 很類似,不過設計有幾個改進,線纜更粗更牢固,磁吸也更寬容,基本上是靠近隨便一扔,就自動吸上了,具體有多方便,看下面動圖。


筆記本的進化往往就是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上,性能更強機身更輕薄屏幕更清晰自然不用多説,材質設計更舒適,使用中的磕絆更少。


Windows Hello 生物識別登錄的存在,和磁力自吸電源接口類似,也是屬於“減少磕絆,讓使用更優雅”的細節:坐下,翻開屏幕,進入主屏,這一切一氣呵成行雲流水。過程中不需要輸密碼,不需要按指紋,一切就跟 iPhone X 上的面部識別類似,甚至更為順暢。


分合

Sueface Book 2 是目前二合一產品中結構最為複雜的,平板和底座部分各有一組電池,獨顯位於底座,可以熱拔插。


關於二合一產品,有的人認為何必多此一舉,有的人認為這樣方便機動很多。一切都得看需求。就比如 12 英寸的 MacBook 鍵盤手感很差,性能羸弱,如果是日常碼字數千的編輯,或者要剪視頻的視頻編導,用起來肯定有種尿急找不到廁所,便祕鬧鐘在隔壁的感覺。但是隻是日常演示下 Keynote 再看看劇聽聽音樂的商務經理,輕薄便攜,音質畫質出眾的 MacBook 就再合適不過了。


回到 Surface Book 2 上,這段時間真正讓我用到 Surface Book 2 二合一分拆功能的情況有兩次。

一是在越洋飛機上,我把 Sueface Book 2 擱在小桌板上看電影,然後中間送餐,餐盒佔據了小桌板,並且從送餐到收餐盒之間,大概有快一個小時的時間,然而這個時候電影到了高潮處,根本捨不得移開視線。

如果此時我用的是普通筆記本,那麼飛機座位狹小的空間根本沒地方在容納常規形態的筆記本,我只能合上筆記本,放進前方座椅口袋。這個時候 Surface Book 2 二合一形態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我很從容地把 Surface Book 2 分開,底座扔進座椅口袋,屏幕以平板的形態擱腿上繼續看電影。


二是在辦公室的時候,實習生寫了一篇長文章,裏面有很多小細節需要修改,但我們在不同的工位區,在溝通軟件上交流的話,會很繁瑣,我帶着電腦過去當面溝通的話,正如前面所説,Surface Book 2 因為重量分佈的原因,拿着還挺重的。


所以輕便的平板形態又派上了用場,而且重力感應的豎屏模式更適合文章的瀏覽,手指滑動的感覺也比觸控板更為流暢。這些因素疊加一起,我就很方便直觀地捧着 Surface Book 2 的平板部分指出,實習生數千字的文章裏面,哪裏需要修改,哪裏該調整。

不過需要説明的是,Surface Book 2 平板部分的電池容量大概是底座部分的三分之一,所以平板的續航不太讓人放心,比較適合的場景是給他人演示一個 PPT,帶出去咖啡館看一兩部電影這樣子,正兒八經辦公還是帶着完全體比較安心。


性能

不能免俗地還是説一下性能,在微軟官網上,對 Surface Book 2 的描述是“性能巨匠”。

在 13 英寸和 1.5kg 檔位上,Surface Book 2 完全對得起性能巨匠這個稱謂,尤其是在八代酷睿 i7 和 GeForce GTX 1050 的加持下,應付日常辦公完全沒有問題,3D 渲染,4K 視頻觀看剪輯也不在話下,甚至還能勉強吃個雞。

按照《絕地求生》的最低配置需求,獨顯版的 Surface Book 2 還是稍微高出一些,低特效下還是能在 60fps 下流暢玩遊戲的。想要獲得更好的吃雞體驗,配有 GeForce GTX 1060 獨顯的 15 英寸 Surface Book 2 顯然是更好的選擇,起碼可以中高畫質流暢吃雞了。

一般像是《英雄聯盟》之類的網遊更是可以最高特效流暢運行了。


在最新的 PCMark 10 上,Surface Book 2 頂配的基準測試得分是 4128。


這個數字什麼概念呢?遠超普通辦公本,逼近能支持 HTC Vive 的遊戲電腦。不過因為 GeForce GTX 1050 的顯存只有 2GB,整體性能和 GTX970 以及 GTX 1060 有整整一檔的差距,所以想用 Surface Book 2 13 英寸版玩大型 VR 遊戲還是比較懸。


還是那句話,想流暢中高畫質吃雞,想玩大型 VR 遊戲,建議選 15 英寸的 Surface Book 2。

必須要誇獎的是 Surface Book 2 的處理器和 SSD 硬盤,這塊八代酷睿 i7 8650U 進化成了四核八線程,作為末代 14nm 技術,英特爾已經優化得爐火純青了,性能提升比七代酷睿相當之大,有了質的飛躍。


在播放一段碼率接近 80000kbps 的 4K 視頻時,CPU 佔用大概只有 4.4%,這個表現要比上代酷睿 i7 好不少。


用 AS SSD 跑了下這塊來自三星的硬盤,表現也相當可以,算是筆記本硬盤中的第一陣營了。


最後是續航,官方標稱是可以大到 17 個小時,當然我們知道那是實驗室數據,日常使用肯定用不了這麼久,對於超極本來説,一般超過 8 小時的日常工作續航,滿足出門在外的全天工作要求。


實測在斷開網絡,二檔模式(一檔續航最強,四檔性能最強),50% 亮度條件下播放 720p 視頻,一小時耗電剛好 10%。如果再把亮度調低一些,國際越洋航班全程用 Surface Book 2 看電影是完全沒有問題。

平板部分的續航也測了一下,同樣的模式同樣的視頻,播放一小時耗電是 39%,也就是説平板的續航也就支持一部電影多一些。在使用電池的時候,Surface Book 2 也沒有説優先使用哪一部分的電池,而是兩塊電池平均使用。

整體來看性能的話,Surface Book 2 在集合了 13 英寸和 1.5kg 兩個限定條件之後,其實很難找到對手,當然,價格也很難找到對手。

買嗎

話題落到購買建議上來,在軟粉遍地走,果粉多如狗的知乎,買筆記本的爭論永遠是 Surface 還是 Mac。

對於對設計做工有追求的常春藤 985 211 BAT 名校名企人士來説,選擇陣營確實是個問題,除了系統的差異,Surface 以及 Mac 之爭其實是個沒有結論的事情。


Surface Book 2 和目前 MacBook Pro 的價格入門門檻差不多,一萬出頭就可以擁有品位和信仰的象徵,但是 Surface Book 2 的上限要高得多,尤其是獨顯版版本,官網價 2 萬出頭。


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Surface Book 2 和 MacBook Pro 都有優秀的屏幕,極致的設計和做工,最知名的品牌,Surface Book 2 的優勢在於:

  • 性能強,率先更新到八代酷睿領先一代的節奏自然能獲得更強的性能
  • 接口齊全,有 1 個 USB Type-C 接口,2 個 USB 3.1 Type-A 接口,一個全尺寸 SD 讀卡器
  • 鍵盤的手感超好,適合長時間碼字,1.55mm 的鍵程遠比對手好
  • Windows Hello 生物識別方式更優雅無感


Surface Book 2 的劣勢在於:
  • 觸控板面積小,順手度在 Windows 陣營上佳,但還是不如 MacBook Pro
  • 揚聲器表現一般,遠不如 MacBook Pro 的揚聲器清晰明亮
  • 相比於 MacBook Pro 還是更重一些,更佔地方
  • 耳機孔位置尷尬
  • 最高性能模式下,電源供電能力跟不上


當然,如果你們問我 Surface Book 2 值不值得購買,我當然要説一句“買買買”,畢竟我一直的觀點就是“手機夠用就好,電腦一定要買能力範圍內最好”的。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