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SOUNDWEAR 體驗,BOSE 系統中別樣的驚喜


VR 虛擬現實的出現,讓人在獲取內容的方式出現了變革。與此同時,人對沉浸感和擬真性的追求也變得更高。


所以在之前的 VR 爆發期,人對聲音的要求也變得更高。玩家未必會很在意聲音的獨立素質有多高,他們會把聲音定位的表現、聲場還原,以及整個環境的渲染這三點看得很重要。

畢竟對於他們來説,聽音樂不是重點,遊戲、電影這些才是體驗的核心。

所以在 VR 爆發的初期,3D 音頻和人頭錄音也重新出現在市場上,只是現在也沒有普及而已。設備售價過高和相關內容缺乏,是這類產品沒有再進一步的原因。


其實如果用上穿戴式揚聲器,也能提升整體表現。跟着這種需求,有不少廠商已經加入到該類產品的開發當中。

之前,愛範兒(微信號:ifanr)就體驗過 JBL 推出 SoundGear BTA,這款帶接收器的穿戴揚聲器套裝確實能夠提升遊戲、視頻中的聲頻體驗。再加上有 aptX 確保傳輸效果,雖然聲音素質肯定沒有貼耳的耳機那種體驗,但至少在聲音質量上也有所保證。


除了 JBL,Sony和 BOSE 也推出了這一類產品。今天,愛範兒(微信號:ifanr)就來體驗 BOSE 今年年初推出的 SOUNWEAR,看看強調“聲音心理學”、主打舒適佩戴感的 BOSE SOUNDWEAR 會有怎樣的體驗。

真的,不要舒服太多

BOSE 這款產品的包裝很簡單,打開之後你機會發現裏面直接就用一個類吸塑結構固定着 SOUNWEAR。


固定結構的上方有保護用的防滑結構,再加上機身上有一個“保護套”,SOUNDWEAR 就得到很好的保護。而其他配件就跟上次體驗的 SoundGear 一樣,都集中收納在小紙盒裏面,當中包括説明書這類紙質文件以及充電用的 MicroUSB 線。


和其他掛脖式穿戴揚聲器一樣,BOSE SOUNDWEAR 用的也是環形設計。比起 JBL SoundGear,SOUNDWEAR 這個環形更扁,開口也更寬。即便像上次不能直接“塞進”SoundGear 的我,這次也能夠很輕鬆地直接帶上 SOUNDWEAR。


更重要的是,SOUNWEAR 除了搭載揚聲器的部分,中間的“橫樑”內部搭載了一個特殊結構,可實現比較誇張的形變。這樣的設計既方便了佩戴,也能夠提升舒適感。


帶着它的時候,你不會像其他用固定結構的穿戴揚聲器一樣,會因為那種明顯的異物感而感到不適。相反,這個設計搭配重量只有 266g(9.4 盎司)的機身能夠明顯降低壓肩感,比之前的 JBL SoundGear (350g)確實要輕不少,帶着來玩體感類的 VR 遊戲,疲勞度的刷新速度也會比更重的產品要低。


SOUNDWEAR 出廠的時候會帶一個外套,這個外套的表面是濾聲網,包裹着機身下方的則是皮質。這個外套附帶拉鍊,要替換或拆下清潔也方便。外套包裹按鍵的部分會有標識,方便用户判斷自己在按什麼按鍵。

這個對於盲操作來説還是有些不便,如果外套能夠跟着按鍵造型做些帶辨識設計的突出就更好了。


拆開外套之後,BOSE SOUNDWEAR 機身用是一種防滑膠來包裹接觸人體的部分。

這個機身在佩戴時候也有舒適的表現,也會比帶着外套透氣不少。所以在體驗產品的大部分時間內,我都更願意拿開外套來體驗。這個不僅僅和聲音有關,和佩戴的舒適度也有一定關係。


就外觀佩戴這一部分來説,BOSE SOUNDWEAR 要突出的其實就只有一個點——舒適。

如果你之前帶的是那種搭載固定結構的穿戴式音箱,換過 BOSE SOUNDWEAR 之後就會有明顯的提升感。説“換不回去”可能有些誇張,但舒適度確實要比一個生硬搭在你肩膀上的音箱要好太多了。


再加上,BOSE 在材質的舒適度上也有技術儲備。這個,在他們的運動系列 SOUNDSPORT 以及之前發佈的概念產品“sleepbuds”上就已經提到過,這次只不過是用到穿戴揚聲器上,效果還是有的。

就舒適度這一點來説,BOSE SOUNDWEAR 確實可以打很高的分數。

只是“外接”,還差一點

對於 BOSE 來説,“連接”功能可能是一個比較奇怪的存在。不管是音箱還是耳機,BOSE 現在做音頻產品時,都會有點把天平傾向蘋果產品的味道。


SOUNDWEAR 也沒有附帶 NFC 模塊,它用的還是最傳統的長按呼出配對模式這個手法。機身的響應速度很快,也可以同時連接多個設備,加上附帶語音播報,用起來還是很方便的。

確實,SOUNDWEAR 的響應速度確實很快。基本上,不論是開機還是呼出配對模式,它都能夠很迅速地完成,這個也是在之前體驗的 BOSE 產品中未曾出現過的。不知道這次 BOSE 是有怎樣的考慮,但對於用户來説,穩定地快速響應,這個也是提升體驗質量的要素之一。


如果要提到連接模式的話,BOSE 還是那個老樣子。SOUNDWEAR 同樣只有 SBC 和 AAC 兩種模式,沒有 aptX ,當然也別奢望有 LDAC 了。

其實對於一款穿戴揚聲器來説,聲音的處理細節、質感往往沒有氛圍營造那麼重要。所以 BOSE 這裏沒有選擇 aptX 和 LDAC,影響可能也不算太大吧。至少,BOSE 的粉絲也習慣了。
至於連接設備的能力上,BOSE SOUNDWEAR 要對比 JBL SoundGear,確實也沒有什麼優勢。


沒有“無線音頻適配器”的 SOUNDWEAR,連接某些特定設備的時候可能會有些麻煩。當然,它要接手機和 PC、Mac 都沒有問題的,只有對面有藍牙就能夠輕鬆解決。連手機的話,還可以用 BOSE Connect app 來控制,體驗還是跟帶藍牙耳機很相似。

但要如果要沒有對外藍牙傳輸的產品,例如 PS4、XBOX ONE 以及 Switch 這類不能直接用藍牙輸出音頻的遊戲機,只靠 SOUNDWEAR 的話也是無能為力。當然,用户可以通過電視的音頻輸出,用電視的藍牙來接音頻。但如果是用顯示器來打遊戲的用户,估計就只能在遊戲機上加一些可用的無線音頻輸出設備了。


而 JBL SoundGear BTA 版則包含了無線音頻適配器,可以藉助這些設備的 3.5mm 接口將音頻轉入適配器,再通過無線傳送到 SoundGear 上播放。這樣可以極大的降低設備支持的限制,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就這一點來説,BOSE SOUNDWEAR 還是有點欠缺。如果 BOSE 願意在之後推出一款類似的無線音頻適配器來補上這個空缺,那就更好了。

不太像你那掛在頭上的 QC35

聲音表現方面,SOUNDWEAR 的表現還是充滿着 BOSE 的味道。但這個味道,並不是 BOSE 旗下的耳機和便攜式藍牙音箱那種感覺。


初次聽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它的傾向會有點 LifeStyle 系統那種影子。當然,SOUNDWEAR 的素質不可能和 LifeStyle 系統相提並論,但它的傾向還是跟 LifeStyle 有點類似,尤其是中高頻的表現上:


(歌手:C AllStar | 專輯:生於 C AllStar 演唱會 2017 | 格式:FLAC)

這次就直接用 Live,來體驗 SOUNDWEAR 的音頻表現。

剛剛上手的時候會明顯覺得,SOUNDWEAR 的聲場不是很寬。佩戴之後人也有置身於聲音中心的感覺,但也會有些聲音擴展不開的感覺。歌手在舞台呼喊觀眾的時候,聲音的延展不夠,現場感還是欠缺一點,現場的聲浪也給人一種偏薄的感覺。

整體的聲音傾向有點偏冷,解析力會比自家的耳機以及 SoundLink 這一類揚聲器產品要再突出一點。演唱會現場的掌聲還原尚可,掌聲夠突出但也會有一點乾澀。

歌手的人聲不算突出,單人演唱還好,但一旦人多了之後,就會有點亂了。敲擊低頻的量少了點,僅僅達到夠用的位置。環境的渲染也少了些,如果能把這些量推上來,聲音就會再厚一些,聽感會更好。


(電影片段:Spider-Man Homecoming)

電影片段方面,這次選來了《蜘蛛俠:英雄歸來》中蜘蛛俠在船上打鬥的部分。當電影切換到第一人稱視角,即蜘蛛俠在發射蜘蛛絲固定船身的時候,可以通過發射蜘蛛絲的聲音來看揚聲器的定位感。

雖然是直接用 YouTube 的影片,定位感肯定沒有某些片源來得明顯。但 SOUNDWEAR 也不支持杜比的標準,所以有這個也足夠了。

事實上在 YouTube 上看 1080P 視頻的時候,SOUNDWEAR 的聲音厚度會比一般聽音樂要好不少,整體的沉浸感其實也還可以。人物打鬥的時候的打擊感也夠飽滿的,只是定位感還欠缺了些。

如果是在家看電影的話,用音響系統還是會比 SOUNDWEAR 要好不少。但如果只是應付一些簡單短片,那 SOUNDWEAR 還是能夠勝任的。

寫在國行價格還沒出爐之前…

總的來説,SOUNDWEAR 主打的賣點應該還是在佩戴舒適度上。


BOSE 在外觀物料上的技術積累讓 SOUNDWEAR 有比較好的佩戴感,而形變機構的引入更是讓舒適度再提升幾個檔次。這個配合高速響應帶來的簡便,確實能夠讓使用者舒服不少,體驗也能隨之加分。


連接性方面,沒有額外推出無線音頻適配器的 BOSE,在外接能力上可能會有所欠缺。要接遊戲機的話,還需要第三方設備來補上空缺。這一點對於整套體驗來説可能還有些遺憾。

聲音的話,BOSE 這次的表現也算是不過不失。從官網宣傳的鋪排上,你也覺得這款產品其實真的只是一款移動音頻設備,沒有在定位和聲場營造等方面做專項的強化,要用來面向全面的個人家居娛樂可能還有些不夠。


但只談聲音素質的話,SOUNDWEAR 在整個 BOSE 體系上也只是一般水平。不突出的它要是隻用來聽音樂,可能也有一點尷尬。

這樣的話,用户如果只是用來簡單看看視頻、用 PC 玩玩遊戲,那 SOUNDWEAR 還是能夠勝任的。但如果是希望徹底提升大作的沉浸感,SOUNDWEAR 的能力還有一些難度。


目前,BOSE 還沒有在國內公佈售價。299.95 美元摺合人民幣大概是 1898 元,跟 JBL SoundGear 的單機定價差不多。只需要單機、在舒適度上有更多需求的用户可以多考慮一下,等 BOSE 在國內發佈 SOUNDWEAR 後再決定。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