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Galaxy S9 賣得比前代要好,但它在中國的存在感卻越來越弱了
在三星 Galaxy S9 系列上市的一個多月後,我們終於能了解到這台旗艦的銷售情況。
根據 Canalys 的最新報告顯示,三星 Galaxy S9 在 3 月初份推出後的頭 30 天裏,出貨量已經超過了 800 萬台,其中有 280 萬台運往美國地區,還有近 100 萬台運至三星的大本營韓國地區。
這個數字和去年三星 Galaxy S8 十分相近,但並不比前年的 Galaxy S7 系列好,後者的首月出貨量達到了 900 萬台。但今年大尺寸版本的 S9+ 明顯出貨比例更大,畢竟雙攝鏡頭是本次 S9 系列的最大賣點之一。
而從整體趨勢來看,據 Canalys 分析師則預估,Galaxy S9 系列首年出貨量可以達到 4500 萬台,超過 S8 系列的 4100 萬賣基本不是問題,但能否趕上 S7 系列的 4800 萬台,則還是一個未知數。
雖然手機賣得不算差,但芯片業務依舊是助推三星今年第一季度增長的主要原因。另外,三星也表示由於市場疲軟和競爭加劇,會對未來公司的整體盈利增長能力保持謹慎態度,比如説 OLED 的需求不高,可能還得歸咎於蘋果 iPhone X 賣得不好。
所以,就算你在市面上越來越少見到三星手機的影子,依舊無法撼動它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幕後功臣的地位。
但對比穩定的半導體業務,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的確是岌岌可危。根據本月初 Strategy Analytics 公佈的數據顯示, 2017 年全年三星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僅為 2.1%,這個數字基本只能被分到“Others”那一欄。
而從 Counterpoint 放出的 2018 年中國手機市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前五大手機品牌基本變化不大,依舊為華為、OPPO、vivo、蘋果和小米,總共佔據了 82% 的市場份額,這比去年的 72% 又上漲了一截。
説白了就是,現在市場有超過 8 成的手機都來自這 5 家公司,其他品牌的存在感更薄了。
所以,就算三星 Galaxy 旗艦的硬件做得再怎麼出色,在中國它仍然需要面對大量 2000-3000 元檔位重視營銷的中端產品,這也讓三星明顯感覺有些力不從心。連留給三星的空間都已經不太多,其它小品牌更是隻能先考慮如何活下去的問題。
(圖片來源:Forbes)
伴隨着這股全球手機市場增長放緩的勢頭,Canalys 也表示,為了穩住自己的份額,三星也採取了一些犧牲利潤的策略,比如某些地區已經有零售商為三星 Galaxy S9 推出折扣優惠。
但也有手機廠商不得不靠漲價來保證利潤,像華為和蘋果的最新旗艦,就選擇把價格拉得更高,這源於它們本身較高的品牌溢價。
Counterpoint 最近的報告就顯示,售價達到萬元的 iPhone X,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吸走了整個手機行業 35% 的利潤;而產業裏有近 86% 的利潤都被蘋果拿走,雖然 iPhone 的銷量只佔總市場的近五分之一。
當然,按照目前中高端機型佔比加大,以及均價上升的趨勢,手機行業的絕對利潤還是會緩慢上漲,但追求高利潤率並非是手機品牌唯一的出路。
(圖片來源:Gizmodo)
昨天,雷軍便在小米 6X 發佈會上提出了“5%”的宣言:
引用“小米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 IOT 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税後淨利率不超過 5%,如若超過,小米將把超過 5% 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户。”對小米來説,在保證有限利潤的同時,更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銷量來追求“薄利多銷”,這也是目前不少國產手機品牌選擇的策略。
另一方面,以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説,除了蘋果 iPhone,大部分智能手機都很難單純靠硬件來賺錢,哪怕是華為三星,對比蘋果單台 iPhone 的利潤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所以小米會將自己定位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硬件上追求微利化,更多靠軟件和互聯網等增值服務盈利,這是小米的商業核心,也是不同於蘋果的打法。
總得來説,不管是蘋果三星,還是華為小米,今年大概都需要面對智能手機不好賣的問題。但當我們經歷了諾基亞的一家獨大,看慣了千元機扎堆的一片紅海之後,還是希望看到那些有趣的小眾品牌,能夠憑藉真正優秀的產品異軍突起。
題圖來源:GadgetMatch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