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上奇怪的字母排列方式,140 年來竟然難以更改
很難想象,我們的 「電腦」 已經是一個快 80 歲的老人了。
1941 年,世界上第一部電子計算機誕生;1968 年,第一隻鼠標原型誕生;顯示器的誕生要早一點,1922 年就有了所謂的 CRT 顯示器,不過電子屏幕被連接到電腦上,還得歸功於 1976 年的 Apple-I。
然而,相比於這些年輕的 「20 世紀後」, 我們鍵盤上的 QWERTY 佈局,早在 1874 年就已經得到大規模應用了。
▲ 具有 QWERTY 按鍵佈局的打字機丨 Unsplash
在它之前和之後,出現了無數的按鍵佈局和輸入設備。但如今,快 150 年過去了,當我們坐在電腦前,仍然習慣性地把兩支食指放在 「F」 和「J」上,熟練地在 QWERTY 間來回輕觸,手指感受着鍵帽傳回的觸感,辦公室裏迴盪着 「啪嗒啪嗒」 的節奏,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自然到我們甚至忘了發問:為什麼大家還在用 QWERTY 鍵盤呢?
從羣魔亂舞到一家獨大的鍵盤排列
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在那個打字機還在廣泛使用的年代,按鍵佈局還是很豐富的。各種各樣充滿創意的佈局還都存在,例如類似鋼琴的雙排佈局和隨後的四排佈局,還有 1917 年就誕生的 JCUKEN 佈局。然而,不知不覺間,按鍵佈局幾乎只剩 QWERTY 這一種,並從打字機延續到了電腦上。
無論是拉丁語系的歐美,還是使用平假名片假名的日本,哪怕是明明擁有獨立拼寫體系——拼音的中國,都毫無例外地使用 QWERTY 作為按鍵佈局。此外,雖然有些地方使用的鍵盤和 QWERTY 不太一樣,例如 QWERTZ 鍵盤(德語)、AZERTY 鍵盤(法語)和 QZERTY 鍵盤(意大利語),但它們其實都是 QWERTY 的變體。
▲ QWERTY 鍵盤分佈情況丨改編自 BBC Capital
要追溯 QWERTY 佈局究竟是怎麼來的,繞不開它的發明者——新聞工作者克里斯托弗 · 萊塞姆 · 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1874 年,一家槍支製造商開始銷售基於肖爾斯發明的「Sholes & Glidden」 打字機。這款打字機很快就成為了鍵盤屆 「第一網紅」,而它採用的按鍵佈局已經非常接近 QWERTY 了。
▲ 一台 Sholes & Glidden 打字機丨 Wikipedia,上傳者 Elcobbola
很難猜測一個新聞工作者為什麼要去搞發明創造,但一份 1878 年的美國專利文件清清楚楚地寫着,肖爾斯確實是這種打字機的發明者。至於肖爾斯為什麼會想到這種佈局,一個主流説法是,QWERTY 可以防止打字機卡住。在肖爾斯的發明之前,當人們在打字機上快速打字時,常用字母的鉛字連動杆就會相互碰撞,導致堵塞。於是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佈局,將常用字母隔開(不過 W 和 E 仍然相鄰),這樣人們就不會同時按下它們。
那麼,這種設計是否會降低打字的速度呢?事實上,QWERTY 鍵盤的速度並不慢,甚至還贏過很多打字競賽。與此同時,幾家大型打字機制造商在 1893 年成立打字機聯盟,同意採用 QWERTY 按鍵佈局。這些事件都為 QWERTY 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 肖爾斯的專利配圖,這種按鍵佈局已與現代按鍵佈局十分接近丨 U.S. Patent No. 207,559
不過,就在 QWERTY 鍵盤崛起時,它迎來了一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Dvorak 鍵盤。
1936 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古斯特 · 德沃夏克(August Dvorak)為 Dvorak 按鍵佈局申請了專利。這一佈局基於字母使用頻率和手的生理結構設計,號稱擁有打字更快、更易學習和降低疲勞的特點。德沃夏克表示,與標準 QWERTY 佈局相比,Dvorak 佈局減少了手指運動和打字失誤。
▲ Dvorak 鍵盤試圖挑戰 QWERTY 鍵盤丨改編自 BBC Capital
不幸的是,即便 Dvorak 受到很多追捧,甚至得到過蘋果公司的短暫推廣,它也沒能撼動 QWERTY 的地位。好在,MacOS 和 Windows 等系統仍然支持 Dvorak 鍵盤,算是給了追捧者們些許的安慰和希望。
QWERTY 風行之謎
QWERTY 真的要比其他鍵盤更優越,才堅挺到現在的嗎?
至少 Dvorak 的支持者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們引用一些研究佐證自己的觀點,表明 Dvorak 在速度方面更佔優。例如,二戰時期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Dvorak 打字員的速度要比 QWERTY 打字員快 74%。而經濟學中的 「路徑依賴」 理論,也一直被用來解釋 QWERTY 為何佔據主導地位。
不過,也有批評者指出,證明 Dvorak 效率更高的研究帶有偏見,而且實驗並不嚴謹,例如樣本的差異過大。
在一篇名為《鍵盤的寓言》的論文中,經濟學家利博維茨和馬戈里斯(Liebowitz & Margolis)就指出,Dvorak 的相關實驗可以追溯到德沃夏克本人,因此和他有利益相關性。他們還引用了其他研究,表明 Dvorak 的打字效率和人體工程學優勢並不明顯。此外他們認為,QWERTY 鍵盤流傳至今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直到今天,關於 QWERTY 鍵盤為何流行的理論仍然具有爭議。但無論如何,它成為鍵盤標準已是不爭的事實了。
而我們,也被這種標準帶入習慣形成的死循環中:我們教我們的孩子用 QWERTY 鍵盤,因為它到處都是。為什麼 QWERTY 鍵盤到處都是呢?因為我們教我們的孩子也用它。
▲ 誕生於 2006 年的 Colemak 按鍵佈局有可能取代 QWERTY 嗎?丨改編自 BBC Capital
單手輸入,對標 QWERTY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按鍵佈局,人們還開發了很多其他設備,試圖重新挑戰 QWERTY 鍵盤的統治地位。
遠的不説,比較新的就有 Twiddler 鍵盤,這是一種單手操作的輸入設備。然後還有手機,在觸屏時代以前,大部分手機用的都是 T9 鍵盤,每個數字代表 3~4 個字母。當然,還有BlackBerry的全鍵盤手機,曾經一度是逼格的象徵。我們能在大型會議結束時就拿到完整的記錄,也要感謝速記鍵盤。
▲ Twiddler
而現在,這一嘗試也並未停止。不管是小公司還是巨頭,都試圖改變目前 QWERTY 的輸入習慣。
比如 Tap。這是一個橡膠似的指節銅套,單手操作,通過無線方式與你的智能手機連接,每個指套中都有一個加速計,並利用加速計來將你手指的敲擊動作轉化為字母輸入。它試圖將你從笨重的物理鍵盤中解放出來,你可以通過在任何地方進行敲擊來完成你的輸入。在 Tap 所設想的應用場景中,你的鍵盤可以是你的大腿,你的手臂,甚至某人的額頭。
請想象詹姆斯 · 邦德細長的手指優雅地滑過邦女郎的裸背,然後,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Writings on the wall。
▲ Tap 指套
儘管 Tap 高達 179 美元的售價已經遠遠超過普通人所用的鍵盤了,但在其創始人的展望中,Tap 是一款適用於所有人的輸入設備。在他看來,那些失明人士也能用 Tap 輕鬆完成輸入,他甚至已經設想了如何用 Tap 來輸入中文。有一種叫做 TapMapper 的工具,還能允許用户自定義 Tap 佈局。
然而,這款設備的用户體驗並不好,因為你需要用不同的手指組合來輸入不同的字母,並且這種組合不是很令人習慣:A 是你的大拇指,B 是你的食指加小指,C 是除了食指以外的所有手指。與按一下就輸入一個字母的傳統體驗相比,這種操作方式可以説十分 「違反本能」 了。
未來的鍵盤長啥樣
▲ 手指追蹤觸屏鍵盤 DotKey
在羅技鍵盤及鼠標業務的負責人阿特 · 奧吉米(Art O’Gnimh) 看來,鍵盤這種設備還能堅持很多年,但同時他也相信,其他技術將會讓它變得沒那麼重要。比如帶有預測功能的輸入法,比如 Gmail 的智能回覆和智能撰寫功能。
但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説服我們換掉鍵盤,或者改變目前的 QWERTY 佈局,它必須能夠極大地提升交流效率。能夠在不花太多學習成本的基礎上,提升我們的打字速度。
會是語音輸入嗎?畢竟這項功能已經是智能手機的標配了。如果你最近用過它,你會發現目前的語音識別準確率也相當高。然而,它並不適用於輸入某些嚴肅正式的文本,因為語音輸入的本質就是 「隨意」,這一點與「小心謹慎」 完全衝突。
那麼未來會是一個沒有輸入接口的時代嗎?
▲ VIVE
Neurable 是劍橋的一家初創公司,他們致力於開發一款 「所想即所得」 的輸入設備。他們用一個佈滿電極的 VR 頭盔來追蹤大腦活動,並利用機器學習來辨認你想輸入的是哪個字母。當你輸入若干字母后,它還能自動補全整個單詞。這款設備的目標是每分鐘能夠輸入 8-14 個單詞。這樣的話,對於一些短信回覆來説就足夠了。但是很顯然,這樣的發明是無法成為 「鍵盤終結者」 的。
除了 Neurable,還有其他類似這樣的 「腦機接口」,比如 CTRL-labs。這是一個臂環,它能夠探測手臂里肌肉纖維的活動。它的用途有很多,比如可以用來取代遊戲手柄。它也能在你手臂幾乎不移動的情況下預測你想輸入什麼文字。
這家公司的 CEO 和聯合創始人托馬斯 · 里爾登(Thomas Reardon)表示,CTRL-labs 可以適應不同用户的打字習慣。比方説,他自己右手的小指其實比較瘦弱,在傳統的 QWERTY 鍵盤上,這將會在輸入 p 的時候帶來問題。但是 CTRL-labs 就不會這樣,系統可以根據用户的使用習慣重新規劃,這樣打字的時候手指無須移動太多。
▲ CTRL-labs
然而,理想很豐滿,上市很困難。這款設備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推出開發者版本。不過,儘管它能通過肌肉的抽動來識別手指和手臂動作,但還沒有直接將其轉化為打字的功能。
里爾登承認,目前這款產品還不夠好,還不能讓他扔掉自己家那台老式的 80 年代 IBM Model M 鍵盤。雖然這款鍵盤每次打字都 「驚雷滾滾」,但它仍然十分可靠。
還是離不開 QWERTY
我們的小孩可能未必像我們這樣依賴 QWERTY 鍵盤。但是他們也會使用它,因為和所有的替代品相比,傳統的鍵盤仍然十分優秀。而且在一個越來越缺乏 「實物感」 的時代,擁有一個能夠觸摸、能夠敲擊的物理鍵盤其實是很棒的。
畢竟,比起目前輸入一個字母要等半天的 「讀心頭盔」 和指套,顯然還是 QWERTY 鍵盤更舒服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果殼(ID:Guokr42),原文作者為 Rachel Metz ,編譯為 Bearkiii,愛範兒經授權發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愛範兒立場。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1941 年,世界上第一部電子計算機誕生;1968 年,第一隻鼠標原型誕生;顯示器的誕生要早一點,1922 年就有了所謂的 CRT 顯示器,不過電子屏幕被連接到電腦上,還得歸功於 1976 年的 Apple-I。
然而,相比於這些年輕的 「20 世紀後」, 我們鍵盤上的 QWERTY 佈局,早在 1874 年就已經得到大規模應用了。
▲ 具有 QWERTY 按鍵佈局的打字機丨 Unsplash
在它之前和之後,出現了無數的按鍵佈局和輸入設備。但如今,快 150 年過去了,當我們坐在電腦前,仍然習慣性地把兩支食指放在 「F」 和「J」上,熟練地在 QWERTY 間來回輕觸,手指感受着鍵帽傳回的觸感,辦公室裏迴盪着 「啪嗒啪嗒」 的節奏,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自然到我們甚至忘了發問:為什麼大家還在用 QWERTY 鍵盤呢?
從羣魔亂舞到一家獨大的鍵盤排列
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在那個打字機還在廣泛使用的年代,按鍵佈局還是很豐富的。各種各樣充滿創意的佈局還都存在,例如類似鋼琴的雙排佈局和隨後的四排佈局,還有 1917 年就誕生的 JCUKEN 佈局。然而,不知不覺間,按鍵佈局幾乎只剩 QWERTY 這一種,並從打字機延續到了電腦上。
無論是拉丁語系的歐美,還是使用平假名片假名的日本,哪怕是明明擁有獨立拼寫體系——拼音的中國,都毫無例外地使用 QWERTY 作為按鍵佈局。此外,雖然有些地方使用的鍵盤和 QWERTY 不太一樣,例如 QWERTZ 鍵盤(德語)、AZERTY 鍵盤(法語)和 QZERTY 鍵盤(意大利語),但它們其實都是 QWERTY 的變體。
▲ QWERTY 鍵盤分佈情況丨改編自 BBC Capital
要追溯 QWERTY 佈局究竟是怎麼來的,繞不開它的發明者——新聞工作者克里斯托弗 · 萊塞姆 · 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1874 年,一家槍支製造商開始銷售基於肖爾斯發明的「Sholes & Glidden」 打字機。這款打字機很快就成為了鍵盤屆 「第一網紅」,而它採用的按鍵佈局已經非常接近 QWERTY 了。
▲ 一台 Sholes & Glidden 打字機丨 Wikipedia,上傳者 Elcobbola
很難猜測一個新聞工作者為什麼要去搞發明創造,但一份 1878 年的美國專利文件清清楚楚地寫着,肖爾斯確實是這種打字機的發明者。至於肖爾斯為什麼會想到這種佈局,一個主流説法是,QWERTY 可以防止打字機卡住。在肖爾斯的發明之前,當人們在打字機上快速打字時,常用字母的鉛字連動杆就會相互碰撞,導致堵塞。於是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佈局,將常用字母隔開(不過 W 和 E 仍然相鄰),這樣人們就不會同時按下它們。
那麼,這種設計是否會降低打字的速度呢?事實上,QWERTY 鍵盤的速度並不慢,甚至還贏過很多打字競賽。與此同時,幾家大型打字機制造商在 1893 年成立打字機聯盟,同意採用 QWERTY 按鍵佈局。這些事件都為 QWERTY 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 肖爾斯的專利配圖,這種按鍵佈局已與現代按鍵佈局十分接近丨 U.S. Patent No. 207,559
不過,就在 QWERTY 鍵盤崛起時,它迎來了一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Dvorak 鍵盤。
1936 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古斯特 · 德沃夏克(August Dvorak)為 Dvorak 按鍵佈局申請了專利。這一佈局基於字母使用頻率和手的生理結構設計,號稱擁有打字更快、更易學習和降低疲勞的特點。德沃夏克表示,與標準 QWERTY 佈局相比,Dvorak 佈局減少了手指運動和打字失誤。
▲ Dvorak 鍵盤試圖挑戰 QWERTY 鍵盤丨改編自 BBC Capital
不幸的是,即便 Dvorak 受到很多追捧,甚至得到過蘋果公司的短暫推廣,它也沒能撼動 QWERTY 的地位。好在,MacOS 和 Windows 等系統仍然支持 Dvorak 鍵盤,算是給了追捧者們些許的安慰和希望。
QWERTY 風行之謎
QWERTY 真的要比其他鍵盤更優越,才堅挺到現在的嗎?
至少 Dvorak 的支持者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們引用一些研究佐證自己的觀點,表明 Dvorak 在速度方面更佔優。例如,二戰時期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Dvorak 打字員的速度要比 QWERTY 打字員快 74%。而經濟學中的 「路徑依賴」 理論,也一直被用來解釋 QWERTY 為何佔據主導地位。
不過,也有批評者指出,證明 Dvorak 效率更高的研究帶有偏見,而且實驗並不嚴謹,例如樣本的差異過大。
在一篇名為《鍵盤的寓言》的論文中,經濟學家利博維茨和馬戈里斯(Liebowitz & Margolis)就指出,Dvorak 的相關實驗可以追溯到德沃夏克本人,因此和他有利益相關性。他們還引用了其他研究,表明 Dvorak 的打字效率和人體工程學優勢並不明顯。此外他們認為,QWERTY 鍵盤流傳至今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直到今天,關於 QWERTY 鍵盤為何流行的理論仍然具有爭議。但無論如何,它成為鍵盤標準已是不爭的事實了。
而我們,也被這種標準帶入習慣形成的死循環中:我們教我們的孩子用 QWERTY 鍵盤,因為它到處都是。為什麼 QWERTY 鍵盤到處都是呢?因為我們教我們的孩子也用它。
▲ 誕生於 2006 年的 Colemak 按鍵佈局有可能取代 QWERTY 嗎?丨改編自 BBC Capital
單手輸入,對標 QWERTY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按鍵佈局,人們還開發了很多其他設備,試圖重新挑戰 QWERTY 鍵盤的統治地位。
遠的不説,比較新的就有 Twiddler 鍵盤,這是一種單手操作的輸入設備。然後還有手機,在觸屏時代以前,大部分手機用的都是 T9 鍵盤,每個數字代表 3~4 個字母。當然,還有BlackBerry的全鍵盤手機,曾經一度是逼格的象徵。我們能在大型會議結束時就拿到完整的記錄,也要感謝速記鍵盤。
▲ Twiddler
而現在,這一嘗試也並未停止。不管是小公司還是巨頭,都試圖改變目前 QWERTY 的輸入習慣。
比如 Tap。這是一個橡膠似的指節銅套,單手操作,通過無線方式與你的智能手機連接,每個指套中都有一個加速計,並利用加速計來將你手指的敲擊動作轉化為字母輸入。它試圖將你從笨重的物理鍵盤中解放出來,你可以通過在任何地方進行敲擊來完成你的輸入。在 Tap 所設想的應用場景中,你的鍵盤可以是你的大腿,你的手臂,甚至某人的額頭。
請想象詹姆斯 · 邦德細長的手指優雅地滑過邦女郎的裸背,然後,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Writings on the wall。
▲ Tap 指套
儘管 Tap 高達 179 美元的售價已經遠遠超過普通人所用的鍵盤了,但在其創始人的展望中,Tap 是一款適用於所有人的輸入設備。在他看來,那些失明人士也能用 Tap 輕鬆完成輸入,他甚至已經設想了如何用 Tap 來輸入中文。有一種叫做 TapMapper 的工具,還能允許用户自定義 Tap 佈局。
然而,這款設備的用户體驗並不好,因為你需要用不同的手指組合來輸入不同的字母,並且這種組合不是很令人習慣:A 是你的大拇指,B 是你的食指加小指,C 是除了食指以外的所有手指。與按一下就輸入一個字母的傳統體驗相比,這種操作方式可以説十分 「違反本能」 了。
未來的鍵盤長啥樣
▲ 手指追蹤觸屏鍵盤 DotKey
在羅技鍵盤及鼠標業務的負責人阿特 · 奧吉米(Art O’Gnimh) 看來,鍵盤這種設備還能堅持很多年,但同時他也相信,其他技術將會讓它變得沒那麼重要。比如帶有預測功能的輸入法,比如 Gmail 的智能回覆和智能撰寫功能。
但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説服我們換掉鍵盤,或者改變目前的 QWERTY 佈局,它必須能夠極大地提升交流效率。能夠在不花太多學習成本的基礎上,提升我們的打字速度。
會是語音輸入嗎?畢竟這項功能已經是智能手機的標配了。如果你最近用過它,你會發現目前的語音識別準確率也相當高。然而,它並不適用於輸入某些嚴肅正式的文本,因為語音輸入的本質就是 「隨意」,這一點與「小心謹慎」 完全衝突。
那麼未來會是一個沒有輸入接口的時代嗎?
▲ VIVE
Neurable 是劍橋的一家初創公司,他們致力於開發一款 「所想即所得」 的輸入設備。他們用一個佈滿電極的 VR 頭盔來追蹤大腦活動,並利用機器學習來辨認你想輸入的是哪個字母。當你輸入若干字母后,它還能自動補全整個單詞。這款設備的目標是每分鐘能夠輸入 8-14 個單詞。這樣的話,對於一些短信回覆來説就足夠了。但是很顯然,這樣的發明是無法成為 「鍵盤終結者」 的。
除了 Neurable,還有其他類似這樣的 「腦機接口」,比如 CTRL-labs。這是一個臂環,它能夠探測手臂里肌肉纖維的活動。它的用途有很多,比如可以用來取代遊戲手柄。它也能在你手臂幾乎不移動的情況下預測你想輸入什麼文字。
這家公司的 CEO 和聯合創始人托馬斯 · 里爾登(Thomas Reardon)表示,CTRL-labs 可以適應不同用户的打字習慣。比方説,他自己右手的小指其實比較瘦弱,在傳統的 QWERTY 鍵盤上,這將會在輸入 p 的時候帶來問題。但是 CTRL-labs 就不會這樣,系統可以根據用户的使用習慣重新規劃,這樣打字的時候手指無須移動太多。
▲ CTRL-labs
然而,理想很豐滿,上市很困難。這款設備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推出開發者版本。不過,儘管它能通過肌肉的抽動來識別手指和手臂動作,但還沒有直接將其轉化為打字的功能。
里爾登承認,目前這款產品還不夠好,還不能讓他扔掉自己家那台老式的 80 年代 IBM Model M 鍵盤。雖然這款鍵盤每次打字都 「驚雷滾滾」,但它仍然十分可靠。
還是離不開 QWERTY
我們的小孩可能未必像我們這樣依賴 QWERTY 鍵盤。但是他們也會使用它,因為和所有的替代品相比,傳統的鍵盤仍然十分優秀。而且在一個越來越缺乏 「實物感」 的時代,擁有一個能夠觸摸、能夠敲擊的物理鍵盤其實是很棒的。
畢竟,比起目前輸入一個字母要等半天的 「讀心頭盔」 和指套,顯然還是 QWERTY 鍵盤更舒服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果殼(ID:Guokr42),原文作者為 Rachel Metz ,編譯為 Bearkiii,愛範兒經授權發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愛範兒立場。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