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應該徹底放棄 MacBook 上的蝶式鍵盤 | 硬哲學


剝離技術和參數的外衣,探求設計與人文的本源。

作為一家以工業設計見長的科技公司,蘋果很少會在產品上出現硬件級翻車,但蝶式鍵盤顯然是個例外。

這個當初被 Jony Ive 稱為「纖薄、精準和堅固耐用」的新設計,因故障頻出返修率高的問題,讓蘋果陷入到一輪又一輪的指責之中。直到今年年初,蘋果才首次面向媒體就蝶式鍵盤的問題做出正面迴應


當時官方發言人稱,對「少數用户的第三代蝶式鍵盤故障表達歉意」,並依舊強調「絕大多數用户都在 MacBook 的新鍵盤上獲得了正面的體驗」。

這樣的答覆難免令人疑竇叢生,而比起道歉,老 MacBook 用户們顯然更希望蘋果能夠正視蝶式鍵盤的設計缺陷。

蘋果內部其實早已知曉問題存在,不然在過去 4 年時間裏,蝶式鍵盤也不會進行 3 次調整和改動。這意味着在最初 MacBook 引入該項設計時,蘋果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完全忽略了它的不足。

問題到底出在哪?

為了解決缺陷,蘋果為蝶式鍵盤動了 3 次手術

2015 年,蘋果首次在 12 英寸 MacBook 上採用了蝶式鍵盤設計,用於替換原有的剪刀式鍵盤結構,並在 2016 年將該設計擴展至整個 MacBook Pro 產品線。

按照蘋果官方的説法,新結構讓鍵盤的平衡性和穩定性都變得更強。但這只是一個較為籠統的説法。蝶式鍵盤和之前的剪刀式鍵盤有何不同,還需要深挖內部的構造。

由蘋果的專利文件可知,新的蝶式結構主要由 4 大核心組件構成:最頂部的鍵帽,用於控制和調節下行壓力的「V」型可動支架,由柔性材料製成的圓頂薄膜,以及一個用於接受輸入信號的金屬觸點開關。

由於它的「V」型結構形狀類似於一個展翅的蝴蝶,因此被形象地稱為「蝶式鍵盤」。


同時,和剪刀式鍵盤交叉狀的「X」型構造不同,蝶式鍵盤的「V」型結構還可以讓鍵盤的厚度進一步降低,但鍵程也隨之變短了,無法提供足夠的反饋力度,這也是蘋果為了輕薄機身做出的妥協。

為了解決鍵程過短的問題,蘋果在 2017 年推出了第二代蝶式結構,改善了回彈性從而加長了鍵程,使得用户打字手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潛在的故障問題卻仍未得到解決。

也是從 2016 年開始,有不少用户在社交網絡上反饋,MacBook 的鍵盤會出現失靈的情況,特別是「空格鍵」等幾個常用字母鍵位,一些人認為新的蝶式結構對灰塵碎屑過於敏感,且容易被異物卡住。

讓人不解的是,大部分傳統實體鍵盤也不是完全閉合的,或多或少都存在進灰的現象,為什麼偏偏只有蝶式鍵盤容易出現問題?

當時,蘋果還向用户們提供了一個有些粗暴的應急方案:你可以將整個電腦垂直放置,用氣吹或是壓縮空氣罐對着鍵盤吹氣,將按鍵內層的灰塵擠壓出來,但只是治標不治本。


為了根除灰塵,蘋果在 2018 年對蝶式鍵盤做出了最大的一次改動。從拆解圖也能看到,蘋果在每個鍵盤內部新增了一層薄膜。

按照官方的説法,這層薄膜是用來「降低噪聲、實現更安靜的打字體驗」,可隨後媒體從蘋果的內部文件得知,這層薄膜更大的意義在於用來防止灰塵和碎屑

到了 2019 年,有媒體稱蘋果在新款 MacBook Pro 上又對蝶式鍵盤做了一些調整。iFixit 拆解時也發現,這種調整更多是材料上的改變。


一個是圓頂薄膜部分,蘋果選用了新的尼龍材料,外觀和觸感上要「更為光滑和透明」,而 2018 年款用的是聚乙炔,粘度會更高一些。

此外,蘋果似乎也對金屬觸點換用了一種新的熱處理工藝技術,以改善耐用性和彈力等問題。

兩項材料改進,反而讓一些用户提出了更多的質疑。除了進灰,蝶式鍵盤是否還有我們所不清楚的隱患?

畢竟,在蘋果的鍵盤服務計劃中,官方對蝶式鍵盤的故障問題有更細緻的分類:一個是按下按鍵後字母出現連打,其次是按鍵粘滯、卡頓和凹陷,最後就是按鍵完全失靈。這些真的都是進灰造成的嗎?

即使排除了進灰問題,蝶式鍵盤仍不是一項好設計

今年 5 月,Reddit 論壇上有一篇貼子詳細分析了 MacBook 蝶式鍵盤的構造。發帖人 U/cil3x 自稱是一名蘋果授權維修中心的技術人員,他發現 MacBook 鍵盤的防塵措施其實並不比其它筆記本要差,所以認為灰塵並非是蝶式鍵盤高故障率的根源,而是其它因素。


為了得出合理解釋,U/cil3x 對一款 2017 年的 MacBook Pro 鍵盤進行了拆解。從圖片可以看到,鍵盤內部的金屬觸點完全被外層的圓頂薄膜所覆蓋,體積稍大一點碎屑最多隻能影響到「V」型結構的按壓動作,但基本不可能進入到薄膜內部。


另外,在金屬觸點底部還有一個微型網孔。這實際上是一個防塵過濾孔,用户的每一次敲打按鍵,其實也是在擠壓空氣,同時把更細微的粉塵吹走。


如果説,蝶式鍵盤的按鍵粘滯、卡頓是由體積較大的異物所影響,那麼按鍵完全失靈和連打的情況又該如何解釋?


U/cil3x 猜測,這很可能是因為用户長期敲打鍵盤,對觸點部位的應力集中,導致了金屬疲勞的現象;他也不排除温度、濕度等其它因素造成的氧化影響。

另一個論點是 「熱變形」。具體來説,MacBook 採用輕薄設計後,過分緊湊的體積也讓機身的散熱變得更差,這導致金屬觸點外圍的塑料薄膜容易出現形變,從而影響按鍵的靈敏度。

這麼來看,蘋果會在今年的新鍵盤中換用了新的薄膜材料,並調整金屬觸點的熱處理工藝,顯然也是為了解決這方面的遺留問題。


可惜的是,蝶式鍵盤的口碑實在很難扭轉。一項新設計想要獲得大眾的認可,靠的是比傳統方案更出色的用户體驗,但經過這 4 年漫長的調整,蘋果無疑已經失去了這個機會。

它不僅和最初宣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優勢相差甚遠,且蘋果在意識到這一缺陷時,顯然也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不斷招來老用户們的抗議甚至是多次集體訴訟,損害的是 MacBook 多年以來的品牌形象。

但當初蘋果執意推行蝶式結構,或許不僅是為了輕薄體積,還有另一層考慮。

分析師 Neil Cybart 就認為,蝶式結構的短鍵程、緊湊設計會逐漸改變 MacBook 用户敲鍵盤的體驗,並最終讓蘋果實現「用具備按壓反饋的全觸控面板取代實體鍵盤」的目標,徹底解決機械結構存在的損耗隱患。

事實上,現在 MacBook Pro 上的觸控條已經在做這方面的探索。


但想要改變上億人的交互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在當下,實體鍵盤仍然有它存在的意義。多數 Mac 用户都希望蘋果能找到新的設計,根除蝶式鍵盤的缺陷,而不是在原有基礎上做一些小修小補,再拿去做新一輪的「付費測試」。

畢竟鍵盤是人機交互的核心與根基,也是筆記本電腦使用率最高的一部分,它如果不靠譜,可不是找個 USB 轉接頭就能解決的。

蘋果分析師郭明褀在近期透露,蘋果會在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新 MacBook 上重新啟用一種基於剪刀結構的新設計,以取代蝶式結構。據悉,新鍵盤會使用玻璃纖維來強化耐久度,鍵程也會變得更長。

但這項改動顯然不包括近期新發布的 2019 年款 MacBook Air。它和今年 5 月份更新的 MacBook Pro 一樣,依舊採用的是蝶式鍵盤結構,哪怕它們都用上了最新一代的設計

目前,這兩代 MacBook 仍然包含在蘋果的鍵盤服務計劃之中。

沒人知道它們還會不會重蹈前幾代產品的覆轍。

題圖來源:Forbes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