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生日後,高達也迎來它的中年危機


引用毫無疑問,迪士尼是 20 世紀以來最偉大的造夢者 —— 米老鼠和朋友們幾乎統治了近一百年來所有孩子的童年。

更早的造夢者在中國。五百年前,明朝小説家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成為了世界範圍內最具人氣英雄角色。

米老鼠和孫猴子為何經久不衰,至今也少有後起之秀?我們以一系列文章,與你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從 1979 年至今,已經走過了 40 個春秋。日本的國民級 IP「高達」,也在今年迎來了 40 歲生日。


正式步入中年的它,曾是一代宅男的童年回憶與夢想,同時也為萬代建立了強大穩固的玩具王國,至今也擁有很強大的吸金能力。經過 40 年的成長,高達也從一個簡單動畫形象,成長成一個國民級的 IP,變成了日系機械作品的代表作。


但在這 40 年輝煌背後,「高達」的發展已經出現了疲態。現在的狀況是:

引用「現在很多人知道高達,但他們未必了解這個叫高達的機器人,其實是什麼。」

粉絲老齡化,消費力下降,在日系機械人受歡迎程度大不如前的大環境下,高達的吸引力也出現下滑。新作吸引力不佳,產品銷售表現也不如前,在新一代觀眾羣體中的傳頌度也低了。

米老鼠和迪士尼經歷數十年的成長,從動畫形象變成一個大型 IP,最後進化成一個文化符號。而還停留在上一個階段的高達,還沒有找到突破口。眼看着 40 歲生日已到,高達將要如何度過這個中年危機呢?

沒想到,「高達之父」也是看《星球大戰》長大的?

高達的起源,那就要從 1979 年那部「卡通」開始説起。


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大部分日系機械動畫的主題都是以機甲擊退外星勢力為主。像我們最熟悉的《魔神(鐵甲萬能俠)》系列、《蓋塔(真三一萬能俠)》系列,和大鐵人、V 型電磁俠這些作品都是講述駕駛超級機器人的人類從外星人手上保衞地球的故事。

對於那個時代的觀眾來説,「戰爭」是一個很忌諱的話題。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都對戰爭題材以及戰爭機械都很抗拒。所以,玩具公司和動畫公司也很少會涉及這些話題。


▲ DIACLONE  系列玩具

針對這一點,當年 TAKARA 公司在開發《變形金剛》前身《DIACLONE》前就提到這個觀點,這也是他們初期把《DIACLONE》設計成人類與外星人大戰的原因之一。到了後來 CarRobot 時代,TAKARA 在正派角色中都是以常見的交通工具為主,這樣的設計偏好也延續到後來的《變形金剛》裏面。

當時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觀眾的選擇也變得單一。作品沒有太多延續下去的新意和動力,很多作品也都未能讓主要角色發展成獨立的 IP。

但,選擇以人類戰爭為題材的高達是一個例外。


▲《機動戰士高達》

在 1979 年推出的《機動戰士高達》,是高達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它講述的殖民衞星和地球之間發生的事。雖然是以戰爭為題材,但高達並沒有完全代入現有的戰爭機械設計,它用了「機動戰士」這種載人操作的人型機動兵器代替了常見的坦克、戰鬥機這些常規具備,增加故事科幻感的同時,也降低當時人對戰爭帶的恐懼。

與此同時,首部《機動戰士高達》也引入了很多其他科幻電影的元素,讓它看起來會比其他傳統的日系機器人來得更有新鮮感。


▲ 1981 年接受訪問的富野悠由季

這一點,《機動戰士高達》的監督富野由悠季在訪問中也有提到,《機動戰士高達》其實也受到《星球大戰》這部科幻電影的影響。例如,高達的激光劍是受到了《星球大戰》經典武器「光劍」的啟發,主要角色夏亞・阿茲納布的面罩也有濃重的黑武士 Darth Vader 的影子在裏面。


除了借鑑《星球大戰》等科幻電影的元素,高達的出現也帶來了與其他「超級機器人」不同的元素:

  • 部分故事背景、科技與現實世界有所關連
  • 機體設計更講求實用性、功能性,如武器可以互換增加通用性、後繼機會具體針對舊機體的設計經驗,性能及裝備上作出不同增刪
  • 每種武器功能,都有一套建基於故事世界觀的理論,解釋其開發基礎
  • 主角機往往會發展為量產機,同時考慮到成本適度削減部分機能 (例如量產化高達 GM,廢除內置核心戰機、裝甲亦選用次級的質素以達至迅速大量生產),又會衍生出一批由皇牌機師操縱的專用機體

高達體系帶來的這一套變化和破革,也在機械設定上為觀眾帶來了新鮮感。此外,高達的故事設定也拓寬了「卡通」這個領域的受眾羣,讓當時的觀眾知道,「卡通」其實也可以用來講述成人才能理解的事,也可以帶出像「反戰」、「人類發展」、「相互理解」等深刻的主題。


正是這樣的改變,讓《機動戰士高達》這部作品獲得大量好評,除了影響不少後續的作品,改變了業界的劇作形態外,在當時的轟動更被視為是超越《宇宙戰艦大和號》的社會現象。

監督富野由悠季當年也因為這部作品的成功,後續也創作了類似《聖戰士丹拜因》、《戰鬥機甲薩芬格爾》、《重戰機 L-Gaim》以及《傳説巨神伊迪安》等經典的卡通的動畫,為當時的日本帶來一股新的「真實系機器人」熱潮。


對此,富野由悠季也在後續的訪談中表示

引用感覺,《機動戰士高達》當紅的那年,自己就像是幾乎當上「教祖」一樣。

源於經典,不斷求變

對於整個高達體系來説,《機動戰士高達》的成功無疑是為日後打好基礎。

但要走過這 40 年,只靠一部作品、一個系列的成功也不夠,《高達》系列還需要加入更多適應時代變化的新元素,才能夠吸引更多新粉絲,保證自己的傳播力。


▲《機動戰士高達 08 MS 小隊》

在《機動戰士高達》之後,《高達》系列也嘗試過不少新方式。基於《機動戰士高達》衍生出來的 UC 紀年裏面,也出現了很多適應不同題材的新變化:

  • 專注真實戰爭表現的作品有《機動戰士高達 08 MS 小隊》
  • 用小孩的角度來觀察戰爭,突出「反戰」主題的有《機動戰士高達 0080:口袋裏的戰爭》
  • 講述新類型人的演變和人類可能性的作品有《機動戰士高達 UC》系列
  • 通過不同的視角,重新展現《機動戰士高達》故事的有《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
  • ……

經歷了 40 年的發展,創作方通過正篇動畫和外傳漫畫、小説等形式不斷填充故事,整個高達 UC 紀年的作品體系已經非常完整。而在引入外傳漫畫、小説的同時,也為《電擊 Hobby》、《Hobby Japan》以及《GUMDAM ACE》等相關書刊帶來可觀的銷量。

另外,高達的創作團隊也在考慮打破「UC 紀年」的限制,創作更多適應新觀眾的獨立故事。


▲《新機動戰記高達 W》

就像日本進入平成年代初帶來的「高達平成三部曲」,就借高達戰爭這個主題,講述一些新故事。其中,《新機動戰記高達 W》就是首部成功打入女性觀眾市場的作品。

還有,高達創作團隊也通過引入不同風格的監督來為作品增添新意,這裏也包括由知名導演水島精二主導的《機動戰士高達 00》系列。


▲《機動戰士高達 00》

這部作品是以我們 300 年後的故事為背景,同時也首次在《高達》系列作品中引入外星生物的元素,通過高達、人類戰爭、外星人等核心要素來講述「人類需要溝通和相互理解」的主題。

而且,這部作品也跟《新機動戰記高達 W》一樣,是一部適應女性觀眾需求的作品。《機動戰士高達 00》的女性觀眾數量,也是繼《新機動戰記高達 W》之後達到了新高,為《高達》系列打入不同羣體打下了基礎。

以上,都是《高達》動畫作品這 40 週年的變化。


它們和迪士尼的米老鼠不一樣,每一部高達作品都自己的對應 IP。雖然會比米老鼠的模式要分散,但所有高達其實都在引導關注記住「高達」這個主題和核心。只要讓他們記住「高達」,那不管他們自己熱愛的是哪一步高達作品,他們都是高達這個羣體下的粉絲,也是受高達 IP 影響的人。
當然,為了更好地對外宣傳,萬代和高達創作團隊一般都是拿《機動戰士高達》裏出現的「RX-78-2 高達」作為最主要的宣傳形象。因為這個,才是他們的起源。

為不斷賣「塑料小人」誕生的 IP

之前,愛範兒在分析漫威周邊文化時已經提到:

引用不管是英雄的創作,還是選擇授權商、授權產品的方向,只跟着這套商業思路和消費模式去走,基本上角色和 IP 的實際吸金能力都能達到最大化。

現在衍生出這樣的模式,其實也跟觀眾的思維有關。


▲ 高達系列模型和玩具

大多數的觀眾會先接觸影視作品來了解角色,看過電影、動漫畫之後情緒被帶動,然後總希望買一兩款產品回家放着意思一下,來一個簡單的收藏體驗。看到這個的收藏其實還有升值空間或者自身興趣濃厚之後,就會去多接觸這一類的作品,然後多買些玩具….. 如此下去,也衍生出玩具(Toys)、動畫(Anime)、漫畫(Comic)和遊戲(Game)結合的 TACG 商業模式。

當然,高達也一樣。在《機動戰士高達》開播的時候,作品的版權持有商萬代其實已經明白:

引用只有一部卡通片其實還不夠。

只有在電視上播的動畫並不能為他們創造更大的商業利益,只有推出一些跟動畫 IP 相關的產品,公司才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他們在 1980 年推出用 PVC 塑膠為主要材質的高達塑料模式 GUNDAM Plastic Model,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GUNPLA」塑料模型。

以前的 GUNPLA 跟現在推出的不一樣,早期比例和系列的選擇比較少,精細程度也沒有現在高,很多時候只有兩三塊零件組合,更別説現在追求的多關節可動了。


話雖如此,在 1980 年那個時代,日本拼裝模型圈裏還是以軍事模型為主。雖然其他科幻作品也有推出周邊,但大多數都是合金玩具,很少會直接出塑膠拼裝模型。萬代選擇在那樣的大環境下推出塑料拼裝模型,也是一種挑戰。

另外,高達創作團隊也萬代在《機動戰士高達》熱播時做了聯合活動。監督富野悠由季在後來的訪問中也表示,當年的活動也是萬代公司要促進玩具銷售而做的部署。在經歷那幾場聯合推廣互動後,《高達》系列作品相關的模型玩具也開始大賣,這也為後來的高達模型發展定下了基礎。

隨着技術進步,高達的模型玩具也在不斷進化。


以前只能做小比例的簡單拼裝模型,現在萬代已經有能力在單塊板件上做到多色成型,玩具的分件切割也比以前精細,可動設計也比當年科學。以前只能拼出一台只能站立的塑膠玩具,如今的高達已經能夠擺出更多自然的動作,變成一款可以附帶精細內構的科幻模型。

除此之外,高達創作團隊在動漫畫作品的創作上,也加入了促進拼裝模型銷售的元素在裏面。


▲ 以「模型戰士」為主題的《高達創戰者》系列作品

例如在 2014 到 2016 年間推出的《高達創戰者》和《高達創戰者 TRY》這兩部「高達模型戰士」系列的作品,就是基於「高達」系列衍生出來的官方二次創作。

這兩部作品將用於戰爭的高達放到桌面上,變成了競技機器人。故事中除了包含最經典的高達設計,也有不少改造成新設計的模型作品。這部作品的推出,方便高達體系吸引更多低齡層的粉絲,同時也能夠藉助故事,吸引更多玩家購買模型,促使他們用這些模型來創作,達到用動畫和 IP 帶動銷售的目標。


▲ 圖片來自:好奇心日報

直到 2017 年年初,GUNPLA 高達塑膠模型已經累計售出 4.73 億個。而從萬代公佈的 2016 年財報來看,萬代銷售額的 11.98% 由高達系列貢獻,比《龍珠》、《海賊王》等知名的長篇作品更能賺錢。

這些數字不僅是彰顯着萬代銷售策略的成功,同時也能表現高達這個 IP 結合產品的吸金能力。

老牌遇着老粉絲

在 2016 年到 2017 年間,高達系列作品的表現確實還不錯。作為一部走過 40 年的經典動畫品牌和 IP,高達系列還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只是在 2017 年後,高達系列的前進腳步開始放緩。


萬代公佈的 2018 年財報中能夠看到, 高達這個 IP 的銷售表現已經出現下滑,作品總體的表現也下滑到龍珠和海賊王以及假面騎士後面。


面對假面騎士、海賊王和龍珠這些系列作品的崛起,萬代引入的外來 IP 變多時,高達系列作品面對的壓力就會變得更大。

另外,高達系列作品和玩具創新力下降也是銷售下滑的原因之一。

模型玩具方面,基於真實軍事機械理論創作出來的高達,很多時候都會以「同模換色」或小幅改動的形式來推出新品。這種做法雖然能夠降低開發成本也方便生產,但同時也在快速刷新觀眾的疲勞度。


▲ 除了 RX-78-2,高達裏面被重塗得最多的還有獨角獸高達

當觀眾在兩部作品之間看不到太多新意,玩具也是基於相同的前提下,他們的新鮮感和購買慾望也會下降,高達系列的銷售效果自然也會下降。


雖然,高達也在嘗試和不同的 IP(如日本的便利店品牌 7-Eleven、全日空航空公司 ANA、時尚品牌 BAPPE 和 CHOCOLATE 等)結合,推出不同的聯名款來吸引銷量和其他領域的關注。


但是,這些聯名產品都是一些基於原有機型和產品的二次創作,很多時候也只是換貼紙換色的作品。要不是狂熱程度極高的粉絲,相信也不會全部入手。

除了模型產品缺乏新意,高達系列這個龐大的故事體系對於想入坑的新人來説也不太友好。


根據目前的統計數據,高達在這 40 年內一共推出約 23 部動畫,22 部 OVA 作品、19 部電影劇場版,當中還夾雜着大量的外傳漫畫和小説,這裏就已經是 100 多部作品。

這些作品也需要按照紀年、內容和背景,來劃分出不同的系列。同一個系列的作品之間也有不同的關聯性,新人入門的門檻太高了。如果你在看作品之前沒有整理好時間線,又或者沒有了解系列作品的背景和設定,那也未必能夠讀懂作品想表達的東西,無法做到完全投入。


▲《機動戰士高達 NT》

我們以最近上映的高達電影《機動戰士高達 NT》來舉例。


和《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等近期上映的動畫作品比起來,《機動戰士高達 NT》的票房表現還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從貓眼電影公佈的數據看來,《機動戰士高達 NT》的場均人次數據偏低,那意味着它是一部面向專屬人羣的粉絲向作品。

的確,《機動戰士高達 NT》和《機動戰士高達 UC》一樣,都是改編自福井晴敏小説的作品,兩部作品之間擁有很強的關聯性。要是沒有看過《機動戰士高達 UC》或者是原作小説的觀眾,也很難理解故事想表達的東西。面對這麼高的觀影門檻,路人自然也不會選擇這部作品。


不只是《機動戰士高達 NT》,很多舊時代的高達作品也有這個問題。創作團隊很想吸引更多新粉絲進來,但龐大的作品體系又將他們拒之門外。漸漸地,高達也就會只剩下從早期一直追隨而來的老粉絲。

但是,這些老粉絲也在隨年月變老,未必能夠保持當年對高達的狂熱。他們雖然對高達作品有很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但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種固化思維。這些經歷了 40 週年時光的粉絲,慢慢可能變成了固執的老粉絲。當高達系列作品想引入更多新改變時,這些未能適應變化的粉絲就會慢慢出坑,吸引不了新人的粉絲羣體就會被進一步壓縮,進入一個負增長的死循環裏。


對於現在的高達來説,像《機動戰士高達 AGE》和《機動戰士高達 G 之復國運動》這一兩部作品的失利其實沒有太大問題。這類全新作品的出現,代表着萬代和高達創作團隊會在堅持創新和嘗試。

要是這樣的嘗試都停下來了,高達就沒有開拓新市場的可能性,粉絲和作品老齡化帶來的影響將會更嚴重。

四十年後,這些昭和味濃重的 IP 應該如何走下去

對於更年輕的新觀眾來説,高達和其他日系機甲作品更像是一個「昭和味」濃重的老品牌。

在追求美型、柔和作品的時代,受眾的偏好也變得越來越「宅化」和「娘化」。高達這種以成熟男性思維去講戰爭故事的模式,就顯得越來越老氣,也變得越來越不合適。

當然,這不僅是「高達」系列存在的問題。很多日系機甲作品也面臨相同的困惑,在大量新品衝擊下節節敗退。


▲ 同樣長壽的《超時空要塞 Macross》系列

像高達、魔神、超時空要塞這些大型 IP 還能夠憑藉着自己建立多年的粉絲基礎,才能在新時達苦苦堅持下來。它們雖然還有着很強的影響力,但實際上的表現已經不再跟以前不一樣。

面對自己的下一個十年,如果讓自己走出「中年危機」的陰霾,在創作上煥發出更多新元素來吸引新觀眾,應該是這些日系機甲創作團隊現在需要考慮的重點。


▲ 高達 40 週年企劃

和其他機器人 IP 比起來,高達還是算是比較積極的一個。

團隊藉助 40 週年紀念這個主題,用高達這個 IP 和奧運以及其他社會事件相結合,希望在更大眾的羣體中吸引更多的關注,從而將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再生之前推出過的成功作品,以一個全新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像《機動戰士高達 閃光的哈撒韋》這種以前只在小説中出現的作品,現在也通過 40 週年紀念活動躍升上大熒幕,對於核心粉絲來説,這也算是一種關係維護。

但不管怎麼説,這些動作對於高達這個 IP 來説都是一種小幅度的調整。要是在未來沒有更大程度爆點,那它依舊是沒有辦法擺脱「中年危機」帶來的困惑和消沉。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