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幕變智能巨幕,拍科幻大片終於不用單靠想象了


大家是否還記得在《楚門的世界》結尾,楚門發現「世界的盡頭」只是一面幕布牆麼?


最近我也遇到一種類似的「視覺欺瞞感」。在觀看 Disney+ 原創劇《曼達洛人》時,我不時感歎故事場景恢弘大氣,充滿異域魅力。


然而,今天才知道,劇中一半的場景都不是實景,也不是後期特效,而只是一塊屏幕?


有了這套系統,演員和導演都不用對着綠幕想象了

在看科幻電影幕後花絮時,我們常看到有不少場景都是隻是背後一片綠幕。


對於在場的演員而言,綠幕顯然比真實場景更「齣戲」。

對於導演和攝影師來説情況會好點,因為他們能從屏幕實時看到大概的特效效果,判斷構圖,但和實景拍攝的「所見即所得」還是有差。再者,有時由於特效渲染限制,攝像頭能拍攝活動的角度會被限制。

StageCraft 突破了綠幕的這些限制。

為拍攝《曼達洛人》,工業光魔和劇集製片人喬恩・費儒合作研發出 StageCraft 系統。有了這個系統,創作人可在前期在 VR 中對場景進行設計,而在拍攝期間,照片般真實的虛擬景觀則會在一個 270° 的環形 LED 屏幕上顯示,並接受鏡頭直接拍攝,成為「最終成片」。


▲費儒在拍攝真人版《獅子王》的時候就曾用 VR 做場景設計,圖自 《連線》

這樣一來,被屏幕包裹的演員在演繹時能更「沉浸」,而拍攝者也能更直接地進行構圖,做到「所見即所得」。


▲ 看出後面的天空其實是屏幕嗎?

具體來説,這塊被稱為「Volume」的大屏幕高為 20 英尺(約 6 米),長為 180 英尺(約 54 米),由 1326 個獨立 LED 屏幕組成。


▲ 環形的 Volume,天花板也是一塊 LED 屏幕,主要用來補光

其實,這不是工業光魔第一次用 LED 屏幕協助拍攝。

如果用綠幕拍攝,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雖然背景能後期渲染,但現場燈光處理比較棘手。此前,在拍攝《俠盜一號》時,工業光魔就曾用 LED 屏幕作為互動光源,模擬需渲染背景會產生的燈光,但當時屏幕上的內容則質量還沒足以成為直接背景。

現在 Volume 同樣可提供實時模擬光源,與此同時,團隊還加裝了一塊天花板 LED 屏幕,專門補充光源。


▲ 更直觀的拍攝過程

除此以外,Volume 上顯示的內容由 Epic Games 的虛幻引擎支持,會根據攝像機移動的情況來改變對應的景深和光效,讓拍攝者能在當下自由嘗試構圖。


▲ 實時改變的屏幕內容

這對於一部主角是無時不刻不穿着閃亮亮盔甲的電視劇來説特別重要。盔甲上每一寸光線,每一片倒影,都可能成為「穿幫」痕跡。


▲ 全劇 99.9% 時間都不脱閃亮頭盔的主角

為了打造能夠「假以亂真」的影像效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團隊會先到實景拍攝數千張照片作為素材,結合渲染搭建出逼真的效果,再用高清影像呈現。

也正因為圖像要求之高,又需要實時改變,系統暫未支持讓 270° 屏幕處處都顯示高清影像,因此只有比鏡頭視野稍微更寬一點的領域才會以高清影像顯示,滿足「入鏡」需求


▲ 鏡頭可能用到之處才會顯示高清畫面

與此同時,道具組通常都會在 Volume 裏搭建部分實景道具,滿足近鏡需求,同時也能隱藏屏幕底部邊界。


▲ 現場搭建的實景通常可幫助遮掩屏幕邊界

減少實景拍攝,壓下時間和經費

工業光魔視覺效果主管 Richard Bluff 對《連線》説,其實喬治·盧卡斯很早就想拍一部「星球大戰」電視劇。奈何一般電視劇的經費並無法滿足到不同地方拍攝異域外景的需求:

引用那時候,他(盧卡斯)感覺自己在小屏幕上講故事會受限,因為他無法涵蓋大量不同地方和世界。但觀眾根本沒法接受沒有它們(豐富世界)的「星球大戰」。

雖然《曼達洛人》製作成本已經巨高(每集成本超過 1200 萬美元,八集下來已經上億),但 StageCraft 也的確幫助劇組壓縮了部分外景的拍攝時間和經費。

引用Volume 讓我們在同一屋檐下拍攝許多不同環境場景。我們可能上午還在拍 Nevarro 的熔巖,下午就拍起 Tatooine 的沙漠。

Bluff 解釋道,一般來説,他們可能一天會換兩次場景。更重要的是,屏幕上顯示的場景是可控的,這也意味着,那些在自然條件下存在很短時間的「完美時刻」,被重構後可隨時調用:

引用我們可以將原本日落前那兩分鐘「凍結」起來,將這完美狀態沿用 10 小時。

負責《曼達洛人》部分攝影的 Barry Idoine 説

雖然 StageCraft 仍存在部分限制,譬如無法用於近拍、部分燈光效果不夠逼真等,但它是過往拍攝特效技術的一個新集成,並將電影拍攝帶回到一個更自然和直觀的環境,且將面向更廣泛的業內創作者開放。第二季的《曼達洛人》也將繼續採用這套系統拍攝。

而將 LED 屏幕更多地融入電影拍攝中,似乎已是一個新潮流。TechCrunch 作者 Devin Coldewey 表示:

引用據我所知,近乎所有特效都在實驗不同尺寸和類型的 LED 牆。電視製作用它既能省錢,效果也好。電影則能由此獲得更靈活的時間表。討厭在綠幕前工作的演員也會認為這更好。

簡單來説,未來幾年內,也許大部分電影製作都會用到一定形態的 LED 牆。這是一個新標準。

題圖來自 Pinterest,內文配圖來自 《曼達洛人》花絮視頻《連線》American CinematographerTechCrunch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