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裏的反派都不用 iPhone?


《利刃出鞘》是去年一部口碑不錯的的懸疑推理電影,就像豆瓣一條熱評説的,「《羅生門》般的眾説紛紜、層出不窮的反轉已經足夠精彩,更精彩的是對人性的揭露入木三分。」


▲圖片來自:《利刃出鞘》

這讓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也不顯得宂長,反而讓人慾罷不能。不過《利刃出鞘》導演萊恩·約翰遜(Rian Johnson)最近揭開了電影行業中的一個祕密,可能會讓你觀看懸疑電影的樂趣頓失。

如果你介意,那就別再看下去了。

「蘋果不讓壞人用 iPhone」

近日萊恩·約翰遜在接受 《名利場》(Vanity Fair)採訪時表示,蘋果不允許電影中的壞人的使用 iPhone。

引用蘋果允許在電影中使用 iPhone,但是如果你在看一部懸疑電影這就很關鍵了——壞人在鏡頭裏不能使用 iPhone。

在採訪過程中,萊恩·約翰遜還有點猶豫是否要公開這個信息。他表示如果觀眾知道這個「潛規則」,電影中的好人和壞人可能就一目瞭然了,這將破壞懸疑電影的神祕感,相當於提前劇透了。


▲ 憑藉這位女士手裏的 iPhone,可以大膽推斷她不是兇手.

如果帶着萊恩·約翰遜這個説法來回顧《利刃出鞘》這部電影,很快就能破案了。電影裏幾乎家中的每個人都有殺害富豪小説家哈蘭·斯隆的嫌疑,電影的劇情就是不斷通過推理排除兇手,然而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手持 Phone 的都不是兇手。

「每一個電影中有神祕反派的製片人現在應該都想立刻殺了我。」萊恩·約翰遜打趣道。


萊恩·約翰遜説的是真的嗎?《利刃出鞘》這部電影會不會只是一個特例呢?很多影視作品告訴我們,這可能並非偶然。

在十幾年前美劇《24 小時》熱播時,就有人發現了類似的規律。在這部美劇裏,以 CIA 特工為代表的正派清一色使用 Mac,而恐怖分子等反派用的則是運行 Windows 的 PC。

男主角特工鮑爾用的是 Apple Cube 和 Power Book(蘋果的麥金塔筆記本),他的 CIA 同事用的也是 Power Book、iBook 和 Power Mac 等蘋果產品。


▲ 到了第五季,鮑爾的電腦已經升級成了 iMac.

不過倒是有一位叫法萊爾的特工中途換掉了蘋果電腦,轉而使用戴爾電腦。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這個法萊爾是個內奸!

而在 1998 年的電影《電子情書》裏,湯姆•漢克斯雖然不算是反派,但一開始卻是以企圖搞垮獨立書店,來壟斷市場的連鎖書店老闆形象出現的,他用的是 IBM 的 ThinkPad。


女主角凱瑟琳則經營着一家有 40 年曆史的温馨小書店,這樣温柔善良的女主,當然要用 Mac 了,據統計蘋果產品在這部電影出現總時長為 3 分 58 秒。


在另一部更多人熟知的電影《律政俏佳人》裏就更明顯了,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女主角使用的是蘋果的橙色 iBook,與周圍的黑色 PC 形成鮮明,暗示使用 PC 的是古板的書呆子。


MacRumors 的消息,蘋果對品牌露出有着嚴格的管理規定,比如在蘋果商標和版權使用準則中有這樣一條,只能以「最佳的方式,正面的行為和語境來展現蘋果產品和蘋果公司」

雖然蘋果沒有迴應這則消息,不過去年也有消息稱蘋果的原創影視作品之所以一再推遲,是因為高層過度干預內容製作,要求影視作品走閤家歡路線,常常對劇情提出修改建議,庫克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

引用你們(設計的劇情)不要那麼刻薄!

《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也指出,庫克已經為旗下的原創節目定下基調,拒絕涉及性、暴力、和政治相關的內容,以免玷污蘋果的品牌形象。蘋果高管甚至會過問片中的 iPhone 和 Mac 會以什麼方式呈現


▲蘋果自制劇《早間新聞》.

福克斯電視節目主管 Preston Beckman ,對於 Netflix 來説唯一的風險就是用户不訂閲,而蘋果作為一家消費電子公司,如果其製作的影視內容引起反感,用户可能會用不購買蘋果手機和電腦的行為來抵制蘋果。

這樣的擔心其實不無道理,英國營銷公司 Seesaw Media 主管 Darryl Collis 表示,很多品牌都有針對產品在影視作品中如何呈現的相關規定,他們都不想讓品牌跟負面的角色和行為聯繫在一起。


實際上,蘋果也不是唯一一個限制旗下產品在影視作品中展示的公司。在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犯罪分子用可樂來拐騙兒童,那兩瓶本來是可口可樂,但在可口可樂的抗議下,最後不得不將品牌 logo 遮住 。

通過影視作品塑造品牌形象,一直是蘋果的強項

正如上文所説,所有品牌都希望自己的產品以積極的一面展現在公眾面前。那問題來了,憑什麼蘋果產品就能不被反派使用,難道其他產品就這麼卑微嗎?

當然不是,這背後其實也是蘋果的品牌營銷策略。早在 2012 年,蘋果首席營銷官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就曾透露,蘋果有專門的團隊與好萊塢接洽,讓蘋果產品在影視作品中露出,而且還是以免費的方式。


據統計,光是在 2011 年,蘋果產品在電視節目中出鏡率達到 891 次。在 40% 的高票房電影中,都能看 i 系產品的身影。至於為什麼這麼多影視作品都願意免費露出蘋果產品,就和蘋果多年來塑造的品牌形象有很大關係了。

不誇張的説,蘋果可能是地球最會拍廣告的科技公司。而很多經典的蘋果廣告往往是通過諷刺競爭對手,來樹立自己特立獨行的形象。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1984》,廣告裏,屏幕中一個表情木訥的大腦袋不厭其煩地給台下呆坐的人們「洗腦」,當老大哥在屏幕上宣佈「我們必勝!」,突然一個身穿白色背心紅色短褲的女人闖入,將手中的大鐵錘擲向大屏幕。屏幕炸裂,隨後出現一段字幕:

引用1 月 24 日,蘋果電腦公司將推出麥金塔電腦。你將明白為什麼 1984 不會變成《1984》。


在這支廣告裏, IBM 被比作思想老舊和操縱人們生活的「老大哥」,而蘋果則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反叛者,將會從「老大哥」手中的拯救人類。

後來蘋果推出了把 Windows 電腦「黑」得體無完膚的「Get a Mac」系列廣告,PC 被塑造成西裝革履、大腹便便的中年油膩男人,而 Mac 則是年輕時尚的帥小夥,以此來突顯 Mac 的優勢。


這一系列廣告,再加上喬布斯桀驁不馴的嬉皮士形象,給蘋果產品也披上了一層叛逆和個性的色彩,逐漸將蘋果塑造成反對強權和庸俗的符號。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Michael Maccoby 指出,喬布斯的叛逆和蘋果對大公司攻擊,孕育了用户對蘋果宗教般的喜愛,甚至出現了所謂的「拜蘋果教」。意大利知名學者翁貝託·埃科(Umberto Eco)也曾把蘋果比作宗教

引用蘋果是天主教教堂;蘋果有一個創世傳説、一位強有力的領導、兩個惡魔般的對手、各種儀式和眾多渴望説服他人皈依的追隨者。
對喬布斯的個人崇拜構成了「蘋果教」的重要部分,正如基督教有個萬能的耶穌一樣:他被放逐,又在 1997 年「復活」,他的演講和產品發佈會則無異於佈道的宗教儀式。

這樣的品牌形象不僅讓越來越多用户為蘋果「充值信仰」,也形成了一個大眾認可的正面形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蘋果在影視作品中的頻繁出現,以致於甚至有廠商花錢也不能讓製片方在電影中使用自己的手機。

三星和Sony都曾試圖花費 500 萬美元在《007:幽靈黨》中植入自家的手機,三星甚至還願意額外投資 5000 萬美元給電影做宣發,但片方還是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因為他們認為「這有可能損害到詹姆斯-邦德的固有形象」


哥倫比亞影業全球商業關係和運營總裁 Andrew Gumpert 透露,導演 Sam Mendes 和飾演 007 的 Daniel Craig 對於Sony和三星是否能為電影帶來創造性元素表示懷疑,最終 007 用的當然是 iPhone 了,電影上映前製作團隊還到 Apple Store 分享了幕後故事

從今天開始,在觀影時不妨試着觀察一下,説不定就能找到那些潛伏在對方的陣營的「卧底」。

等等,《名偵探柯南》裏將新一變成小孩的黑衣人琴酒,用的不就是 iPhone 4S 嗎?


題圖來自:《億萬》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