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75 萬美元,你就能去地球最深處來一趟旅行

對於很多頂級富豪而言,乘坐宇宙飛船,在上百公里的外太空中來一趟驚險刺激的旅行,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但比起太空漫遊,還有一些人反而希望前往地球的最深處。

最近,專門提供深海探險服務的 EYOS Expeditions 公司宣佈了一項新計劃:公開招募 3 名旅客,目標是前往馬裏亞納海溝的最底端「挑戰者深淵」,展開一場為期 8 天的深海之旅。

當然,旅行的代價自然也同樣驚人。拋開人身安全不説,其費用也只有那些最富有的人才能負擔得起——你需要為這趟旅程支付 75 萬美元,才能獲得其中一個名額。目前探險隊只開放了 3 位名額,報名則採取先到先得的機制。

▲ 圖片來自:CNN

探險活動計劃在今年 5 月份正式啟動,需要出海半年,而下潛至馬裏亞納海溝則是其中一個預定項目。首先 3 名參與者會以「任務專家」的身份,和其它技術人員、科學家們一起乘坐科考船「Pressure Drop」號前往北太平洋西部的海域,船上會攜帶專門的載人深潛器。

待隊伍修整後,探險隊將再次換乘潛水器,下潛至 10925 米深的馬裏亞納海溝的底部,這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海洋最深處。

▲ 圖片來自:Enkey Magazine

據介紹,完成一次「挑戰者深淵」的探險得花費 14 個小時。其中前 4 小時是下潛,隨後的 3-4 小時則用來探索四周的環境,拍攝海溝底部的生態,以及用機械臂取回巖石、生物樣本,最後再花 4 小時完成上浮程序。

這樣的下潛探索將會進行三次,而在不潛水的休憩時間,「任務專家」們則可以在船上看電影、健身,還有專門的酒吧可供放鬆。


目前,全世界成功到達過馬裏亞納海溝最底部的還不到 4 個人。為此 EYOS Expeditions 公司的創始人羅布·麥卡勒姆(Rob McCallum)也打趣説:

引用「在水下一萬米的地方,到訪的人類數量比登上月球的人還要少。」

據記載,最早對馬裏亞納海溝發起跳幀的是科學家雅克·皮卡(Jacques Piccard),他與唐納德·沃爾什(Don Walsh)於 1960 年駕駛潛艇,首次成功下潛至 10916 米,並停留了 20 分鐘,但在之後半個世紀內,再無人類到過這個區域。

到了 2012 年,知名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駕駛單人潛水器獨自下潛到馬裏亞納海溝,成為了抵達海溝底部的第三個人,同時也創下新的深潛紀錄。


至於最後一人則是美國探險家維克多·維斯科沃(Victor Vescovo),他於 2019 年完成了目前最深的深海潛水(約 10928 米),比 1960 年那次還要再深 16 米,同時他也是全球唯一一位兩次到訪過「挑戰者深淵」的人。

有趣的是,本次對外招募富豪到深海旅行的活動,也獲得了維斯科沃自己的公司「卡拉丹(Caladan)」的支持。這個公司命名的靈感還是來源於科幻小説《沙丘》中一顆水行星,可見他對於未知世界的迷戀。

▲ 圖片來自:Oceanographic Magazine

據 BBC 報道稱,維斯科沃在探險圈中也是赫赫有名:他最早還是一名攀登愛好者,曾登上過七大洲的最高峰,也去過南北極,基本踏遍了地球陸地大部分險峻陡峭之處。

維斯科沃的另一個身份是前海軍軍官,退役後成了一名金融家,現年 53 歲的他經營着自己的私募股權公司,並在 10 家公司的董事會中任職。户外探險算是維斯科沃在工作之餘的興趣愛好,而本職工作則令他在可支配資金上擁有着更大的優勢。

2018 年,維斯科沃開始對深海探險產生了興趣,並定下了對地球五大洋最深處的探險計劃,這些全都由維斯科沃一人出資。

▲ 卡梅隆當年使用的深潛器僅能容納一人。圖片來自:NPR

原本維斯科沃以為,只要購買之前詹姆斯·卡梅隆乘坐過的潛艇就能完成這項任務,但後來他發現,六年前的技術已經過於老舊,額外升級還需要另外掏錢。

最後維斯科沃決定推倒重來,設計一艘能容納兩個人,能透過窗户看到外部,且擁有完整機械臂的深海潛水器。

引用「關鍵在於它能重複使用,可以連續進行下潛,而不是潛完一次就報廢。」

確定了這個想法後,維斯科沃找到了專門設計潛艇的 Triton 公司 ,耗資 3700 萬美元打造了一個由鈦金屬製成的潛水艙。《連線》當時報道稱,經驗豐富的 Triton 設計師從橄欖球和子彈頭列車的形態獲得靈感,將潛水艙打造成一個橢圓形,而 9 釐米厚的鈦金屬艙體則讓它能抵擋萬水深下的巨大壓強。

按照科學家們的估測,馬裏亞納海溝深達的壓力,相當於約 1.2 噸重的東西壓在一平方釐米之上。

另外,潛水器裏還有兩個座位,三個觀察口以及一顆高清環繞攝像頭,坐在裏面的人可以直接看到外部的情況。

▲ 圖片來自:Wired

這艘潛水器也將用於本次商業探險活動中,由於設備足夠先進,維斯科沃並不太擔心安全性的問題,他表示只要參與者體重達標(最高不得超過 99 公斤),甚至不用進行長時間的體能訓練準備,接受完相關培訓就可以直接乘坐潛水器。

但他也補充説,能否在一個密封、狹窄且漆黑的球形駕駛艙中待上數十個小時,反而才是參與者需要考慮的問題,畢竟很多人會在這種幽閉環境下感到心慌和焦慮。


引用「剛開始的 300 米下潛是最讓人難受的,你會覺得自己像是坐了一個高速下降的電梯;之後過了 1000 米的階段,四周會開始變得黑暗,而且異常的安靜,你可能會失去對方向的感知,但不會有身處太空的那種失重感。」

維斯科沃會開拓深海,也受到了維珍集團創始人、億萬富翁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影響。事實上在 2011 年,布蘭森就宣佈將設計一艘採用碳纖維材質、融合了飛機尾翼的單人潛水艇,進入地球五大洋的最深處。

這被他視為是「人類最後一項重大挑戰」。


不過因技術原因,布蘭森的計劃於 2014 年被迫終止,此後才激發了維斯科沃的挑戰慾望。他認為前往五大洋深處的難度,介於「到近地軌道來一趟太空旅行」和「登陸火星」這兩者之間,當然最終他也兑現了自己的承諾。

另一方面,目前人類對深海區域的了解十分有限,存在着什麼樣的生物,以及它們靠什麼存活,有關實驗和研究進展一直較少。而維斯科沃也希望藉助探險活動,測試並核實儘可能深的區域,收集科學樣本,擴展人類對地球上最極端環境的認知面。

引用「人類給月球上幾乎每個隕石坑都取了名字,但在地球,在海洋 6000 米以下的深處,只有不到 20% 的區域獲得了足夠精確的測量數據。」


根據 Outside 給出的數據顯示,在 2018 年,美國 NASA 獲得的太空探索預算為 40 億美元;但在同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僅獲得了不到 3650 萬美元的海洋勘探和研究經費。

可以説,技術和財力上的限制,也間接限制了深海研究的開展,很多試驗也只是使用一些無人機器來進行作業。

不過現在,隨着技術的進步,反倒是越來越多的私人公司開始提供另類的探險機會,當熱愛冒險的富人們去慣了普通的名勝古蹟後,也捨得花上百萬乃至是千萬美元的費用,去探索人跡罕至的自然風光,如今甚至連去外太空轉一圈也不是什麼難事。

説不定很快,大海深處也會被我們所開拓,並最終成為人類世界的一部分。

題圖來源:Enkey Magazine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