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懷念那些五花八門的「遊戲安裝界面」
還記得你有多久沒有留意過遊戲的安裝界面了嗎?這並不奇怪,因為現今的遊戲安裝過程實在是太無趣了。無論主機還是 PC,數字平台都會為你展示千篇一律的進度條 —— 沒有嘎嘎作響的機械咆哮聲,沒有精美的説明書供人閲讀,也沒有那些頗具儀式感的等待創意。
如果回到異想天開的 90 年代,開發人員會把安裝程序視為遊戲的一部分。電腦屏幕上閃過引人矚目的概念圖和廣告,他們有時甚至會專門製作一個與作品相符的主題,只為減少人們等待的痛苦。即使到了 PS3 時期,僅僅是盯着《潛龍諜影 4》主角 Solid Snake 抽菸的加載界面,也可能感覺時間沒那麼漫長。
特立獨行的安裝界面幾乎已經消失了,從出現到慢慢淡出視野,這期間的變故無疑令人好奇。
遊戲還用得了安裝?
不管是最遠古的「米羅華奧德賽」主機,還是用到了 ROM 卡帶的紅白機,早期的電子遊戲要麼能即插即玩,要麼本身就被植入到了設備中。
反直覺的是,傳統的計算機程序也是如此。相當一批運行在 DOS、Mac OS、Atari TOS 和 AmigaOS 上的遊戲同樣無需安裝,直到硬盤開始取代軟盤和卡帶成為主要的存儲介質後,「安裝」的概念和需求才慢慢浮現。
比如從 1983 年起開始支持硬盤的 MS-DOS,它到 1988 年又把支持容量提高到了 2GB,IBM 當時還基於 4.0 版本製作了可安裝文件系統,使得操作系統能夠識別和加載用於文件的驅動程序。
▲ Installer
到了 1992 年,Commodore 公司為 AmigaOS 開發了一種名為「Installer」的腳本語言,允許遊戲開發者一步步地構建安裝程序,它可以為安裝包自動創建存檔,保證項目能夠隨時保存,操作起來也比較靈活。
那時的安裝界面還相當古樸,DOS 和 AmigaOS 上常常見到純文字畫面。1993 年由 EA 發行的科幻遊戲《辛迪加》就沒什麼「花活」可言,5 張軟盤按照順序依次塞進去,豔麗的藍色背景下就只有幾行「Reading File」(讀取文件)的字符不斷跳動。由於安裝時間並不算長,可能也沒有整活的必要。
▲《辛迪加》的安裝界面
雖然同樣基於 DOS 平台,但 1996 年發售的《斷劍:聖堂武士的影子》在安裝界面就下了很多功夫。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古樸且精緻的花紋牆,磚塊有時會隨着規律的上下浮動,玩家可以在這個界面選擇安裝路徑,看到軟件具體的容量需求……甚至,還有一個「打磚塊」的小遊戲供人在等待時打發時間。
事實上,打磚塊和《斷劍:聖堂武士的影子》的主題並不搭調。因為作品的本體,其實是一款基於第三人稱視角的 2D 冒險遊戲,玩家需要通過點擊屏幕與環境進行交互,進而收集物品、解決謎題。
、
▲ 斷劍:聖堂武士的影子
同時期還有兩款遊戲的安裝界面令人眼前一亮,其中之一來自於 FPS 遊戲《巫魔天境 2:血之復仇》。它倒是非常符合「奇幻」的故事主題 —— 伴隨着不斷旋轉的五芒星符號,一個披着頭巾、滿臉褶皺的古怪男人在你身邊耳語,安裝進度條也像是魔法或者生命值的 UI,散發出淡淡的詭異。
▲巫魔天境 2:血之復仇
初代《百戰天蟲》的安裝界面則十分搞怪,很契合該系列的風格。一顆象徵性的手榴彈,一台老舊的計算機,屏幕上映射着主角的面龐,而連綿不絕相繼猝死的蟲子們,也替代了原本古板的進度條。
▲ 百戰天蟲
不過,真正在上世紀 90 年代稱得上「安裝界面狂魔」的,還要數大名鼎鼎的 Westwood(西木頭)公司。
早在 1995 年時,他們就做出了極為驚豔的《命令與征服》。估計當時玩家看到這款遊戲安裝界面時,就和我們早幾年體驗《使命召喚:現代戰爭 2》片頭的情緒差不多,頗具科技感的綠色網格相互交錯,聲音採集、生化藥品,戰術地圖等諸多元素一擁而上,即使今天再回顧一次也很有代入感。
▲ 命令與征服
而在短短兩年之後,在《命令與征服》外傳《紅色警戒》的安裝界面中,Westwood 又依據菜單進度,為我們展示了一枚導彈的解構、組裝、運輸再到發射的過程,瞬間抓住了所有軍事宅的眼球。
▲ 紅色警戒
而且不要以為他們的涉獵範圍僅限於軍事題材,由 Westwood 開發的《大地傳説:命運守護神》便是一款基於 D&D(龍與地下城)的第一人稱 RPG。本作的安裝界面猶如一本魔法書,進度條變成骷髏試管中的液體。書本上不僅寫滿了神祕的記號和古文,偶然還會出現怪物的幻影。
▲ 大地傳説:命運守護神
值得一提的是,年齡偏小一點的玩家可能會對 1998 年《帝國時代 黃金版》的安裝界面更有印象。在一片空曠的石地上,農民們從零開始建起了一座歐式風格的拱門,菜單上的 UI 也都以金色花紋和徽章裝飾起來,顯得非常高雅和精緻,確實無愧於「黃金版」的稱謂。
▲ 帝國時代 黃金版
安裝界面還能防盜版?
回過頭來看,之所以要花功夫來打磨那些花裏胡哨的安裝界面,除了美觀,炫技和吸引玩家的眼球之外,從功能性的角度分析,恐怕防盜版也是開發者們考慮的問題之一。它的一種形態早已廣為人知,在今天被稱為「輸入激活碼」,從 Windows 到 Adobe、AutoDesk,大部分生產力工具至今為止仍在沿用。
▲ 這種安裝界面你肯定沒少見
但撇開太過常見的激活碼不談,一定程度上,最早的物理介質本身就能防盜版。諸如卡帶、磁帶和軟盤,因為有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就那麼幾家公司,極客們小打小鬧也掀不起什麼波瀾。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還有一種叫做「關鍵盤」的物理防盜法。它本質上是一種用於檢測的介質,本身不包含遊戲軟件的文件或副本,用途是在安裝時(或程序啟動時)插入電腦進行識別,以此來判斷玩家到底買沒買正版。
▲ 銀行裏用的「U 盾」其實也是一種關鍵盤
直到軟盤、光盤的製造成本大幅降低,盜版商有了大規模傾銷能力時,開發者才開始考慮用軟件來設防。此時恰好有很多公司覺得「多加一張關鍵盤」過於麻煩,而且還增加了製造成本,於是他們將目光轉向了「密碼短語法」,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
所謂密碼短語法,可以説是虛擬與現實的完美聯動。遊戲開發團隊會饒有興致的在安裝界面裏單獨設置一頁,提示用户從説明書中找出一個單詞或短語輸進去。更有甚者往包裝盒裏塞了個塑料轉盤,只有根據安裝界面提示,按照指定步驟撥動才會出現正確的密碼。
有一批 90 年代 PC 上的《蜘蛛俠》遊戲,就喜歡在安裝到正式啟動的過程中設置問題。儘管所有答案都可以在説明書裏找到,但有趣的是,要是你熟讀那個時期的蜘蛛俠漫畫,同樣可以脱稿答出來。
而 1990 年由桌遊改編成電子遊戲的《西洋陸軍棋》(Stratego),則配套附贈了一個帶密碼的硬紙板轉盤。在軟件安裝完成到遊戲開始前,可以藉助幾個圖標提示來從轉盤裏找到防盜代碼。
▲《西洋陸軍棋》的轉盤
不過,後續這種 DRM 模式慢慢脱離了安裝界面的束縛,和遊戲融為一體。
雪樂山旗下的《太空探險 4》就有一個進入太空艙的橋段,玩家需要輸入正確的火星文密碼才能推進流程,方法是從説明書一頁的 X/Y 軸找到兩個對應字母。D&D 遊戲《金盒子》系列也差不多,系統「地下城黑客」時不時給你拋出個防盜頁面,破解手段無非是找到幾頁幾段幾行的某個單詞。
▲ 太空探險 4
相比之下,Introversion 開發的《黑客精英》做得更有意思一些。它的遊戲光盤中存在一個標識為「受保護密碼」的 zip ,文件描述裏包含揭開謎題的線索。直到人們通過這些信息把 16 進制的代碼轉換成正常格式,才能獲得解壓 zip 的密碼。但它實際上和 DRM 無關,你最終會得到一份遊戲的開發日誌。
在 2010 年前後,遊戲安裝界面還是可以零星找到的,比如我早期購入《暗黑破壞神 3》的實體版時,還能看到一個精美的安裝器,能夠通過翻頁來了解一系列背景故事。
但它不久之後就被併入暴雪戰網,此時興起的「賬號綁定+全程在線」模式,逐漸取代了輸入密碼的 DRM,花心思搗騰安裝界面變得更沒必要。除此之外,2009 年迅速崛起的 Steam 也給了安裝界面沉重一擊,Valve 完善了自己粗糙的分發業務,他們開始提供便捷且整齊劃一的下載、安裝、遊玩服務,而複雜的安裝流程,則變成了後台默默推進的藍色進度條跟百分比符號。
雖然我很懷念那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但也清楚的察覺到,在換個遊戲商店都難上加難的當下,要玩家們在安裝界面多點幾下鼠標簡直要人老命。當然,如果開發者們能把省下的精力都用到遊戲正篇中,並且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東西,這也能算是一件好事吧。
相關閲讀:
遊戲説明書之死
點卡的消亡
消失的遊戲祕籍
參考資料:
DOS Nostalgia
tvtropes:Copy Protection
The nostalgic joy of ’90s style PC game installers
(本文來自「遊戲時光 VGtime」,作者箱子,愛範兒經授權發佈。)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回到異想天開的 90 年代,開發人員會把安裝程序視為遊戲的一部分。電腦屏幕上閃過引人矚目的概念圖和廣告,他們有時甚至會專門製作一個與作品相符的主題,只為減少人們等待的痛苦。即使到了 PS3 時期,僅僅是盯着《潛龍諜影 4》主角 Solid Snake 抽菸的加載界面,也可能感覺時間沒那麼漫長。
特立獨行的安裝界面幾乎已經消失了,從出現到慢慢淡出視野,這期間的變故無疑令人好奇。
遊戲還用得了安裝?
不管是最遠古的「米羅華奧德賽」主機,還是用到了 ROM 卡帶的紅白機,早期的電子遊戲要麼能即插即玩,要麼本身就被植入到了設備中。
反直覺的是,傳統的計算機程序也是如此。相當一批運行在 DOS、Mac OS、Atari TOS 和 AmigaOS 上的遊戲同樣無需安裝,直到硬盤開始取代軟盤和卡帶成為主要的存儲介質後,「安裝」的概念和需求才慢慢浮現。
比如從 1983 年起開始支持硬盤的 MS-DOS,它到 1988 年又把支持容量提高到了 2GB,IBM 當時還基於 4.0 版本製作了可安裝文件系統,使得操作系統能夠識別和加載用於文件的驅動程序。
▲ Installer
到了 1992 年,Commodore 公司為 AmigaOS 開發了一種名為「Installer」的腳本語言,允許遊戲開發者一步步地構建安裝程序,它可以為安裝包自動創建存檔,保證項目能夠隨時保存,操作起來也比較靈活。
那時的安裝界面還相當古樸,DOS 和 AmigaOS 上常常見到純文字畫面。1993 年由 EA 發行的科幻遊戲《辛迪加》就沒什麼「花活」可言,5 張軟盤按照順序依次塞進去,豔麗的藍色背景下就只有幾行「Reading File」(讀取文件)的字符不斷跳動。由於安裝時間並不算長,可能也沒有整活的必要。
▲《辛迪加》的安裝界面
雖然同樣基於 DOS 平台,但 1996 年發售的《斷劍:聖堂武士的影子》在安裝界面就下了很多功夫。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古樸且精緻的花紋牆,磚塊有時會隨着規律的上下浮動,玩家可以在這個界面選擇安裝路徑,看到軟件具體的容量需求……甚至,還有一個「打磚塊」的小遊戲供人在等待時打發時間。
事實上,打磚塊和《斷劍:聖堂武士的影子》的主題並不搭調。因為作品的本體,其實是一款基於第三人稱視角的 2D 冒險遊戲,玩家需要通過點擊屏幕與環境進行交互,進而收集物品、解決謎題。
、
▲ 斷劍:聖堂武士的影子
同時期還有兩款遊戲的安裝界面令人眼前一亮,其中之一來自於 FPS 遊戲《巫魔天境 2:血之復仇》。它倒是非常符合「奇幻」的故事主題 —— 伴隨着不斷旋轉的五芒星符號,一個披着頭巾、滿臉褶皺的古怪男人在你身邊耳語,安裝進度條也像是魔法或者生命值的 UI,散發出淡淡的詭異。
▲巫魔天境 2:血之復仇
初代《百戰天蟲》的安裝界面則十分搞怪,很契合該系列的風格。一顆象徵性的手榴彈,一台老舊的計算機,屏幕上映射着主角的面龐,而連綿不絕相繼猝死的蟲子們,也替代了原本古板的進度條。
▲ 百戰天蟲
不過,真正在上世紀 90 年代稱得上「安裝界面狂魔」的,還要數大名鼎鼎的 Westwood(西木頭)公司。
早在 1995 年時,他們就做出了極為驚豔的《命令與征服》。估計當時玩家看到這款遊戲安裝界面時,就和我們早幾年體驗《使命召喚:現代戰爭 2》片頭的情緒差不多,頗具科技感的綠色網格相互交錯,聲音採集、生化藥品,戰術地圖等諸多元素一擁而上,即使今天再回顧一次也很有代入感。
▲ 命令與征服
而在短短兩年之後,在《命令與征服》外傳《紅色警戒》的安裝界面中,Westwood 又依據菜單進度,為我們展示了一枚導彈的解構、組裝、運輸再到發射的過程,瞬間抓住了所有軍事宅的眼球。
▲ 紅色警戒
而且不要以為他們的涉獵範圍僅限於軍事題材,由 Westwood 開發的《大地傳説:命運守護神》便是一款基於 D&D(龍與地下城)的第一人稱 RPG。本作的安裝界面猶如一本魔法書,進度條變成骷髏試管中的液體。書本上不僅寫滿了神祕的記號和古文,偶然還會出現怪物的幻影。
▲ 大地傳説:命運守護神
值得一提的是,年齡偏小一點的玩家可能會對 1998 年《帝國時代 黃金版》的安裝界面更有印象。在一片空曠的石地上,農民們從零開始建起了一座歐式風格的拱門,菜單上的 UI 也都以金色花紋和徽章裝飾起來,顯得非常高雅和精緻,確實無愧於「黃金版」的稱謂。
▲ 帝國時代 黃金版
安裝界面還能防盜版?
回過頭來看,之所以要花功夫來打磨那些花裏胡哨的安裝界面,除了美觀,炫技和吸引玩家的眼球之外,從功能性的角度分析,恐怕防盜版也是開發者們考慮的問題之一。它的一種形態早已廣為人知,在今天被稱為「輸入激活碼」,從 Windows 到 Adobe、AutoDesk,大部分生產力工具至今為止仍在沿用。
▲ 這種安裝界面你肯定沒少見
但撇開太過常見的激活碼不談,一定程度上,最早的物理介質本身就能防盜版。諸如卡帶、磁帶和軟盤,因為有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就那麼幾家公司,極客們小打小鬧也掀不起什麼波瀾。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還有一種叫做「關鍵盤」的物理防盜法。它本質上是一種用於檢測的介質,本身不包含遊戲軟件的文件或副本,用途是在安裝時(或程序啟動時)插入電腦進行識別,以此來判斷玩家到底買沒買正版。
▲ 銀行裏用的「U 盾」其實也是一種關鍵盤
直到軟盤、光盤的製造成本大幅降低,盜版商有了大規模傾銷能力時,開發者才開始考慮用軟件來設防。此時恰好有很多公司覺得「多加一張關鍵盤」過於麻煩,而且還增加了製造成本,於是他們將目光轉向了「密碼短語法」,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
所謂密碼短語法,可以説是虛擬與現實的完美聯動。遊戲開發團隊會饒有興致的在安裝界面裏單獨設置一頁,提示用户從説明書中找出一個單詞或短語輸進去。更有甚者往包裝盒裏塞了個塑料轉盤,只有根據安裝界面提示,按照指定步驟撥動才會出現正確的密碼。
有一批 90 年代 PC 上的《蜘蛛俠》遊戲,就喜歡在安裝到正式啟動的過程中設置問題。儘管所有答案都可以在説明書裏找到,但有趣的是,要是你熟讀那個時期的蜘蛛俠漫畫,同樣可以脱稿答出來。
而 1990 年由桌遊改編成電子遊戲的《西洋陸軍棋》(Stratego),則配套附贈了一個帶密碼的硬紙板轉盤。在軟件安裝完成到遊戲開始前,可以藉助幾個圖標提示來從轉盤裏找到防盜代碼。
▲《西洋陸軍棋》的轉盤
不過,後續這種 DRM 模式慢慢脱離了安裝界面的束縛,和遊戲融為一體。
雪樂山旗下的《太空探險 4》就有一個進入太空艙的橋段,玩家需要輸入正確的火星文密碼才能推進流程,方法是從説明書一頁的 X/Y 軸找到兩個對應字母。D&D 遊戲《金盒子》系列也差不多,系統「地下城黑客」時不時給你拋出個防盜頁面,破解手段無非是找到幾頁幾段幾行的某個單詞。
▲ 太空探險 4
相比之下,Introversion 開發的《黑客精英》做得更有意思一些。它的遊戲光盤中存在一個標識為「受保護密碼」的 zip ,文件描述裏包含揭開謎題的線索。直到人們通過這些信息把 16 進制的代碼轉換成正常格式,才能獲得解壓 zip 的密碼。但它實際上和 DRM 無關,你最終會得到一份遊戲的開發日誌。
在 2010 年前後,遊戲安裝界面還是可以零星找到的,比如我早期購入《暗黑破壞神 3》的實體版時,還能看到一個精美的安裝器,能夠通過翻頁來了解一系列背景故事。
但它不久之後就被併入暴雪戰網,此時興起的「賬號綁定+全程在線」模式,逐漸取代了輸入密碼的 DRM,花心思搗騰安裝界面變得更沒必要。除此之外,2009 年迅速崛起的 Steam 也給了安裝界面沉重一擊,Valve 完善了自己粗糙的分發業務,他們開始提供便捷且整齊劃一的下載、安裝、遊玩服務,而複雜的安裝流程,則變成了後台默默推進的藍色進度條跟百分比符號。
雖然我很懷念那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但也清楚的察覺到,在換個遊戲商店都難上加難的當下,要玩家們在安裝界面多點幾下鼠標簡直要人老命。當然,如果開發者們能把省下的精力都用到遊戲正篇中,並且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東西,這也能算是一件好事吧。
相關閲讀:
遊戲説明書之死
點卡的消亡
消失的遊戲祕籍
參考資料:
DOS Nostalgia
tvtropes:Copy Protection
The nostalgic joy of ’90s style PC game installers
(本文來自「遊戲時光 VGtime」,作者箱子,愛範兒經授權發佈。)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