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Pad mini 比 iPad 貴但仍有人買?


前不久,網友製作了一張全面屏 iPad mini 渲染圖,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討論,期待不同種類的產品都能推出 mini 款,似乎 mini 概念在消費者心智中有「回春」之勢。


時至今日,一説到 mini,人們就會聯想到迷你這個詞,似乎 mini 和體積小畫上了等號,除此之外和常規產品沒有什麼不同。

mini,僅僅是把產品做小那麼簡單嗎?為什麼它能獲得不少年輕人的喜愛?它的本質是什麼?

石油危機中誕生的 MINI

▲ 翻新後的 MINI

1956 年英國面臨石油危機,不得不壓縮民間的石油消耗量,限制燃油供給。汽車油耗成了消費者購車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切實地影響了汽車銷量。

當時英國汽車公司首席設計師 —— 亞歷克·伊斯哥尼斯(Alec Issigonis)在戛納一家酒店品味美酒時,突然靈感大發,隨手在餐巾紙上畫下了 MINI 的第一張設計草圖。

隨後,第一輛量產版 MINI 在 1959 年 8 月 26 日發佈。MINI 在空間設計方面大膽創新,同時並沒有「閹割」核心功能與性能,甚至還使用了四輪獨立懸架設計。


這款體型小、經濟實惠、油耗低、性能優良,還能裝下四個成年人的汽車 MINI,從此成為了一代經典。

它奠定了 mini 形態產品的三大基調 —— 價格實惠、針對特定需求、核心性能保持應有水準。

mini 國內發芽,迷你裙助力

▲ 90 年代流行的迷你裙. 圖片來自:滿族文化網

mini 概念剛進入國內時,大多數國人的主流需求還是多、大、滿,體積往往和氣魄掛鈎,越大越能證明自身的實力和格局,mini 概念自然不入大眾法眼。

隨着經濟發展,物質匱乏的不安全感漸漸從人們心底消失,大眾對「量」的狂熱渴望慢慢消退,開始用更加理性的態度去審視自己的需求。

最早在國內流行的迷你產品之一是「迷你裙」,實際上它和汽車 MINI 的三大基調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引用1. 價格並不佔優勢,甚至比體積更大的裙子更貴

2. 和其它裙子不存在強烈的「AB 選」關係,場景和需求的細分不明顯

3. 流行更偏向於感性而不是理性,嚴格意義上沒有多大的消費權衡過程

雖然迷你裙並不具備 mini 的靈魂,但它的出現意味着國人開始接受 mini 這一概念,為 mini 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羣眾基礎。

mini 的中國成人禮

▲ iPad mini 首代

雖然 mini 概念開始在國內流行,也有不少迷你產品,但隨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它的認知停留在「常規商品的縮小版」上。

直到 2012 年 Apple 發佈了第一代 iPad mini ,mini 概念才引起了中國普通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和 9.7 英寸 iPad 相比,iPad mini 更小,更輕,更便攜,也更便宜。不過它的定位核心在體積上,而不是為了滿足價格敏感型用户。

它和當年的小米紅米手機入門策略完全不同,畢竟 iPad mini 比同尺寸的Android平板要貴上不少,和 9.7 英寸 iPad 相比也便宜不了多少,甚至如今還比大屏幕 iPad 貴了 。

▲ 實際上 iPad mini 比 iPad 價格更貴. 圖片來自:蘋果官網

當時不少 9.7 英寸 iPad 用户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用户喜歡用 iPad 玩遊戲,長時間舉着大屏幕手腕會酸,有些用户喜歡看電子書,希望閲讀器和實體書的大小類似,還有些用户有隨身攜帶 iPad 的需求。

iPad mini 的出現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不是價格上,而是需求上的,在一個大的需求下面,細分出自己的小需求分支,選擇不同體積的同類產品來個性化滿足自身的需求。

它和迷你裙最大的不同是,不同裙子相互取代的可能性很低,而且一個女孩可以有很多條裙子,但 iPad mini 和 iPad 之間往往非此即彼,絕大多數人的消費權衡過程是相對慎重的。

決策成本的上升會讓消費者深入思考 mini 概念,這種心智上的轉變有着強大的思維慣性。

只要有一件 mini 形態的產品讓消費者產生了思考,這種思維模型會迅速延展到其它不同品類的產品中,消費者的行為習慣也會開始轉變, 進而影響整個市場。

mini 在消費市場中的演變

▲ 喜茶推出的 mini 形態產品. 圖片來自:上海圈子公眾號

消費主義的糖衣炮彈狂轟濫炸後,很多人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那麼多需求有待滿足。

就好比護膚,以前一瓶大寶就夠了,現在可以細分為補水保濕、防曬隔離、去油祛斑等多個子項目,這樣算下來,花的錢水漲船高。

需求就是慾望,產生容易消除難。mini 的出現解決了錢袋子和需求之間的矛盾,花一樣的錢可以買到多種不同型號的商品,更小的體積和容量也滿足了不少單身人士的消費需求,這使它成功融入各行各業。

1-2 人容量的 mini 電器走紅,後綴為 mini 的產品被用户追捧,超市裏不少零食和快消日用品都推出了 mini 款,例如奧利奧 mini 夾心餅乾,清風 mini 裝濕紙巾等。

▲ mini 奧利奧. 圖片來自:奧利奧餅乾廣告

這些 mini 版產品有着共同的特徵:價格比常規產品低上不少,甚至可以達到 70% 以上。可是實際上考慮到單位價格,相當一部分 mini 形態產品並不比常規產品便宜。

比如,一款 1 – 2 人容量的 mini 電飯煲市場約為 120 元,而 3 – 4 人容量的電飯煲市場售價普遍在 250 元左右,按官方宣傳的最小容量計算,mini 款的人均容量要貴約 42% 。

還有,在京東購買一打裝的可樂,某品牌可樂 220ml mini 裝,比常見的 330ml 罐裝每 ml 價格要貴上 150% 左右。

消費者並非看不出商家的小伎倆,但一想到大瓶裝更佔空間和不便攜(移動成本),喝不完浪費(沉沒成本),剩下的需冰鎮儲存(額外成本),喝太多導致肥胖(醫療成本)等,消費者就願意和廠家達成默契雙贏:商家多賺錢,自己少掏錢。

這個時期的 mini 悄然發生了演變,它並不代表絕對意義上的價低和質量打折扣,而是一種更高端的「消費降級」—— 消費者仍然追求一定水準的品質,不過多番權衡後,非核心需求都可以捨棄,以此換來消費金額的減少。

需求思考是表象,本質上還是在省錢,低成本尋找問題的最優解。

mini 的本質


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是產品做小一點,後綴掛一個 mini 就叫 mini。比如千元機、小瓶裝、便攜款、lite 版、輕量級等等,只不過是換了個名字的 mini 形態產品。

以  iPhone SE 系列手機為例,它和 iPad mini 需求細分的定位不同,價格往往只有當年度旗艦機型的 30%-50%。

Apple CEO 蒂姆·庫克在接受採訪時説,iPhone SE 的表現「在平均收入偏低的地方會更加突出」,顯然價格是它的核心利器。

同時他也表示,iPhone SE 其中一部分用户是「喜歡技術不妥協的小屏手機愛好者」,明顯也有考量需求細分這個因素。


▲ 最新款 iPhone SE 售價. 圖片來自:蘋果官網

有的商家甚至把 mini 這個詞融入了自己的品牌,例如被稱為中國版無印良品的名創優品 MINISO,主打價格實惠、品質均衡和小巧精緻,在國內市場獲得了商業營收方面的巨大成功。究其原因,價格,價格,還是價格。
不難發現,mini 形態產品的共性非常明顯:價格下探、需求細分和消費降級。

精明的商家喜歡用 mini 來做價格的「遮羞布」,便宜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降低消費者的決策門檻。

需求細分讓更多人更容易入坑,實際上承受更高的單位價格。

人們口袋裏的錢越來越緊張的時候,用精緻主義包裝過的消費降級必將成為更多人的消費方式之一 —— 諸多看似「高大上」的理由,避免浪費、使用便攜和理性消費等等,實際上還是逃不過省錢這個內核。

對於消費者個人而言,到底是有真正的 mini 需求,還是被商家精心佈局的思維陷阱給迷惑了?這需要我們在消費決策時睜大雙眼,按需入坑。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