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摺疊智能手機逐漸成熟,iPhone 卻暫時「無動於衷」
手機廠商們從未如此焦慮。
焦慮有兩種表現,一種是淡定到極致,徹底放棄治療那種,另一種更有迷惑性,看上去十分努力,但都是瞎折騰。
在我看來,把智能手機搞出摺疊形態,就屬於瞎折騰。
「失敗者」摺疊,捲土重來
摺疊手機在手機廠商的推動下,再次進入大眾視野,一共出現了四種不同的摺疊形態。
第一種,橫向內摺疊。
橫向內摺疊的代表就是三星的 Galaxy X Fold 2,通過把屏幕放在摺疊角度內側,左右水平摺疊合上,Fold 2 成功把一塊 7.6 英寸屏幕做到 6.2 英寸左右的機身內,合上時可以使用另一塊 6.2 英寸的外屏。
第二種,橫向外摺疊。
橫向外摺疊的代表是華為的 Mate Xs,通過把屏幕放在摺疊角度外側,左右水平摺疊合上,成功把一塊 8 英寸屏幕做到 6.5 英寸左右的機身外,無論開合,其實使用的都是一塊屏幕。
第三種,豎向內摺疊。
目前,三星和摩托羅拉都在嘗試豎向內摺疊手機,把一塊較長的屏幕豎着上下摺疊合在一起,外側搭載一塊小屏幕顯示重要信息。
第四種,雙屏摺疊。
最近比較火的就是 Surface Duo,兩塊獨立屏幕向內側相互摺疊,好處是不用擔心屏幕因摺疊產生摺痕等問題。
實際上,在功能機和塞班時代,摺疊就是手機重要的形態之一,例如當年風靡一時的 Moto RAZAR、夏普 SH9110、LG KF350 等,因其便攜、外形獨特等優點,成為不少用户的首選。
不過,摺疊手機終究還是敗給了搭載直板屏幕的智能手機,被打上了「失敗者」的標籤。
市場天花板已到
手機廠商時隔十多年重新走上摺疊這條「歪門邪道」,根源在於智能手機經過近十年發展,基本到了市場天花板。
據 Counterpoint 公佈的數據,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跌至 2.95 億部,而 2019 年第一季度,這個數據是 3.41 億部,僅一年時間,降幅超過 13%,環比 2019 年第四季度的 4.80 億台,下滑高達 28%。
▲ 2020 年第一季度手機市場相關數據. 圖片來自:Counterpoint
不僅如此,市場還出現了馬太效應和局部分化表現。
從市場份額來看,把全球出貨量排名前十廠商的份額加起來,2018 年第二季度前十的總份額是 76%,2020 年第一季度達到了 83%,增長 6 個百分點,漲幅接近 8%,手機市場競爭已成「大佬們的遊戲」。
▲ 中國市場前五總份額高達 95%. 圖片來自:Counterpoint
局部市場的分化也很微妙,按之前的規律,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和他們在各個地區的份額排名相差不大,但如今兩個數值的差距越來越明顯,而且同一廠商在不同市場的份額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市場為例:
三星的世界市場份額在 20% 左右,在中國市場份額已只有 1% 左右。
華為的世界市場份額為 17%,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華為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高達 46%。
小米的世界市場份額為 10%,在中國市場份額為 9%,而在印度市場達到了 30%。
以上數據表明,從世界範圍來看,基礎設施能支撐大規模智能手機運行的市場已被搶佔一空,僅剩局部市場還存在少量增量或擴張的可能,在比較成熟的市場提升份額,不能再像幾年前一樣靠鋪貨狂飆猛進,只能「搶別人的蛋糕」。
因此,手機廠商的競爭進入存量時代,搶奪「換機用户」是比較有效的策略。如今,保持份額微漲或不跌,已是值得手機廠商慶祝的事情,因為微漲或不跌,就代表着競爭對手在「失血」。
技術也到天花板
百倍變焦,百瓦快充,多幾個攝像頭,超大電池,120 刷新率,2K 分辨率,屏下攝像頭等等,不否認這些技術把手機的體驗再推上了一個台階,不過再往前走,技術提升的邊際效應越來越明顯,相同研發成本帶來的體驗提升幅度越來越小。
就好比當年從諾基亞的分辨率低觸控差的屏幕換成 iPhone 4 的 Retina 多點觸控屏,用户的體驗提升可以用「炸裂」來形容。但從 Retina 升級到 2K,很多人也不會覺得有多麼「驚豔」了。
▲ 功能機時代粗糙的分辨率
還有,CPU 的製作工藝從幾十納米提升到 12 納米,10 納米,7 納米,5 納米,未來還可能進入 3 納米甚至 1 納米時代,1 納米之後,怎麼辦?
對於手機來講,用户的核心需求有幾點:通訊、記錄、娛樂、生產和儲存,這也是不少手機廠商加強手機信號、提升拍照水平、增強娛樂功能、增加生產力軟硬件適配和提升手機容量的原因,可是這條路追究會走到頭,好比為了提升拍照體驗,現在已有 5 攝手機,那麼攝像頭變成 6 個 7 個甚至 10 個時,真的會帶來跨越式的提升嗎?
一定有提升,但用户的感知越來越不明顯,持有一部四攝旗艦手機的用户,很難掏錢買 8 攝手機,必須要有全新形態的東西給用户刺激感。120 刷新率提升到 240,真的還「肉眼可見」嗎?
▲ 屏幕摺疊技術成熟且可感知性強. 圖片來自:engadget
屏幕彎曲技術的突破,讓手機廠商看到了希望,説實話,現在有且只有屏幕摺疊技術可選,可大規模商用,這就是手機廠商選擇做摺疊屏手機的原因。摺疊屏手機用户看得見摸得着,從來沒體驗過的新形態產品,比再多一個攝像頭的手機吸引力大多了。
在價格相差不多的情況下,最新一代 iPhone 和摺疊屏 iPhone 誰更能搶用户?明顯是後者。
十多年前,摺疊怎麼敗了?
回到十多年前,摺疊手機也算風光一時無兩,各大明星還專門為摺疊手機代言。即使到了 2015 年,知名歌手 Adele 在歌曲《Hello》MV 中使用了一部老舊的摺疊手機,這種行為被眾多歌迷當成有品位的象徵。
但為什麼摺疊手機會崩塌式地敗給直板手機?要知道,之前摺疊手機和直板手機是和諧共存的狀態,誰也沒有能絕對碾壓誰。
我們再來回顧前文的一句話:對於手機來講,用户的核心需求有幾點:通訊、記錄、娛樂、生產和儲存。
當年功能手機遇到了和如今智能手機一樣的困境,發展到天花板,用户想要跨越式提升體驗,摺疊手機想在這幾點核心需求上跨越式提升已成為不可能的事情,而搭載智能系統的大屏幕直板手機可以做到。
雖然都是都叫手機,但功能手機和智能手機完全可以看做兩個不同的事物。
▲ 外形高度相似,時代完全不同. 圖片來自:THE VERGE
例如通訊,從點對點,到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均可(微信),從文字和聲音變成了圖片和視頻,應用、圖片和視頻,都需要大屏幕去承載。
例如記錄,攝像頭像素從 200 萬 躍升到上千萬,照片從朦朧美到高清,背後是大屏直板手機砍掉鍵盤給零部件(尤其是 CPU)騰出更多空間貢獻的,因為智能系統需要更「重」的零件去驅動,首先就是要給電池騰空間。
按照當時的機械摺疊技術,用摺疊形態去承載這些創新會浪費大量的機身空間,屏幕也沒有突破摺疊這道技術屏障,本質上是因為這種形態的手機無法滿足用户的跨越式體驗提升需求,所以摺疊手機被淘汰是必然的事情。
現在,智能手機同樣快要碰到天花板,靈魂拷問再次出現:用户希望跨越式提升通訊、記錄、娛樂、生產和儲存的體驗,是把屏幕摺疊起來就可以實現的嗎?
不是。
摺疊一下,或許拍照和視頻通話方便了一點,其實還是 CPU 驅動的智能系統在拍照和視頻通話。
把娛樂影音 app 適配到摺疊屏上,能帶來全新的顛覆性的觀影體驗嗎?體驗過的人應該也懂,新鮮勁過後,談不上多麼驚豔。
▲ 新奇,但沒有突破性提升
生產更不用説了,便攜輕辦公還可以説説,真正重生產的時候,還是要 PC 和筆記本。
存儲這一項最不起眼,物理存儲空間可以擴容解決,雲端存儲可以上傳下載,能提升體驗的,更多還是要看網絡通訊制式的革新,大容量存儲和 5G 並不是只有摺疊手機才可以做。
可以這樣説,當用户真的開始思考時,那些精心包裝過的摺疊屏手機營銷,就如同無聲黑白電影一樣寡淡如水。
正確的希望,錯誤的寄託
我始終堅信三件事:
第一,通訊、記錄、娛樂、生產和儲存方面的跨越式提升,一定是新形態的產品去完成的。手機,走到頭了。新老形態產品交替還需要一段過程,還會出現手機暫時壓過新形態產品一頭的反覆。
第二,用摺疊屏手機去搶存量用户,會有短暫的效果,不過手機廠商不能抱太大希望,道理很簡單,你做,別人也可以做。在手機行業,後做者比先做者做得更好的案例很常見。不過對於沒有引領行業實力的手機廠商來説,只能跟進,否則就會掉隊。
第三,手機在創新方面的努力,例如最近的屏幕摺疊技術,即使不會有效延續手機這一形態產品的生命週期,也一定可以對新形態產品有莫大的幫助,就像為了航天發明的冷凍脱水蔬菜技術一樣,普惠所有人,所有行業。
把正確的希望寄託在錯誤的事物上,一直是人類社會前進的驅動力之一,方向可能有對錯,資源適配也可能有對錯,但這種精神絕無對錯,並且值得鼓勵。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