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可拆卸鏡頭的概念機亮相,這會是手機攝影的下一個潮流嗎?

在 10 月 9 日舉行的線上頒獎典禮中,vivo 工業設計團隊憑藉 vivo IFEA(Interest Free Explore Amazing) 分離式鏡頭設計,獲得了紅點設計概念獎(Red Dot Award)。

▲紅點設計概念獎證書. 圖片來自:vivo 社區

作為近幾年為數不多獲獎的中國手機品牌之一,vivo 自然招攬了大量關注。這種有趣的可分離式的鏡頭設計,未嘗不是全面屏時代一個有益的解決方案。

▲ vivo IFEA 分離式鏡頭設計

不過這種機身與鏡頭可拆卸、分離的思路,vivo 並非首創。此前的模塊化手機概念以及多家廠商推出的手機外掛鏡頭,都曾在類似的方向上嘗試過。然而卻都沒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在火過一段時間後逐漸沉寂。

那麼 vivo 此次獲獎的 IFFA 分離式鏡頭設計,是「舊調重彈」嗎?能被主流接受並認可嗎?這或許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 vivo IFEA 機身

隨用隨拆,創新拍攝體驗

從 vivo 的概念視頻中,我們可以一睹這個精彩的鏡頭設計。

視頻中的出現的概念機,是一款升降式鏡頭的手機,我們暫且將之稱為 vivo IFEA。巧妙的是,其前置攝像頭升上來後,可以「掰」下來,放在附近的任何地方,通過手機可以實時操控拍攝。


可以設想,生活中手機不易「抵達」的角落,都可以將 vivo IFEA 的攝像頭放置過去,拍出視角新穎的照片或視頻。這無疑增加了手機攝影的可玩性與操控性。

根據視頻介紹,vivo IFEA 採用磁吸式專用雲台,支持為前攝鏡頭充電。在手動分離下來後,可以在多個場景下實現有趣的拍攝體驗。比如和朋友聚會吃飯時,你不必麻煩服務員過來幫你們拍合影,直接將 vivo IFEA 的鏡頭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就能拍出想要的照片。


還可以將其當做運動相機,搭配穿戴式的磁吸領夾,可以別在小動物身上或者衣服上進行拍攝。不過從視頻來看,畫面質量還有很大的調教空間。

如果你是一個 Vlogger,那麼通過 vivo IFEA 實現的多機位拍攝剪輯,你一定會喜歡。只需要放置多個相機模塊,就可以實現多機位同時拍攝,方便後期剪輯。


當然,身材這麼迷你的鏡頭模組,拍攝完後可能一不留心就會忘記帶走。vivo 也考慮到了這個可能性。視頻中,當用户取下前攝,忘記嵌入手機之中,手機就會在超出一定距離後發出警報。


據了解,vivo IFEA 的攝像頭模塊是屬於可更換的。比如可以隨意改裝魚眼、超廣角、廣角、長焦等官方提供的鏡頭模塊。

另外,vivo IFEA 還有專用移動電源,充電的同時也可作為支架使用。配備的防水保護套,方便水下拍攝。還可實現全程語音操控,解放雙手,帶來不同的拍攝體驗。


分離式手機鏡頭早已有之

實際上,類似 vivo IFEA 可分離式鏡頭設計,在 21 世紀初便出現過。

當時照相功能對於手機來説還是一個極為新鮮的概念,內置攝像頭的手機還屬於概念產品。一些廠商的「腦洞大開」,推出了外接式的獨立手機鏡頭,消費者可將之作為手機配件,來延展手機的功能。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Sony愛立信 T68i。用户可以將攝像頭配件從手機底部插入,與手機相連。即便它最高僅能拍攝 30 萬像素的照片,不過這種新鮮的形態與玩法,在當時還是驚豔了眾人。

▲Sony愛立信 T68i. 圖片來自:hk01.com

2002 年,西門子推出了 S55 高端手機。它同樣將外接攝像頭作為手機配件,不過比Sony愛立信更先進,在攝像模組上加入了氙氣閃光燈,還支持視頻錄製

▲西門子 S55. 圖片來自:@phone2phone.hk

幾乎同時,摩托羅拉推出了 T720i。有意思的是,其外接攝像頭可以進行 180 度旋轉,前後拍攝都可以實現。

▲摩托羅拉 T720i. 圖片來自:cellcityonline

這些如今看起來理念超前的設計,實際上是一種妥協。因為憑當時的技術,在有限的機身內塞進偌大的攝像模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這種分離式模組的思路,也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模塊化手機

比如 2013 年 Google推出的模塊化手機項目 Project Ara,其宗旨在於讓用户個性化定製組裝自己的手機,實現手機全系統的模塊化,就像組裝電腦一樣。不過這一項目最終只是「紙上談兵」,產品遲遲未能面世。

▲Project Ara 概念產品. 圖片來自:theverge
三年後,LG 推出了旗艦手機 G5。手機「下巴」位置為可拔插的接口,用户可以根據需要更換不同模塊。然而消費者並不買單,銷量慘遭滑鐵盧。這也讓其高管篤定不再堅持模塊化的設計風格。

▲ LG G5. 圖片來自:vtechgraphy

後來,摩托羅拉依然試圖拯救模塊化手機,推出了 Moto Z,其最大賣點便是配備了哈蘇鏡頭和投影儀等 Moto Mods 擴展模塊。不過全球銷量只有 300 萬,比 LG G5 還要慘淡。從這之後,模塊化手機領域便無大動作了。

▲Moto Z. 圖片來自:phoneradar

可以發現,上述手機廠商以往的諸多嘗試,和 vivo IFEA 似乎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在可拆卸、模組化的領域尋求突破

不過仔細看來,它們的思路並不一致。以往手機的攝像配件,是在無法突破手機空間限制的情況下,為了實現高性能而達成的方案。而 vivo IFEA 是解決便攜性的前提下,對手機攝像模組進行分離,從而達成更高的攝影自由度。

▲vivo IFEA .

專做「嫁衣」的分離式鏡頭

換種角度來看,無論是 vivo IFEA 還是上述其他廠商,分離式的設計思路都是服務於自家手機的性能或可玩性。而過去在市場中,還有一類專為其他品牌手機做「嫁衣」的分離式攝像頭存在。

在 2010 年左右,隨着智能手機的成像質量越來越好,手機攝影逐漸成為一部分人的愛好。不過那時市場上的手機清一色搭載着單顆攝像頭,雙攝、三攝甚至四攝手機還未普及或出現。

▲2011 年 3 月發佈的第一台雙攝智能手機 LG Optimus 3D. 圖片來自:theverge

而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説,手機單一的焦段會讓創作受限,比如拍風景時,手機標配的等效 28mm 或 35mm 的鏡頭就顯得「差點意思」,他們需要更廣的焦段來表現風景場面。再如拍人像時,手機的焦段又顯得不夠長。

為了解決用户痛點,一些廠商非常聰明,為市場上的主流機型推出了磁吸式、背夾式等外置鏡頭。焦段覆蓋從魚眼到微距,足以滿足絕大多數情況下的拍攝需要。

▲ 手機魚眼、增廣鏡頭. 圖片來自:pinterest

這種鏡頭需要正對着手機攝像頭來安裝,通過鏡片的折射,來實現增距,亦或是增廣的拍攝效果。巧妙的設計迅速俘虜了不少攝影愛好者。

在這個賽道上,一些廠商也稍微轉變了一下思路,將手機外置鏡頭的「使命」定為增強畫質,畢竟手機的傳感器的尺寸和像素有限,單純通過鏡頭來改變其焦距,可能還是無法滿足專業創作者的需求。

於是開始有廠商推出體型較大的手機外置攝像頭,比較典型的是 2013 年Sony推出的 QX10 和 QX100。

▲QX100(左)和 QX10(右). 圖片來自:betterphotography

QX100 採用 2000 萬像素、1 英寸的傳感器,支持 F/1.8 的大光圈,以及 3.6 倍光學變焦。QX10 則採用 1820 萬、1/2.3 英寸的傳感器,並支持 10 倍光學變焦。

兩款外置鏡頭的素質,都遠遠強於同時期手機的自帶鏡頭。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枚鏡頭均支持 Android 和 iOS 設備,並非Sony手機的專屬。

▲ QX100 搭配 iPhone 使用. 圖片來自:yipee

這兩顆攝像頭實現的功能與 vivo IFEA 非常相似,在與手機配對後,都能通過手機進行隔空操控。可以實現 vivo IFEA 概念視頻中多數場景的拍攝需求。

另外,OPPO 在 2015 年也曾推出過類似上述兩款鏡頭的外置攝像頭,名叫 O-Lens,配備 1635 萬像素、1/2.3 英寸的傳感器,同樣支持 10 倍光學變焦。操控方面與Sony QX 系列也比較相似。

▲ OPPO O-Lens. 圖片來自:搜狐

遺憾的是,OPPO 與Sony一樣,手機外置鏡頭推出後,市場反應並不如預期,最終成為小眾玩具

而那些小巧的磁吸式、背夾式等外置鏡頭,隨着手機攝像頭的增多、焦段的豐富,也逐漸無人問津。它們的出現、繁榮與隕落,在智能手機的發展史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vivo IFEA,能成功嗎?

以往的手機分離式攝像頭,無論是何種形式,都無一例外的沒能成為主流。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便攜性差,亦或是價格高、畫質不佳。

對於大眾而言,沒有經常使用的場景,這種產品買回來就是雞肋,放在角落積灰是常態畢竟平時用手機拍照,大概率是在記錄生活,而非專業攝影,需要去思量構圖、焦段等等。

如果一件產品只是新穎,但使用場景不豐富,那麼當消費者的新鮮感褪去後,只能徒留一地雞毛。

▲ 為 iPhone 配備的長焦鏡頭. 圖片來自:travgear

我們如今看到的 vivo IFEA,其功能的實現、場景的滿足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前述鏡頭的影子。乍看上去,這種從機身內分離的鏡頭樣態很別緻,不過 vivo 需要思考的是:大眾真的需要嗎?

在其視頻中提到的場景裏,或許自拍場景的普適性會強一些。但將其作為運動相機別在小動物身上,或者多買幾個鏡頭組合多機位拍攝,這絕非是大眾日常接觸到的使用場景。


科技的潮頭需要硬件廠商去推動,但能否立得住,還需要軟件生態和使用場景的支持。這樣看來,vivo IFEA 可能同樣會步入前述外置鏡頭的後塵,淪為少數人的電子玩物。

若想被主流認可,甚至成為主流,vivo 還有極長的路要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發掘這種分離式鏡頭的應用場景。當它可以在實景導航、體感遊戲、多屏幕視頻、AR 試衣鏡等領域大顯身手時,或許才能逃離煙花易冷的魔咒。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