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的PS5為何會被黃牛炒到這麼貴?
過去兩週,我已經養成了每天刷一遍海外 BestBuy、亞馬遜,掃一眼淘寶購物車,閒魚收藏清單的習慣。
為的就是買到一台原價,或是比原價稍微高那麼一丁點的Sony PS5。
可惜,我確實低估了今年次世代主機的缺貨狀況。
看完下面這兩則新聞,你就能感受到這東西現在有多搶手。
一個是智利發生的貨車搶劫事件。當地某家遊戲零售商表示,一輛裝滿 PS5 的貨車遭到了不法人士的搶劫,被迫將全部玩家的交付日期推遲到下個月。因為被搶走的不是一兩台,而是一整輛車。
▲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另一個則是英國亞馬遜的掉包事件。Eurogamer 報道稱,部分英國用户在亞馬遜原價買到的 PS5,開箱時看到的竟然是足療儀、小麥粉這類奇怪的東西,也有收到貓糧、狗糧罐頭的,但下單的 PS5 倒是一台都沒見着。
▲ 一部分在亞馬遜預訂了 PS5 的用户,收到了和遊戲機完全無關的東西
受害者們猜測,嫌疑犯不是運貨司機,就是快遞員,他們應該和黃牛組織達成了交易,在運輸過程中對貨物進行了掉包。但現在亞馬遜官方也沒法補發,因為倉庫裏的 PS5 已經一台不剩了。
「買到即賺到」,可謂是現在每一位搶到原價 PS5 用户的真實寫照。在Sony稀少的貨源下,全球各地的黃牛黨都爭先恐後地參與到 PS5 的「炒賣」之中,等待着一位又一位詢價用户的上門,價格想不高漲都難。
瘋狂的加價
引用「第一,我們談的是現貨,就是你下單,我立即能發;第二,我們説的是浮動價格,就是每天價格都會變,你現在看到價格,只是今天的市價。」
11 月 19 號,Sony PS5 正式在香港地區發售。當我在閒魚諮詢一位店家時,他回覆了這樣一段話,並附上了幾張實拍圖,以證明手上確實有現貨。
▲ 閒魚上某位賣家給我發的現貨圖
相比北美、日本等地,港版 PS5 的上市時間晚了一週左右。很多玩家寄希望在港版出現後,能夠將 PS5 過高的「黃牛價」,拉至一個合理範圍內。
但降價的趨勢並沒有出現。
當時,PS5 正經歷着最瘋狂的炒賣期,原價 3980 港幣/499 美元/49980 日元的光驅版 PS5,就算加上運費等開銷,人民幣也不過才 3500-4000 元而已。
但第一批進入到中國市場的日版 PS5「現貨」,溢價一度到了 8000-10000 元,相當於翻了兩三倍,足夠你去買到一台最新的 iPhone 12 Pro,或是不錯的遊戲本。
▲ 知乎上關於 PS5 炒價的話題,以及第一批上架日版 PS5 的店家
這些日版機的到貨速度也非常快。就算 PS5 是 11 月 12 號才在日本發售,但當週週末,不少機器就已經渡洋過海而來,打着現貨的口號,登上了淘寶、閒魚平台。
一位沒做日版機,在等港版代理出貨的店家就告訴我,正因為不同地區開售時間不一致,很多人是希望利用這個時間差快速賺一筆,加上第一批出貨量也少,算上運輸成本,炒高也很正常。
▲ 截止至 12 月 1 號,PS5 在香港地區的價格情況(此處為港幣)
不過也就不到一週的時間,水貨 PS5 價格就開始下跌了。等到 19 號港版上市後,價格已經降到了 7500 元左右,此時不少店家都已經有較充足的現貨供應,哪怕這仍然不是一個合理的價格。
▲ 圖片來自:Nikkei Asia
亞太地區 PS5 的短缺,很可能和Sony初期的供貨策略有關。早前彭博社一篇報道就稱,Sony將 PS5 首發的重心放在了歐美地區,而日本零售商收到的第一批 PS5 數量則明顯不如 PS3 時期,極大限制了出貨。
第三方統計數據也能説明問題。據 VGChartz 分析,在 11 月 12 日以及 19 號兩次上市節點,PS5 的全球出貨量約為 210-250 萬台,光是美國地區,就佔到了 100-120 萬台,歐洲地區為 66-80 萬台,而日本僅佔 11-12 萬台,至於港版,顯然就更少了。
當然,今年的疫情關係也對主機的生產和運輸帶來了影響。不少國家只開放了電商渠道預訂,無法在線下店銷售,給了黃牛們更多的線上操作機會。
Sony互娛 CEO Jim Ryan 接受 TASS 採訪時也説,假如下次再碰上這種全球規模的疫情,那麼他肯定不會去選擇上市一款新的遊戲機。
▲ 圖片來自:CCN
歐美地區擁有更龐大的貨源,往往也和當地的需求量有關,但並不代表那裏就完全沒有黃牛的存在。
相反,在國外網站搶購,你可能還不是和一兩位黃牛對抗,而是在和搶貨機器人拼手速。
國外一個名為 CrepChiefNotify 的組織,最近就高調曬出了它的「搶購成果」。他們使用的搶貨機器人,可以自動監控電商網站的 PS5 庫存,只要識別有貨,就會批量完成下單、付款流程。
如今,他們已經入手了約 3500 台 PS5,顯然也會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從中牟利,消費者除了在網上大罵一番外,似乎也別無他法。
▲ 掛在 ebay 上的 PS5,價格同樣是翻了 2-3 倍
這種利用自動腳本掃貨的形式,也曾在今年上半年的 Switch 上出現過。當時,因疫情的關係,任天堂 Switch 的庫存量一度告急,當時就有商家開發了專門的「自動搶單機器人」,在電商渠道搶完後再轉售給經銷商和玩家,價格再翻一番。
哪怕是平台方有針對性打擊腳本,但黃牛組織也會開發出新的應對策略,持續上演着「貓鼠遊戲」,到最後,擠佔的還是那些想原價買到機器的玩家,這也是很多人痛恨黃牛的原因。
利益面前,人人皆可黃牛
大部分人認黃牛都是有組織的,但對於普通人而言,當一個東西足夠熱銷,加價加到了一定程度後,也會帶來一個具有誘惑力的搶貨藉口。
▲ 個人賣家開價,有時候並不會比所謂的黃牛低
一位在日本工作,正好拿到預購名額的 PS5 賣家在閒魚上告訴我,他在首發日買了兩台機器,一台自用,另一台就拿出來賣。但作為個人賣家,他給出的價格並沒有比同期國內現貨商家低多少。
在我和他議價的過程中,他就回復了這樣一段話:
引用「大家都是這個價格,我也沒有坑你啊,早買早享受,是不是這個道理?」
嚴格意義上説,這些擁有地域優勢,並非專職做代購的人,並不屬於批量囤貨、倒賣機器的黃牛黨,但在市場行情面前,他們也不甘心願意放棄利益,做賠本買賣。
此時,我們也已經很難分清他們到底是黃牛,還是顧客了。
同樣的情況,似乎也可以套用到之前的 iPhone 12,RTX 3080 顯卡等熱銷產品上。對於 PS5 來説,真正參與炒貨的,已經不止是單純的商家,同時也有很多抱着「賺外快」心態去搶購的普通人。
畢竟,一台機器原價入手,轉手賣出,淨賺幾千元,只要有人開了頭,一羣人也會撲上去哄搶一番。
那麼,真正的市場價又是誰決定的呢?終歸還是那些身居幕後,手握貨源的經銷商、渠道商,它們與更下游的店家保持着微妙的關係,共同成為這個市場的「操盤手」。
事實上,不少銷售 PS5 的商家都已經形成了調價的「默契」。比如説上週,PS5 光驅版的價格還處於 7500 元大關,可本週起,大家都把價格降到了「6」字開頭,步調十分一致,很明顯就是上游的提貨價出現了變動。
黃牛們也沒打算説服那些「你不買我不買,奸商一天虧兩百」的普通消費者,他們心裏知道,真正會下單的其實都是不差錢的人,只要Sony產能上不來,就不擔心有價無市。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黃牛,都能夠以原價,甚至是低於原價的手段拿到貨,不少中小型店鋪,生意不大,只能和二級、三級代理商談價格,也沒人知道中間到底轉了多少手,除去運費等開銷後,自己還能賺多少,又是另一回事。
在複雜的中間商夾雜下,黃牛開價也就有很大的彈性,至於跌價的速度有多快,仍然還得看產品的熱度,以及後續補貨的情況。
▲ 圖片來自:Eurogamer
另一方面,PS5 本身在國內的「水貨」定位,也給了黃牛漲價的機會。
由於這些機器並沒有在中國大陸正式上市,很難追蹤到貨源出處,即便淘寶、閒魚上存在抬價行為,但沒有代理商負責,消費者們根本投訴無門。
有的玩家就跟我説,現在他就希望 PS5 行貨能儘快引進,讓這些黃牛的貨都砸在自己手上。
某種程度上説,一個有序行貨市場的意義也在於此。這在之前騰訊代理任天堂 Switch,以及更早的行貨 PS4 和 Xbox One 就有所體現。雖然行貨遊戲機存在諸多限制,但它們現身後,仍然可以給水貨市場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穩定整個市價。
沒人想「飢餓營銷」,但也得有貨
產品稀缺,價高者得。不談春運火車票,演唱會,球鞋或是限定手辦這些領域,對於流水線量產的 PS5 等這類消費電子產品來説,黃牛的瘋狂,本質上還是因為供需失衡,造成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不過,確保每個想買到產品的人都能買到貨,同時讓工廠僅生產出剛好滿足市場需求的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圖片來自:Bloomberg
蘋果顯然是供應鏈管理的正面例子。當時喬布斯邀請庫克加入蘋果時,看中的就是他成熟的供應鏈管理手段,他也確實改善了蘋果的庫存的週轉率。
良好的供應鏈最終還是體現在賣貨上。拿 iPhone 來説,就算首發日的貨源全部售罄,蘋果也會將付款訂單向後順延,並給出一個預測收貨的時間,如今 Facebook 在銷售 Oculus VR 設備時也採用了這一方案,讓消費者有所預期。
▲ 不關閉付款頁,但同時給出一個預計送達日期,很多人可能就不會光顧黃牛了
相比之下,遊戲行業在首發一款新品時,似乎都是在製造「飢餓營銷」的現象。如果你經歷過幾年前 PS4 首發日應該知道,當時Sony的供貨同樣十分緊張,一台機器被黃牛炒到了萬元價格,而 PS5 又將這段歷史又重演了一遍。
關鍵是,你也不知道Sony是真的手頭沒貨,還是假裝沒貨。
▲ 圖片來自:Gamerant
The Verge 在 《遊戲行業在銷售重要產品時,一直表現得很糟糕》一文中就吐槽説,今年 PS5、Xbox Series X 和 RTX 3080 這幾樣東西的預訂和銷售,都可以稱之為「徹底混亂的災難」。沒有訂單順延,也沒有合理的預約排隊機制,能不能買到全靠手氣。
這種銷售信息的不公開和不透明,也是黃牛最樂於看到的局面,這樣他們就可以營造稀缺感,並坐地起價。但如果所有廠商都可以像蘋果或是 Oculus 一樣,允許用户下單付款,同時將產品到貨時間提前告知,或許很多人就不會再去光顧黃牛的生意。
PS5 的缺貨只是暫時的,但何時能做到黃牛不再漲價,Sony也給不出準確的回答。業內預測,次世代主機這種供貨不足的情況,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才會有所緩解,當然Sony也應該慶幸,因為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微軟,在主機供貨問題上同樣不怎麼樂觀。
今年的聖誕商戰,任天堂可以躺贏了。
題圖來源:IGN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