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MateBook X Pro 體驗:11 代酷睿、3K 觸屏、多屏協同,組成它的「三板斧」
翡翠,因好看而常被古代文人指代美好的事物,譬如李商隱這句「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而到了現代,翡翠也常被各大品牌用在為產品配色命名上面,譬如這期的主角,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1 翡冷翠配色款(下文簡稱為 MateBook X Pro)。
剛剛踏入 2021 年,華為 MateBook 系列率先迎來了更新,打頭陣的便是旗艦系列 MateBook X Pro,它身上最奪人眼球的元素,便是這近似翡翠的顏色。
旗艦氣質,由內而外
翡翠的綠,配上金色的「HUAWEI」標誌,組成了 MateBook X Pro 的正面,沒有多餘的裝飾和線條。縱觀華為 MateBook 全系列產品,正面都沒有太大差別,無非是配色和尺寸大小的不同,但是這個翡冷翠配色,就是能讓人一眼就看出:它是旗艦產品。
我想主要是兩個設計要素營造出了這種直觀感受,一是這全鋁合金材質的機身,有助於提升視覺質感,表面的精密陶瓷噴砂帶來了較為親膚的手感,也不易沾染指紋和汗漬。
二來則是金色的 LOGO,會讓人自然聯想到「旗艦」、「高雅」、「雍華」等字眼,再配合深綠色調的整體顏色,便給人留下了高端的第一印象。
另外 MateBook X Pro 系列除了翡冷翠配色,還有三種顏色可選,去迎合不同人羣的個性。
好看的好用的都藏在 B、C 面
B 面的這款 13.9 英寸的 3K 觸控屏幕,看起來比其他同尺寸筆電上的更高更長,那是因為 MateBook X Pro 選擇了 3:2 的屏幕比例,搭配上三邊窄邊框的設計,從視覺上賦予它更大的屏幕視野,具體體現在瀏覽網頁、看文檔的時候,一屏能看到更多篇幅,以此提升效率,也是華為針對商務人羣的痛點而做出的抉擇。
▲ 同樣是 14 英寸,MateBook X Pro 卻能看見更多篇幅
不過有得必有舍,這樣的屏幕比例,放在遊戲娛樂用途變得不太適合。
在觀看流媒體電影和玩遊戲時,上下黑邊變得更寬,異常扎眼,此時外接顯示屏或許是最佳解決方案了。
這塊觸控屏幕擁有 100% sRGB 的色域,可以滿足一般修圖的需求。最高 450 尼特屏幕亮度,即便帶着 MateBook X Pro 跑去室外辦公,屏幕也看得清清楚楚,不過鏡面的設計多少會造成反射,影響觀感。
接口數量談不上豐富,勉強夠用,拓展塢還是得備上。
左側一個 3.5mm 音頻接口和兩個全功能 USB Type-C 接口,傳輸帶寬達 40Gbps,最高支持外接雙 4K 顯示器,也能接入 eGPU、拓展塢,還能在關機狀態下為移動設備充電,頗為實用;而右側則只有一個 USB-A 接口(USB 3.2 Gen1)。
C 面的設計熟悉得讓人倍感親切,右上角有一個二合一電源鍵,集合了指紋識別和開機的功能,在我按下開關的那一刻,Mate Book X Pro 就已準備好解鎖機器了,無需在解鎖界面再次掃描指紋,一步到位。這比 Windows Hello 的人臉識別更直接,在如今到哪都要戴口罩的時候,指紋解鎖也更為方便。
MateBook X Pro 從設計之初就沒有打算用 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因為它已經把攝像頭「砍」掉了,確切地説是從 B 面上「砍」掉,轉而放在了 C 面鍵盤位置上。
而那枚「消失」的攝像頭就隱藏在頂部一列功能鍵的正中間,F6-F7 之間的位置。往下重按鬆開,它便會貼着指尖彈起,重複同樣的動作再度隱藏。它採用手動開關的設計,註定不能用於 Windows Hello 面部識別功能,不然每次解鎖都要按下攝像頭,毫無疑問是違背了便利解鎖的宗旨。
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隱藏式攝像頭的設計,則是極其人性化的。大眾看多了黑客電影,對於筆電上的攝像頭也多了幾分警惕,面對一般筆電,我們只能像 facebook 的創始人扎克伯格那樣用貼紙把攝像頭擋住,而 MateBook X Pro 上的隱藏設計則更為優雅。
彈出式攝像頭旁邊的 F7 鍵,其功能便是「一鍵閉麥」,當麥克風和攝像頭同時被剝奪作用時,用户的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保障,尤其是對於商務人士而言,看到攝像頭未彈起,且 F7 的提示燈亮起(表示麥克風已關閉),或許能讓他們瞬間感到心安。
鍵盤採用全尺寸設計,按鍵段落感明顯,按壓時能明顯感覺出支撐的力度,讓輸入操作更加鏗鏘有力,這副鍵盤再一次刷新了我對輕薄本鍵盤的印象。
這鍵盤背光雖有兩級可調,但每次開機都需要重新按下 F3 鍵打開,如果在夜晚摸黑開機的話,還是會找不到鍵盤,甚至還得摸黑去找 F3 背光鍵。
給觸控板加點「料」
鍵盤下方的是一塊碩大的觸控板,而它的亮點不在於大,而是採用了壓力觸控的設計,整塊觸控板的壓力反饋都是一致的,靈敏度還算適中。
當用户配合「兩指/三指」進行「上劃/下劃」等手勢,可實現快速返回桌面等操作,手勢的觸發機制能讓人感覺出來是經過專門調教的,比一般筆電的手勢操作更好用。若光標的滑動能更加精準的話,用這塊觸控板完全替代鼠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在這塊觸控板下方,還隱藏了「華為分享」的觸發區域,把華為手機往上一靠,便能啓用「多屏協同」功能(首次使用須在電腦管家中啓用該功能)。
「多屏協同」的好處不用多贅述,文字、圖片、視頻等文件,都可以直接在華為手機和 MateBook 之間互相傳輸,而且沒有線纜的牽制。
一拖一拽,文件就從手機上傳到了電腦,這樣的交互邏輯讓我想起了電影「少數派報告」中的場景。新版本的多屏協同,一次最多可打開三個手機界面,工作/摸魚兩不誤(bushi)。
這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不方便拿起手機的時候,用電腦的屏幕進行移動端 App 的操作。
譬如到了公司,就把手機屏幕投到 MateBook 上面,打開微信小程序、點外賣、查找某地的路線、打車,這些以往只能拿起一旁的手機才能進行的操作,如今無需離開電腦鍵盤都可完成。
用户在這塊觸控屏上操作起來跟在手機上無二異。
「華為分享」,或是「多屏協同」,都是算得上是甜品級功能:沒有雖也能用,但當你在兩款性能類似的筆電之間猶豫不決之時,這功能的出現,必定成為影響最終抉擇的關鍵因素。或許不常用,但在關鍵時刻用上了,你會慶幸當初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
可「點擊這裏」看更詳細的用法介紹。
MateBook X Pro 的底部平平無奇,最引人注視的,是兩側的開槽。中間有隔斷將其一分為二,上半部分是散熱進/出風口,下半部分是喇叭出聲口。
其中左側是進風口,右側是出風口,而且風口對着底部吹,使用時感受不到熱風對手部的「物理攻擊」。
輕量化的殼之下,是滿足輕中度任務的性能與續航
在這副重為 1.33KG 的機殼之下,隱藏了 MateBook X Pro 升級後的內核。
它用上了 11 代酷睿 4 核 i7-1165G7 處理器,基礎頻率為 2.4GHz,最高可到 4.2GHz。或許是出於對英特爾鋭炬 Xe 集成顯卡的足夠信任,這一代不再搭載獨立顯卡。
另外還有 1TB SSD、16GB LPDDR4 內存、56Wh 容量的電池、全新的 Wi-Fi6 技術和一塊分辨率為 3000×2000 觸控全面屏的配置。
11 代酷睿 i7 核心被越來越多的旗艦輕薄本所使用,對於時常面對處理文字任務和中輕度圖形處理任務的用户,譬如我,已能完美應對大部分的工作了。
我甚至可以把 XBOX 手柄配對上,隨時來一把 Rogue-Lite 風格的「災厄逆刃」,還是在最高畫質下。
多虧了重新設計的散熱系統,面臨重度工作或是遊戲娛樂時,風扇轉起來了,但噪音控制得極好,輕微的風噪聲絲毫不影響外放着的遊戲音效。
而兩側的喇叭向下,對着桌面發出聲音並彈入我的耳朵裏,多了點層次感,聲場也變寬了,在那麼薄的機身(最厚處為 14.6mm)中發出如此大的聲量,也蠻令人驚訝的。
雖然掌託處沒有了那些音效認證的貼紙,聽感卻比大部分筆電來得要好,然而若想用來看大片的話,還是建議另接音箱。
體驗期間我都是默認開啓 3K 分辨率,從早上 11 點充滿電後脱離電源使用,電源模式調至最佳性能,方便我應對 LR 修圖等任務。
跟一般人一樣,開着十幾個網頁,同時碼着字,其中有 1 個小時還外接顯示器修圖,到了下午 6 點,MateBook X Pro 還剩下 19% 的電量,同時提示剩餘的電量還接着用 53 分鐘。
擁有這樣的續航力,應付緊急的移動辦公需求,MateBook X Pro 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隨機附帶的還有一個峯值功率為 65W 充電頭和一根 CtoC 數據線,大小和重量都跟如今手機的快充頭差不多大,因為充電頭有向下兼容的功率檔位,Android 手機用户外出,帶這套組合就足夠應付所有設備的充電場景了。
採用 Type-C 接口充電好處多多,譬如出差時,即便忘帶原裝充電器,還是能用自己的充電寶解決問題,只是速度快慢之別。
為了測試充電速度,我在筆電電量還剩 24% 的時候給它插上了電,50 分鐘後電量充至 72%,邊充邊用總共 1.5 小時的時間就能把它完全充滿。
縱觀這台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1 款較上代的提升並不大,總體延續着華為 MateBook 系列早已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優勢。
沒有在堆疊性能的路上一頭走到黑,畢竟那樣只會讓機身變得越來越笨重,所以它選擇利用 3:2 的屏幕比例和多屏協同功能,以提升商務人士的使用體驗。
三個配置版本的價格分別為:8999 元(i5/16GB/512GB)、9999 元(i7/16GB/512GB)和 11999 元(i7/16GB/1TB),這與同類競品的定價策略較為接近,對身處華為生態圈的用户而言,這幾乎是一款必入的筆電產品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剛剛踏入 2021 年,華為 MateBook 系列率先迎來了更新,打頭陣的便是旗艦系列 MateBook X Pro,它身上最奪人眼球的元素,便是這近似翡翠的顏色。
旗艦氣質,由內而外
翡翠的綠,配上金色的「HUAWEI」標誌,組成了 MateBook X Pro 的正面,沒有多餘的裝飾和線條。縱觀華為 MateBook 全系列產品,正面都沒有太大差別,無非是配色和尺寸大小的不同,但是這個翡冷翠配色,就是能讓人一眼就看出:它是旗艦產品。
我想主要是兩個設計要素營造出了這種直觀感受,一是這全鋁合金材質的機身,有助於提升視覺質感,表面的精密陶瓷噴砂帶來了較為親膚的手感,也不易沾染指紋和汗漬。
二來則是金色的 LOGO,會讓人自然聯想到「旗艦」、「高雅」、「雍華」等字眼,再配合深綠色調的整體顏色,便給人留下了高端的第一印象。
另外 MateBook X Pro 系列除了翡冷翠配色,還有三種顏色可選,去迎合不同人羣的個性。
好看的好用的都藏在 B、C 面
B 面的這款 13.9 英寸的 3K 觸控屏幕,看起來比其他同尺寸筆電上的更高更長,那是因為 MateBook X Pro 選擇了 3:2 的屏幕比例,搭配上三邊窄邊框的設計,從視覺上賦予它更大的屏幕視野,具體體現在瀏覽網頁、看文檔的時候,一屏能看到更多篇幅,以此提升效率,也是華為針對商務人羣的痛點而做出的抉擇。
▲ 同樣是 14 英寸,MateBook X Pro 卻能看見更多篇幅
不過有得必有舍,這樣的屏幕比例,放在遊戲娛樂用途變得不太適合。
在觀看流媒體電影和玩遊戲時,上下黑邊變得更寬,異常扎眼,此時外接顯示屏或許是最佳解決方案了。
這塊觸控屏幕擁有 100% sRGB 的色域,可以滿足一般修圖的需求。最高 450 尼特屏幕亮度,即便帶着 MateBook X Pro 跑去室外辦公,屏幕也看得清清楚楚,不過鏡面的設計多少會造成反射,影響觀感。
接口數量談不上豐富,勉強夠用,拓展塢還是得備上。
左側一個 3.5mm 音頻接口和兩個全功能 USB Type-C 接口,傳輸帶寬達 40Gbps,最高支持外接雙 4K 顯示器,也能接入 eGPU、拓展塢,還能在關機狀態下為移動設備充電,頗為實用;而右側則只有一個 USB-A 接口(USB 3.2 Gen1)。
C 面的設計熟悉得讓人倍感親切,右上角有一個二合一電源鍵,集合了指紋識別和開機的功能,在我按下開關的那一刻,Mate Book X Pro 就已準備好解鎖機器了,無需在解鎖界面再次掃描指紋,一步到位。這比 Windows Hello 的人臉識別更直接,在如今到哪都要戴口罩的時候,指紋解鎖也更為方便。
MateBook X Pro 從設計之初就沒有打算用 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因為它已經把攝像頭「砍」掉了,確切地説是從 B 面上「砍」掉,轉而放在了 C 面鍵盤位置上。
而那枚「消失」的攝像頭就隱藏在頂部一列功能鍵的正中間,F6-F7 之間的位置。往下重按鬆開,它便會貼着指尖彈起,重複同樣的動作再度隱藏。它採用手動開關的設計,註定不能用於 Windows Hello 面部識別功能,不然每次解鎖都要按下攝像頭,毫無疑問是違背了便利解鎖的宗旨。
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隱藏式攝像頭的設計,則是極其人性化的。大眾看多了黑客電影,對於筆電上的攝像頭也多了幾分警惕,面對一般筆電,我們只能像 facebook 的創始人扎克伯格那樣用貼紙把攝像頭擋住,而 MateBook X Pro 上的隱藏設計則更為優雅。
彈出式攝像頭旁邊的 F7 鍵,其功能便是「一鍵閉麥」,當麥克風和攝像頭同時被剝奪作用時,用户的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保障,尤其是對於商務人士而言,看到攝像頭未彈起,且 F7 的提示燈亮起(表示麥克風已關閉),或許能讓他們瞬間感到心安。
鍵盤採用全尺寸設計,按鍵段落感明顯,按壓時能明顯感覺出支撐的力度,讓輸入操作更加鏗鏘有力,這副鍵盤再一次刷新了我對輕薄本鍵盤的印象。
這鍵盤背光雖有兩級可調,但每次開機都需要重新按下 F3 鍵打開,如果在夜晚摸黑開機的話,還是會找不到鍵盤,甚至還得摸黑去找 F3 背光鍵。
給觸控板加點「料」
鍵盤下方的是一塊碩大的觸控板,而它的亮點不在於大,而是採用了壓力觸控的設計,整塊觸控板的壓力反饋都是一致的,靈敏度還算適中。
當用户配合「兩指/三指」進行「上劃/下劃」等手勢,可實現快速返回桌面等操作,手勢的觸發機制能讓人感覺出來是經過專門調教的,比一般筆電的手勢操作更好用。若光標的滑動能更加精準的話,用這塊觸控板完全替代鼠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在這塊觸控板下方,還隱藏了「華為分享」的觸發區域,把華為手機往上一靠,便能啓用「多屏協同」功能(首次使用須在電腦管家中啓用該功能)。
「多屏協同」的好處不用多贅述,文字、圖片、視頻等文件,都可以直接在華為手機和 MateBook 之間互相傳輸,而且沒有線纜的牽制。
一拖一拽,文件就從手機上傳到了電腦,這樣的交互邏輯讓我想起了電影「少數派報告」中的場景。新版本的多屏協同,一次最多可打開三個手機界面,工作/摸魚兩不誤(bushi)。
這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不方便拿起手機的時候,用電腦的屏幕進行移動端 App 的操作。
譬如到了公司,就把手機屏幕投到 MateBook 上面,打開微信小程序、點外賣、查找某地的路線、打車,這些以往只能拿起一旁的手機才能進行的操作,如今無需離開電腦鍵盤都可完成。
用户在這塊觸控屏上操作起來跟在手機上無二異。
「華為分享」,或是「多屏協同」,都是算得上是甜品級功能:沒有雖也能用,但當你在兩款性能類似的筆電之間猶豫不決之時,這功能的出現,必定成為影響最終抉擇的關鍵因素。或許不常用,但在關鍵時刻用上了,你會慶幸當初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
可「點擊這裏」看更詳細的用法介紹。
MateBook X Pro 的底部平平無奇,最引人注視的,是兩側的開槽。中間有隔斷將其一分為二,上半部分是散熱進/出風口,下半部分是喇叭出聲口。
其中左側是進風口,右側是出風口,而且風口對着底部吹,使用時感受不到熱風對手部的「物理攻擊」。
輕量化的殼之下,是滿足輕中度任務的性能與續航
在這副重為 1.33KG 的機殼之下,隱藏了 MateBook X Pro 升級後的內核。
它用上了 11 代酷睿 4 核 i7-1165G7 處理器,基礎頻率為 2.4GHz,最高可到 4.2GHz。或許是出於對英特爾鋭炬 Xe 集成顯卡的足夠信任,這一代不再搭載獨立顯卡。
另外還有 1TB SSD、16GB LPDDR4 內存、56Wh 容量的電池、全新的 Wi-Fi6 技術和一塊分辨率為 3000×2000 觸控全面屏的配置。
11 代酷睿 i7 核心被越來越多的旗艦輕薄本所使用,對於時常面對處理文字任務和中輕度圖形處理任務的用户,譬如我,已能完美應對大部分的工作了。
我甚至可以把 XBOX 手柄配對上,隨時來一把 Rogue-Lite 風格的「災厄逆刃」,還是在最高畫質下。
多虧了重新設計的散熱系統,面臨重度工作或是遊戲娛樂時,風扇轉起來了,但噪音控制得極好,輕微的風噪聲絲毫不影響外放着的遊戲音效。
而兩側的喇叭向下,對着桌面發出聲音並彈入我的耳朵裏,多了點層次感,聲場也變寬了,在那麼薄的機身(最厚處為 14.6mm)中發出如此大的聲量,也蠻令人驚訝的。
雖然掌託處沒有了那些音效認證的貼紙,聽感卻比大部分筆電來得要好,然而若想用來看大片的話,還是建議另接音箱。
體驗期間我都是默認開啓 3K 分辨率,從早上 11 點充滿電後脱離電源使用,電源模式調至最佳性能,方便我應對 LR 修圖等任務。
跟一般人一樣,開着十幾個網頁,同時碼着字,其中有 1 個小時還外接顯示器修圖,到了下午 6 點,MateBook X Pro 還剩下 19% 的電量,同時提示剩餘的電量還接着用 53 分鐘。
擁有這樣的續航力,應付緊急的移動辦公需求,MateBook X Pro 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隨機附帶的還有一個峯值功率為 65W 充電頭和一根 CtoC 數據線,大小和重量都跟如今手機的快充頭差不多大,因為充電頭有向下兼容的功率檔位,Android 手機用户外出,帶這套組合就足夠應付所有設備的充電場景了。
採用 Type-C 接口充電好處多多,譬如出差時,即便忘帶原裝充電器,還是能用自己的充電寶解決問題,只是速度快慢之別。
為了測試充電速度,我在筆電電量還剩 24% 的時候給它插上了電,50 分鐘後電量充至 72%,邊充邊用總共 1.5 小時的時間就能把它完全充滿。
縱觀這台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1 款較上代的提升並不大,總體延續着華為 MateBook 系列早已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優勢。
沒有在堆疊性能的路上一頭走到黑,畢竟那樣只會讓機身變得越來越笨重,所以它選擇利用 3:2 的屏幕比例和多屏協同功能,以提升商務人士的使用體驗。
三個配置版本的價格分別為:8999 元(i5/16GB/512GB)、9999 元(i7/16GB/512GB)和 11999 元(i7/16GB/1TB),這與同類競品的定價策略較為接近,對身處華為生態圈的用户而言,這幾乎是一款必入的筆電產品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