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 ROG 遊戲手機 5 幻影首發體驗:18GB 運存旗艦,玩遊戲有多爽?
ROG 玩家國度,又名敗家之眼,這名字在 PC 玩家間,可以説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隨着手遊越來越火,尤其是 2018 年暴雪嘉年華上,動視暴雪 CEO 的那句「難道你們都沒有手機嗎?」,讓傳統 PC 廠商也坐不住了。
在這一契機之下,ROG 在 2018 年也開始涉足遊戲手機領域。前後推出了 3 款產品,如今來到了第四款,騰訊 ROG 遊戲手機 5 系列(以下簡稱為 ROG 5)。
ROG 作為華碩旗下的一條專攻遊戲的產品線,性能配置一定是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謂的要做到比市面上最好的產品還要好。SoC 仍沒到換代週期,要在「人有我有」的領域裏與競品拉開距離難度頗大,不如另闢蹊徑,把內存數拉滿吧。
18GB 運行內存,不玩虛的
18GB,這是我手上這台 ROG 5 幻影的運行內存數,比我正用着的電腦還要多 2GB。看着系統設置中的這串數字,這讓我夢迴 2015 年。
那時手機剛剛普及 4GB 內存,自那時起外界就有一種預言,大概意思是指 Android 手機的內存數很快就會趕上筆電甚至台式機了,當年最新的 iPhone 6s Plus 的內存只有 2GB。
Android 陣營這邊,正如預言所説那樣,運行內存呈指數級上升,來到了現在的 18GB,內存在手機中的作用,就像是銀行中的存款,存款越多,你所能承受的抗風險能力就越強。內存數越大,多任務的執行強度和能力也相應地變更高。
不過如今的 Android 原生系統,或是基於 Android 開發的本地化系統,其多任務管理能力已經變得很強,在我的日常使用過程中,殺後台的情況已經變得罕見,但罕見不代表完全消失,偶爾還是會遇到內存不足 app 強行退出的情況。
所以既然 ROG 5 直接把內存天花板抬到 18GB 的高度,我也用極端的使用場景對其進行測試,直接打開 25 個 app,其中包含 5 款國內主流視頻應用。
悉數打開後回到第一個 app,仍然秒開且保留原有界面,接着把之前打開過的 app 依次再點開,情況依舊相同,全程也沒有遇到應用崩潰的情況,想必 ROG 5 配備的 18GB LPDDR5 內存應付絕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都綽綽有餘了。
雖説日常使用過程中,我們不太會在短時間內打開一堆應用並來回切換,然而隨着使用時長日積月累,18GB 巨量內存便體現出其價值。
迴歸到實際使用場景中,在我將它作為主力機的這段時間裏,所有應用都能流暢運行,響應迅速,即點即開。騰訊 ROG 遊戲手機 5 幻影擁有的 18GB 內存 + 512GB 存儲空間的配置,讓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不會過時。
不過在硬件參數堆滿的情況下,ROG 5 的軟件層面實力略顯不足,基於 Android 11 開發的 ROG UI,整體體驗接近原生,在一些本地化場景下,適配做得並不是那麼好,若想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主力機,還需加把勁。
外形依舊硬核
久等了,我知道大家早就想看看 ROG 5 的全貌了,這就為大夥奉上圖賞。
ROG 5 幻影作為系列中的頂配產品,從包裝到手機外觀都極其精緻。
包裝採用的是對稱六邊形的外形,雖不像初代 ROG 公文包的設計那樣炫酷,但依舊有着豐富的視覺元素,很難用特定的風格去形容它,但上面印着的交錯線條和數字代碼,把我的中二之魂都勾了出來。
對了,盒子的一角印有騰訊遊戲的 Logo,意味着它對騰訊系手遊有更好的優化傾向。
外面那層包裝紙內襯印有一幅賽博朋克風格的城市畫像,有點像某個遊戲的設定集,事實上,ROG 打造了一部完整的漫畫短片。
打開包裝後,可以看到兩邊印着的漫畫,用 ROG 5 的 AR 掃描功能,便能觀看完整的漫畫短片。
包裝內有手機本體、説明書、卡針、鏤空硬塑料殼、65W 的原裝充電頭、尼龍數據線和酷冷風扇 5。
重頭戲當然是 ROG 5 幻影本身,然而有了酷冷風扇 5,這套遊戲裝備才算完整。
這部頂配版本的 ROG 5 幻影,只有一個幻影白配色,後蓋元素過於豐富,白色的大猩猩玻璃 3 做基底,黑色線條加上陰刻文字,還有藍色紋路作點綴。
引用打造出充滿未來感的外觀
這是官方的説法,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但當那塊鏡面般的單色 PMOLED 屏幕亮起時,未來感撲面而來,在智控中心中可以設置不同場景下的不同動效,譬如亮屏、充電中、外接設備時、來電時,而且每個場景都有數種動畫可供玩家切換。
當我把 ROG 5 的後蓋秀給同事看時,男同事都直呼帥爆。而我只恨,在與它相處的大部分時間裏,這塊「ROG 個性視窗」都不在我的視線範圍內,沒能多看它幾眼。
整體做工精緻,觸感細膩且光滑。
頂部三枚攝像頭分別是:
引用索尼 IMX686 6400 萬像素主攝,F1.8 光圈,支持像素四合一技術;
125°超廣角鏡頭,1300 萬像素,F2.4 光圈;
500 萬像素微距相機。
配合炫酷的後蓋,後攝區域專門做了不規則的圖形加工,視覺上更富衝擊力。
後蓋兩側的曲面過渡至金屬中框,順暢自然。機身側面都被擠滿,左側是 USB Type-C 接口和風扇接口,而按鍵則全部設置在右側,除了突起的音量鍵和鎖屏鍵外,兩端還有觸控的超聲波肩鍵,在遊戲中能派上大用場。
底部則有一個 USB Type-C 接口和 3.5mm 音頻接口,為什麼有兩個 Type-C 接口呢?看到後頭遊戲部分你就懂了。
既然外觀那麼硬核,體量自然也是如此,機身淨重 238 克,不輕,但看在內置兩塊電池總計 6000mAh 大容量的份上,勉強也能接受。
屏幕不挖孔,不留遺憾
ROG 5 實現全面無孔屏的方式,是不惜將額頭和下巴墊厚,以放下前置鏡頭和立體雙揚聲器,正面這一塊 6.78 英寸三星 AMOLED E4 屏幕得以保留最完整的形態呈現在玩家眼前,144Hz 的刷新率和 300Hz 的觸控刷新率,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三星最好刷新率的一款屏,一切都是為了電競。
拋開極高的刷新率,這塊屏幕也是極好的:
引用分辨率:2448×1080;
屏幕寬高比:20.4:9;
色域:111% DCI-P3;
色偏:Delta E 均值<1;
HDR10+認證;
峯值亮度:1200 nits @APL1;
最低亮度:5 nits
無論是日常使用或是遊戲過程中,這塊屏幕都沒有令我失望,平日刷新率可調至 120Hz ,進入遊戲時再切換至 144Hz,在性能和功耗之間人為地取得一個平衡。
目前手機廠商都將發力點集中在屏幕上面,而且在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之間取捨時,多數都選擇了後者,消費者和市場也都給出了迴應:具備高刷新率能力的產品,往往比單純高分辨率的產品,銷量往上翻幾番。
將重心放在遊戲上的 ROG 5,自然也會優先選擇高刷新率,事實上,高刷屏這股風潮,最早便是由遊戲手機颳起的。今天的 ROG 5,依舊走在行業前列。
遊玩體驗如德芙般絲滑
説完屏幕,接下來便來到本文的重中之重,遊戲部分。
ROG 5 的遊戲體驗,大概由 4 部分構成:軟硬件、配件,振感和音效。
深耕遊戲手機市場,ROG 5 自有一套體系,首先是與騰訊遊戲的合作,目前除 CODM 外,幾乎全部騰訊系射擊遊戲均支持 90Hz 甚至更高幀率模式,其中穿越火線和王牌戰士更是直接支持 144Hz 模式,每一次轉身開鏡,都絲般順滑,快人一步。
系統層面,ROG 5 則是提供了 X 模式,相當於遊戲筆電中的「一鍵超頻」,在此模式下,處理器開啓滿頻狀態,內存也將 18GB 直接拉滿,玩家能排除掉硬件上的變量,單純是技術上的較量,輸了只能怪自己菜了。
然而 ROG 5 早就幫玩家想到了技術提升的方法,那就是他人所不能的 6 指操作。
拉下狀態欄,一鍵開啓 AirTrigger 5 模式,或在遊戲中從左側邊緣右劃打開遊戲精靈界面,將超聲波肩鍵映射到屏幕上相應按鍵,我的習慣是將左鍵設為扳機,右鍵則設為開鏡。這一套 4 指方案就夠我大殺四方了。
然而 ROG 5 覺得 4 指操作還不夠炫,於是在後蓋偏下的位置,設置了兩塊小的感應區域,滑動可以即可觸發預設動作,輕鬆達成 6 指戰神。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 ROG 5 的全部看家本領,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裝上酷冷風扇 5,還有更多玩法等着你。
酷冷風扇 5 不僅變更了外形設計,還別出心裁地加入了兩個按鍵和一個支架,微微外翹的左右鍵,同樣可以通過映射功能,實現某些特定技能,譬如分別映射成左右探頭,那麼你在和平精英中打出一頓騷操作的速度,會比誰都快。
手忙腳亂?不存在的。
藉助酷冷風扇 5 背後的支架,還能將手機立在桌面上,是不煲劇吃不下飯黨的必備神器。
或許 ROG 的設計師經受多年用户吐槽,才得以在這一代,設計出酷冷風扇的最佳形態,一個配件,文能支撐整機看戲,武能輔助遊戲和散熱,豈不妙哉。
説到散熱,就必須提一提酷冷風扇 5 所起到的作用了。以最高畫質 60 幀的狀態遊玩 30 分鐘的原神,能收穫頗為上乘的遊玩體驗,不過後蓋温度很快就飆升至 42°C 以上,熱量集中在中心 CPU 位置。裝上酷冷風扇 5 後,系統自動進入 X+ 模式,火力全開,光聽聲音其實感覺風量並不大,最高轉速可達 5200 轉/分,佩戴一段時間後摘下,再用熱成像儀測量發現,中心温度有明顯的下降,整機温度亦得到緩解。
性能硬件方面無需多言,必然是目前的頂流配置:
引用2.84 GHz 高通驍龍 888 SoC,5nm 工藝製程,64 位 8 核 ;
18GB LPDDR5 運行內存 + 512GB UFS 3.1 存儲空間;
6.78 英寸三星 AMOLED E4 屏幕,2448×1080 分辨率;
雙前置對稱式立體聲揚聲器,Dirac 調音;
6000mAh 雙電芯 + 65W 超充,支持 QC5.0 + PD3.0 快充;
支持 WiFi 6E 和藍牙 5.2 協議。
我分別用五款遊戲對 ROG 5 進行測試,在進入遊戲前,為其裝上酷冷風扇 5,自動進入 X+ 模式。
一上來就是硬骨頭,崩壞 3,打開遊戲後直接進入設置,畫質拉至最高,開啓 90 幀模式,戰鬥過程中,幀數基本穩定,偶爾的波動也不影響遊玩。
▲ 崩壞 3
後面的使命召喚手遊、王牌戰士、穿越火線:槍戰王者,三款射擊遊戲的表現更加穩定,幀數分別穩定於 60、143.8、143 幀上下,加上 6 指操作,想輸都難。
▲ 使命召喚手遊
▲ 王牌戰士
▲ 穿越火線:槍戰王者
最後進行測試的,是原神。這款遊戲堪稱次世代手遊,此前鮮有能在極高畫質 60 幀模式下流暢運行的機型,我們看看 ROG 5 幻影的表現吧。
從 Perfdog 的測試畫面中可以看到,ROG 5 尚未能完全征服原神,但比起其他手機,幀率波動的幅度已經相對平緩,極高 60 幀畫質模式下,幀數在 40-60 之間徘徊。
▲ 原神
進入城鎮後,幀數還會進一步降低,若關閉一些對畫質影響不大的特效,可以緩解一部分掉幀的情況。
遊戲整體的體驗,除視覺外,別忘了還有聽覺,雙揚聲器設計配以瑞典 Dirac 音頻公司的聲音調教,整體音質渾厚震撼,音量也比一般手機更加響亮。尤其在和平精英中,能明顯提升聽聲辯位的效率,以往我只有戴上耳機後,才能收穫類似效果。
ROG 5 上的 X 軸線性馬達也值得稱道一番,無論是平時的打字輸入振動,還是遊戲中按下肩鍵時的動感反饋,皆精準且有力,拳拳到肉的感覺,對提升整體遊玩感受有奇效。
不過 ROG 5 擁有了野獸般的性能之後,也有其煩惱,太大太重是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如果要將它作為平日的主力機去使用,難免遇到許多不便。譬如難以單手操作;將它放在褲袋裏會下墜等等。
而後是續航,在 X+ 模式下,即便有了 6000mAh 大容量電池的加持,靠電池供電也只能玩 4 個小時遊戲,跟常規旗艦手機的續航表現相差不遠,不過原裝 65W 快充回血迅速,半小時便能將零電量的 ROG 5 充至 78%,55 分鐘內完全充滿。
ROG 5 之所以會有兩個 Type-C 接口,是為了在橫握手機且外接風扇的情況下,也能從底部進行充電,邊充電邊玩遊戲不再是玩家的痛。
初心不改,個性依存
ROG 5 幻影在遊戲體驗方面延續着 PC/筆電領域的優良傳統,硬件為主軟件為輔,方可呈現出最佳的遊戲體驗,感謝 ROG 保留着對遊戲手機定位的堅持,在如今趨同性越來越高的手機市場中,ROG 5 這樣獨特的產品更加難能可貴,市場需要這樣的產品,以滿足不同人羣的需求。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