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跟 MacBook 對着幹的產品,能否成功?


去年年末 Apple 推出了搭載 Arm 版芯片的 MacBook,一面因自研芯片 M1 提供了強大性能和極低功耗表現而備受關注,另一方面則因其不可自行增加內存的「缺陷」而被口誅筆伐。

巧的是,有一家美國初創公司要跟 MacBook 的產品理念對着幹。

未來筆電之光?還是曇花一現?

這家名為 Framework 的公司,將在今年夏天推出一款主打模塊化理念的筆記本產品,其預搭載一塊 13.5 英寸的 3:2 寬高比的屏幕,還有一個完整的筆電框架。在此之上,用户可以自行更換主板、接口、鍵盤、內存,甚至是屏幕邊框等等元素。


從官方釋出的拆裝視頻可以看出,目前產品的組裝流程已經相當成熟,幾乎所有零部件都能通過拆開 C 面面板後進行更換組裝,背面所設置的,只有無線網絡等小模塊,看起來是可以通過熱插拔的形式進行更換的,整機重量大概會在 1.3KG 以內,厚度嘛,最薄處為 1.58cm,體量與 MacBook Air 相似,略厚一點點。


顯然這款產品的賣點之一便是模塊化,將 PC 上的 DIY 理念移植到筆電上,這想法很新鮮但絕非首創,在 Framework 之前就有前輩把這一理念付諸實踐了。

它的前輩們,結局讓人喜憂參半

早在 2015 年,一個叫 SOLO Notebook 的品牌就推出一款模塊化筆電產品,還打出了 As easy as Lego 的宣傳口號,他們沒騙人。它的鍵盤、觸控板、屏幕等模塊像積木一樣,通過 USB 接口(當時用的還是 Micro USB)相連,就連外觀長得也像是樂高玩具。


而戴爾旗下的外星人系列,也在一年前推出的 Area-51m 系列中,引入了模塊化設計,因其使用的是桌面級處理器,所以不僅常規的內存和硬盤可以被拆卸更換,處理器和顯卡也同樣可以。

然後一些產品選擇了另一種形態,筆電本身輕薄化,但支持外置的 GPU 拓展塢,在外保持輕便苗條的身材,回到家接上強大的外置顯卡,則露出狂野的另一面。這種設計得到了不少用户的青睞,不過由於高昂的價格,這類產品只受到一小撮遊戲愛好者的關注。

跳出筆電市場,讓我們把目光看向移動電子產品領域,模塊化設計是隔三岔五就會出現一次的風潮。

譬如在隔壁手機產品上面,就被試驗過許多次,LG G5、 Moto Z Play、Google Project Ara 都用自身行動證明了, 這條路根本走不通,失敗的原因大概可以總結成兩個方面:成本高、需求小。

▲ LG G5 圖片來源:engadget
上面提到的三款產品,都是從 0 開始做起,推出的功能模塊也只能在自家產品生態中去實現,固步自封的模塊化設計,與 MacBook 一類的封閉產品也沒差。

而且手機這一品類,更新速度較快。據極光 2019 年 Q3 智能手機行業季度數據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手機用户換機頻率大多集中在 2-3 年,佔 29.7%,3 年以上才換機的用户僅 24.7%。

▲ 圖片來源:極光大數據

消費者換機背後的主要動力,除了更換陣營外,便是為了獲得更流暢的使用體驗,還有不少用户是因為看膩了現役手機的外觀,就想換一台新的。

以上列出的模塊化產品都只能升級相機、電池等模塊,滿足不了用户更換性能硬件的需求,更做不到更換陣營,自然難以被用户接受。

▲ 圖片來源:極光大數據

雖然模塊化的這一標籤,幾乎在手機圈裏徹底消失。而在其他消費電子領域,還有一線生機,譬如運動相機圈裏的異類:Insta360 One R。


借用了傳統相機可換鏡頭的設計,讓一台運動相機同時滿足全景和高畫質兩種需求,算是頗有意思的嘗試,但也因可拆卸的特性,削減了運動相機必須的防水防塵性能,或許亦是因此,才讓極限運動愛好者望而卻步選擇了更為保險的一體式設計產品吧。

可見 Framework 僅靠模塊化筆電設計的賣點,成功的幾率不太樂觀,或許得找其他賣點去包裝自己了 。

Framework 的創始人 Nirav Patel 想到了環保議題。

減少電子垃圾或許是賣點,但非靈丹妙藥

目前無論是筆電還是手機,每一次換代都意味着舊機器會被淘汰,沒有壞的還能當閒置出手賣給有需要的人,延續它的生命,若是徹底報廢的產品,最終歸宿便是成為電子垃圾,被丟到堆填區或有專人進行回收處理。

而在台式 PC 上,我們的做法會有些許差別:當遇到某個零件壞掉的情況,多數人會直接上網購買相應零件進行更換。

即便產品換代,也會選擇只升級某些部件,無需整機迭代,由此減少了電子垃圾的產生速度和頻率,久而久之,對長遠的環境保護大計而言,有百益而無一害。

顯然 Patel 也希望用模塊化的設計,做出有益於地球母親的事,或許正因為心懷這一個願景,才有了 Framework 這個項目。

然而品牌可以用環保的故事去包裝產品,但又有多少用户真的會為此買賬呢?環保只能是加分項,難以成為其產品力。

真正的產品力,還得看用户最關心的:實用性。

如果它能解決用户痛點的話,搞不好真能成

從產品官網上,看得出來這款筆電預留了內存和 SSD 的位置,最多可拓展至 64GB 內存和 4TB SSD,而若想更換處理器,就需要把整塊主板都換掉,對應不同處理器,散熱方案也略有不同。

目前可選的處理器方案分別是十一代酷睿 i5-1135G7、i7-1165G7 和 i7-1185G7,硬件配置方面足以對標主流的輕薄本,即便沒有了模塊化設計這一噱頭,在選購辦公筆電的時候,我也願意多看它幾眼。


雖然 Framework 的產品形態暫時只有這一款,然而若預定量可觀,或者得到了金主爸爸的支持,之後推出更多尺寸的機型和更強的性能拓展包,便能凸顯出其模塊化優勢。


不過擺在 Patel 面前更緊迫的問題,還是成本,和如何讓消費者觀念產生轉變。

PC 的定製化之路走了三十餘年,才發展至如今百花齊放的自由市場的樣子,但還好 Framework 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需要將所有坑再趟一遍,現有的加工和組裝工藝已經可以生產出這款模塊化筆電中的大部分零部件,但如何降低成本讓售價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是 Patel 需要解決的問題。

成本問題頗為棘手,但這是否能得到妥善解決,還得看消費者對模塊化筆電的接受程度有多高,換句話説,用户願意買賬,採購成本便能降低。

Emm,這下又繞回來了,看來 Framework 能否成功,還得在實際產品推出後,靜待市場反應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MacBook  Fra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