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新的 iMac 、 iPad Pro 和 AirTag,蘋果發佈會最值得關注的 3 個細節我們找全了
2021 蘋果的「春晚」上,iMac 更換了設計,意味着 iMac 系列新起點。iPad Pro 上的 mini LED 屏幕素質坐實了 Pro 之名。AirTag 帶來的空間準確定位技術,更像是為後續的 AR 準備。Apple TV 4K 有着大幅度的性能升級,帶來了更好的畫質,可惜它還無法走入尋常家。至於 iPhone 12 系列的紫色,是真的漂亮、好看。
面對這幾大硬件新品,在驚喜之餘,總覺得今年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iMac 也搞「文藝復興」了?
等了十年,iMac 終於換了設計。
它不再追求此前 iMac 背部流線型的設計,轉向了「直角」風格,與 iPhone 12 和 iPad 設計風格接近。從圓潤到直角,這即是蘋果幾年在設計風格上的改變,也是技術革新帶來的促動。
這個「技術」就是 M1 芯片,沒錯 iMac 也用上了 M1,算上此前的 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M1 Inside 的 Mac 系列正在壯大。參考 iMac,後續的 MacBook 應該也會用上新設計元素了。
同時,機身不再是單一的鋁合金色,而是與 23 年前的 iMac G3 類似,用上了多彩的顏色,而且一口氣推出了 7 款,配合上下厚度一致的機身,有種超大號的 iPad 既視感了。
不像 M1 版本的 MacBook Air,iMac 內部的空間被充分利用,有散熱用的風扇,也有「空間音頻」的音響系統。
有了主動散熱,那 iMac 上的 M1 芯片應該會有着更好的性能釋放,理論上應該跟 Mac mini 和 MacBook Pro 差不多,反正是要優於被動散熱的 MacBook Air 就對了。
只是,在產品線的安排上,iMac 其實是跟 MacBook Air 同是入門級(非 Pro)。
iMac 有着一個定價 9999 元的「乞丐」版,相對於標準版的 iMac,它在 GPU 核心、鍵盤、端口數量、最高支持存儲以及顏色上有所差異。
低配版 iMac 只提供藍色、綠色、粉色、銀色四色,少了橙色、紫色和黃色。
低配版的 iMac M1 芯片只有 7 個 GPU 核心,應該是鎖核,類似低配版的 MacBook Air。且最高存儲只支持到 1TB,標準版則是 2TB。
輸入設備上,附送的秒控鍵盤並沒有 Touch ID 按鍵,不過可以加錢選配。
擴展端口只有 2 個雷靂 3/USB 4 接口,標準版是 4 個(2 個 USB 3 和 2 個雷靂 3/USB 4)。
整體來説,9999 元的 iMac 是為了降低門檻而出現,機內規格上的取捨,其實對於一些輕度用户來説,影響不大。
近年來,蘋果越來越喜歡在非 Pro 產品線上使用多彩機身,iPad Air、iPhone 12 都是如此,更活潑和清新,多彩的運用也讓這些科技產品多了一些温度。
而在 Pro 專業系列上,蘋果仍舊剋制,只提供黑色、銀色這類經典配色,即使在 Pro 系列的 iPhone 上,它的配色呈現更為內斂,想賦予它們一種冷峻的科技感。
不論蘋果的產品線如何擴充,不同顏色的運用,無需記住產品具體的型號,都可以很好的判斷出產品的等級,多彩配色的非 Pro 產品線去面向大眾,而單一接近金屬原色的 Pro 系列去面向專業用户,應該是現在以及後續蘋果所有產品線所遵循的一個理念。
那如此一來,是不是 Mac mini 後續也會有更多的配色了?
iPad Pro 12.9 距離生產力只差一步
「貴不是 iPad 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搭載 mini LED 的 iPad Pro 終於亮相了,關於 mini LED 的技術細節可以查看我們之前的文章,在這裏就不再複述了。簡言,mini LED 有着媲美 OLED 的動態範圍,還有着超高的亮度。
因此,新款 iPad Pro 12.9 的屏幕素質幾乎可以媲美售價 4 萬 8 的 Pro Display XDR 顯示屏。如此來看,縱使 iPad Pro 售價上萬,它仍然可以貼上「性價比」的標籤。
規格上,包括 11 英寸 iPad Pro,iPad Pro 整個系列都用上了 M1 芯片,且從蘋果官網來看,沒鎖核,滿血版。
只是,以 Mac mini 為例,M1 的功耗閒置大概是 6.8W,峯值可以來到 39W,不過它跑的是 macOS。至於在 iPad Pro 12.9、iPad Pro 11 這兩台運行 iPadOS 設備上,M1 到底能有多大的性能釋放,以及何種表現(對比 A12Z),還是要等真機上手了。
在官網上,蘋果也罕見的在 iPad Pro 技術規格中把「內存」和「電池」標註出來,iPad Pro 11 和 iPad Pro 12.9 都是如此,越來越像 Mac 了。
用上了 M1 芯片之後,在硬件上,iPad Pro 和 Mac 系列幾乎一致,沒有界限,只是形態不同而已,蘋果的產品線正在融合和細分,它們之間的就差一層窗户紙了。
M1 芯片的 Mac 能裝 iOS App,如果反過來,iOS 設備如果能放開限制直接裝桌面級應用呢?
似乎這才是蘋果要的「終局」,用一枚 M1 自研 ARM 芯片徹底打通 iOS 與 macOS。至於怎樣把這兩個系統較為合理的分開、分配,還是要等 6 月份的 WWDC 了。或許 6 月份後,才能激發出 iPad Pro 12.9 身上全部的生產力。
另外,新的 iPad Pro 12.9 也悄悄改變了一些細節,比如用上了 mini LED 機身稍厚(多 0.5mm)、稍重(41g)了一些,且塞入了一塊 40.88Wh 的大電池,但依舊維持了與上代相同的 10 小時續航。
前置攝像頭升級到了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且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始終將你置於畫面中央,同時在人數增加時,視角也會隨之擴大,前置攝像頭的畫質和智能性都提升了。而超廣角的前置鏡頭,十分有可能會出現在 9 月份的新 iPhone 以及後續的 iPad 系列上。
現在的 iPad Pro 12.9 並非是完全體,配上新 iPadOS 才是。對於「生產力」的探討,對於 M1 iPad Pro 的定位,我們 6 月份 WWDC 後再見分曉。
AirTag 或許只是個起點
仔細想想 AirTag 其實挺魔幻,當在視頻中,看到 iPhone 可以準確的判斷出 AirTag 在空間中的具體位置,腦海中浮現出了阿湯哥在《碟中諜》的可追蹤的間諜裝置。
細細想來,AirTag 並非是那種有着顛覆屬性的產品,它只算是個小小的零部件,它不太會為現行的蘋果生態帶來巨大的體驗提升,且商業附加值也不高。利用 UWB 超寬頻技術的 AirTag 並非是個終點。
蘋果早在 iPhone 11 系列上的 UWB 超寬頻芯片,有着空間精確定位能力,是 AR 眼鏡所仰仗的感知環境的定位技術。此前,蘋果為 AR 眼鏡申請的專利中就表示「要與 iPhone 搭配使用」,想必也是要基於 iPhone 上的 UWB 超寬頻芯片來進行空間精確定位。
除了 AR,UWB 超寬頻芯片的空間定位也可能會被運用在 HomeKit 的智能家居上,通過精確定位來實行一系列的場景控制和觸發。
AirTag 掛在鑰匙上,放在錢包裏,其實這兩個場景與我們生活關聯不太大,至於其他的擴展玩法,可能還需要我們自行去發掘了,229 元不也就是一個小米手環的價格,這麼一對比,就感覺不貴了。
蘋果的這場「春晚」,但總感覺意猶未盡,iMac 新的設計風格,讓我去期待擁有更大屏幕的 iMac,也讓我期待未來 iMac Pro 的形態和規格。迄今為止,最強的 iPad Pro 12.9 誕生,讓我愈發期待 6 月的 WWDC,蘋果能帶來如何的 iPadOS。而能夠精確空間定位的 AirTag,讓我更想知道蘋果 AR 眼鏡到底會有如何的體驗。
這就好似今早的蘋果發佈會只是個上半場,更精彩的還在後面。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