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 50 Pro 首發體驗:高通驍龍 778G 首秀,還有一億像素和 100W 充電
榮耀 50 系列正式出現在大眾視野裏,是在 5 月 21 日的高通技術與合作峯會上。
榮耀 CEO 趙明宣佈 6 月即將登場的榮耀 50 系列會首發高通驍龍 778G 5G 平台,且榮耀後續的旗艦 Magic 也會搭載高通旗艦移動平台。
而此時距離「新」榮耀 V40 發佈不過 5 個月的時間。同時,榮耀 50 系列的立項估計也在年初一月份。
在高通峯會上,趙明稱「在不到 6 個月時間裏,榮耀和高通的工程師攜手解決無數問題」。如此緊張的協作,為了就是能把榮耀 50 系列快速推向市場。
相較以往,榮耀 50 系列並沒有延續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策略,而是隻推出了榮耀 50 和榮耀 50 Pro,核心規格上也較為近似,這策略有點類似另一個 50 系列的產品。
整體來説,新榮耀的 50 系列定位更加明晰,不需要一個數字系列來涵蓋中端和旗艦市場,而是聚焦在「高端產品」這個定位上,而全能旗艦就交給接下來的 Magic 系列。
明確定位之後,榮耀 50 Pro 在產品力上也變得清晰和明確了。
全系首發驍龍 778G
高通驍龍 778G 單從型號上來看,它的一些規格要稍低於驍龍 780G。
細化到參數上來説,高通驍龍 778G 5G 採用的是台積電的 6nm 製程,而 780G 則是三星的 5nm 製程。
驍龍 778G CPU 上採用了與 780G 相同的 1 超大核 A78 2.4GHz,3 大核 A78 2.2GHz,4 小核 A55 1.9GHz 配置。GPU 則是用的是 Adreno 642L,暫時不知後綴 L 的含義,但猜測是 Adreno 642 的降頻版本。
至於其他特性,像是 ISP、NPU、連接性能上都跟 780G 相近,值得注意是的 778G 搭載的 X53 5G 基帶在峯值下載速度上達到了 3.7Gbps,反而是要優於 780G。在高通 7 系的範圍內,驍龍 778G 和驍龍 780G 都算是現在高通的高端芯片。
如同 778G 這個處理器型號,整體的理論性能其實與高通驍龍 780G 較為接近,最大的不同其實就是工藝製程了。純理論上來説,5nm 是要比 6nm 有着更好的性能釋放,但反應到產品的整體實力上,這微乎其微的優勢很容易被其他配置所影響。因此,還是要看產品的整體表現。
從部分跑分來看,榮耀 50 Pro 所首發的高通驍龍 778G 在性能表現上大概是處於高通驍龍 855 和 865 之間,理論上完全能勝任當下流行的手遊,但限制它表現的其實是來自遊戲官方。
還是拿《和平精英》來説,榮耀 50 Pro 不在官方高幀率設備支持之列,默認狀態下,只能開啓「流暢」+「極限」,並且開啓抗鋸齒。不用開 PerfDog 查看曲線,從實際體驗中,很難察覺掉幀和卡頓,即使是多人開車混戰,依然很穩。
更為重要的是,榮耀 50 Pro 整機的温控表現的很好,即使在盛夏炎炎的廣州,機身的温度與體温相差不大,這個功勞要交給機內的雙 VC 液冷散熱和高導熱石墨烯組成的立體散熱系統。
以能達到最高畫質和最高幀率的《王牌戰士》為例,榮耀 50 Pro 的表現與一些旗艦產品相差不不大,能夠保持畫面幀率的穩定,而且機身依舊「温潤」,關鍵的是機身熱源並不集中,分散在整個背部。
不過相對於遊戲的表現,榮耀 50 Pro 在影音方面就沒有幀率和温控表現的那麼優秀了,橫持狀態下,手掌比較容易擋住揚聲器,從而影響外放效果,倘若你極度依賴「聽音辨位」的話,還是建議佩戴耳機,以便更好的發揮。
在高通驍龍 778G 的加持下,不論是高負載的遊戲場景,還是在日常的使用中,榮耀 50 Pro 都能提供足夠優異的體驗,尤其是機身的温控,適合炎炎夏日。
足夠吸睛的「雙鏡設計」
隨着手機攝像頭的增多,背部攝像頭模塊的設計方式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們的「第二張臉」。攝像頭們的排列、線條、分割等等不同的方式,都會形成不同的設計元素。
榮耀 50 Pro 的「攝像頭」設計就是如此,已經成為「最大的亮點」,或者説是「別具一格」。
根據榮耀的分享,「雙鏡設計」的靈感來自於祿來的雙反相機,好看與否是一個主觀因素,但從客觀角度來説,看「麻將」看久了,這「雙鏡」反而有點耐看。
與雙反上下鏡頭的不同功用類似,榮耀 50 Pro 背部的攝像頭亦是如此,攝像頭模塊中上鏡組是一億像素的主攝,而下鏡組則包含了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200 萬像素的微距、200 萬像素的景深攝像頭以及一枚 LED 補光燈。
而在主攝周圍用了一圈「類似卡地亞戒環」的設計元素,且「戒環」的顏色與機身相近,尤其是這台「墨玉青」配色的榮耀 50 Pro,它並不突兀,也不搶戲,增加了辨識度,也提升了設計感。
榮耀 50 Pro 共擁有初雪水晶、夏日琥珀、墨玉青以及亮黑色四種配色。其中「初雪水晶」閃亮的風格深受線下消費羣體喜歡,而其餘的配色就比較中性和沉穩。
以手中的這台「墨玉青」配色來説,後蓋由左及右呈現的是由淺至深的綠色,而在不同的光線下又會有種藍色光暈浮現,怎麼説,看起來有點深邃也有點神秘。
另外,綠色也是 2021 春夏的流行之色,不論是腕錶,服裝還是挎包,整個時尚圈都已經綠了。不論是閃耀的「初雪水晶」配色,還是「墨玉青」呈現的綠色,榮耀 50 Pro 算是牢牢跟上了消費者喜好和時尚的潮流。
從定位上來看,榮耀的數字系列一直在向着「潮流主義」方向轉變,LOGO Design,多彩漸變的 AG 工藝後蓋,再到如今的「初雪水晶」和追尋當年的潮流色彩,讓榮耀的數字系列越來越聚焦於美學設計之上。
回到榮耀 50 Pro 的正面,基本上延續着榮耀以往的設計元素,但有了許多細節上的提升,讓「超級曲面屏」的存在更為和諧。
曲面屏幕的曲率調整到 75°,屏幕黑邊收窄,玻璃邊緣進行了 2.5D 打磨,同時中框短邊進行了調整,使得手機頭尾邊框更加對稱。如此的細節改進,讓榮耀 50 Pro 的視覺更為平衡,手感也提升了不少,曲面屏與中框的過渡更加柔和。
榮耀 50 Pro 配備了一塊 2676×1236 分辨率的 OLED 柔性屏幕,在支持 DCI-P3 色域的同時也支持 10.7 億色的顯示。
另外,這塊屏幕支持動態調整刷新率,在開啓功能之後,AOD 狀態下可降至 30Hz,在靜態顯示時則會切換至 60Hz,而回到日常滑動和遊戲場景時,會火力全開到 120Hz。
如此的根據場景進行動態調節,是在保證使用體驗的同時,儘可能的省電。實際體驗中,我特意分別開啓和關閉動態調節,意圖感受幀率的變化以及續航的不同。
但也許是體驗時間太短,無論是幀率變化,還是續航,都沒有很明顯的區別,因此現在我已經開啓全局 120Hz 刷新率。
整體來説,榮耀 50 Pro 並沒有打破之前榮耀數字系列的設計風格,而是在這個風格之上加入了一些新特色。新的「雙鏡設計」,更為細膩柔和的曲面屏過渡,以及符合當下潮流的配色和工藝,讓榮耀 50 Pro 的美學呈現更符合當季的潮流和消費人羣的喜好。
可以用三個鏡頭一起拍 Vlog
榮耀 50 Pro 前後共有 6 枚攝像頭,前置雙攝,後置四攝。
前置的雙攝其中一枚是為視頻打造的 1200 萬像素攝像頭,視角為 100°,等效 18mm 焦段,也是目前較為主流的 Vlog 用廣角焦段。另一枚則是常規的 3200 萬像素自拍攝像頭,視角收窄到 90°。
這兩枚前置攝像頭支持 AI 自動切換,可以根據入鏡人數,自動調用不同廣度的鏡頭拍攝。默認狀態下使用的是 3200 萬像素鏡頭,而當入鏡人數來到 3 人以上,會切換為 1200 萬像素 100°視角的鏡頭,以便容納更多的主體。
後置攝像頭上,主攝擁有 1/1.52 英寸尺寸,全像素輸出為 1 億像素,日常狀態下會採用九合一模式,由此單個像素尺寸就提升到 2.1μm,可以帶來更好的物理級虛化與畫面純淨度。超廣角的 800 萬像素鏡頭,視角達到 112°,單個像素尺寸為 1.12μm。其餘兩枚則是 200 萬像素的微距和 200 萬像素的景深鏡頭,它們主打的是特色影像。
榮耀 50 Pro 搭配的高通驍龍 778G 5G SoC 支持三 ISP 同時工作,也就意味着可以同時調用三枚攝像頭進行攝錄。基於此特性,榮耀再進行對多路視頻架構的設計,從而在榮耀 50 Pro 上提供了「一站式 Vlog」視頻拍攝的體驗。
▲ 前後攝像頭一同錄製可一鍵切換為雙後不同焦段錄製.
以往來説,其他的產品在拍攝 Vlog 類視頻時,在切換視角(尤其是前後視角),往往需要暫停錄製再切換,除了會打斷思路之外,在最終出片的時候,也需要通過後期進行調整時間軸和嵌入不同視角的視頻。榮耀 50 Pro 的三攝同錄解決的就是這個痛點。
▲ 在多鏡錄像中,也提供了相應的視頻模版供參考,以便提升 Vlog 的質感.
同時基於多攝同錄的功能,榮耀 50 Pro 提供了很多視頻模式,意圖在拍攝 Vlog 時,儘量把解決素材特效放在前期拍攝中,減少後期的調整。
其中「快慢動作續錄」、「單雙鏡頭續錄」這兩種模式是榮耀 50 系列的獨享功能,也是智能手機上首次支持的攝錄模式。它們意味着在前期拍攝時就可以解決視頻變速(音頻也會同時變速),以及可以在一段素材中呈現不同視角的視頻,如此可以大大減少後期的工作量。
在拍攝時,榮耀 50 Pro 會調用前置 1200 萬像素、主攝 1 億像素和 800 萬像素超廣角,這三枚攝像頭來完成視頻的記錄。簡化的視頻記錄流程,很適合外出遊玩的記錄,一段素材就足以涵蓋很多不同的視角。
不過,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熟悉榮耀 50 Pro「多鏡錄像」的各種功能,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適應,畢竟市售的手機中,這種功能並不多見,且榮耀 50 Pro 提供的功能和模式也足夠的豐富。
在靜態影像上,榮耀 50 Pro 一億像素主攝的配置帶來的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傳感器面積,照片會有更為自然的物理級虛化,九合一模式帶來的單像素尺寸也會為照片帶來更好的純淨度。
▲逆光狀態下,榮耀 50 Pro 一億像素樣張.
在在光線充足條件下,開啓高像素模式,則會保留足夠豐富的細節。但另一方面,一億像素的照片,體積接近 20MB,對於網絡和內存有着一定的壓力,日常調用的幾率不高,因此把「高像素」模式放在次級菜單挺符合日常使用習慣的。
▲ 榮耀 50 Pro 主攝.
▲ 榮耀 50 Pro 主攝 2 倍變焦.
▲ 傍晚室外有光源下,榮耀 50 Pro 獲得的照片純淨度很高,AI 識別也十分準確,像是花卉、汽車、建築都可以識別出來,從而進行單獨的優化.
▲ 即使在極限的弱光環境下,榮耀 50 Pro 也能把主體還原出來,實際中,拖車處於暗處,遠處只有一絲路燈透過樹葉縫隙打過來.
榮耀 50 Pro 的影像重點升級是在視頻拍攝,更準確地説是 Vlog 題材的拍攝上,利用驍龍 778G 支持三 ISP 特性,加上榮耀自己的技術和理解,為榮耀 50 系列選取了一條新路子。
在靜態影像上,榮耀 50 Pro 在保持數字系列產品「全能」特點的基礎上,又用上了億級大底主攝。在視頻拍攝上創新,在主攝上加強,這二者均是面向消費者對手機影像的切實需求。
100W 的功率,夠超級嗎?
現在的智能手機不斷提升的充電功率,給我帶來了一個難題,「出門的時候是帶移動電源,還是原配充電頭和線呢?」
但當充電功率跨過 100W 的時候,上述的抉擇就相當的簡單了,出門帶原配充電套裝其實是最高效的選擇。
榮耀 50 Pro 支持 100W(20V 5A)功率的「超級快充」,實測下來,前 20 分鐘就能把電充到 90%,完全充滿則需要 25 分鐘。日常狀態下,隨便補電個 10~15 分鐘,幾乎就能回血一半,絲毫沒有續航焦慮。即使出門,在商場內隨手找個插座就能解決了。
榮耀 50 Pro 的快充方案並非是雙電芯、三電芯技術,而用的是「三極耳」技術,在一顆電芯上實現雙路充電,再加上 4:1 的電荷泵技術,提升充電功率。
除此之外,榮耀 50 Pro 也支持 18W 的快充,倘若外出遊玩的話,普通的充電寶也可較快的補電。
相對於 100W 的超級快充,榮耀 50 Pro 的電池容量只有 4000mAh,並非是個亮眼的數字。但在實際體驗中,每天大概亮屏 4 小時左右,期間有 1 小時的手遊,1 小時的在線視頻,其餘多是刷社交 App,榮耀 50 Pro 足以應對一天,大概 20 點左右就到 20% 的電量。
從體驗來説,榮耀 50 Pro 跟我體驗的那些 4500mAh 左右的旗艦機續航差不太多,別忘了我並沒有開啓動態刷新率,倘若開啓的話,可能會有着更好的續航。
聚焦和下沉的榮耀 50 系列
榮耀 50 系列分為榮耀 50 和榮耀 50 Pro 兩款,拋開具體的體積不談,它們的核心區別只有充電功率(榮耀 50 為 66W),前置攝像頭(榮耀 50 為 3200 萬像素單攝)。他們均配備了高通驍龍 778G 5G SoC,主攝相同,屏幕核心參數相同。總結來説,它們可以説是有着接近的特性。
重新出發的榮耀 50 系列,不僅在設計風格上偏向了時尚、潮流,其市場定位也逐步「下沉」,但定位的變化,並不意味着它會在體驗上有所妥協,就如同它搭載的高通驍龍 778G SoC,雖然是 7 系高端芯片,但在 5G、AI 以及影像 ISP 三方面都有着接近旗艦的體驗和性能。
橫向來看,高通驍龍 778G 搭載的 X53 5G 基帶,峯值下載速度達到 3.7Gbps,是目前所有驍龍 7 系芯片之最。而與驍龍 888 的旗艦芯片對比來看,驍龍 778G 內置的 Spectra 570L ISP,和驍龍 888 一樣支持三 ISP。
榮耀 50 系列亦是如此,橫向來説,它 2000 元左右的市場定位,有着閃亮的設計,和足夠的「性能」,而向上對比來説,它又有着旗艦級的影像配置,和高功率充電體驗。
整體來説,榮耀 50 系列與高通驍龍 778G 有着相類似的定位,且在體驗上相得益彰,有着較為突出的市場競爭力。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榮耀 CEO 趙明宣佈 6 月即將登場的榮耀 50 系列會首發高通驍龍 778G 5G 平台,且榮耀後續的旗艦 Magic 也會搭載高通旗艦移動平台。
而此時距離「新」榮耀 V40 發佈不過 5 個月的時間。同時,榮耀 50 系列的立項估計也在年初一月份。
在高通峯會上,趙明稱「在不到 6 個月時間裏,榮耀和高通的工程師攜手解決無數問題」。如此緊張的協作,為了就是能把榮耀 50 系列快速推向市場。
相較以往,榮耀 50 系列並沒有延續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策略,而是隻推出了榮耀 50 和榮耀 50 Pro,核心規格上也較為近似,這策略有點類似另一個 50 系列的產品。
整體來説,新榮耀的 50 系列定位更加明晰,不需要一個數字系列來涵蓋中端和旗艦市場,而是聚焦在「高端產品」這個定位上,而全能旗艦就交給接下來的 Magic 系列。
明確定位之後,榮耀 50 Pro 在產品力上也變得清晰和明確了。
全系首發驍龍 778G
高通驍龍 778G 單從型號上來看,它的一些規格要稍低於驍龍 780G。
細化到參數上來説,高通驍龍 778G 5G 採用的是台積電的 6nm 製程,而 780G 則是三星的 5nm 製程。
驍龍 778G CPU 上採用了與 780G 相同的 1 超大核 A78 2.4GHz,3 大核 A78 2.2GHz,4 小核 A55 1.9GHz 配置。GPU 則是用的是 Adreno 642L,暫時不知後綴 L 的含義,但猜測是 Adreno 642 的降頻版本。
至於其他特性,像是 ISP、NPU、連接性能上都跟 780G 相近,值得注意是的 778G 搭載的 X53 5G 基帶在峯值下載速度上達到了 3.7Gbps,反而是要優於 780G。在高通 7 系的範圍內,驍龍 778G 和驍龍 780G 都算是現在高通的高端芯片。
如同 778G 這個處理器型號,整體的理論性能其實與高通驍龍 780G 較為接近,最大的不同其實就是工藝製程了。純理論上來説,5nm 是要比 6nm 有着更好的性能釋放,但反應到產品的整體實力上,這微乎其微的優勢很容易被其他配置所影響。因此,還是要看產品的整體表現。
從部分跑分來看,榮耀 50 Pro 所首發的高通驍龍 778G 在性能表現上大概是處於高通驍龍 855 和 865 之間,理論上完全能勝任當下流行的手遊,但限制它表現的其實是來自遊戲官方。
還是拿《和平精英》來説,榮耀 50 Pro 不在官方高幀率設備支持之列,默認狀態下,只能開啓「流暢」+「極限」,並且開啓抗鋸齒。不用開 PerfDog 查看曲線,從實際體驗中,很難察覺掉幀和卡頓,即使是多人開車混戰,依然很穩。
更為重要的是,榮耀 50 Pro 整機的温控表現的很好,即使在盛夏炎炎的廣州,機身的温度與體温相差不大,這個功勞要交給機內的雙 VC 液冷散熱和高導熱石墨烯組成的立體散熱系統。
以能達到最高畫質和最高幀率的《王牌戰士》為例,榮耀 50 Pro 的表現與一些旗艦產品相差不不大,能夠保持畫面幀率的穩定,而且機身依舊「温潤」,關鍵的是機身熱源並不集中,分散在整個背部。
不過相對於遊戲的表現,榮耀 50 Pro 在影音方面就沒有幀率和温控表現的那麼優秀了,橫持狀態下,手掌比較容易擋住揚聲器,從而影響外放效果,倘若你極度依賴「聽音辨位」的話,還是建議佩戴耳機,以便更好的發揮。
在高通驍龍 778G 的加持下,不論是高負載的遊戲場景,還是在日常的使用中,榮耀 50 Pro 都能提供足夠優異的體驗,尤其是機身的温控,適合炎炎夏日。
足夠吸睛的「雙鏡設計」
隨着手機攝像頭的增多,背部攝像頭模塊的設計方式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們的「第二張臉」。攝像頭們的排列、線條、分割等等不同的方式,都會形成不同的設計元素。
榮耀 50 Pro 的「攝像頭」設計就是如此,已經成為「最大的亮點」,或者説是「別具一格」。
根據榮耀的分享,「雙鏡設計」的靈感來自於祿來的雙反相機,好看與否是一個主觀因素,但從客觀角度來説,看「麻將」看久了,這「雙鏡」反而有點耐看。
與雙反上下鏡頭的不同功用類似,榮耀 50 Pro 背部的攝像頭亦是如此,攝像頭模塊中上鏡組是一億像素的主攝,而下鏡組則包含了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200 萬像素的微距、200 萬像素的景深攝像頭以及一枚 LED 補光燈。
而在主攝周圍用了一圈「類似卡地亞戒環」的設計元素,且「戒環」的顏色與機身相近,尤其是這台「墨玉青」配色的榮耀 50 Pro,它並不突兀,也不搶戲,增加了辨識度,也提升了設計感。
榮耀 50 Pro 共擁有初雪水晶、夏日琥珀、墨玉青以及亮黑色四種配色。其中「初雪水晶」閃亮的風格深受線下消費羣體喜歡,而其餘的配色就比較中性和沉穩。
以手中的這台「墨玉青」配色來説,後蓋由左及右呈現的是由淺至深的綠色,而在不同的光線下又會有種藍色光暈浮現,怎麼説,看起來有點深邃也有點神秘。
另外,綠色也是 2021 春夏的流行之色,不論是腕錶,服裝還是挎包,整個時尚圈都已經綠了。不論是閃耀的「初雪水晶」配色,還是「墨玉青」呈現的綠色,榮耀 50 Pro 算是牢牢跟上了消費者喜好和時尚的潮流。
從定位上來看,榮耀的數字系列一直在向着「潮流主義」方向轉變,LOGO Design,多彩漸變的 AG 工藝後蓋,再到如今的「初雪水晶」和追尋當年的潮流色彩,讓榮耀的數字系列越來越聚焦於美學設計之上。
回到榮耀 50 Pro 的正面,基本上延續着榮耀以往的設計元素,但有了許多細節上的提升,讓「超級曲面屏」的存在更為和諧。
曲面屏幕的曲率調整到 75°,屏幕黑邊收窄,玻璃邊緣進行了 2.5D 打磨,同時中框短邊進行了調整,使得手機頭尾邊框更加對稱。如此的細節改進,讓榮耀 50 Pro 的視覺更為平衡,手感也提升了不少,曲面屏與中框的過渡更加柔和。
榮耀 50 Pro 配備了一塊 2676×1236 分辨率的 OLED 柔性屏幕,在支持 DCI-P3 色域的同時也支持 10.7 億色的顯示。
另外,這塊屏幕支持動態調整刷新率,在開啓功能之後,AOD 狀態下可降至 30Hz,在靜態顯示時則會切換至 60Hz,而回到日常滑動和遊戲場景時,會火力全開到 120Hz。
如此的根據場景進行動態調節,是在保證使用體驗的同時,儘可能的省電。實際體驗中,我特意分別開啓和關閉動態調節,意圖感受幀率的變化以及續航的不同。
但也許是體驗時間太短,無論是幀率變化,還是續航,都沒有很明顯的區別,因此現在我已經開啓全局 120Hz 刷新率。
整體來説,榮耀 50 Pro 並沒有打破之前榮耀數字系列的設計風格,而是在這個風格之上加入了一些新特色。新的「雙鏡設計」,更為細膩柔和的曲面屏過渡,以及符合當下潮流的配色和工藝,讓榮耀 50 Pro 的美學呈現更符合當季的潮流和消費人羣的喜好。
可以用三個鏡頭一起拍 Vlog
榮耀 50 Pro 前後共有 6 枚攝像頭,前置雙攝,後置四攝。
前置的雙攝其中一枚是為視頻打造的 1200 萬像素攝像頭,視角為 100°,等效 18mm 焦段,也是目前較為主流的 Vlog 用廣角焦段。另一枚則是常規的 3200 萬像素自拍攝像頭,視角收窄到 90°。
這兩枚前置攝像頭支持 AI 自動切換,可以根據入鏡人數,自動調用不同廣度的鏡頭拍攝。默認狀態下使用的是 3200 萬像素鏡頭,而當入鏡人數來到 3 人以上,會切換為 1200 萬像素 100°視角的鏡頭,以便容納更多的主體。
後置攝像頭上,主攝擁有 1/1.52 英寸尺寸,全像素輸出為 1 億像素,日常狀態下會採用九合一模式,由此單個像素尺寸就提升到 2.1μm,可以帶來更好的物理級虛化與畫面純淨度。超廣角的 800 萬像素鏡頭,視角達到 112°,單個像素尺寸為 1.12μm。其餘兩枚則是 200 萬像素的微距和 200 萬像素的景深鏡頭,它們主打的是特色影像。
榮耀 50 Pro 搭配的高通驍龍 778G 5G SoC 支持三 ISP 同時工作,也就意味着可以同時調用三枚攝像頭進行攝錄。基於此特性,榮耀再進行對多路視頻架構的設計,從而在榮耀 50 Pro 上提供了「一站式 Vlog」視頻拍攝的體驗。
▲ 前後攝像頭一同錄製可一鍵切換為雙後不同焦段錄製.
以往來説,其他的產品在拍攝 Vlog 類視頻時,在切換視角(尤其是前後視角),往往需要暫停錄製再切換,除了會打斷思路之外,在最終出片的時候,也需要通過後期進行調整時間軸和嵌入不同視角的視頻。榮耀 50 Pro 的三攝同錄解決的就是這個痛點。
▲ 在多鏡錄像中,也提供了相應的視頻模版供參考,以便提升 Vlog 的質感.
同時基於多攝同錄的功能,榮耀 50 Pro 提供了很多視頻模式,意圖在拍攝 Vlog 時,儘量把解決素材特效放在前期拍攝中,減少後期的調整。
其中「快慢動作續錄」、「單雙鏡頭續錄」這兩種模式是榮耀 50 系列的獨享功能,也是智能手機上首次支持的攝錄模式。它們意味着在前期拍攝時就可以解決視頻變速(音頻也會同時變速),以及可以在一段素材中呈現不同視角的視頻,如此可以大大減少後期的工作量。
在拍攝時,榮耀 50 Pro 會調用前置 1200 萬像素、主攝 1 億像素和 800 萬像素超廣角,這三枚攝像頭來完成視頻的記錄。簡化的視頻記錄流程,很適合外出遊玩的記錄,一段素材就足以涵蓋很多不同的視角。
不過,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熟悉榮耀 50 Pro「多鏡錄像」的各種功能,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適應,畢竟市售的手機中,這種功能並不多見,且榮耀 50 Pro 提供的功能和模式也足夠的豐富。
在靜態影像上,榮耀 50 Pro 一億像素主攝的配置帶來的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傳感器面積,照片會有更為自然的物理級虛化,九合一模式帶來的單像素尺寸也會為照片帶來更好的純淨度。
▲逆光狀態下,榮耀 50 Pro 一億像素樣張.
在在光線充足條件下,開啓高像素模式,則會保留足夠豐富的細節。但另一方面,一億像素的照片,體積接近 20MB,對於網絡和內存有着一定的壓力,日常調用的幾率不高,因此把「高像素」模式放在次級菜單挺符合日常使用習慣的。
▲ 榮耀 50 Pro 主攝.
▲ 榮耀 50 Pro 主攝 2 倍變焦.
▲ 傍晚室外有光源下,榮耀 50 Pro 獲得的照片純淨度很高,AI 識別也十分準確,像是花卉、汽車、建築都可以識別出來,從而進行單獨的優化.
▲ 即使在極限的弱光環境下,榮耀 50 Pro 也能把主體還原出來,實際中,拖車處於暗處,遠處只有一絲路燈透過樹葉縫隙打過來.
榮耀 50 Pro 的影像重點升級是在視頻拍攝,更準確地説是 Vlog 題材的拍攝上,利用驍龍 778G 支持三 ISP 特性,加上榮耀自己的技術和理解,為榮耀 50 系列選取了一條新路子。
在靜態影像上,榮耀 50 Pro 在保持數字系列產品「全能」特點的基礎上,又用上了億級大底主攝。在視頻拍攝上創新,在主攝上加強,這二者均是面向消費者對手機影像的切實需求。
100W 的功率,夠超級嗎?
現在的智能手機不斷提升的充電功率,給我帶來了一個難題,「出門的時候是帶移動電源,還是原配充電頭和線呢?」
但當充電功率跨過 100W 的時候,上述的抉擇就相當的簡單了,出門帶原配充電套裝其實是最高效的選擇。
榮耀 50 Pro 支持 100W(20V 5A)功率的「超級快充」,實測下來,前 20 分鐘就能把電充到 90%,完全充滿則需要 25 分鐘。日常狀態下,隨便補電個 10~15 分鐘,幾乎就能回血一半,絲毫沒有續航焦慮。即使出門,在商場內隨手找個插座就能解決了。
榮耀 50 Pro 的快充方案並非是雙電芯、三電芯技術,而用的是「三極耳」技術,在一顆電芯上實現雙路充電,再加上 4:1 的電荷泵技術,提升充電功率。
除此之外,榮耀 50 Pro 也支持 18W 的快充,倘若外出遊玩的話,普通的充電寶也可較快的補電。
相對於 100W 的超級快充,榮耀 50 Pro 的電池容量只有 4000mAh,並非是個亮眼的數字。但在實際體驗中,每天大概亮屏 4 小時左右,期間有 1 小時的手遊,1 小時的在線視頻,其餘多是刷社交 App,榮耀 50 Pro 足以應對一天,大概 20 點左右就到 20% 的電量。
從體驗來説,榮耀 50 Pro 跟我體驗的那些 4500mAh 左右的旗艦機續航差不太多,別忘了我並沒有開啓動態刷新率,倘若開啓的話,可能會有着更好的續航。
聚焦和下沉的榮耀 50 系列
榮耀 50 系列分為榮耀 50 和榮耀 50 Pro 兩款,拋開具體的體積不談,它們的核心區別只有充電功率(榮耀 50 為 66W),前置攝像頭(榮耀 50 為 3200 萬像素單攝)。他們均配備了高通驍龍 778G 5G SoC,主攝相同,屏幕核心參數相同。總結來説,它們可以説是有着接近的特性。
重新出發的榮耀 50 系列,不僅在設計風格上偏向了時尚、潮流,其市場定位也逐步「下沉」,但定位的變化,並不意味着它會在體驗上有所妥協,就如同它搭載的高通驍龍 778G SoC,雖然是 7 系高端芯片,但在 5G、AI 以及影像 ISP 三方面都有着接近旗艦的體驗和性能。
橫向來看,高通驍龍 778G 搭載的 X53 5G 基帶,峯值下載速度達到 3.7Gbps,是目前所有驍龍 7 系芯片之最。而與驍龍 888 的旗艦芯片對比來看,驍龍 778G 內置的 Spectra 570L ISP,和驍龍 888 一樣支持三 ISP。
榮耀 50 系列亦是如此,橫向來説,它 2000 元左右的市場定位,有着閃亮的設計,和足夠的「性能」,而向上對比來説,它又有着旗艦級的影像配置,和高功率充電體驗。
整體來説,榮耀 50 系列與高通驍龍 778G 有着相類似的定位,且在體驗上相得益彰,有着較為突出的市場競爭力。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