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MacBook Pro 看起來厚了?

蘋果新 MacBook Pro 發佈之後,對其外觀設計的改變,有着褒貶不一的評價。

▲ 左:PowerBook G4,右:MacBook Pro 16(2021)

有説「夢迴 PowerBook G4」時代,有説「它太厚了」,有直言「太醜」,也有直言「終於想明白」了的。

與之前的模具相比,新 MacBook Pro 的確更圓潤,視覺上來説,的確更為「厚實」。而美與醜,更像是主觀判斷。

▲ MacBook Pro 16(2021). 圖片來自:The Verge

至於「想明白」,更像是以功能性為出發點。更強的擴展性,更為實用的鍵盤設計,的確是與 Pro 更為相稱。

此前採訪之中,MacBook Pro 和 M 芯片的開發團隊也聽取了許多專業用户的需求,並與產品融合,並且腦海中謹記「不是在造藝術品,而是生產力工具」,由此才誕生了面向 Pro 用户的新 MacBook Pro。

▲  蘋果芯片架構師、副總裁蒂姆・米勒特(Tim Millet). 圖片來自:Apple

蘋果內部產品團隊向外傳達的信息似乎有那麼一絲設計向「功能」妥協的意味,縱使有着能效比奇高的 M1 Pro/Max 打底,也沒能徹底解放蘋果足夠強勢的設計力。
似乎蘋果開始偏向功能,淡化設計?


仔細來看,新 MacBook Pro 的外殼略去了「舊模具」的直線和尖角,用上了「曲線」過渡兩個平面,邊緣之處沒有收窄,因此新 MacBook Pro 的厚度在數據上與舊款相差不大,但視覺上有着一眼的區分。

或許這就是「設計」的魅力所在。


不只是新 MacBook Pro 減少了直線、尖角,HomePod、iPad、Magic Keyboard 一類的新產品,或者正在改變外觀形態的產品,也都有着類似的趨勢。

「曲線」用的很多 ,硬過渡帶來的直線、尖角少了很多。仔細端詳,你看不出直線在哪裏結束,圓角到底從哪裏開始。

從設計語言角度來説,MacBook Pro 外觀的變化,更像是趨同和統一,而並非在向實用主義妥協。

方圓形是什麼形狀?

方圓形這個詞其實跟英文的 Squircle 類似,均是方形(square)與圓形(circle)的組合。

▲ 圓角矩形與方圓形的區別. 圖片來自:Arthur Van Siclen

但它並不代表的是圓形與方形的簡單相切疊加(這是典型的圓角矩形),而是曲線的曲率會逐步增加,逐步增長可見的曲線,它有着更平滑的過渡。

▲ 圓角矩形與方圓形像素級的差距. 圖片來自:Arthur Van Siclen

蘋果最早是在 iOS 7 上引入「方圓形」的過渡曲線,並伴隨着向扁平化過渡。並且從彼時開始,方圓形的設計理念也開始出現在蘋果硬件和軟件的生態之中。


這樣的改變實則是蘋果前首席設計官喬納森·艾維(Ive)帶來,在談及是否違背了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設計理念時,艾維也強調,方圓形只是像素級的修改,它本質上仍然還是一種圓角矩形,這樣的改變並沒有違背喬布斯的意願。

▲ 搭載 68K 處理器的 Macintosh. 圖片來自:macgui

早在開發 Macintosh 圖形界面之時,由於當時 Macintosh 的 68K 處理器算力有限,無法支持浮點運算,因而無法通過常規算法來繪製橢圓。

蘋果工程師比爾・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則想出了一個聰明的算法來用加減來替代乘除平方等複雜運算。但這並未受到喬布斯的誇讚,而是想通過它來繪製圓角矩形。

▲ 右一為 Bill Atkinson. 圖片來自:Apple

接下來就是耳熟能詳的世界到處都是圓角矩形,Macintosh 也應該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圓角矩形出現在了用户界面的各個角落。

方圓形的歷史要比 Macintosh 更為久一些,但它最早出現的並非是設計領域,而是數學。最早可以追溯到 1818 年,實質就是學者對橢圓方程指數極限的研究。

運用到實際案例上,則是 1959 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城市規劃中。

▲ 瑞典斯德哥爾摩賽格爾廣場中心著名的方圓形設計。

多條主幹道交匯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型的矩形空間。為了更合理的利用空間,以及不干擾交通,作為顧問的皮特·海因(Piet Hein)創造性的把數學和藝術結合起來,用一則多元方程解決。而這個方程的解就是「方圓形」。

兼容了交通順暢度與美觀性,是當時方圓形為產品帶來的優勢。

方圓形設計有什麼好處?

在皮特·海因後,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其作品之中也大量的運用了不同曲率的曲線,廣州大劇院、北京大興機場便是其主要作品。


她被《衞報》稱之為「曲線女王」,並給予了「她解放了建築幾何,賦予了它們全新的表現力」的評價。

無論是蘋果的產品,還是哈迪德的建築,用曲面代替鋒利的過渡,它去除了批量生產工業品的印記,以及消除被製造的痕跡。

▲ iPad Pro Magic Keyboard. 圖片來自:Arthur Van Siclen

柔和的過渡曲面難以讓我們想起工業流水線,汽車製造業,以及實驗室裏面走出的標品 。更多的是喚起在山澗之中磨去稜角的岩石,更像是自然的產物。不再是冷冰冰的無機產品,而是帶有幾分温度的有機物。

在較為縹緲的個人感受之外,曲率不斷變化也會帶來一些較為務實的優化。

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方圓形廣場便是一個緩和交通,帶來舒適感的一個例子。

另外,《Visual perception》一書的作者於爾格・納尼(Jürg Nänni)曾經指出,人的視網膜對於圓形的處理速度要顯著高於邊角。相對於直角,圓角的物體更容易被人眼辨識。


在蘋果產品上,與其説是消除圓角矩形,倒不如説實則是在消除硬質過渡,從 iOS 圖標,到 iOS、macOS 一系列的交互按鍵,都紛紛轉向方圓形,容易辨識、更容易集中是一個考量,而簡約消除工業感則是另一個考量。

iPhone X 之後,iPhone 外邊框的圓角,與系統內的圓角完美契合,則是蘋果軟硬設計生態上趨同的一個明顯案例。


而 HomePod 的外觀則是運用「方圓形」到極致,無論光線以何種角度,它都不會產生鋒利的陰影。

▲ HomePod 與其他各類同類產品.
消除工業痕跡,讓消費電子產品帶有温度,與軟件系統的設計語言契合,則是讓蘋果近來的工業設計逐步偏向「方圓形」。

好處這麼多,怎麼只出現在蘋果產品上?

不同於蘋果有着圓角矩形的專利,歷史更為悠久的方圓形並非是獨佔。再加上當下發達的工業體系,想要在產品上覆現方圓形的過渡,其實並不難實現。


就與當年 Macintosh 上孱弱的處理器無法進行浮點運算一般,在工業生產中,需要有着極強的工業設計控制力,以及足夠的成本預算才能嚴格的控制代工到成品,從這裏來説,也沒有那麼容易。

從 iOS 7 颳起的圓角矩形,幾乎已經成為現在很多系統和交互的主流呈現形式。而硬件中,方圓形的過渡,還未出現在其他品牌上,而系統與硬件均採用統一設計的,屈指可數。


新 MacBook Pro 設計語言的改變,有點像 iPhone X 開啓了軟件與硬件的設計統一,也是蘋果在不斷完善一致的設計語言。

而這過程中,蘋果也考慮了足夠的功能需求,比如專業工作流團隊的意見,以及對各種接口的「撥亂反正」,不再過渡追求極致的輕薄。

不再以設計為主導,或者功能為主導,而是權衡二者,一方面遵循與自身生態一致的設計趨勢,另一方面對於功能性也不會為了天馬行空的設計追求而妥協。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MacBook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