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售價 949 元的數據線,不貴
蘋果春季發佈會後,當我還在感歎 M1 Ultra 清奇的結構,以及 Power Mac G4 Cube 藉助 Mac Studio 重新迴歸的懷舊情緒時,這一切卻被一條 949 元、1.8m 長、USB-C 形態的數據線搶了風頭,喜提熱搜第五。
▲ 我腦海中的熱搜,圖為 Power Mac G4 Cube.
討論中,無異就是一條普通的 USB-C 數據線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只屬於那種九塊九包郵到家的存在,蘋果九百多的售價彷彿裏面有着千把塊的智商税,以及「蘋果真配件公司」的稱號。
▲ 現實中的熱搜.
調侃歸調侃,但當我看到「雷靂」這兩個字時,就有了一種 949 元的定價還挺良心的念頭。
不止於此,根據 The Verge 報道,蘋果後續還會上架一條 3m 長的雷靂 4 Pro 線纜,售價必然也會更高,甚至説買下半個新 iPhone SE 也是有可能的。
▲ 千把塊的連接線.
一條線賣這麼貴,似乎打破了很多人的常規認知。其實,早在相機界,也有一個打破常規認知的產品,可能買得起相機,但用(買)不起存儲卡,隨便兩張 128GB 就趕上相機了。
其實,蘋果這條雷靂 4 Pro 的線纜也是如此。
在解惑蘋果這條線為何不貴之前,我們先來統一一下參照系,陳述一些概念,以免因為「世界的參差」不同,而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USB-C,它只是個接口
先放個結論,USB-C 只是個接口形態,並不能與 USB 3.1 gen 2、雷靂(thunderbolt)、VOOC 這些協議劃等號。
它們的相遇,是一個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USB-C 接口要早於很多快充、傳輸協議,由於 USB-C 的便攜性與承載能力,許多協議便開始依附於它。
USB-C 接口的線纜既可以為手機、筆記本電腦充電,也能傳輸數據,甚至也能身兼多職。功能的不同,讓它的價格區間變得很大,同時也相當的混亂。
▲ 不僅支持公有協議,還支持了很多私有協議,國產 Android 大部分的大功率快充便是如此.
一是由於 USB 協議過於繁複複雜。二,USB-C 線纜沒有統一明示的規範。
此前,黑鯊、OPPO、vivo 都會在魔改的 USB-A to USB-C 線纜中標出相應的顏色以區分,但現在又統一變成白色,線纜一多,十有八九會混用。
傳遞到消費者這裏,自然就會認為所有的 USB-C 線纜是類似的、通用的,甚至廉價的。
▲ USB 共有協議.
而關於 USB 協議過於混亂的故事,可以查看之前的《唱唱反調,大一統下的 USB-C 也隱藏着「幾宗罪」》文章,這裏就不過多重複。
帶寬和容量要區分開
「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40Gb/s。」
這是蘋果雷靂 4 Pro 連接線的一個參數信息,但準確來説,它是在描述這根連接線的帶寬傳輸速率為 40Gb/s,也可以標為 40Gbps,或者 40000Mbps。
1Gbps = 1000Mbps(milion bits per second)= 1000 兆/秒。
這個單位與我們很常見的 GB、MB,雖然只是大小寫的差距,但含義並不相同。
而為了直觀明確,很多電商網站更喜歡用 GB/s 或 MB/s,主要是直觀易於理解。
GB 其實是 Gigabyte,B 指的是 byte(字節)。按照小學的計算機知識,1B(1 字節)= 8 bit,所以 Gb/s 與 GB/s 是有個 8 倍的關係。
代入公式後,40Gb/s 也就是 5GB/s,也就意味着蘋果雷靂 4 Pro 連接線一秒可以傳輸 5GB 數據。
這麼看似乎也沒那麼誇張,且市面上也有能達到如此速率的連接線,但蘋果線纜真正厲害的並非是 40Gb/s 這個數據。
雷靂(Thunderbolt)到底是什麼?
Thunderbolt,以前稱之為雷電,但蘋果中國譯做「雷靂」。
這是英特爾開發的一個連接標準,目的就是高速與穩定地連接電腦與其他裝置。
且在初期,與蘋果開啟合作,雷靂 1 和雷靂 2 採用了 mini DisplayPort 接口,早期的 MacBook Pro、Air 均配備了這個接口。
自第三代開始,開始依附於 USB-C 接口,隨後就出現在 MacBook Pro 上,並一直延續至今幾乎所有的 Mac 上(現在的為雷靂 4)。
按照英特爾官網的技術文檔,雷靂 3、4 標準可以同時供電、傳輸信號和數據的三合一功能。
而雷靂 4 則有 40Gb/s 的雙向帶寬,100W 的充電功率,菊花鏈技術等等。
簡單來説,雷靂的最終目標就是「一線連天下」。
雷靂連接線怎麼都很短小
雷靂認證標準對線纜的帶寬要求很高,但隨着信號的傳輸,會有一定的衰減。
國外的連接線生產商 Plugable 分享了一組數據,不過是以雷靂 3 連接線為標準。
0.8m 會是一個臨界點,在 0.8m 內,線纜能夠提供 40Gb/s 的帶寬速率,而超過 0.8m,則會減半隻有 20Gb/s 的帶寬速率。
而為了避免連接線的帶寬損耗,通常會在兩頭的 USB-C 端子都內置芯片作為數據中繼,從而把 40Gb/s 的帶寬速率延長至 2m(加倍)。
但這又引發一個兼容性的問題,這種兩頭都有芯片的連接線,業內稱之為主動(Active)線,優勢就是線長,但劣勢是僅支持雷靂標準,不兼容 USB 協議,只能專線專用。
與之相反的是被動(Passive)式雷靂線,兼容性好,但短。
注意這是雷靂 3 標準,而到了雷靂 4 時代,即使是主動線依然可以向下兼容 USB 3.2、USB 2.0,幾乎可以不分主動、被動。
但信號衰減仍舊無法避免,超過一米,基本就需要增加芯片來保證高帶寬速率的維持,這些增加的芯片無疑也是一種隱形成本。
在購買上,現在並不建議買雷靂 3 標準的連接線(除非選被動式),而推薦兼容性更好,可以盲選的雷靂 4 連接線,無非就是價格高點。
蘋果雷靂 4 Pro 強在何處?
通過英特爾認證的雷靂 4 連接線,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價格都不菲。
▲ 有兩款已經處於賣脱銷的狀態.
簡單換算一下的話,蘋果平均要比平民品牌同類型的線更貴一些,與貝爾金的類似。
▲ 與 Mac Pro 同期的雷靂 3 Pro 連接線.
兩年前,隨着 Mac Pro 一同,蘋果也推出了一條雷靂 3 Pro 連接線(用於連接 Pro Display XDR 顯示器和 Mac Pro 主機),價格與雷靂 4 Pro 同價。
▲ Mac Studio 都買了,雷靂 4 Pro 的連接線不來一條?
回到現在,蘋果即將推出 3m 長度的雷靂 4 Pro 極有可能也是市場唯一的選擇。
也正是由於這些嚴苛的高標準,使得雷靂 3、雷靂 4 的連接線價格居高不下。
在此,APPSO 也聯繫到了國內擁有生產雷靂 4 線纜資質的綠聯,獲得了一些獨家信息。
▲ 綠聯雷靂 4 連接線.
雷靂 4 連接線在材料上必須使用同軸線,對使用材料,生產設備、工藝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從材料到成品,一條雷靂 4 連接線需要經過 88 道加工工序,產線上也需有 100 人完成工序。生產流程嚴格、複雜且耗時更長。
在線纜開發時,需要經過英特爾的測試和認證,且後續生產的每條雷靂 4 連接線都需要通過性能實測,最終才能入庫與上市。
如此來説,市面上雷靂 4 連接線選擇較少,和價格高,無疑就是高規格,嚴苛的生產工藝、工序,以及內置的芯片和用料帶來的成本。
同樣經過英特爾認證,綠聯兩米的雷靂 4 連接線價格在 500 元,按照綠聯較為平民的售價來説,幾乎可以説很接近成本價了。
▲ Studio 和 Pro 用户必備了可以説.
對比來説,蘋果的雷靂 4 Pro 1.8 米的價格也沒有過分的誇張。其雷靂 4 Pro 面向的就是極為小眾的專業甚至是工業市場,在滿足雷靂 4 認證標準之下,還做到了 1.8、3m 的長度,幾乎別無他選。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純粹的賣方市場,即使雙倍定價,對於一些行業來説它仍舊是剛需。對於沒需求的人,即使減半它可能還是過於昂貴。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 我腦海中的熱搜,圖為 Power Mac G4 Cube.
討論中,無異就是一條普通的 USB-C 數據線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只屬於那種九塊九包郵到家的存在,蘋果九百多的售價彷彿裏面有着千把塊的智商税,以及「蘋果真配件公司」的稱號。
▲ 現實中的熱搜.
調侃歸調侃,但當我看到「雷靂」這兩個字時,就有了一種 949 元的定價還挺良心的念頭。
不止於此,根據 The Verge 報道,蘋果後續還會上架一條 3m 長的雷靂 4 Pro 線纜,售價必然也會更高,甚至説買下半個新 iPhone SE 也是有可能的。
▲ 千把塊的連接線.
一條線賣這麼貴,似乎打破了很多人的常規認知。其實,早在相機界,也有一個打破常規認知的產品,可能買得起相機,但用(買)不起存儲卡,隨便兩張 128GB 就趕上相機了。
其實,蘋果這條雷靂 4 Pro 的線纜也是如此。
在解惑蘋果這條線為何不貴之前,我們先來統一一下參照系,陳述一些概念,以免因為「世界的參差」不同,而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USB-C,它只是個接口
先放個結論,USB-C 只是個接口形態,並不能與 USB 3.1 gen 2、雷靂(thunderbolt)、VOOC 這些協議劃等號。
它們的相遇,是一個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USB-C 接口要早於很多快充、傳輸協議,由於 USB-C 的便攜性與承載能力,許多協議便開始依附於它。
USB-C 接口的線纜既可以為手機、筆記本電腦充電,也能傳輸數據,甚至也能身兼多職。功能的不同,讓它的價格區間變得很大,同時也相當的混亂。
▲ 不僅支持公有協議,還支持了很多私有協議,國產 Android 大部分的大功率快充便是如此.
一是由於 USB 協議過於繁複複雜。二,USB-C 線纜沒有統一明示的規範。
此前,黑鯊、OPPO、vivo 都會在魔改的 USB-A to USB-C 線纜中標出相應的顏色以區分,但現在又統一變成白色,線纜一多,十有八九會混用。
傳遞到消費者這裏,自然就會認為所有的 USB-C 線纜是類似的、通用的,甚至廉價的。
▲ USB 共有協議.
而關於 USB 協議過於混亂的故事,可以查看之前的《唱唱反調,大一統下的 USB-C 也隱藏着「幾宗罪」》文章,這裏就不過多重複。
帶寬和容量要區分開
「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40Gb/s。」
這是蘋果雷靂 4 Pro 連接線的一個參數信息,但準確來説,它是在描述這根連接線的帶寬傳輸速率為 40Gb/s,也可以標為 40Gbps,或者 40000Mbps。
1Gbps = 1000Mbps(milion bits per second)= 1000 兆/秒。
這個單位與我們很常見的 GB、MB,雖然只是大小寫的差距,但含義並不相同。
而為了直觀明確,很多電商網站更喜歡用 GB/s 或 MB/s,主要是直觀易於理解。
GB 其實是 Gigabyte,B 指的是 byte(字節)。按照小學的計算機知識,1B(1 字節)= 8 bit,所以 Gb/s 與 GB/s 是有個 8 倍的關係。
代入公式後,40Gb/s 也就是 5GB/s,也就意味着蘋果雷靂 4 Pro 連接線一秒可以傳輸 5GB 數據。
這麼看似乎也沒那麼誇張,且市面上也有能達到如此速率的連接線,但蘋果線纜真正厲害的並非是 40Gb/s 這個數據。
雷靂(Thunderbolt)到底是什麼?
Thunderbolt,以前稱之為雷電,但蘋果中國譯做「雷靂」。
這是英特爾開發的一個連接標準,目的就是高速與穩定地連接電腦與其他裝置。
且在初期,與蘋果開啟合作,雷靂 1 和雷靂 2 採用了 mini DisplayPort 接口,早期的 MacBook Pro、Air 均配備了這個接口。
自第三代開始,開始依附於 USB-C 接口,隨後就出現在 MacBook Pro 上,並一直延續至今幾乎所有的 Mac 上(現在的為雷靂 4)。
按照英特爾官網的技術文檔,雷靂 3、4 標準可以同時供電、傳輸信號和數據的三合一功能。
而雷靂 4 則有 40Gb/s 的雙向帶寬,100W 的充電功率,菊花鏈技術等等。
簡單來説,雷靂的最終目標就是「一線連天下」。
雷靂連接線怎麼都很短小
雷靂認證標準對線纜的帶寬要求很高,但隨着信號的傳輸,會有一定的衰減。
國外的連接線生產商 Plugable 分享了一組數據,不過是以雷靂 3 連接線為標準。
0.8m 會是一個臨界點,在 0.8m 內,線纜能夠提供 40Gb/s 的帶寬速率,而超過 0.8m,則會減半隻有 20Gb/s 的帶寬速率。
而為了避免連接線的帶寬損耗,通常會在兩頭的 USB-C 端子都內置芯片作為數據中繼,從而把 40Gb/s 的帶寬速率延長至 2m(加倍)。
但這又引發一個兼容性的問題,這種兩頭都有芯片的連接線,業內稱之為主動(Active)線,優勢就是線長,但劣勢是僅支持雷靂標準,不兼容 USB 協議,只能專線專用。
與之相反的是被動(Passive)式雷靂線,兼容性好,但短。
注意這是雷靂 3 標準,而到了雷靂 4 時代,即使是主動線依然可以向下兼容 USB 3.2、USB 2.0,幾乎可以不分主動、被動。
但信號衰減仍舊無法避免,超過一米,基本就需要增加芯片來保證高帶寬速率的維持,這些增加的芯片無疑也是一種隱形成本。
在購買上,現在並不建議買雷靂 3 標準的連接線(除非選被動式),而推薦兼容性更好,可以盲選的雷靂 4 連接線,無非就是價格高點。
蘋果雷靂 4 Pro 強在何處?
通過英特爾認證的雷靂 4 連接線,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價格都不菲。
▲ 有兩款已經處於賣脱銷的狀態.
- 貝爾金 2m 雷靂 4 售價 84.99 英鎊(704 元)
- Cable Matters 2m 雷靂 4 售價 59.9 美元(378 元)
- Plugable 1.9m 雷靂 4 售價 69.95 美元(442 元)
- 蘋果 3m 雷靂 4 Pro 售價 159 美元(1005 元),國行 1.8m 長度雷靂 4 Pro 售價 949 元。
簡單換算一下的話,蘋果平均要比平民品牌同類型的線更貴一些,與貝爾金的類似。
▲ 與 Mac Pro 同期的雷靂 3 Pro 連接線.
兩年前,隨着 Mac Pro 一同,蘋果也推出了一條雷靂 3 Pro 連接線(用於連接 Pro Display XDR 顯示器和 Mac Pro 主機),價格與雷靂 4 Pro 同價。
▲ Mac Studio 都買了,雷靂 4 Pro 的連接線不來一條?
回到現在,蘋果即將推出 3m 長度的雷靂 4 Pro 極有可能也是市場唯一的選擇。
也正是由於這些嚴苛的高標準,使得雷靂 3、雷靂 4 的連接線價格居高不下。
在此,APPSO 也聯繫到了國內擁有生產雷靂 4 線纜資質的綠聯,獲得了一些獨家信息。
▲ 綠聯雷靂 4 連接線.
雷靂 4 連接線在材料上必須使用同軸線,對使用材料,生產設備、工藝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從材料到成品,一條雷靂 4 連接線需要經過 88 道加工工序,產線上也需有 100 人完成工序。生產流程嚴格、複雜且耗時更長。
在線纜開發時,需要經過英特爾的測試和認證,且後續生產的每條雷靂 4 連接線都需要通過性能實測,最終才能入庫與上市。
如此來説,市面上雷靂 4 連接線選擇較少,和價格高,無疑就是高規格,嚴苛的生產工藝、工序,以及內置的芯片和用料帶來的成本。
同樣經過英特爾認證,綠聯兩米的雷靂 4 連接線價格在 500 元,按照綠聯較為平民的售價來説,幾乎可以説很接近成本價了。
▲ Studio 和 Pro 用户必備了可以説.
對比來説,蘋果的雷靂 4 Pro 1.8 米的價格也沒有過分的誇張。其雷靂 4 Pro 面向的就是極為小眾的專業甚至是工業市場,在滿足雷靂 4 認證標準之下,還做到了 1.8、3m 的長度,幾乎別無他選。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純粹的賣方市場,即使雙倍定價,對於一些行業來説它仍舊是剛需。對於沒需求的人,即使減半它可能還是過於昂貴。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