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將成為「蘋果電腦」的新產品線
「你的下一台電腦,何必是電腦。」
這聽起來有些拗口,但很直白的宣傳語,是蘋果 2020 年在發佈 iPad Pro 之後,給予這款新品的定義。
然而對於自詡是「電腦」的 iPad Pro,外界不過只是一笑置之。
彼時 iPad Pro,或者説 iPad 產品線依然是寄生於 iPhone,二者除了屏幕的尺寸外,區別並沒那麼大。
尤其是,二者同用 A 系芯片(M 系芯片還未出現),iPadOS 依然在摸索如何很好的中和 iOS 和 macOS。
即便 iPadOS 此前吸取了許多 macOS 中的呈現方式,但它本質上仍舊更像是 iOS 大屏適配版。
早在 2010 年,初代 iPad 誕生時,Steve Jobs 在台上對其描述到「iPad 是一個革命性的設備,它創造和定義了一個全新的品類。」
▲ Steve Jobs 與初代 iPad 圖片來自:macrumors
從此之後,「創新」也成為 iPad 發展的一個核心。彼時,智能手機屏幕的尺寸不過 4 英寸,iPad 的 9.7 英寸能夠完美的填補 Mac 與 iPhone 二者之間的空白。
隨着智能機屏幕變大,也開始擠佔 iPad 原本的市場空間。在不斷產品線之後,蘋果也把「生產力」與 iPad 聯繫起來,推出了 Pro 系列。
iPad Pro 也一直踐行着 Jobs 所認為的「革命性」品類。
iPad Pro 的兩次崛起
細想回來,2015 年發佈的初代 iPad Pro,內置了 A9X 的 SoC 以及 12.9 英寸的屏幕尺寸,讓它在硬件上接近 Pro 級產品。
▲ 初代 iPad Pro 圖片來自:futurecdn
但彼時 iPad Pro 依然運行着 iOS,與 iPad、iPad Air、iPad mini 甚至是 iPhone 在系統功能上相差不大。
將 iPadOS 從 iOS 分化出來則是在四年之後的 WWDC 開發者大會上,從命名上就可以看出 iPadOS 並沒有打算做 iOS 的分支,而是與 macOS、tvOS 平起平坐的獨立系統。
先是硬件革新,再從軟件系統上補足,幾乎便是 iPad Pro 系列的更迭規律。
如此來説,iPad Pro 也逐步變成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樣子。
為了能更接近一款「生產力」創作工具,蘋果先給 iPad Pro 換上了 USB-C 接口,以及設計了「戰鬥力」十足的 Magic Keyboard。
最後,iPad Pro 等來了蘋果自研的 M 芯片,內置了與 MacBook 相同的 M1 芯片,讓它有了更強地潛力,也算是近年 iPad Pro 的一個里程碑式升級。
芯片、外設、接口統統升級之後,iPadOS 也在今年 WWDC 上迎來了 「鉅變」。
「台前調度」的功能,以及對外置顯示器的優化支持,讓 iPadOS 16 生產力十足。而這些功能的使用場景也開始與 Macbook Pro 這類個人「電腦」重合。
iPadOS 16 的功能也與 iOS 愈發不同,逐步分道揚鑣,不當 iOS 的影子,iPadOS 的獨立性也凸顯了出來。
功能重大,需要好好打磨
在 WWDC 上炫技之後,蘋果也如期為 M 芯片的 iPad 推出了 Beta 版系統。
只不過在測試期間,「台前調度」功能的適配並不穩定,會頻繁的引起系統崩潰和錯誤。加上「台前調度」僅限於 M 芯片的 iPad,兼容性太差,遭受了許多用户和開發者的批評。
原本打算 9 月隨着 iPhone、iOS 16 一同推出的 iPadOS 16,極有可能為了更好、更穩的體驗,而延期至 10 月。
最先報道軟件更新延期的彭博社還認為,在錯開 iOS 和 iPadOS 更新推送後,蘋果會有較多的精力去分別打磨 iOS 16 和 iPadOS 16。
以往,在秋季發佈會之後,蘋果往往會同一時間為五大硬件提供系統更新,包括 Apple Watch、iPhone、iPad、Mac 與 Apple TV。
但隨着每個系統的功能越來越複雜,一些跨平台的功能一般會延後推出,像是此前 iPhone 雙攝的人像模式,以及去年推出的「通用控制」功能,都花費了很長的時間適配和優化。
近年來,蘋果幾大系統的穩定性不如以往,是由於功能更多,適配設備也十分繁雜,也是由於幾大系統同一時間上線,軟件團隊難以集中優化、打磨。
此番,iPadOS 錯開與 iOS 的更新推送時間,可以看做是一個緩壓手段,對新系統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好處。
另外,更長時間的優化和打磨,也極有可能不會讓一些新功能缺失,發佈之時便是完整的系統功能。
不過,最終蘋果仍然會保持「台前調度」僅限於 M 芯片的限制,以帶來更好的「體驗」。
iPad、Mac 已成為蘋果電腦兩條產品線
倘若 10 月正式更新 iPadOS 16,巧合的是,同樣擁有「台前調度」的 macOS Ventura 也被認為會在 10 月推送。
並且,在 10 月份也有可能會推出 MacBook Pro 14/16 的更迭版本,M2 Pro、M2 Max 也會在此時推出。
另外,也有傳聞認為,同樣在 10 月份,搭載 M2 的新 iPad Pro 也會如期到來。
▲ MacBook Pro 14 該換代了
基於 M 芯片的 iPad Pro、Macbook,其更新頻率也與 M 芯片保持一致,粗略估算的話,與 iPhone 的年年更新不同,iPad Pro、MacBook 的更新週期大約為 18 個月。
10 月份恰好會是更新週期的一個節點,新系統配合新硬件的出現,也符合蘋果一貫的傳統。
如此來看,iPad Pro 將會與 MacBook 這類傳統電腦一般,與 iPhone 拉開更新頻率差距。
另外,之前一直藏在 iPhone、iOS 身後的 iPad、iPadOS 也終於走向了前台,產品的定位以及系統的定位都開始與 Mac 和 macOS 接近。
甚至也可以説,同樣擁有「台前調度」的 iPadOS 和 macOS 只不過是存在於不同硬件中近似地系統。
大概也從 iPadOS 16 開始,在蘋果的計劃中,iPad Pro 將會與 Mac 類似,主要扮演的就是「生產力」工具。
▲ 支持觸控以及 Apple Pencil 是 iPad Pro 的一個優勢
不過二者的交互方式有別,也有着不同的市場細分,iPad Pro 更接近「創意人羣」,Mac 則提供傳統 PC 的工作方式。
蘋果電腦的含義也不再僅限於 Mac,iPad Pro 也越來越接近一部非傳統意義的個人電腦,而 iPadOS 也逐步演化成一個獨立地脱胎於 iOS 的全新系統。
此前在評測 iPad Pro 時,我們認為 iPad 正在逐步重新定義和擴大個人電腦的範疇。而在體驗 iPadOS 16 beta 版時,配合顯示器和台前調度,它幾乎可以完美地取代 MacBook Pro,完成相應的工作。
當把 iPad Pro 接上顯示器,並開始扮演「生產力」工具時,探索的過程很像曾經最開始使用個人電腦的狀態。
而隨着 iPad 市場份額不斷地飆升,以及新一代不斷地長大,iPad 對於他們來説,它就是「個人電腦」本來的狀態。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這聽起來有些拗口,但很直白的宣傳語,是蘋果 2020 年在發佈 iPad Pro 之後,給予這款新品的定義。
然而對於自詡是「電腦」的 iPad Pro,外界不過只是一笑置之。
彼時 iPad Pro,或者説 iPad 產品線依然是寄生於 iPhone,二者除了屏幕的尺寸外,區別並沒那麼大。
尤其是,二者同用 A 系芯片(M 系芯片還未出現),iPadOS 依然在摸索如何很好的中和 iOS 和 macOS。
即便 iPadOS 此前吸取了許多 macOS 中的呈現方式,但它本質上仍舊更像是 iOS 大屏適配版。
早在 2010 年,初代 iPad 誕生時,Steve Jobs 在台上對其描述到「iPad 是一個革命性的設備,它創造和定義了一個全新的品類。」
▲ Steve Jobs 與初代 iPad 圖片來自:macrumors
從此之後,「創新」也成為 iPad 發展的一個核心。彼時,智能手機屏幕的尺寸不過 4 英寸,iPad 的 9.7 英寸能夠完美的填補 Mac 與 iPhone 二者之間的空白。
隨着智能機屏幕變大,也開始擠佔 iPad 原本的市場空間。在不斷產品線之後,蘋果也把「生產力」與 iPad 聯繫起來,推出了 Pro 系列。
iPad Pro 也一直踐行着 Jobs 所認為的「革命性」品類。
iPad Pro 的兩次崛起
細想回來,2015 年發佈的初代 iPad Pro,內置了 A9X 的 SoC 以及 12.9 英寸的屏幕尺寸,讓它在硬件上接近 Pro 級產品。
▲ 初代 iPad Pro 圖片來自:futurecdn
但彼時 iPad Pro 依然運行着 iOS,與 iPad、iPad Air、iPad mini 甚至是 iPhone 在系統功能上相差不大。
將 iPadOS 從 iOS 分化出來則是在四年之後的 WWDC 開發者大會上,從命名上就可以看出 iPadOS 並沒有打算做 iOS 的分支,而是與 macOS、tvOS 平起平坐的獨立系統。
先是硬件革新,再從軟件系統上補足,幾乎便是 iPad Pro 系列的更迭規律。
如此來説,iPad Pro 也逐步變成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樣子。
為了能更接近一款「生產力」創作工具,蘋果先給 iPad Pro 換上了 USB-C 接口,以及設計了「戰鬥力」十足的 Magic Keyboard。
最後,iPad Pro 等來了蘋果自研的 M 芯片,內置了與 MacBook 相同的 M1 芯片,讓它有了更強地潛力,也算是近年 iPad Pro 的一個里程碑式升級。
芯片、外設、接口統統升級之後,iPadOS 也在今年 WWDC 上迎來了 「鉅變」。
「台前調度」的功能,以及對外置顯示器的優化支持,讓 iPadOS 16 生產力十足。而這些功能的使用場景也開始與 Macbook Pro 這類個人「電腦」重合。
iPadOS 16 的功能也與 iOS 愈發不同,逐步分道揚鑣,不當 iOS 的影子,iPadOS 的獨立性也凸顯了出來。
功能重大,需要好好打磨
在 WWDC 上炫技之後,蘋果也如期為 M 芯片的 iPad 推出了 Beta 版系統。
只不過在測試期間,「台前調度」功能的適配並不穩定,會頻繁的引起系統崩潰和錯誤。加上「台前調度」僅限於 M 芯片的 iPad,兼容性太差,遭受了許多用户和開發者的批評。
原本打算 9 月隨着 iPhone、iOS 16 一同推出的 iPadOS 16,極有可能為了更好、更穩的體驗,而延期至 10 月。
最先報道軟件更新延期的彭博社還認為,在錯開 iOS 和 iPadOS 更新推送後,蘋果會有較多的精力去分別打磨 iOS 16 和 iPadOS 16。
以往,在秋季發佈會之後,蘋果往往會同一時間為五大硬件提供系統更新,包括 Apple Watch、iPhone、iPad、Mac 與 Apple TV。
但隨着每個系統的功能越來越複雜,一些跨平台的功能一般會延後推出,像是此前 iPhone 雙攝的人像模式,以及去年推出的「通用控制」功能,都花費了很長的時間適配和優化。
近年來,蘋果幾大系統的穩定性不如以往,是由於功能更多,適配設備也十分繁雜,也是由於幾大系統同一時間上線,軟件團隊難以集中優化、打磨。
此番,iPadOS 錯開與 iOS 的更新推送時間,可以看做是一個緩壓手段,對新系統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好處。
另外,更長時間的優化和打磨,也極有可能不會讓一些新功能缺失,發佈之時便是完整的系統功能。
不過,最終蘋果仍然會保持「台前調度」僅限於 M 芯片的限制,以帶來更好的「體驗」。
iPad、Mac 已成為蘋果電腦兩條產品線
倘若 10 月正式更新 iPadOS 16,巧合的是,同樣擁有「台前調度」的 macOS Ventura 也被認為會在 10 月推送。
並且,在 10 月份也有可能會推出 MacBook Pro 14/16 的更迭版本,M2 Pro、M2 Max 也會在此時推出。
另外,也有傳聞認為,同樣在 10 月份,搭載 M2 的新 iPad Pro 也會如期到來。
▲ MacBook Pro 14 該換代了
基於 M 芯片的 iPad Pro、Macbook,其更新頻率也與 M 芯片保持一致,粗略估算的話,與 iPhone 的年年更新不同,iPad Pro、MacBook 的更新週期大約為 18 個月。
10 月份恰好會是更新週期的一個節點,新系統配合新硬件的出現,也符合蘋果一貫的傳統。
如此來看,iPad Pro 將會與 MacBook 這類傳統電腦一般,與 iPhone 拉開更新頻率差距。
另外,之前一直藏在 iPhone、iOS 身後的 iPad、iPadOS 也終於走向了前台,產品的定位以及系統的定位都開始與 Mac 和 macOS 接近。
甚至也可以説,同樣擁有「台前調度」的 iPadOS 和 macOS 只不過是存在於不同硬件中近似地系統。
大概也從 iPadOS 16 開始,在蘋果的計劃中,iPad Pro 將會與 Mac 類似,主要扮演的就是「生產力」工具。
▲ 支持觸控以及 Apple Pencil 是 iPad Pro 的一個優勢
不過二者的交互方式有別,也有着不同的市場細分,iPad Pro 更接近「創意人羣」,Mac 則提供傳統 PC 的工作方式。
蘋果電腦的含義也不再僅限於 Mac,iPad Pro 也越來越接近一部非傳統意義的個人電腦,而 iPadOS 也逐步演化成一個獨立地脱胎於 iOS 的全新系統。
此前在評測 iPad Pro 時,我們認為 iPad 正在逐步重新定義和擴大個人電腦的範疇。而在體驗 iPadOS 16 beta 版時,配合顯示器和台前調度,它幾乎可以完美地取代 MacBook Pro,完成相應的工作。
當把 iPad Pro 接上顯示器,並開始扮演「生產力」工具時,探索的過程很像曾經最開始使用個人電腦的狀態。
而隨着 iPad 市場份額不斷地飆升,以及新一代不斷地長大,iPad 對於他們來説,它就是「個人電腦」本來的狀態。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