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山車上,iPhone 14 可能會瘋狂報警
「車禍檢測」是今年新 iPhone 與新 Apple Watch 上獨有的「救命」功能。
發佈會上,蘋果在介紹它時,並沒有許諾會 100% 的檢測成功,而且肯定會有誤報的可能性。但是有時候,一旦用到,那可能就是救命之恩。
在新 iPhone 和新 Apple Watch 陸續上市後,「車禍檢測」是否有效,以及觸發機制如何,也成為一個謎團。
按照蘋果官網的介紹,「車禍檢測」涉及到了 iPhone 14 全系列的速度計、氣壓計、揚聲器、GPS 等傳感器,並輔以機器學習算法來斷定。
為了提高算法的可靠性,蘋果運用了 100 萬次的真實車禍數據來訓練,實現在危機狀況下能夠自動撥打電話,避免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俗話説,科技是把雙刃劍,算法實際也是 ,也會存在正反兩面。
「救人」和「誤報」
新 iPhone、Apple Watch 不過才開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市場上的保有量還不太夠。
但在較小的樣本中,依然出現了「車禍檢測」功能救人的狀況。
台灣一位 Apple Watch Series 8 用户便被「車禍檢測」功能救了一命。
根據他本人 Facebook 的分享,該用户是一名大排量摩托車愛好者,因意外出現嚴重車禍,整個人無法動彈,此時 Apple Watch Series 8 辨別出遭受車禍,並自動撥通 119(台灣緊急求助),最終成功獲救保住性命。
另外,他此前在使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時,在被追尾摔倒後,Apple Watch 也作出反應,只不過彼時救他的是「跌倒檢測」。
而另外一位被「車禍檢測」救命的也是 Apple Watch 用户,且也是一位騎士。
因車輛失控而被壓在排水渠下,Apple Watch Ultra 同樣在鳴笛之後,自動撥打了救助電話,最終成功脱險。
除了救人,iPhone 和 Apple Watch 上的「車禍檢測」功能也給美國的一些主題公園帶來了不少的困擾。
▲ 圖片來自:9to5Mac
自 iPhone 14 上市以來,美國沃倫縣的通訊中心收到了多個來自辛辛那提國王島遊樂園的 iPhone 車禍檢測求救電話。
而這些用户均是在乘坐過山車時,被 iPhone 14 界定為「正發生車禍」,即便有 10 秒的強震動和鈴聲提醒,但在「車」上,用户也難以察覺並取消求救。
▲ 事發地 Dollywood 樂園內的過山車(看起來很好玩)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美國一些遊樂園也在過山車入口處放上了警告標誌,不建議遊客攜帶智能手機上車,或者在上車時,關機或者打開飛行模式,以免誤觸。
▲ 上車好好玩,別帶手機 圖片來自:9to5Mac
「車禍檢測」誤報的情況不止如此,倘若 iPhone 在行駛的車上摔落同樣會引起誤會。
Douglas Sonders 騎着摩托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時,iPhone 不小心滑落,摔落在高速公路上。他無法停車,只能繼續趕路。
但遺落的 iPhone 14 卻以為他發生了「車禍」,在警報音之後,向他的緊急聯繫人發送了附有 GPS 座標的車禍救助短信,並報警。
▲ 從摩托車上掉落的 iPhone 14 Pro
在驚險的 45 分鐘之後,Douglas 才聯繫到家人,並消除了誤會。隨後,他根據 GPS 座標找回了 iPhone 14,機身完好無損,就是屏幕徹底報廢。
無論是誤報還是真正的救人,蘋果的車禍檢測算法都需要相當的精準,其中的尺度也十分難以拿捏。
有時候,真正的危險和虛假的危險也不過只相差一步而已。
破解算法的逆向工程
我們在測試 Apple Watch SE 時,針對「車禍檢測」也做了一個「模擬」車禍試驗。
通過卡丁車的速度,和足夠的撞擊力,來還原「車禍」,儘可能的觸發「車禍檢測」功能。
其實在構想如何呈現高 G 值,高噪音和衝擊力時,我們也猜想「過山車」的情形是最接近撞擊的狀態,但研讀蘋果文檔,又怕「氣壓計」會識破我們的詭計,最終也放棄了這個狀態。
通過模擬場景,來激發出「車禍檢測」,有點像是算法的逆向工程。
在 iPhone 14 和 Apple Watch Series 8、Apple Watch Ultra 上市後,許多 Youtuber 也在通過一些場景來推斷「車禍檢測」算法的界限。
▲ 圖片來自:WSJ
這些視頻的結果也與真實世界裏類似,一半成功和一半失敗。
他們幾乎都是用幾輛接近報廢的車輛互相撞擊來查看 iPhone 14 或者 Apple Watch 是否會彈出「車禍警示」。
華爾街日報的 Joanna Stern 在詢問蘋果為何判定結果不夠明確時,蘋果表示 Stern 的測試環境在於垃圾場,iPhone 也並沒有連接到 Carplay 或者藍牙,以及所處車輛沒有行駛以讓 iPhone 斷定處於駕駛狀態。
相反,佩戴 Apple Watch Ultra,並駕駛重型拆卸車的 Michael Barabe 在碰撞過程中則觸發了相應的「車禍檢測」,併成功發出警告。
另外,科技博主 Luke Miani 在自己所搭建的環境中,無論是汽車衝撞,亦或是翻滾,都未能激活「車禍檢測」,白忙活了一天。
▲ 翻滾之後,仍未能激活「車禍檢測」
至於過山車的情形,9to5Mac 則表示可能是加速度伴隨着較高的風阻噪音,以及乘客的尖叫聲 ,讓 iPhone 誤認為發生了「車禍」。
另外,也建議蘋果為這個功能設置一些「白名單」區域,比如遊樂場過山車等較為容易引發誤報警的場合,或許要比在算法上做調整來的更有效。
不過,這些區域需要較為精確地 GPS 座標來斷定,也有相應的隱私風險,以及「錯殺」的可能。
▲ iPhone 14 Pro 與 Pixel 6 Pro 不動如山 圖片來自:Luke Miani
有趣的是,「車禍檢測」並不是 iPhone 率先帶來,在各種測試的視頻裏,Google 的 Pixel 其實也是常客,其結果與 iPhone 相差不大。
9to5Mac 表示由於坐過山車而報警,iPhone 算是開了先河,相反 Pixel 並沒有此類新聞出現,且也沒有 Pixel 車禍檢測功能救人的新聞曝出。
▲ 圖片來自:9to5Google
相對來説,縱使 Google 率先在 Android 內增加了相應的檢測功能,但並未被所有三方廠商所接納,即便在 Pixel 內預製,倘若不去翻 Google 開發者文檔,這個功能或許不被人知曉。
相對於 iPhone,Pixel 的體量過小,即便有所謂的案例,可能也並沒有引起波瀾。
反觀蘋果,「車禍檢測」功能呈現的其實很簡單,複雜的只是內部的作用機理和判定算法,但相應的新聞很容易成為熱搜常客。
iPhone 14 和 Apple Watch 上的「車禍檢測」其實到現在,它判別算法距離完善還有一段距離,至少在「過山車」這種特定的情形下已經失效,且也在一些接近於車禍的模擬撞擊之下,不能被激發。
目前,針對「車禍檢測」更多的是依靠幾個傳感器,和一些特定狀態,加上機器學習的算法來界定,算法的完善還需一段時日。
但目前來看,為過山車劃定一個「白名單區域」,或許是最快解決「誤報警」方案,而不是去讓用户在遊玩之前開啓「飛行模式」,或者關閉「車禍檢測」功能。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發佈會上,蘋果在介紹它時,並沒有許諾會 100% 的檢測成功,而且肯定會有誤報的可能性。但是有時候,一旦用到,那可能就是救命之恩。
在新 iPhone 和新 Apple Watch 陸續上市後,「車禍檢測」是否有效,以及觸發機制如何,也成為一個謎團。
按照蘋果官網的介紹,「車禍檢測」涉及到了 iPhone 14 全系列的速度計、氣壓計、揚聲器、GPS 等傳感器,並輔以機器學習算法來斷定。
為了提高算法的可靠性,蘋果運用了 100 萬次的真實車禍數據來訓練,實現在危機狀況下能夠自動撥打電話,避免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俗話説,科技是把雙刃劍,算法實際也是 ,也會存在正反兩面。
「救人」和「誤報」
新 iPhone、Apple Watch 不過才開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市場上的保有量還不太夠。
但在較小的樣本中,依然出現了「車禍檢測」功能救人的狀況。
台灣一位 Apple Watch Series 8 用户便被「車禍檢測」功能救了一命。
根據他本人 Facebook 的分享,該用户是一名大排量摩托車愛好者,因意外出現嚴重車禍,整個人無法動彈,此時 Apple Watch Series 8 辨別出遭受車禍,並自動撥通 119(台灣緊急求助),最終成功獲救保住性命。
另外,他此前在使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時,在被追尾摔倒後,Apple Watch 也作出反應,只不過彼時救他的是「跌倒檢測」。
而另外一位被「車禍檢測」救命的也是 Apple Watch 用户,且也是一位騎士。
因車輛失控而被壓在排水渠下,Apple Watch Ultra 同樣在鳴笛之後,自動撥打了救助電話,最終成功脱險。
除了救人,iPhone 和 Apple Watch 上的「車禍檢測」功能也給美國的一些主題公園帶來了不少的困擾。
▲ 圖片來自:9to5Mac
自 iPhone 14 上市以來,美國沃倫縣的通訊中心收到了多個來自辛辛那提國王島遊樂園的 iPhone 車禍檢測求救電話。
而這些用户均是在乘坐過山車時,被 iPhone 14 界定為「正發生車禍」,即便有 10 秒的強震動和鈴聲提醒,但在「車」上,用户也難以察覺並取消求救。
▲ 事發地 Dollywood 樂園內的過山車(看起來很好玩)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美國一些遊樂園也在過山車入口處放上了警告標誌,不建議遊客攜帶智能手機上車,或者在上車時,關機或者打開飛行模式,以免誤觸。
▲ 上車好好玩,別帶手機 圖片來自:9to5Mac
「車禍檢測」誤報的情況不止如此,倘若 iPhone 在行駛的車上摔落同樣會引起誤會。
Douglas Sonders 騎着摩托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時,iPhone 不小心滑落,摔落在高速公路上。他無法停車,只能繼續趕路。
但遺落的 iPhone 14 卻以為他發生了「車禍」,在警報音之後,向他的緊急聯繫人發送了附有 GPS 座標的車禍救助短信,並報警。
▲ 從摩托車上掉落的 iPhone 14 Pro
在驚險的 45 分鐘之後,Douglas 才聯繫到家人,並消除了誤會。隨後,他根據 GPS 座標找回了 iPhone 14,機身完好無損,就是屏幕徹底報廢。
無論是誤報還是真正的救人,蘋果的車禍檢測算法都需要相當的精準,其中的尺度也十分難以拿捏。
有時候,真正的危險和虛假的危險也不過只相差一步而已。
破解算法的逆向工程
我們在測試 Apple Watch SE 時,針對「車禍檢測」也做了一個「模擬」車禍試驗。
通過卡丁車的速度,和足夠的撞擊力,來還原「車禍」,儘可能的觸發「車禍檢測」功能。
其實在構想如何呈現高 G 值,高噪音和衝擊力時,我們也猜想「過山車」的情形是最接近撞擊的狀態,但研讀蘋果文檔,又怕「氣壓計」會識破我們的詭計,最終也放棄了這個狀態。
通過模擬場景,來激發出「車禍檢測」,有點像是算法的逆向工程。
在 iPhone 14 和 Apple Watch Series 8、Apple Watch Ultra 上市後,許多 Youtuber 也在通過一些場景來推斷「車禍檢測」算法的界限。
▲ 圖片來自:WSJ
這些視頻的結果也與真實世界裏類似,一半成功和一半失敗。
他們幾乎都是用幾輛接近報廢的車輛互相撞擊來查看 iPhone 14 或者 Apple Watch 是否會彈出「車禍警示」。
華爾街日報的 Joanna Stern 在詢問蘋果為何判定結果不夠明確時,蘋果表示 Stern 的測試環境在於垃圾場,iPhone 也並沒有連接到 Carplay 或者藍牙,以及所處車輛沒有行駛以讓 iPhone 斷定處於駕駛狀態。
相反,佩戴 Apple Watch Ultra,並駕駛重型拆卸車的 Michael Barabe 在碰撞過程中則觸發了相應的「車禍檢測」,併成功發出警告。
另外,科技博主 Luke Miani 在自己所搭建的環境中,無論是汽車衝撞,亦或是翻滾,都未能激活「車禍檢測」,白忙活了一天。
▲ 翻滾之後,仍未能激活「車禍檢測」
至於過山車的情形,9to5Mac 則表示可能是加速度伴隨着較高的風阻噪音,以及乘客的尖叫聲 ,讓 iPhone 誤認為發生了「車禍」。
另外,也建議蘋果為這個功能設置一些「白名單」區域,比如遊樂場過山車等較為容易引發誤報警的場合,或許要比在算法上做調整來的更有效。
不過,這些區域需要較為精確地 GPS 座標來斷定,也有相應的隱私風險,以及「錯殺」的可能。
▲ iPhone 14 Pro 與 Pixel 6 Pro 不動如山 圖片來自:Luke Miani
有趣的是,「車禍檢測」並不是 iPhone 率先帶來,在各種測試的視頻裏,Google 的 Pixel 其實也是常客,其結果與 iPhone 相差不大。
9to5Mac 表示由於坐過山車而報警,iPhone 算是開了先河,相反 Pixel 並沒有此類新聞出現,且也沒有 Pixel 車禍檢測功能救人的新聞曝出。
▲ 圖片來自:9to5Google
相對來説,縱使 Google 率先在 Android 內增加了相應的檢測功能,但並未被所有三方廠商所接納,即便在 Pixel 內預製,倘若不去翻 Google 開發者文檔,這個功能或許不被人知曉。
相對於 iPhone,Pixel 的體量過小,即便有所謂的案例,可能也並沒有引起波瀾。
反觀蘋果,「車禍檢測」功能呈現的其實很簡單,複雜的只是內部的作用機理和判定算法,但相應的新聞很容易成為熱搜常客。
iPhone 14 和 Apple Watch 上的「車禍檢測」其實到現在,它判別算法距離完善還有一段距離,至少在「過山車」這種特定的情形下已經失效,且也在一些接近於車禍的模擬撞擊之下,不能被激發。
目前,針對「車禍檢測」更多的是依靠幾個傳感器,和一些特定狀態,加上機器學習的算法來界定,算法的完善還需一段時日。
但目前來看,為過山車劃定一個「白名單區域」,或許是最快解決「誤報警」方案,而不是去讓用户在遊玩之前開啓「飛行模式」,或者關閉「車禍檢測」功能。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